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有关中国足球的忧郁笑话

李翔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2012年08月10日


“在中国,我们有一个笑话是这样讲的。一个球迷遇到了上帝,他问上帝:上帝啊,中国足球队什么时候可以获得世界冠军呢?上帝言简意赅回答道:明天。这个球迷又惊又喜:上帝啊,你不是在开玩笑吧?上帝回答说:是你先跟我开玩笑的。”

胡葆森在位于英国伦敦的英超联盟总部缓缓讲完了这个笑话。讲这个笑话时,他很严肃,一点儿也没要笑的意思。

胡葆森是河南建业集团的董事长,也是在英国访问的“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成员之一。和许多中国著名的民营企业家一样(当然,全世界知名的商人也如此),他投资了足球队。这支球队由他创办的房地产公司冠名:“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嗯,的确,不像朱俊投资的“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许家印投资的“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那样高调和富有知名度。但是胡葆森自豪地认为他拥有的这个俱乐部,“有两点值得一说:首先,历史最长,经过了19个赛季,也是1994年以来中国大陆唯一没有更换过赞助商的私有企业拥有的球队。第二,是16个中超球队中唯一一个拥有自己足球场的球队。”


胡葆森是个出生于1955年的地产大亨。和一些中国商人一样,在下海之前他也曾经供职于国家机构。20多年前,他和中金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现在掌管着“厚朴基金”的方风雷,共同在河南省外贸总公司(后来改名为中原国际经济贸易公司)工作,那是当时外贸改革的试点之一。作为一名私营企业家,胡葆森财富不多也不少。他所拥有的财富没有多到让他在各种财富排行榜上占据一个让人眼红的位置,变成负担;但也足够让他在高兴时就轻松订购一辆劳斯莱斯汽车,毫不犹豫。

胡葆森在上个世纪末以150万元人民币的价钱购买了现在的河南建业足球队的大部分股份。当时他刚从香港回到郑州创业不久。购买这支球队,一方面是因为足球市场化改制后,河南的这支球队迟迟没有找到赞助商,为免球队被外省人购买以致于冒犯当地球迷的地域自豪感,胡葆森决意购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称自己已经有了品牌观念,他明白拥有一支球队将为自己带来品牌价值。同时,还由于购入一家球队的成本在当时的确很低。于是,他成了一家足球俱乐部的老板。“但是没有想到后来就是不断的往里面投钱。”胡葆森笑道。

跟随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成员访问英国剑桥大学时,我跟胡葆森走在夜晚的小道上,我问他,运营足球俱乐部是否可以赚钱。他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同时向我指出,即使在西方,80%的职业球队也是亏损运营。因此球队老板最好有其他行业的收入来补贴这项昂贵的爱好。“而且,现在广州恒大集团也抬高了这个行业的门槛。你只能不断烧钱。”胡葆森说。

胡葆森有强烈的地域自豪感。当有人问起他如何描述自己的公司时,他回答说,六个字,“在河南,做地产”。但是他认为投资足球俱乐部,最好还是全国性的地产公司,“不然你的品牌就浪费了,你在十五个城市比赛,可是只在其中一个城市有地产项目。”但是他又重申了自己要在河南开发地产项目的决心。他的河南建业集团已经在河南形成了绝对的领先优势,而他希望河南人以能住上建业的楼盘自豪。他不希望自己成为那些已经声名狼藉的地产商中的一个;而足球,“也能给老百姓带来些乐子”。

但是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一行人参观位于伦敦的英超联盟总部时,胡葆森用一个笑话暴露出了自己的忧郁。

在这个企业家俱乐部中,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都曾经拥有过各自的球队。现在王健林更是赞助了中国国家足球队。但是他们都缺席了这次访问。只能由胡葆森来表达自己对中国足球的看法和对英国足球的羡慕。
他说:“现在国家体育总局足球管理中心同时也是整个联赛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管与办没有分离。中国足球协会虽然由32家俱乐部组成,但基本没有权力,还是政府说了算。经营做得也不好,很长时间国家队都找不到赞助商。

另外,虽然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政府对足球重视不够。青少年足球的发展不够,在中国的660个城市中,可能只有5%的学校有足球场。中国注册职业球员不到十万人,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

按照他的理解,政府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拥有最多观众的体育运动,也有可能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运动。政府可能会将之视为危险因素,担心球迷骚乱,或借助球赛骚乱达到其他目的。这也是中国足球为何不能交给俱乐部股东管理的一个原因。”

“我们一直在呼吁,政府对联赛的管理,希望把管和办分开。”胡葆森自己先后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也提出过相应的建议。

英超联盟的CEO理查德·斯库达摩尔(Richard Scudamore)对他的回应甚至连安慰都算不上。他说:“英国的足球管理差不多是在一八六几年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是因为对足球的兴趣才形成的协会,从来没有政府的参与。看来中国和英国足球的起点很不同。”

至于足球学校和年轻人对足球的热情,更不用说了。虽然可能让胡葆森自豪的是,看上去富得流油的中国球队引入了身价不菲的世界级球员,比如英超球队切尔西的巨星德罗巴(Didier Drogba),但斯库达摩尔说:“必须要有基础来支持那些出色的球员,只有几个精英球员是不行的。”

对这些知名国际球员的争夺在中国足球队之间同样激烈。虽然胡葆森会感慨,在体育运动中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多么难以估量。他谈到河南建业和广州恒大的一场比赛。在这场比赛中,建业的替补球员竟然率先进球,极大鼓舞了球队士气,让他感叹精神力量难以忽视。但是恒大已经改变了游戏规则。我问他,恒大是否会影响到其他球队,造成大家纷纷以重金来引入明星球员。胡葆森回答说:“不引进还能怎样呢?”

足球从未像现在这样,需要这些因为热爱或因为品牌需求的中国企业家们投入如此多的金钱;也绝少有什么地方像在中国这样,背后闪烁着迷离的政治身影。而胡葆森现在能做的,是在离开英超俱乐部总部之前,在英超简陋的入口处,和它的门牌合个影,同时用一句中国成语来表达乐观和自我鼓励,他说:“否极泰来”。


李翔是记者和作家,他跟随“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成员访问英国。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想借足球捞身价的
不会是好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