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烽烟起,史海再钩沉

本帖最后由 半醉汉 于 2011-6-21 11:21 编辑

南海烽烟起,史海再钩沉

    最近,有关南海我国领土领海问题,与菲律宾、越南颇有争议,国内有人剑拔弩张,也有人高声喊“忍”。其实,国土问题才是真正的爱国试金石。
    醉汉的历史纪实《家国沧桑一百年》一书中,有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请陈天锡编纂《西沙岛东沙岛成案汇编》、《东沙岛成案汇编》两书,以及清朝张人骏收复东沙群岛的故事,对比今古,十分有趣。摘录如下:
    ……
    戴传贤,字季陶,幼年名良弼,字选堂,笔名天仇,法名不空,晚年号孝园。家谱载其“才气纵横,性情热烈”,“英年跅弛不羁,直到身膺重任,始敛才就范”。
    戴季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四川广汉。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任大元帅府秘书长,国民党一大中央执行委员,中宣部长,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长。主持过《民权报》、《民国杂志》、《星期评论》,是国民党著名理论家。
    戴季陶在“五四”运动期间宣传马克思主义,颇为活跃。共产党创始人李立三曾说,共产党由六个人发起,其中就有戴季陶。
    但在共产党成立的时候,戴季陶表示要忠于孙中山先生,不能成为共产党员,后渐渐与马克思主义分道扬镳。
    曾有传言说,蒋介石的二公子蒋纬国,实际是戴季陶与日本津渊美智子的儿子,消息传到蒋纬国耳中,蒋纬国不置可否。据说蒋纬国晚年公开承认戴季陶是他的亲生父亲,有资料证明,蒋纬国晚年曾请大陆有关单位在四川寻找戴季陶丢失的遗骨。可见,此说并非空穴来风。
    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戴季陶想新编中国版图,对西沙群岛一带地理环境和历史很有兴趣。他当时兼任中山大学校长,想请中山大学出面承办此事,写个有关西沙群岛的详细介绍。可中山大学很多教授对此均不甚了了,无人敢于应承。
    有人告诉戴季陶,说广州有个叫陈天锡的人,对西沙群岛历年变迁深有研究,可以胜任此责。但戴季陶对陈天锡这个人却茫然无知,只好请别人打听这位陈天锡在什么地方,设法寻访。
    原来,当年陈天锡任职外交部,是以陈天骥的名字报到任命的,戴季陶当然不知道陈天骥和陈天锡是一个人。戴季陶在寻访陈天锡时,广东省实业厅李厅长告诉他,陈天锡这个人曾在广州外交部当过秘书。
    戴季陶这才恍然大悟,明白陈天锡和陈天骥原来是一个人。他顿时记起当年在外交部时那个精干而能吃苦的秘书,也想起自己与陈天锡临别时曾说过的“将来当还有共事机会”的诺言。
    陈天锡自然知道戴季陶在广州,但自己近些年无所作为,何以见人?所以这十来年他一次也没有去拜会过戴季陶。
    因陈天锡在广州中央银行任职,戴季陶很快就派人找到他,并约请陈天锡到自己寓所,就西沙群岛及东沙群岛问题,进行了一次长谈。
    谈话中,陈天锡对西沙群岛及东沙群岛所拥有的知识,让戴季陶震惊。
    临别,戴季陶语重心长地对陈天锡说:“你久在广东任职,不可无贡献。若能把两岛地理及自然概况,和历史沿革经过事实,编著问世,功莫大焉。”
    陈天锡遵嘱,着手编写有关西沙群岛和东沙群岛的历史资料。

    说到西沙群岛,不能不提一下晚清两江总督张人骏。此人十九岁中举,同治戊辰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庶吉士,以兵科、户科、吏科给事中掌广西、湖广、山东、四川各道监察御史,辛亥革命时任满清两江总督。
    张人骏在民初时,一听到革命党三字就拍案怒骂,一听到清朝二字就泪水横流。
    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对满清遗老有过这样描写:“我还记得我很幼时,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珠就滚了下来。”
    张爱玲笔下的这个满清遗老就是张人骏,张爱玲是他的侄女。
    张人骏当两江总督时国民党攻打南京,他说,有他在,南京就在。意思是自己立志要和南京共存亡,后来革命党攻破南京,他坐在箩筐里,叫人把自己吊下城墙逃跑了。
    两江,在清朝指的是江南省和江西省这两个省,江南省则是今江苏和安徽两省。就是说,在当时没有江苏省和安徽省,只有一个江南省。两江是清朝财赋重地,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沈葆桢这些历史名人都坐过两江总督这个位置。
    总督,清时尊称“督宪”、“制台”,官阶正二品,兼兵部尚书衔者从一品。总督兼管数省,兼掌军务。这个职务,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只有朝廷非常器重的人,才能担当此任。
    张人骏还当过两广总督,他当两广总督时没让清廷失望。如果不是张人骏,东沙群岛早已划为日本版图。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占台湾后,野心之下,又把目光瞄向东沙群岛。此处因经济、交通和军事的重要性,使得日本人恨不得立即就把它拿到手。
    一九零一年夏,有个名字叫西泽吉次的日本人,他来到了东沙群岛的东沙岛。
    西泽吉次看到这里鸟粪资源异常丰富,就取样回台湾化验。化验结果令西泽欣喜若狂,这些鸟粪全是高级自然肥料,含有大量磷。西泽吉次认为有利可图,在一九零二年又窜到东沙岛。此次他在岛上窃取了一船鸟粪,弄回台湾出售。
    担任两广总督的张人骏,注意到了跑到东沙岛上拾鸟粪的这个日本人。于是他派广东水师提督萨镇冰前往勘察,在东沙岛树碑宣示主权。又命海院总办在东沙岛设立旗台,派水师驻守。
    西泽吉次已经尝到甜头,在一九零六年和一九零七年,又两次进入东沙岛窃取鸟粪资源。一九零七年这年,他纠集了一百二十人,乘“四国丸”号来到东沙岛,驱赶我国渔民,拆毁岛上庙宇。并把岛上中国渔民的祖坟百余座掘开,取骸骨焚化后推入海水中。这个丧尽天良、野心勃勃的日本人还在岛上建起码头和小铁路,并悬挂起日本国旗,竖牌声称占据了“无主地”。并把东沙岛擅自改名为“西泽岛”,东沙礁改名为“西泽礁”,企图长期霸占。
    张人骏对日本人的这种侵略行径非常切齿,立即与日本驻广东领事赖川浅之进交涉,指出西泽吉次违反法律。
    赖川认为,东沙岛是“无主荒岛”,倘中国认为该岛为辖境,须有地方书志,及该岛应归何官何营管辖确据。
    张人骏立即给他列出证据:一、水师提督萨镇冰所派“飞鹰”号兵船管带黄钟英报告,岛上旧有中国渔民所建大王庙。虽然庙宇被日人西泽吉次毁去,庙宇原地基尚在。二、渔商梁应元禀称:“大王庙系该处渔民公立之所,坐西北,向东南,庙后有椰子树三株。该庙之旁,有屯集粮食仓储地,以备船只到此之需。”张人骏详查历史文献,结果还发现,王之春著《国朝柔远记》、英国海军海图官局编《中国江海险要图志》,以及中国和英国出版的一些地图,都记载东沙群岛属广东省管辖,并非什么“无主地”。
    在这些确凿证据面前,赖川虽然嘴上不肯承认,但心里已经承认了。一九零九年三月十九日,张人骏郑重声明,东沙岛是广东属地,要求日本领事谕令日商即行撤离,并赔偿中国渔民损失,补纳税款。赖川在证据面前哑口无言,只好叫西泽吉次赔偿中国渔民损失,向清政府补纳税款,将东沙岛归还中国。
    张人骏趁热打铁,派水师提督李准和副将吴敬荣、刘义宽等,率兵一百七十人分乘“伏波”、“深航”诸舰,勘明东西沙岛屿,并于永兴岛升旗鸣炮,公告中外,重申南海诸岛为中国领土。
    这是满清时代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故事,今群岛中有一岛叫人骏岛,是为纪念张人骏命名。

    陈天锡谨遵戴季陶之托,历时三个多月,将西沙、东沙诸主要岛屿的地理位置,包括精确的经纬度数,交通里程、平方面积、物产资源、历史建设、行政区划,以及当年与日本、越南对群岛主权之争的外交电文、案牍文件等等,分门别类加以详细说明,汇编成《西沙岛东沙岛成案汇编》、《东沙岛成案汇编》两书
    这是我国有关西沙群岛、东沙群岛最早最系统的历史文献。
    书稿写成后,戴季陶大喜,立即催促付印。陈天锡即赶到香港,与商务印书馆洽谈,很快就印行出版。
    戴季陶请广东省政府每月给陈天锡加薪二十元,通令所属机关仿照编印,分送中央各机关备案。
    (余略)
这什么要“余略”?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本帖最后由 半醉汉 于 2011-6-21 12:56 编辑
这什么要“余略”?
花间对影 发表于 2011-6-21 12:47
呵呵,几十万字的长篇啊,怎么发?醉汉已声明在先“历史纪实《家国沧桑一百年》一书中,有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请陈天锡编纂《西沙岛东沙岛成案汇编》、《东沙岛成案汇编》两书,以及清朝张人骏收复东沙群岛的故事,对比今古,十分有趣。摘录如下”请见谅。
本帖最后由 花间对影 于 2011-6-21 13:07 编辑

噢,电影只给看个片头,小说只给看个片段,简餐只给吃根葱,越吃越饿的说~~~~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本帖最后由 老独步天下 于 2011-6-21 14:47 编辑

领土之争,似乎,学问最大,也最小。
说最大,是关联的学说特别多、广,历史一科自不必说,地理、海洋、地球结构、民俗、DNA等等专业也常为领土之争的工具。说最小,就是,往往说什么都是白搭。白搭,有文、武两层含义。一文,就是,争端双方都死气白捏地说,单听一方,则天花乱坠,兼听双方,则云里雾里。一武,就是当时的武力最靠谱,再没有依据,有武力,占了也就占了。
这仅是就“实然”层面的一个客观描述。面对“领土之争”这个大是大非问题,每个个人,当然都应该或者都会有自己的是非曲直判断与构想,那是另外一回事了,未必合适说的。
领土之争,似乎,学问最大,也最小。
说最大,是关联的学说特别多、广,历史一科自不必说,地理、海洋、地球结构、民俗、DNA等等专业也常为领土之争的工具。说最小,就是,往往说什么都是白搭。白搭,有文、武两层含 ...
老独步天下 发表于 2011-6-21 14:42
有道理。
领土之争,从来不是学术问题。学术研究需要客观公正,领土问题则先验地杂有政治-民族共同体的情感和利益,哪里公正得起来。所谓公正,也只是演演戏罢了。
有本事就抢,说什么都是废话。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有道理。
领土之争,从来不是学术问题。学术研究需要客观公正,领土问题则先验地杂有政治-民族共同体的情感和利益,哪里公正得起来。所谓公正,也只是演演戏罢了。
周泽雄 发表于 2011-6-21 15:01
确实如此。而且,在不同的国家,学术受影响的程度,还有区别。有的国家可能略微好些,有的地方,在此话题里或许简直就几乎没有客观的学术研究空间。
有本事就抢,说什么都是废话。
老西安 发表于 2011-6-21 15:08
哈哈,这倒是现下“人世间”政治的真实面貌。
扯起领土争端事,我印象里,上海的谭其骧当年搞的“历史地理”研究,是很受到些压力的。
普京:主权问题不能谈判,有本事就来抢。
普京:主权问题不能谈判,有本事就来抢。
老西安 发表于 2011-6-21 23:12
虽然不是现代文明体系里应有的话语,倒也确实是符合现实情形的大实话。
扯起领土争端事,我印象里,上海的谭其骧当年搞的“历史地理”研究,是很受到些压力的。
老独步天下 发表于 2011-6-21 16:28
愿闻其详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愿闻其详
邱晓云 发表于 2011-6-22 10:07
了解得不多,只是过去买《中历史地图集》的时候,似乎听到过一些信息。20年前的事了,没什么印象啦。
半醉的文字,老辣深刻,精准得很呢,真正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只是,关于南海争端的史海“钩沉”,可能是节选得太短、未能现你大著的原貌,仅就这个帖子的内容,我觉得没有多少"沉”的东西被“钩”上来,基本上是“打捞浮萍”的面上工作。
不是说这个面上工作没有价值,我以为半醉的帖子很有价值,只是,在这个争端聚焦的“点”上,我这个“围观者”真的期待着有些“沉”的潜在的史实被“钩”起来。
“沉的潜在的史实”也许包含几个类型,一种,是争议的各方均尚未有注意到的史实。另一种,就是,争议的某一方内部的部分人员,由于种种原因而不知道的史实。
无论哪一种,“钩”起来,都是功德无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