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解滨:想来想去,农村孩子还是不上大学为好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城里人,上过大学。对于全国政协委员王平3月7日在无党派联组分组讨论中奉劝农村的孩子不要去上大学的说法,我虽然听来听去怎么都觉得不顺耳,但想来想去她说的还是蛮有道理的。她从以下四个方面看问题:第一,投入产出分析。她说:“你看看现在,咱们花了多少钱供一个大学生,上大学是要很大费用的,往往一个家有一个大学生就返贫了。”第二,文化传承。她说,“我们的地理环境包括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决定我们就是一个农业国家。既然是一个农业国家,就要保护我们中国的文化。大学生进城以后,就不回农村了。只有他们在农村生存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民族传承的载体。”第三,夹缝现象。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而城市就业又困难,于是身处夹缝,势必成为一个悲剧。第四,现实的冷酷。她说,农村孩子“在城市里呢,蜗居在北京或者蜗居在他读书的地方,可是蜗居后,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房?像这么高的房价,什么时候买得起?”

我必须承认,王委员说了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这就是现在农村的孩子上大学的越来越少,这就像现在出国的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的越来越少一样是事实。而事实就是事实,喜欢与否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 在理论上,王平的说法也并不和“黑猫白猫”、“三个代表”、“科学发展”等大道理相冲突。王委员的理论在我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以用来解释许多现象。

例如,为什么我国很多MM们现在都不要正正经经地嫁人,都要去做二奶呢?王委员的理论可以做很好的解释。须知如今嫁人,成家,买房子,养孩子,孩子入托、看病、教育的成本都不低,投入产出比不高(投入产出)。嫁人太累,太贵,太脑残。更要命的是,MM一旦嫁了人,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再想回到单身未嫁的状态是不可能了,离婚再嫁更难于上青天,上不上下不下,身处夹缝,势必成为一个悲剧(夹缝现象)。 当二奶有这些问题吗?都没有。当了二奶,收入丰厚,衣食无忧。把裤子一脱,什么都有了。这个投入产出比相当地合算。二奶要是换主,比离婚容易多了,既没有法律上的困扰,也不至于改变“单身未嫁”的状态,来去自由,绝对不会被“夹缝”。在历史上我国男人就有妻妾成群的传统(文化传承),我国不能让这一传统失传。中国文化要在二奶身上体现。所以怪不得我国有好多的MM们都不要嫁人了,都要去做二奶(冷酷现实)。

为什么我国上访的人那么多,而法院门口往往空无一人呢?王委员的理论也可解释这一现象。依我看,今后法院不要再办案了,还是和古代一样由县官大人或钦差大臣明察,定案,拍板比较好。须知我国如今暴露问题要靠网络,引起领导重视要靠上访,解决问题要靠领导批条子,繁琐复杂,投入产出比很糟糕。法院其实不过是个摆设。要知道如今打官司成本确实不低,办案程序更是繁杂。把一个人投入监狱居然要公安局、检察院、法院这么多的机构来做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一个案子调查起来往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这真是高投入、低产出、劳官伤财的蠢事。一旦人家上诉,法院身处夹缝,势必成为一个悲剧。所以还是让法律飞,恢复古代由官大人办案子的方法为好。各地政府门口设一大鼓。有人击鼓便让人进来喊冤。市长或市委书记接见喊冤的群众,当下开堂审理,拍板定案。如果案子涉及官员管辖区域外的人或事,则由中纪委(相当于古代的钦差大臣)办案。国家大案子由总理(宰相)亲自开堂会审。这样一来我国积累多年的案件不消几日便会办完。好在历史上我国就有官大人包办案子的悠久传统,不能让这一传统失传。中国文化要在官大人亲自办案上体现。

甚至我国贪官多如牛毛的现象也可以拿王委员的理论来解释。如今就连小学生都知道,当清官是多么亏本、脑残和得不偿失的一件事情。而当贪官则是全国投入最低,产出最高的一个行业。贪官的投入全部来自于纳税人,自己有出一分钱吗?而产出却全归自己。这种赚头上哪找去?前面说了,当二奶的投入产出效益好得惊人,但和贪官一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想一想,随便一个贪官都包至少几个,至多几百个二奶,谁更有赚头?而且,当官要是不当贪官,那才会被“夹缝”给夹死。人家都贪,就你不贪,你让人家怎么活去?迟早夹死你。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清官的数目总共还没有一打,贪官却数不清。如果现在突然没有贪官了,你叫我们如何传承这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你叫我们如何发挥中国特色?所以你看如今考“公务员”的排队,那个人山人海的架势,谁不想当贪官啊。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想来想去,如今这年头,形势逼人,农村孩子还是不上大学为好;MM们还是不要嫁人,而是当二奶的好;房子叫人扒了别去法院告状,还是上访为好;当官可别当清官,还是当贪官大大的好!

附记:建议我国应该设立“最讲真话官员奖”。王平委员可成为今年获奖人。
哈哈,别上大学,直接做绿林好汉得了~~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客观地说,虽然上大学确实是农村学生土鸡变凤凰的一条路,但是死在这条路上的农村学生太多了。 我大学那会班上的农村学生,有五个我是知道近况的。
一个回老家结婚,在一家当地企业当文员(女)
一个回老家,在自己曾经读过的县中学教书(女)
一个去北京某连锁超市做物流相关,算是基层岗位,很幸苦(女)
一个当选调生,现在在湖北老河口市某清水衙门当苦力(男)
一个在杭州做了传销了,悲剧(男)
本帖最后由 扶桑 于 2011-3-12 06:14 编辑

象征权力作用下的文化资本再生产……
想来想去,如今这年头,形势逼人,农村孩子还是不上大学为好。
一个回老家结婚,在一家当地企业当文员(女)
一个回老家,在自己曾经读过的县中学教书(女)
一个去北京某连锁超市做物流相关,算是基层岗位,很幸苦(女)
一个当选调生,现在在湖北老河口市某清水衙门当苦力(男)
一个在杭州做了传销了,悲剧(男)
呵呵,FOOL兄的优雅感很强烈啊。须知5人的例子与主题并不冲突啊。
赞成,农村的孩子,现在就不该上大学。上大学(除非是985之类名校),对自己的命运,基本无什改变。
嘴上有龙!
大学生多,职位少,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我请了个小时工,她在北京打工为的是给女儿挣学费。她女儿在镇上的高中读书,我给她个建议:三本大学一定不要去上,一是学费高,二是毕业后没什么出路。
想来想去,如今这年头,形势逼人,农村孩子还是不上大学为好。
一个回老家结婚,在一家当地企业当文员(女)
一个回老家,在自己曾经读过的县中学教书(女)
一个去北京某连锁超市做物流相关,算是基层岗位,很幸 ...
why2282001 发表于 2011-3-12 06:22
没啥优越感,只是客观举例而已。我读的是三本民办大学,何谈优越感
呵呵,俺觉得“文员、县中学教书、北京某连锁超市做物流相关、选调生,现在在湖北老河口市某清水衙门”也比在黄土地上刨土疙瘩好一些吧?俺是农村人,心里总为那些农村娃委屈呀。农村人永远是农村人,五千年的轮回,敢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呵呵,俺觉得“文员、县中学教书、北京某连锁超市做物流相关、选调生,现在在湖北老河口市某清水衙门”也比在黄土地上刨土疙瘩好一些吧?俺是农村人,心里总为那些农村娃委屈呀。农村人永远是农村人,五千年的轮回,敢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农村娃不上大学,拿着上大学的钱去城里闯荡四年,这个路子可以试试。
俺是灭绝师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