给姜昆和郭德钢做裁判


姜昆和郭德钢吵架,如果非要偏向某一方,那我选择郭德钢。因为姜昆代表组织,他炮轰郭德钢,让人想起左老爷当道时的“定性”。官与民斗,总逃不脱以大欺小、以势压人的嫌疑。何况,姜昆批郭,看似大义凛然,其实出发点未必正确。

姜不容郭,不仅因为郭“三俗”,更因为他不尊重权威。姜昆说:“如果我们生活在没有权威、没有偶像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令人悲哀的。”此话有理,如果去了“如果”二字,那就是不折不扣的真理了。我们很不走运,偏偏碰上了“令人悲哀的时代”。想要不悲哀,办法似乎是有的,那就是塑造和“培养”权威。这些年来,“有关方面”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比如,盖大师工作室、为活人建纪念馆、颁发各种各样的大奖,还有像姜昆那样禁止人们不尊重权威,等等。

“权威”这个词不知起源于何时,但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似乎有点名不副实。《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权威是令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爱因斯坦和鲁迅没有权,如果说他们有“威”,那和权没有什么关系。我不知道郭德钢有没有不尊重权威、或者不尊重的是那一路权威,但我以为真正的权威不怕批评、经得起反对,更用不着用权力来保驾护航。实践证明:塑造和“培养”出来的权威,只能是山寨版权威。有人对他们不尊重,不亦宜乎?

姜昆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郭德钢,而我明白——郭德钢和时代合拍。我们处在一个令人悲哀的时代,有人似乎想把我们从悲哀里解救出来,于是,就努力去填补权威的空缺。在我看来,如此天降大任的感觉,实在是自作多情和自不量力。没有权威固然是悲哀,但想要“制造”权威是更大的悲哀。没有权威还可以踏踏实实过日子,而“权威”太多,却让人晕。

需要申明的是,我和姜昆唱反调,并不意味着我喜欢郭德钢。我不是“钢丝”,一点也不欣赏他的“锅式”幽默(如果那也算幽默)。郭德钢编段子骂姜昆“江郎才尽”、太奸,他的“现挂”,让听众“噫”声一片,大概是惊叹他的才华。然而,在我看来,他的做法也平常,在我的家乡叫“讲刁话”,无非是指和尚骂贼陀,怎么刻薄怎么来。在中国底层社会,它几乎是一种生存技能,用于欺负人或反欺负。我的那些邻家大妈大婶“现挂”的本事一点也不比郭德钢差,只不过他们没有“德云社”可以当众表演。

去意我从小耳濡目染,无师自通一点“讲刁话”的基本功,似乎也足以模仿郭德钢,编一个段子:施大爷去公园晨练,遇到鹦鹉和八哥吵架,鹦鹉骂八哥“缺德”,八哥顾左右而问施大爷:“是哪个太奸说的?!”施大爷摇头道:“都不是神马好鸟!”

沙发先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板凳坐坐,苦茶品品,欣赏去意兄妙文。
本帖最后由 水笺 于 2011-10-8 17:18 编辑

读很老辣的东东,俺通常是无话好说。只有老老实实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