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韩咏红:邓小平电视剧中的密码

本帖最后由 读史拍案 于 2014-8-16 03:13 编辑

韩咏红:邓小平电视剧中的密码

韩咏红
2014年08月15日


中国早点
北看记
[email protected]
借助现代科技的便利,这几天在家认真追看中国央视正在热播的大型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最初,我是抱着学习的心理,想重温历史并留意剧中释放的新信号,但看着看着,又感觉它很奇幻,既有历史、赞颂伟人、忆苦思甜、政治信号,也有迎合市场的娱乐与商业元素。不过,这种刻意平衡,倒也一定程度地反映了今天的时代面貌。
48集大型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截取了1976年邓小平复出至1984年国庆阅兵的时间节点,这个选择合情合理,因为那正是邓小平复出并成为中共领导核心的年代,更是他领导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扭转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
然而,这个时间点——恰如剧名所揭示的“转折点”,也是文革后拨乱反正,中共党内激烈争议如何评价毛泽东的敏感时间。可以说,不否定毛泽东晚年的路线,不可能有邓小平领导下的改革开放。但是,否定毛泽东的晚年路线——文革,是不是等于否定毛泽东?毛邓是否相互否定?
围绕这个相关的问题,《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刚播出就引起争议,导火线是第一集里毛泽东的指定接班人华国锋说:“粉碎四人帮,是毛主席生前的部署”,被网民指为瞎编胡造,剧组提出证据反驳,在网上吵翻了天。
反对的一方坚持历史中从没有这句话,“粉碎四人帮”的功绩不能归于毛泽东;剧组则展示文件证明毛泽东曾批评江青,将“粉碎四人帮”视为毛遗志乃顺理成章。也有人认为,在毛泽东思想在党内外还有巨大影响的当时,华国锋在表达上凡事皆以毛主席指示、意志为前提也可以想象。
其实,看了这几集剧情,对照正史记录,我发现除了毛泽东是否部署了粉碎“四人帮”以外,电视剧在大问题上没有新信号,更谈不上颠覆党史中的人物评价。很显然,邓小平是彻底否定文革的,连“三七开”(三分过七分功)都不承认,甚至不惜为此得罪毛泽东。但是他并非否定毛泽东,而是主张“准确全面”的理解毛泽东思想。
这个评价,完全延续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的精神:文革是错误的,但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从这方面看,《历》剧的总基调没有出人意料的突破。它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隆重推出,一方面是要高调肯定改革开放,强调现任中共领导对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同时以通俗形式强化宣传现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2013年初提出的:“改革开放前后30年历史不能相互否定”。中国历史是出现了转折,但是前后30年不可割裂,可谓本剧要完成的最重要宣讲任务。
然而,本剧也并非没有看头。首先,人们可以看到,在文革结束到改革开放初年,非制度化政治活动、元老的作用凌驾于制度。像电视剧头两集展示的,打倒“四人帮”实际上是以政变方式进行(剧中说“四人帮”也在密谋夺权)。当晚,中共政治局在叶剑英家中开了一次会议,但其他政治局委员看起来像是摆设,关键决策是在元老、军队掌控者,以及华国锋这个小范围内进行。
再者,什么人、以多少时间在剧中出现,也很有意思。电视剧第一集,时任中联部部长耿飚形象突出,他带领部队占领电台,为打倒“四人帮”立下重要功劳。在现实中,大家知道耿飚后来成了习近平工作上的第一位导师。据知,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也会出现,观众不妨继续观察该剧如何揭示各头面人物的“政治谱系”,揭示政治家族关系的密码。
随着剧情演进,还有哪些历史人物会登场,也是本剧大看点。至今,胡耀邦已以中央党校副校长的身份出场,接下来赵紫阳会不会亮相?他在1980年就出任国务院副总理、总理,与胡耀邦一起主持改革开放,关于邓小平的电视剧中不能没有他,但是官媒会如何呈现这个在1989年中下台的前总书记呢?
摊开历史,如果还能适当为敏感人物“脱敏”,在部分问题上打开讨论空间,《历》剧还是值得肯定的。另一方面,高层要强力灌输“前后30年不能相互否定”,目的是抗衡社会上的左右之争,进而表明是现行政治制度与经济改革“不能互相否定”。一个电视剧能否建此奇功,有待观察。
在邓诞11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微信帐号几天前预言,中央的纪念活动可能比照去年毛诞120的高规格。不过,中国外交部昨天刚公布,习近平将于8月21日至22日出访蒙古国,这么一来,8月22日邓诞当日,七常委集体瞻仰邓小平遗像,仿照毛诞纪念规格已不大可能。再结合《历》剧释放的信号,大概可以确认,中国改革将继续,但是毛泽东地位与现行体制不会受影响,中共不会接受大格局出现动摇。

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