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韩咏红:也说郭美美

韩咏红:也说郭美美

韩咏红
2014年08月08日



中国早点
北看记
[email protected]
云南昭通鲁甸8月3日发生的6.5级浅层地震,是本届中国领导人上任以来夺去最多中国人命的天灾。至今超过600人因灾死亡,数以十万计平民流离失所,但各路媒体却不像过去般全力报道灾情,反之,天灾发生之际,官媒的热点之一,竟有个郭美美。
继网络意见领袖薛蛮子、《新快报》记者陈永洲、资深媒体人高瑜之后,郭美美是最新一个在央视镜头上“游街示众”,受社会公审,向天下认罪的个人。
与三年前相比,这次被官媒统一“起底”的郭美美,除了炫富、拜金,被包养外,还增加了新的罪恶标签:嗜赌成性、私设赌局、欺诈、高价卖淫、贪得无厌等等。连她不让人羡慕的家庭背景与家族犯罪前科等私密信息,也被昭告天下。
相信官媒并非专挑地震夜里“起底”郭美美。这个年轻女子上个月初就因赌球被捕,北京警方对她调查问讯了两三个星期,“起底”资料估计早已准备就绪,只待择日推出。也可能,在地震发生后负责人想赶紧推出以替中国红十字会洗白污名。于是乎,8月3日深夜到4日凌晨,一系列郭美美的特稿专稿微博,在新华社、央视、人民网集中推出。
按照正常逻辑推想,官媒报道应有一定的事实依据。然而,“起底式”的集中围剿与揭密,也刺激人们产生更多猜疑。几天来,不断有网民质疑:如果郭美美与其男友确与红十字会毫无关系,红十字会为什么不干脆入禀法庭告她?还有一些“常识级”的疑问,郭美美长得何等国色天香,倾国倾城,能值“那么贵”?
有好事者搜索中外资料,横向比较国际高级交际花的价码,发现官媒揭露的郭美美收费相对高了十几倍,简直傲视欧洲、美国同行。
还有人测算,媒体称郭美美与人开房后,助理发现床头多出二三十万元的现金,那么大笔人民币现钞该有两三公斤重,恩客提那么重的现钞去开房间——你信?
结果,这一轮旧事重提,无事生非,反而让红十字会再次陷入尴尬,难怪红会也要跳出来呼救,请大家“忘记郭美美”。
从新华社等官媒的后续报道看,揭露“郭美美真相”的出发点,要匡正炫富、物质盲目崇拜、权色交易等社会病和病态财富观。问题是,在郭美美未经法院判决前,谁也不能确定她有罪。电视台将她“游街示众”,视法律为何物?漠视人权,又体现了什么价值观?
重看央视、人民网对郭美美的“起底”,我得到的最强烈印象,就是官媒反复暗示的“道德败坏”四个大字,用更直白的语言说,就是将她“搞臭”。这是一种非法治的、道德中心兼带有政治斗争味道的处理方法。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白鲁恂在代表作《亚洲权力与政治:权威的文化维度》中指出,中国文化中的权力有一些独特特征,包括全能政治观、集权主义、高度意识形态化和人格榜样治国,权力是高度个人化而非制度化。
白氏对中国文化与权力的否定态度是明显的,他认为上述的权力观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白氏的批评者则认为他低估了在中国文化中,“礼治”、“关系”对人的制约作用。
且不论偏重人治与道德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否不能进行创造性改造,不能否认的是,中国这个原来是高度强调道德与意识形态的国家,如今正面临信仰与道德解体的危机。传统价值体系不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是部分原因,而官僚行为失范,腐败加剧社会不公与贫富差距急速扩大,一些达官显贵满口社会主义道德,实际上男盗女娼,也是病灶。
中国要如何重建道德秩序?这是个大题目。但有识者也提出了答案:首先是大力强化法治与提倡法治精神——现代社会里,法律就是宗教与道德。其次,假若公权力不能允许社会自发形成新规则,至少不要伤害法治与加剧不公不义,这是它最基本应该做的。
有人负气地说,为什么不让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老虎”、“大老虎”到电视上“游街示众”,光“展览”薛蛮子,郭美美,太不公平了。其实,按照法治精神,任何人都不该未定罪被游街,公权力用违背法治又有道德瑕疵的手段,通过羞辱个体来疾呼道德,效果必将适得其反。
云南地震中,许多贫困民众失去了家园。报社同事前线采访所见,有的灾民身心遭受重创,却喊不出来,他们沉默地看着遇害亲人被裹尸带走,叫不出痛,仿如最近被冲淡的地震报道。要提升社会善心与道德感,大家不妨多去关心灾民。


转自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