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经典一直有点抗拒,仿佛有个强大的力量在支配我的判断力,让人没法正常阅读。萨特说他喜欢一个美女必先将她贬低,然后才能追求她。我喜欢一本书好像也是一样,先把它贬为平凡之书,然后再去爱它,仿佛世间从未有人赏识过它,而我第一个赞美它。水色 发表于 2010-7-4 01:31
我不知道,可能对经典的理解各不相同,我觉得经典是阅读的核心部分,倒不是因为它们有多深奥,或者多高不可攀,很多经典,像《十日谈》、《堂吉诃德》、《巨人传》,还有狄更斯、萨克雷、奥斯丁的小说,就像故事书一样引人入胜,或者说她们压根就是写得很完美的故事书。我觉得它们是因为写得好,所以人人必读,才成为经典,就好像饭店的招牌菜,一般都是好吃,又适合多数人的口味。平凡的书倒不一定更容易读懂,更何况有些书就是故意写了让人读不懂的。
当然,我也只能拿文学经典做参考,其他学科的经典是否情况相同,我也不知道。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0-7-4 02:08 编辑
“识英雄于草莽”。。。的确很能让人快乐,不过我觉得那是图书编辑和书评家的事。
燕麦 发表于 2010-7-4 01:39
我觉得阅读一本书的最佳方式就是假想它刚刚诞生。小兽初入丛林一般,能否生存或者称霸,一切都是未知数。每个读者都只能动用个人判断力,说好说坏,你自己拥有权柄。那种阅读最鲜活也最可靠。  一旦成为经典,读者就不重要了,无论你品位如何,知识结构如何,个性如何,才能如何,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书和人的关系也如同人与人的关系,如果一方要求另一方称臣,那个生动的关系就死亡了。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我对经典一直有点抗拒 ...
水色 发表于 2010-7-4 01:31
话又说回来奥勒留的《沉思录》就是经典啊,比文艺复兴以后的那些经典多了。
话又说回来奥勒留的《沉思录》就是经典啊,比文艺复兴以后的那些经典多了。
燕麦 发表于 2010-7-4 02:04
不是不读经典,是不把经典当经典。 经典,这个词听了就让我不适。当然,这个做法实在太个人化了,随便说说呢。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我觉得阅读一本书的最佳方式就是假想它刚刚诞生。小兽初入丛林一般,能否生存或者称霸,一切都是未知数。每个读者都只能动用个人判断力,说好说坏,你自己拥有权柄。那种阅读最鲜活也最可靠。  一旦成为经典 ...
水色 发表于 2010-7-4 02:04
对经典,你也可以这样做啊。
已经引进出版的书,都是经过挑选的,真的刚出炉的书,读起来很痛苦的,明明不喜欢读,还要硬着头皮把它读完。
不是不读经典,是不把经典当经典。 经典,这个词听了就让我不适。当然,这个做法实在太个人化了,随便说说呢。
水色 发表于 2010-7-4 02:07
我觉得这个心态不错
本帖最后由 平头百姓大非 于 2010-7-12 21:24 编辑

本月已翻和将翻书如下:
1、美国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集《大教堂》,肖铁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此书以前曾借过,这次想再看一遍;
2、法国科莱特的散文集《花事》,黄荭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该书配有精美的插图,朋友曾向我推荐过;
3~4、吴鲁芹作品系列之《文人相重、台北一月和》与《瞎三话四集》,上海书店2009年1月第1版,此系列先前曾看过《师友、文章》、《鸡尾酒会及其他、美国去来》和《英美十六家》,欣赏其幽默的笔调;
5、英国毛姆的长篇小说《西班牙主题变奏》,李晓愚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6、英国马克•涂立与吉莉安•莱特合著的长篇游记《印度慢吞吞》,郑家瑾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7、萧公权的回忆录《问学谏往录》,黄山书社2008年1月第1版,此书系该社“花生文库•传记文学丛书”之一种,先前已借阅过钱存训、浦薛凤等人的回忆录,是台湾《传记文学》丛刊大陆引进版,很值得一看;
8、美国伊夫琳•沃的长篇小说《旧地重游》,赵隆勤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6月第2版。
胡平《风雨灵旗》
大非兄的书单,让偶很汗颜。
不跟水色瞎掰了~~~
话说这两个月除了几本期刊,还什么书都没读。
Stephan Halper: The Beijing Consensus
Alan S. Kahan: Aristocratic Liberalism
Adam L. Tate: Conservatism and Southern Intellectuals
Nancy Bisaha: Creating East and West: Renaissance Humanists and Ottoman Turks
Susan Reynolds: Fiefs and Vassals
Brendan Evans: Thatcherism and British Politics
David Fromkin: The Fall of Ottoman Empire and the Creation of modern Middle East
Boris Kagarlitsky: Russia under Yeltsin and Putin
Martin Conway: Catholic Politics in Europe 1918-1945
Jonathan I. Israel: Radical Enlightenment, Philosophy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ity
Isaac Kramnick: Republicanism and Bourgeois Radicalism
Andrew Feenberg: Heidegger and Marcuse
Chris Thornhill: German Political Philosophy
J. G. A. Pocock: The Machiavellian Moment
Neil Websdale: Policing the Poor
Charles Bowlus: Franks, Moravians and Magyars
Matt Carter: T.H. Gree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thical Socialism
Tom Buchanan, Martin Conway: Political Catholicism in Europe 1918-1965
Harold E. Mah: The End of Philosophy and the Origin of Ideology
Jurgen Kocka: Bourgeois Society in 19th century Europe
B.N. Ray: C. B. Macpherson and Liberalism
Tom Rockmore: Heidegger, German Idealism and Neo-Kantism
M.I. Finley: Early Greece: The Bronze and Archaic Age
R. F. Bensel: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American Industrilization
Christina Petsoulas: Hayek’s Liberalism and its Origins
Alec Nove: Marxism and Really Existing Socialism
Geoff Eley: Forging Democracy
Mike Hawkins: Social Darwinism in European and American Thought 1870-1900
P. Bounds: Orwell and Marxism
Gillis J. Harp: Positivist Republic, Auguste Comte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American Liberalism
Dominic Sandbrook: Eugene McCarthy: The Rise and Fall of Postwar American Liberalism
Michael Bentley: Politics without Democracy
Ferenc Feher and Agnes Heller: The Grandeur and Twilight of Radical Universalism
James J Sheehan: German Liberalism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Norberto Bobbio: The Idea of the Republic
               Thomas Hobbes and The Natural Law Traditon
还是三苗厉害,这学问好精深俺一样也看不懂。(开个玩笑)
以后三苗学有心得别忘了跟俺们分享。
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HANDBOOK OF ATTITUDES
SOCIAL PSYCHOLOGY: A HANDBOOK OF PRINCIPLES
HANDBOOK OF CULTURAL PSYCHOLOGY
STEVEN'S 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CAMBRIDGE HANDBOOK OF QUANTITATIVE MODELING OF COGNITION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今天买了450块钱的书。

我对书价已经有“昂贵”的感觉了。转了两个小时的样子,发现10年出版的书,只要是初版,上300页几乎就没有30元以下的了。我挑的大多数还是两年前出版的,也不多,20本,其中大约有10本还在10-15元,但是一结账,给我七五的折扣以后,居然达到了450元,也不好意思再拿下,只好拎走。回家算了下,人家也没算错。

其中最贵的一本58元,《欧洲思想史》,希尔著,赵复三翻译的。准备下个月翻一遍。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书价并不高,成本在那里放着呢,想想现在吃一顿饭多少钱,一本书才多少钱。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书价跟印量有关系,印数低于5000,价格肯定会往上走。图书没办法印广告,基本上属于微利行业了。只能寄希望于将来普及电子书,可以大幅降低成本。
8月将翻书如下:
1、2:吴鲁芹作品系列之《余年集》、《暮云集》,上海书店;
3、麦克尤恩的《只爱陌生人》,喜欢他的书,要好好看看,上海译文;
4、陈宁的《八月宁静》,正是我愿,上海书店;
5~8:“中华元素图典·传统织绣纹样”之《吉祥如意》、《龙蟒鸾凤》、《几何人物》、《花卉虫鱼》,此四册书选图精美,夏热之际可以赏心悦目,忘了暑荼,呵呵,上海锦绣文章。
刚刚读完《月亮和六便士》,解决了之前的很多迷惑,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早一点读到,以前一直都不喜欢毛姆,现在发现他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
俺在读汤姆克兰西的《彩虹六号》。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刚刚读完《月亮和六便士》,解决了之前的很多迷惑,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早一点读到,以前一直都不喜欢毛姆,现在发现他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
燕麦 发表于 2010-8-1 18:35
我觉得毛姆的《刀锋》也很好看,是的,他是个极擅长讲故事的人。从文学性来说,《刀锋》里的艾略特老头,我一直视为文学经典之一。
我觉得毛姆的《刀锋》也很好看,是的,他是个极擅长讲故事的人。从文学性来说,《刀锋》里的艾略特老头,我一直视为文学经典之一。
周泽雄 发表于 2010-8-1 21:19
我买了《刀锋》,搁单位了,明天就读。
以前不太喜欢白描式的故事,偏爱大段大段的心理描绘,再加上课堂上读到的只言片语,一直对毛姆印象不佳。现在觉得这一类写法自有妙处,回避掉了很多正面交锋的刻画,增加了读者诠释的空间,而且更有一种谜一样的味道。前些天读戴维·洛奇分析吉卜林,也是想象不到的好。
被思特里克兰德抛弃的前妻,应该说是一个受害者,但是最后她否极泰来,却戴上了一副虚伪的面具,扮演起艺术家未亡人的角色来,连她那个儿子也是。我倒宁可她对思特里克兰德恨之入骨。很讽刺的是,她年轻时候附庸风雅,喜好结交文人、艺术家,人到中年,一直被她视作平凡无奇的小市民的丈夫,却抛开她,成了画家。她一向叶公好龙的梦想实现了,代价却是人财两空,这结局自然是她要向世人竭力隐瞒的。
思特里克兰德。。。他是一个超出常人理解的人,一个灾难。许多早年的浪子,人到中年,也许尽做起中规中距的正派人来;而像他这样一个呆头呆脑的经济适用男,却毫无征兆地、一发不可收拾地违背起文明社会的常理。也许他真的是被一个更强大的神魔驱使着。别人也许根本无法指责他不通人情,不负责任,忘恩负义,一个对所有身外之物,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的人,还能让人指责他什么呢?
施特略夫是个可悲的角色,却也是个真正热忱的人,天赐给他一双慧眼,却同时也给了他平庸的才华和软弱可笑的性格,他孱弱的灵魂在思特里克兰德的魔力下,变得像蝼蚁一般卑微,但同时却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使他忍受着莫大的屈辱,一再扮演思特里克兰德的救星。
《月亮和六便士》、《刀锋》,我都是一气读完的,都不知道毛姆用了白描还是黑描,反正很好看,改天再重读一遍。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俺在读汤姆克兰西的《彩虹六号》。
心中有刀 发表于 2010-8-1 20:16
说起克兰西,貌似还有两本未出,遥遥无期俄~~~
《月亮和六便士》、《刀锋》,我都是一气读完的,都不知道毛姆用了白描还是黑描,反正很好看,改天再重读一遍。
李酒苗 发表于 2010-8-1 22:41
请酒苗推荐一个《刀锋》的译本,我想在网上买本看看。说实话,《月亮和六便士》我也是刚看过,以前知道是讲高更的故事,觉得作家讲画家的故事不会好到哪儿去,周兄一再提到这本书,不敢不看,看了书之后既没出乎我的意外,又没使我失望,同样是作家写画家,毛姆还是不一样。《刀锋》既然是写诗人的,我不太懂现代诗,想必会对我更有吸引力。
请酒苗推荐一个《刀锋》的译本,我想在网上买本看看。说实话,《月亮和六便士》我也是刚看过,以前知道是讲高更的故事,觉得作家讲画家的故事不会好到哪儿去,周兄一再提到这本书,不敢不看,看了书之后既没出乎我 ...
杨林 发表于 2010-8-2 09:03
杨兄:没对不同译本作过比较,谈不上推荐,刚才查了下,以前看的是周煦良版。
为啥作家讲画家的故事不会好到哪儿去?俺脚得作家讲三教九流的故事都应该精彩,否则就不是好作家,嘎嘎~~~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过高更的自传《诺啊,诺啊》,我觉得高更不是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朗德,他怎么可能是那个“对孩子没有特殊感情”,“爱情只会干扰我画画”的人。
   也许为了避免平淡无奇,毛姆错过了心灵的真相。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诺啊,诺啊。。。。这名儿起得真好!
杨兄:没对不同译本作过比较,谈不上推荐,刚才查了下,以前看的是周煦良版。
为啥作家讲画家的故事不会好到哪儿去?俺脚得作家讲三教九流的故事都应该精彩,否则就不是好作家,嘎嘎~~~
李酒苗 发表于 2010-8-2 11:03
那就周煦良译本吧,我相信酒苗对文字的判断。
目前我还没有看到作家写画家的故事超过画家自传的,当然可能是我看的有限,不足以得出带有普遍性的结论。不过,对某一画家,我是差不多能够看到的文字都看了,比如说齐白石,那么多人写过对他的回忆,看过之后,就感觉没有一个人讲的有他自己的口述自传以及他的诗词题跋生动、有趣、准确、深刻,并且信息量大。所以说有时对艺术家本身的评论是个出力不讨好的活。写艺术家的文学作品(小说),如果作者本身是艺术家,那么往往会太主观,一不小心变成他自己的传记。如果他不懂艺术,也会太主观,变成一个非艺术家传记,与传主没有关系。《月亮与六便士》差不多就是这样,虽然我知道这不是传记,可人人都知道写的是高更,有时就不得不往高更身上想。好了,我不想高更,可失去了高更,这本小说的意义还有多大?真是难乎哉,难也哉!
237# 燕麦

诺啊,诺啊是土著语“香啊香啊”。

不过这里面的高更热烘烘滴,就像他那些图画。和毛姆不一样。
毛姆的小说,只是参考了高更的传奇,但出发点还是小说,不是传记。同时读《诺阿·诺阿》,不无趣味,但互文性不宜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