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林贤治:《朱健诗选》序

八十年代初,我出版第一个诗集《骆驼和星》,不意与朱健先生写于四十年代的一个组诗的题目相同。想来当时在阅读七月派诗集《白色花》的时候,对朱健先生的诗作印象太深,乃暗暗转移到潜意识中去的罢。

过了些年,我和朱健先生在武汉的一个关于胡风的文艺思想讨论会上认识了。后来,他到广州的女儿处小住,我们曾经约见过两回。谈话多属艺文一类,不谈政治,他的话锋是健极了的。总之印象中,他豪放、达观、幽默,是一个风流倜傥的文士,怎样也想不到他会是一个战士,或是战士式的诗人。
作为“七月派”诗人,朱健先生的诗,与整个战斗集体取一致的步调,明朗、激越、自由奔放。组诗《中国的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即使像《沉默》,全诗阴郁,压抑,也仍然是以雷电的轰鸣和闪耀结束的。祖国,人民,战旗,这些大词,以充实的内容,为诗人所赞颂;是它们构成了诗人的乌托邦,使他为之热血奔涌,奋斗不息,备受煎熬。但因此,在上 世纪六十年代初,看到诗人爆破般地写出《景山古槐铭》,也便毫不足奇了。

……让今日的独夫民贼,                                                                    
都来听一听                                                                             
这个古老的故事吧!                                                                  
他们家家后院,                                                                  
有景山高耸,                                                                  
有古槐苍劲,                                                                  
有巨掌奋张,                                                                  
有怒龙凌空,                                                                  
他们的“承天门”外,                                                                  
正一团团                                                                  
剑光旗影,                                                                  
正一阵阵                                                                  
呐喊雷鸣……      

在朱健先生的诗中,有一个令我最感兴味,也是最突出的现象,就是对女性的歌咏。女性在诗人这里,是纯真、柔弱、妩媚、圣洁的象征,但也同时是具体可感的形象。这一形象及相关主题、情调的延伸,把他从七月派的英雄主义群体中分了出来,从而带上更多的个人的独特性。
他在《早晨,我开始写诗》歌唱道:

早晨
我开始写诗……
河滩上有少女歌唱
伴和着从夜的重压下苏醒的河
音节  滚动着  响着……
一个连着一个
像一串圆熟的果实
在太阳可亲的照射下
闪耀着金属的光泽……

诗人一开头就写少女。少女的形象,还常常出现在其他诗作中。像《青羊河小曲》中的土地恋歌:“我来自泥土国度的光棒汉 / 有紫光的肩膀 / 有充沛的血液呢 / 只要你愿意呶呶嘴/便将扑向你的敌人 / 为你全部倾洒……”就说“祖国母亲”,在他这里,也不是一个惯常的空洞的比喻,而是一个高大、健壮、丰满、美丽的实实在在的妇人形象。女性的形象,对于诗人永远是亲近可感的。他在《赞歌》里向所有的诗人呼吁说:“写一首诗,赞美我们的妻子吧!”于是,在他的诗集中,我不只一次看到诗人衷心赞美他的妻子;这些诗篇,全都写得那样的深情动人。如:

终于没有游到彼岸,年华却已流逝
你满头如云的黑发化为根根闪亮的银丝
但在我眼中你仍是风姿绰约的神
你无言的微笑仍然蕴含着秘密的启示
因此和你默默相对,我仍然为幸福而战栗……

“我们的妻子”是受难者的妻子。实际上,在不间断的政治运动中,这些柔弱的女性,也都因株连而同时沦为受难者。对爱情的回忆,在这里,成了祖国和人民的苦难历程的有力见证。

也有虚拟的女性。女性作为潜在的存在,形象之外的想象,为朱健先生的诗作开启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啊,对世界我仍然充满幻想和赤子之爱,/ 对人,我仍然怀着处女的缕缕柔情。”从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诗人写了许多短诗,咏叹自然,春天,清晨,星空……从题材到诗风,较之四十年代有着很大的不同。《不要在早晨哭泣》、《当三月到来的时候》、《海藻集》、《我与世界》、《题卓雅女士摄影》、《小诗七章》,这些短诗,变得更空灵,更清隽,更柔媚了。显然,这里有女性的影子,从形象到灵魂,这些诗都不妨以女性命名。

朱健先生写诗的时间跨越半个世纪,中间因被劫夺而留有大段的空白地带,倘将前后期拿来比较,那不同的色调是十分鲜明的。可以看到,这其间有着一个很大的转折,就是:从集体走向个人,从战斗走向日常生活,从理想主义走向经验主义,从行动走向沉思。

这是一个战斗者、探索者和觉醒者的人生道路,也是一个诗人的诗歌道路。在这里,人与诗是合一的。

记得波兰有一位著名的女诗人说:宁愿要昆虫的时代,也不要群星的时代。那意思是说,她要告别虚幻的英雄主义,像一个人那样活着,自由而平凡地活着。而今,朱健先生正在为一个人、千万个人的平凡生活发出由衷的咏叹。但是,在他那负载着沉重的命运的驼峰之上,高昂的头颅之上,依然闪耀着一种理想之光——

向往星空,
向往五月的夜——
玫瑰飘香,暖风吟唱……
向往辽阔、悠远、深邃、神秘的大宇宙,
啊,应当有一枚小小的火箭在手中,
载我,做一次去而复返,
或者一去不返的夜航,
但是,路在哪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朱健先生改变着,不断改变他的形体和形式,可是,其间又确乎坚持和保留了某些堪称珍贵的品质,作为人的核心价值与精神自由。我喜欢他的诗,就因为这些诗,坦直地体现了这些迷人的内质,让人清楚地感受到一个诗人几十年前后一贯的爱、梦想和热情。这是诗中之诗,是那些没有温度的形式主义文字所无法比拟的。

读朱健先生的诗,使我确信:诗需要信仰。然而,这信仰,仅只属于个人的心灵。它是意识的,思想的;同时也是情感的,审美的。从发生的角度看,诗的真理性向内面敞开多个层面,每个层面无不包含着信仰。它是如此重要,正是它,使诗人获得一种方向感,一种纯度、硬度和深度。

朱健先生嘱为诗集作序,恭敬不如从命,拉杂写下一点读后的随想,未知以为然否?

2008年6月28日(《朱健诗选》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 本帖最后由 老残油记 于 2008-10-25 22:44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朱老爷子出诗集了,祝贺。
加个斗大的“荐”字,为老爷子,也为诗。
我很喜欢林贤治的文章
谢谢泽雄
很好,终于看到先生诗集问世了,也算是迟来的庆贺吧。
封面有些复杂,个人意见。
另外,诗选一名可能不如诗集有市场号召力。

[ 本帖最后由 大嘴蚊子 于 2008-10-27 14:19 编辑 ]
闻道朴园富简篇,辄思耋学效前贤。何时许我嫏懁至,寝馈巾箱住十年。
“七月派”诗人,似多直士,然而其作品我读得不多,窃以为大抵风格过于夸张。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祝贺朱先生,也要祝贺朱公子~~
啊呀,莫非朱公子也在这里?若有言语不周处,还请海涵。
就诗论诗,“七月派”诗人,读过艾青、胡风、田间等,而我个人不赞同他们的诗歌方向。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哈,大兴兄多虑了,“朱公子”也是本坛掐帮九袋长老级人物,历练之丰、眼界之阔、心胸之豪,小弟都是要甘拜下风的。想当年与有刀一顿酣战,白天先斗三百合、晚上挑灯再斗三百合,弄得一众看客,啧啧称奇。
世事多变,一转眼,刀剑入鞘,洗手江湖,只会说句把“谢谢泽雄”了。
原帖由 李大兴 于 2008-10-28 23:46 发表
就诗论诗,“七月派”诗人,读过艾青、胡风、田间等,而我个人不赞同他们的诗歌方向。
“七月派”诗人,如果把艾青和田间也算入其中,那么他们在作品风格上的差距,可以说是巨大的。喜欢艾青的人很难也喜欢田间。

搜索到的介绍:
七月派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1981年出版的诗集《白色花》,收入被称为“七月派”诗人的作品。他们是:阿垅、鲁藜、孙钿、彭燕郊、方然、冀汸、钟瑄、郑思、曾卓、杜谷、绿原、胡征、芦甸、徐放、牛汉、鲁煤、化铁、朱健、朱谷怀、罗洛。《白色花》(注:绿原、牛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绿原作序。)序中说,“即使这个流派得到公认,它也不能由这20位作者来代表;事实上,还有一些成就更大的诗人,虽然出于非艺术的原因,不便也不必邀请到这本诗集里来,他们当年的作品却更能代表这个流派早期的风貌”。这些没有指明的诗人,当指艾青、田间、邹荻帆等,也可能包括“七月派”的领导得胡风。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8-10-29 00:11 发表
哈,大兴兄多虑了,“朱公子”也是本坛掐帮九袋长老级人物,历练之丰、眼界之阔、心胸之豪,小弟都是要甘拜下风的。想当年与有刀一顿酣战,白天先斗三百合、晚上挑灯再斗三百合,弄得一众看客,啧啧称奇。
世事多变,一转眼,刀剑入鞘,洗手江湖,只会说句把“谢谢泽雄”了。
夸张!夸张!泽雄兄这么谬奖有加要折老残的阳寿的,老残以后尽量多灌水拍砖就是了
不过呢,大兴兄说的七月派多直士也不无道理与依据,林序所谓英雄主义群体大约也有这层意思吧.
还有,还有,差点忘了老童也是一位爱诗习诗的资深诗人了,明天出差,签名本下周补寄

[ 本帖最后由 老残油记 于 2008-10-29 22:01 编辑 ]
上午收到诗集,书做得漂亮,忍不住摩挲了好几把,凹凸的效果非常出色。
下午读了好几首,天气晴好,最适合读诗。
遥祝朱健先生吉祥。

抄袭下

上午收到诗集,书做得漂亮,忍不住摩挲了好几把,凹凸的效果非常出色。
当时读了好几首,天气晴好,最适合读诗。
遥祝朱健先生吉祥。

另外,老先生的字写得不错,可用“健笔”来形容。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这几天没怎么上网泡坛子,泽雄和老童的回贴今天才看到,谢谢二位的欢喜和祝福,老人家的诗选得以面世,还有点故事可说的,待忙过这段再向大家汇报——因为遵旨每天要炮制打理一些增强信心的“本报讯”,哈哈!

回复 14楼 的帖子

期待下。
另,也抄袭下:
另外,老先生的字写得不错,可用“健笔”来形容。

有刀有礼了

祝朱老爷子健康快乐!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回复 16楼 的帖子

谢谢有刀,好像也没怎么发贴了你,也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么?:)
哦,对了,前次回家,在老人家的电脑上收藏夹了燕谈,二世同坛了:)
原帖由 老残油记 于 2008-11-17 23:21 发表
谢谢有刀,好像也没怎么发贴了你,也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么?:)
老残什么眼神啊?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