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rek Osman:Egypt on the Brink,埃及从纳赛尔时代起的政治经济社会简介。严格地说是从19世纪初穆罕默德-阿里脱离奥斯曼帝国获得实际独立地位开始的。埃及从纳赛尔时代搞“第三条道路”(曾经是包括孙中山、卡扎菲等在内的第三世界民族主义的时髦),到萨达特时代内政外交全面转向,以及穆巴拉克时代的进一步……


另外,麦德维杰夫恐怕不是什么“苏共高官”,而是苏共的反对派(虽然他的立场和萨哈罗夫、索尔仁尼琴不同)。
麦氏1969年被开除党籍,1985年恢复,剧变前是最高苏维埃某委员会主席。
套中国的级别,估计也相当副部级了吧。
本帖最后由 三苗 于 2012-1-12 21:37 编辑

1985年,嗯,那不是某些人非常向往的戈尔巴乔夫时期么?某些人还真是叶公好龙啊。叶利钦、雅科夫列夫不是同一时期高升的么?“套中国的级别”,相当什么?



至于麦在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的活动,更加奇怪了,难道不属于政治……的范畴?某些人的意思是不是说,一旦……了,只准成立自由主义政党,只准对……开批判大会,或者说,只有自由主义政党领袖的观点(猜想一下,是不是因为只有这种观点是“思想独立自由”的象征?)还是是值得认真对待的(否则恕我愚钝,实在看不出来为神马单凭麦的政治身份就可以……)——为了自洽,某些人是不是要连《让历史来审判》也一并否定掉?
某些人啊,重复一下,平日里高调震天响,这还没到关键时刻呢,克格勃的底色就全部暴露了!
呵呵,你真是本色不改。
我不过是陈述事实介绍点背景,戈尔巴乔夫时代难道不是苏共统治时期?叶利钦当然也是苏共高官,左翼小党当然也是合法政党……我没有暗示什么的意图,某些人无法相信他人居然不阴谋而已。
本帖最后由 三苗 于 2012-1-12 22:03 编辑

LS太奇怪了,你批麦德维杰夫的书不行完全OK,但是请拿出“干货”,比如他撒谎了,或者他自相矛盾了,或者哪里哪里不符合事实了,等等。——显然麦的书不是什么社会史著作,没有运用比如说“话语分析”之类的社会理论。

偏偏我们看不到一点这方面的内容(“杂乱无章”的话我想作为一个起码的常识,“苏联的最后一年”显然不是叶利钦以及各位让LS感到舒服的人士的带领……万众一心昂首阔步井然有序地迈向自由市场经济的伟大征程吧?),唯一的依据,就是麦氏的政治身份。如果贯彻到底也算自洽,偏偏对叶利钦啊,雅科夫列夫啊同时期的苏共高官网开一面……


另,戈尔巴乔夫时期当然是苏共统治时期啊,所以请某些人用同样的标准衡量戈本人——好像苏共内没有比戈更高的官了吧?以及……无论观点如何,请先做到自洽,不要搞双重标准。


至于“阴谋”什么的,某些人自己不学无术而已。自己都明示“不推荐”了,“不舒服”了,还要砌词……?
靠,我说的只是自己的感受,告诉读者我不喜欢,不推荐。你大可喜欢、推荐,关我卵事?凭什么跟我要干货?你付稿酬吗?
捎带介绍一下作者的背景(其他几本书的作者此地网友大多熟悉),还要逐个把苏维埃主席团名单列出来逐个帖简历不成?他们又不是作者,我为什么要提?
我本非学人,不学无术是本份,略知一二就不错了。不过无论水平如何,也不劳您评价,我对此没有兴趣。
正在看《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1版1印。作者朱正,是鲁迅研究专家。我很喜欢看他写的书,很严肃,但又不枯燥。作者的学术修养很深。
现在书很多,但能看进去的很少。时间都消磨在网络上了!
买了前两卷雷立柏的《西方经典英汉提要》,有空看看。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本帖最后由 三苗 于 2012-1-30 14:25 编辑

337# Goal


麦德维杰夫的《让历史来审判》,《政治日记》等80年代以来国内已经出版了——而且是正规出版不是地下手抄本神马滴,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只发行了一册两册,从你说话的口气看,也不是80后青年。很难相信你对麦的了解只停留在他的最后头衔上……用个时髦的词,“质疑”一下下……
Eric D.Weitz:Weimar Germany,Promise and Tragedy,作者除了一般性介绍魏玛德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之外,设立专章介绍了魏玛德国的右翼政治,特别是1918年的“和平革命”遗留下的established Right和街头右翼之间的关系,以及魏玛德国右翼的一般路数……
本帖最后由 三苗 于 2012-2-5 20:48 编辑

有趣的是,Eric D.Weitz的书里摘录了当时德国主要政党的一些竞选海报,无一例外地以男性形象为中心(当然还是有细微的区别),按照某位……的分析大法……(不好意思光顾着看热闹了……)
最近,读到一本日本“80后”学者町田祐一的历史学著作《近代日本与“高等游民”:成为社会问题的知识青年阶层》(《近代日本と“高等游民”:社会問題化する知識青年層》,吉川弘文馆,2010年12月),让人耳目一新。町田祐一不满足于以前日本学术界极少数关于“高等游民”研究仅仅在教育社会学研究领域内展开的局限,把“高等游民”作为一个政治领域的社会问题来追溯,开拓了一个更宽的历史视野。其中不少议题也值得中国读者、中国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同好们进行“本土化”的探索和深思,韩韩和方式民都是高等游民,
耶鲁大学法学家迈克尔•赖斯曼(W.Michael Reisman)因为在香港城市大学兼职,21世纪初他的著作也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2007年法律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文集《国际法:领悟与构建》(万鄂湘等译)。几年前我曾读过他另一本著作,爱不释手。那完全是偶然。在图书馆检索大卫•赖斯曼的著作时,偶然发现迈克尔•赖斯曼1970年代末研究贿赂的专著:Folded Lies(1979)。光读书名Folded Lies(折叠的谎言?隐蔽的谎言?),不仅要确切翻译成中文真不容易,由此也很难猜测书中大约谈什么问题。从副标题Bribery, Crusades, and Reforms(贿赂、十字军和改革)可以知道它是一本与贿赂有关的书,但是为何要与“十字军”联系在一起?“十字军”与贿赂有何联系?看了副标题,诱发我更强烈的阅读欲望。一读,发现我国学者的潜规则之说,
就是莱斯曼这30多年前著作的主题,我们视野经常坐井观天,瞎捧瞎粉
343# feilian


有英文版吗?谢谢。
345# 三苗 没有英文版。该80后学者研究学历过剩之后,失业大增,一些不甘从事非文化工作的毕业生的政治倾向,如反现实社会的共产主义、军国主义的,呵呵,方市民是美国博士失业专门职业——博士后出身,现玩政治,韩韩初靠认识人搞个作文比赛大奖,当无作协的专业作家,后来也玩政治,现在权力要他玩得不要那么激进,
346# feilian

拼命学外语……
本帖最后由 三苗 于 2012-2-6 09:51 编辑

346# feilian

当然我不认为韩方二人可以套进这个框架里。另外,就中国而言,上世纪20年代是“过剩”的师范生、大学生(仅此一点,某些人吹得天花乱坠的民国经济是什么货色也就清楚了)……
本帖最后由 我看青山 于 2012-2-6 11:47 编辑

不知丙辰龙和紫壶看完《卡拉马佐夫兄弟》没有,有什么分享?我是见你们诸位都提到,才开始看的,看完了。
本帖最后由 三苗 于 2012-2-13 16:15 编辑

Paul W.Posner:State, Market, and Democracy in Chile,本书通过分析智利这个新自由主义样板而分析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阿根廷和墨西哥作为比较。由于从皮诺切特军事政变之前谈起,第三到第五章也可以当作智利政治史来读。智利在军事政变推行新自由主义之前,智利(以及拉丁美洲其它诸国)玩的是所谓 Corporatism,老式右翼(天主教力量)和社会民主党搞合作,搞点改良,并搞点进口替代的工业化,但是,智利(以及拉丁美洲诸国)和同时期的欧洲不同,没有能力协调资本的利润和包括工人在内的一般群众的需求(因此造成了相当严重的通货膨胀),皮诺切特上台之后除了众所周知的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路线以外,还有意识地、有效地切断了智利各政党(共产党除外,当然共产党被边缘化了,尤其在1986年和智利社会党阿尔梅达派合作的武装斗争失败之后)与其社会基础之间的联系,并且在劳工政策,地方政府、以及不言而喻的,社会福利方面进行了大量“改革”,以阻断智利的一般群众参与政治活动(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大搞分而治之),并通过这种参与提出对经济的要求。这些路线在智利的“民主转型”后被基本上原封不动(除了智利各政党已经失去了和社会基层的联系,还有严密组织起来的智利资产阶级的反对)地继承下来了。当然,正如Norman Barry在The New Right中指出的,害怕政治“干预”正是经济学自由主义的一贯特征(另见Renato Cristi区分的两种“反干预”)。比较有趣的是,这不仅符合新自由主义的标准,也符合某位反……英雌在On Revolution中对社会经济事务的恐惧,以及这位女士将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分开的要求——当然,这种分离对谁有利,对谁不利显而易见。
摘录了些资料,以供中国的皮诺切特同侪们照章执行,嘻嘻。

Above all, the CPC remained steadfast in its opposition to any reforms that would facilitate the discussion of labor issues beyond the firm level. Paul Posner:State,Market and Democracy in Chile pp.52 注:CPC是智利的主要商会组织

The Christian Democratic and Socialist Parties,……,related state reforms established under Pinochet and distanced themselves from the labor movement. As a result, labor policy under democracy is substantially the same as it was under authoritarianism. Posner Ibid pp.50




In this so-called transaction mode of transition, in which the authoritarian regime possesses substantial capacity to impose conditions and constraints, there is a conservativce, anti-democratic bias built into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 Posner Ibid pp.69


……these parties are likely to avoid the kind of grassroots mobilization of their constituents considered to have provoked authoritarian reaction in the past and to be threatening to military and economic elites in the present Posner Ibid pp.70

The transition in Chile has been carried out at an elite level, that is, at the level of the cupulas,.And it was intentionally done this way by the Concertacion, military people, and the right, everyone except the Communist Party. Posner Ibid pp.89

with the regime's banning of political parties and its severe restriction of civil liberties, individuals would be forced to represent themselves as private citizens……Posner Ibid pp.104 原来某主义就是这么“保护个人”滴……
337# Goal


麦德维杰夫的《让历史来审判》,《政治日记》等80年代以来国内已经出版了——而且是正规出版不是地下手抄本神马滴,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只发行了一册两册,从你说话的口气看,也不是80后青年。很难 ...
三苗 发表于 2012-1-30 08:09
我可以不关心吗?
实际上,我根本未曾关注过作者的背景,他在苏共中的角色,我都是你提问后才去查的。
我说他是高官,是因为书中叙述了他参加最高苏维埃回忆的情景,还讲了戈氏当面要求他做某事。从中推断出他是苏共高官,只需要一点点常识。
把一切归结为立场,是你们的习惯,不是我的。
从立场出发,如何评价我对王某的著作也看不上眼呢?
杨奎松的《“中间地带”的革命 》。秦晖,金燕《田园诗与狂想曲》
本帖最后由 三苗 于 2012-2-29 14:48 编辑

352# Goal

既然你坦率地承认你对作者的背景了解如此之少(顺便说下,那个麦德维杰夫是samizdat的重要作者之一。当然,对你来说,只要你不关心的,大概都不存在?另外真心求教,中国有过类似的反对派经历的“王某”是谁?公开说不方便的话可以短消息),那么也就是说,你承认你对本书的判断和结论缺乏足够依据了?

至于“把一切归结为立场”,呵呵,不知道是谁把台湾的某个党吹捧成……男神……同时又出于……的立场对真正的台湾民主运动视而不见乃至横加指责污蔑?
最近一直在读港台书籍,最近读的两本书是《我所缄默的事》和《储安平和他的时代》,现在正在读的是《我所缄默的事》,作者是《在德黑兰读洛丽塔》的作者阿扎尔·纳菲西。
摘录几则读书笔记吧


阿扎尔·纳菲西谈她对伊朗的历史观:睿智的父亲通常会补充道,当然那只是故事的一部分,既然历史是胜利者撰写的,尤其在我国更是如此,我们就应该对所有关于卡加王朝的说法持保留态度,毕竟伊朗是从卡加王朝开始走向现代化的…许多公众人物就是这么进入我的生活,不是从历史课本,而是从我父母的故事




阿扎尔·纳菲西的父亲曾是伊朗最年轻的市长,后被指控与反对势力串通,和神职人员及反叛分子关系良好。纳菲西对此写道:“几乎没有什么人相信他的罪名,即使是他的对头也不信。在伊朗,政治异议被当做一种形式的犯罪:大多数被告被起诉的罪名都是罗织捏造的,而且几乎没什么抗辩的空间。”


阿扎尔·纳菲西:早在我领悟到一个冷酷无情的政权,是如何将它自己的形象强行加诸于它的国民身上,并窃取他们的身份与自我定义之前,我已经体验到它对我私生活的入侵,对我家庭生活的侵犯。而且早在我了解被害人如何成为政府罪行下的共犯之前,就在更切身的层面中,发现了共犯的羞耻。

《我所缄默的事》导言中将专制下的缄默形式分为:专制国家强迫百姓所保持的缄默,窃取记忆,改写历史,硬塞国家认可的身份给民众;见证者的缄默,他们选择忽视或不说出真相;被害人的缄默,缄默有时反而使之成为罪行共犯;纵容自己关于自己的缄默,创造我们的神话,那是我们加诸于自己现实生活的故事。
多謝蕭兄弟分享,抄在本本上。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在大理,剛讀完《蔣勳說唐詩》(出版社的朋友送的),李娟《我的阿勒泰》,內米洛夫斯基的《星期天》,玩的多,讀書少,檢討。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本帖最后由 三苗 于 2012-2-29 14:47 编辑

另外顺便说下2011年读过的几本书(记得不全)

Agnes Heller and Ferenc Feher:The Grandeur and Twilight of Radical Universalism,作者夫妇是卢卡奇的学生,原“布达佩斯学派”成员,本书是他们的论文集;


Jonathan Joseph:Marxism and Social Theory,和同主题的著作相比,本书的特色是对“批判实在论”,Critical Realism的强调。为此特地买了本Andrew Brown:Critical Realism and Marxism.还没有来得及读。


Ernesto Laclau:On Populist Reason,读本书的一大收获是,某国的某主义者一边在猛批……一边又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Paul Willis: Learning to Labor,读完本书,进一步确证了我读本书之前设想的国内拒斥paul willis的原因:(1)国内时下的名流们大多是从80年代的自由主义叙事洗礼下过来的,对这种破坏‘进步’叙事的研究当然采取排斥态度,以及(2)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里,一直对教育的作用有不切实际的夸大。

Erik Olin Wright:Envisioning Real Utopias,根据我和作者面谈时他的说法,这本书是他近10-15年来研究的成果。

此外就是Raewyn Connell:Masculinities,Leslie Salzinger:Genders in Production等讨论阶级和性别关系的书。
本帖最后由 三苗 于 2012-2-29 09:01 编辑

还要补充一下,Hannah Arendt:On Revolution; Gerassimos Moschonas:In the Name of Social Democracy;Ivan Szelenyi and Lawrence P.King:Theories of New Class.
354# 三苗
又开始胡拉混扯。
我买了一本书,阅读的时候感觉写作水平不佳(也包括翻译),给了几句评论,就这么简单。
而你要求我读一本书必须对作者一生的成果有全面的了解,大概你吃鸡蛋的时候要刨刨母鸡的祖坟吧?我没这个习惯。
如果你非要“干货”的话,我可以凭记忆举一个例子:
麦氏说815不是政变(其实这是个可以讨论的话题,视你认为构成“政变”标准是什么),理由只有一条:禁急状态委员会派去戈氏休假地的两位代表和戈氏夫妇握了手。他可以认为一国元首被迫滞留在其休假地,对外交通和通讯均被切断不是构成政变的充分条件,但拿握手做理由未免荒唐。书中类似的情况不止一处,所以我对他这部作品的评价不高。
对这本书感觉不佳还有一个理由,但不是作者的错:他的书大概不是写给外国人看的,书中出现的很多人物都没有交代背景,译者也未附姓名原文,使不熟悉当年那些人物的读者(如我)阅读起来有些困难。
关于这本书到此为止,我已极尽耐心。
另外一本我不以为然的著作,作者叫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