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西安 于 2012-8-14 10:13 编辑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画家对我说:你看,八大山人的画里,鱼和鸟都在翻白眼。知道是什么意思啊?那是八大对清朝当政者不满,隐喻自己冷眼看世界,暗含反清复明的意思。

我被这种说法蒙蔽了二十多年,直到去年看到《八大与弘一》才明白过来,那只不过是一些人自己一厢情愿加给八大的说法。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2-8-14 14:12 编辑

南明的自相残杀,其恐怖程度登峰造极,当时大概清政府看着也莫名其妙,却会心中窃喜。时间不能倒流,历史却会不断重演,看看近百年的中国,还是我们自己人杀自己人一再创造纪录,这一点世界上无人可及。你说八大那时候该恨谁?你说我们现在该向谁翻白眼?
再次感谢施MM,赶哪天有去澳洲的朋友,俺把纸本书捎给你。
杨林 发表于 2012-8-14 08:59
好啊,如果有自由行的朋友来澳的话,跟团的就不要麻烦他们了,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

八大和弘一都是我很喜欢的艺术家。前者的自由洒脱,后者的悲悯冲淡,都是我至爱的气质。
1984年我还在泉州开元寺“悲欣交集”的石碑前留过影。
也从弘一看起,因为俺居住的城市有他的气息~

这个书法到底好不好啊。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麻瓜需要电子书吗?
杨林 发表于 2012-8-13 10:49
麻瓜正在看纸书,为啥还要电子书涅?
书,好书,祝贺大卖。
参加交流
麻瓜正在看纸书,为啥还要电子书涅?
麻瓜 发表于 2012-8-15 00:10
可我发现你在米国呢,是电脑在撒谎?
98# 杨林
书收到了,感谢。感谢。
书,好书,祝贺大卖。
菜农 发表于 2012-8-15 00:47
谢谢祝贺!俺这是闲书,大卖是不大可能的,比不得菜农兄的《图谋职场》有实际用处。
可我发现你在米国呢,是电脑在撒谎?
杨林 发表于 2012-8-15 08:42
嘿嘿,俺系魔法学校出来的哦,想啥有啥。
54703
这个书法到底好不好啊。
李苗 发表于 2012-8-14 22:45
还有你不懂的事,自己看吧。
嘿嘿,俺系魔法学校出来的哦,想啥有啥。
麻瓜 发表于 2012-8-15 09:35
世界真奇妙,再加上魔法一发酵,嘿嘿……

收到杨林兄大作。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看完了弘一,读后感:杨林是弘一的好朋友,你懂的。。。。。。
八大与弘一,两天时间,俺在路上读完鸟,收获如下:

第一俺明白鸟此八大和唐宋八大家8是一回事~~
第二俺还明白鸟八大与弘一这本书说的不是八个山民和弘一姑娘不得不说又说不清楚的事~~
第三俺还还明白鸟八大山人的落款另一层含义“哭之笑之”而不是“笑死人啦”~~~


中国书画实在是别树一帜的艺术,西人一路写实到梵高毕加索才能玩出点什么印象派抽象派,咱老祖宗

一起步就是唯美是求高调写意,到八大山人这时代那真是出神入化了,尺幅之上有画有诗有印,各有奇

妙又相得益彰,一笔一画一世界,大儒大雅大乾坤,象我等俗人加文盲看起来都很有趣舒服,杨林这样

的碰到就如同嗑药了,你看他:“异常小心地一点点把包装纸去掉,大概就像上海人吃虾、蟹一样仔细,牛

皮纸在一把裁纸刀下,完整地从八开的硬皮书函上退下来。把书小心地放在一边,不着急打开,心在怦

怦跳,先把包装纸理平叠好,再把捆书的细麻绳也缠成一个小球,放在一边。还不行,故意不看那本书

,从容的倒了一杯水,喝了一小口,慢条斯理的坐下来,先把书从函中抽出来,把书摆摆好,再轻轻地

一页页小心翻。对于画册我总是轻轻翻,生怕留下一个指纹在上面,书店买书也是要从库里拿出来的。

寄来的只能指望运气,不过实在没什么不放心,我知道我二哥,到书店买一本英汉大词典,总有一千多

页吧,他可以花半天时间把每一页都翻一遍,看有无皱折。对这种几十元(大钱呀,工资一月也就是这

一本书多点吧)的画册更不会马虎。慢慢翻书,心情始终无法平静,因为以前对八大山人的介绍都是从

杂志上看的,第一次对着这么大画册,脑袋晕乎乎的。下班的时候,把书重新包扎好,不敢放自行车后

,夹在腋下回家,单手扶把一路哼着小曲。”
嘿嘿嘿,要不是这家伙自个交代,天雷滚滚劈死你我也不

信一个横吃螃蟹竖着长山东大汗能干出这等举案齐眉红袖添香的妖艳事儿~~~~


传统的中国文人,俺觉得俺今天的标准它们都属于知识分子中的艺术家那一类,他们一则单调二则分裂

,单调是说这些文人的制造工艺原始材料大体相同-诸子百家炮制加琴棋书画熏蒸,这样锻造几十年一

个个跟麻将一样整整齐齐,要说个性,就是有的是一万有的是九饼。说他们分裂呢是说本来是普通材料

普通工艺,却要求产品功能全面性能卓越,你看历史上的文人模范,范仲淹--志存高远,诸葛亮

--鞠躬尽瘁,曹操--老骥伏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仔细想想哪一样都不容易,哪一样都不是

人干的活啊~干不下去只好硬端着,端不下去只好分裂,白天上班慷慨激昂晚上回家红杏出墙,都跟咱党的好干部一个德行。世俗与自在--按常言说就是那点人性嘛,道统之下断无立锥之地,本性文人,特别那种精彩的本性文人好像仅存在于史前比如春秋战国,要么乱世比入南唐南宋,明末清

末。本来就这么稀缺,我们的史家还一贯专注于宏大叙事,不屑于自在人物渺小乐趣,八大这么好玩的人在很多记载中竟然是个爱国愤青,可见在中国台面之上都是宏基伟业,真正的生活隐藏与每家每户的影壁之后,需要杨林这样的能够发现自在的眼睛,为我们展现他们的妙趣横生,仔细想想,可能是八大常有弘一也常有,而杨林不常有啊~~

八大和弘一,一个以空门始一个以空门终,一个活得自在一个死的自在,他们象两只炫目烟花,在各自

的星空里恣意绽放。即世俗又自在~~,这是一个多好的境界,有他们的地方不管南方北方都是好地方

,有他们的时代不管盛世乱世都是好时代。
自在的人生就是好人生,一切因为人而有价值一切因为人而美丽,就像燕谈,有杭州烟雨,有上海星光

,有威海波涛,有北京哼哼。。。。。不管悲欢离合无论阴晴圆缺,因有诸位,就是大好红尘~~


在火车上晃晃悠悠滴看书是不是很自在啊~~~在火车上看一本晃晃悠悠滴书是不是自在到家啊~~~
这是一颗上好的蛋,让我有了一段自在的旅程,在此向那只公鸡表示感谢,并希望他继续下蛋~~~



咋搞滴,编辑不成,就这啦


老歪这厮就不能把嘴板正了说几句话么?连排版格式都随意得像他自己
老歪现身
春天过去了,但幸福还会再来。
读了两遍杨先生的书,想请问杨先生,有考证过八大和弘一先生的女人们吗,
106# 歪弟
老歪辛苦啦,感谢颠簸忽悠的祖国列车,能使老歪坐上激励咣当地看俺的书,还能滴里嘟噜地突出这么多的好话,这哪里是普通的读后感,简直就是包袱剪子锤子大猪小猪砸进白玉碾盘。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2-8-22 14:47 编辑
读了两遍杨先生的书,想请问杨先生,有考证过八大和弘一先生的女人们吗,
netjianguo 发表于 2012-8-22 13:42
想研究来着,也做了些研究,可结果只能是书中呈现的那么多。八大出家前有过正式的婚姻,这是可以肯定的。还俗后又有过短暂的婚姻,这是推测的,但也是有些根据的。由于旧时妇女地位低下,如果不是娶得卓文君、李清照、柳如是一类女人,一般的婚姻是不会留下什么痕迹的,即使像八大这样的名人。弘一出家前除了家中娶有妻子,与社会上的戏子、妓女确有交往,这是公开的事实,在清末民初也是社会风气。连胡适这样的老实人,年轻时有段时间也是喝花酒喝得天昏地暗。弘一法师出家前除了有一位结发妻子,还有一个日本夫人,这似乎是被很多人证实过的事情,可是记载中谁也没有亲眼见到这位日本女子,也没人知道这个女人的确切身世,甚至名字也是从他的绝食日志中推测出来的,而他本来是不想公开他的这本日志的。
以后杨先生在茶楼开个新帖把你的研究写来看看吧 112# 杨林
本帖最后由 老西安 于 2012-8-30 10:41 编辑

《弘一法师,民国的好样子》读后感
    李叔同是名人里的传奇人物,自然吸引眼球,杨林写的李叔同的传记一开始吸引人的地方不是李叔同的书法,而是李叔同这个人。我对李叔同最初的认识来自他填词的那首美国歌曲《送别》。歌词很美,把音乐去掉就是一首意境悠远、视觉和听觉美感兼具的诗:“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音乐和歌词相得益彰,歌词为音乐锦上添花。相信许多人对《弘一法师,民国的好样子》感兴趣,一开始不是冲着弘一的书法去的,读着杨林的书,却不知不觉地被他领着去看了一回书法展览。杨林在介绍弘一法师的同时,还举办了一期书法扫盲班和提高班。杨林在讲弘一法师的故事时加进了许多自己对书法的感悟,或者加进了许多心得体会,有意无意地普及了书法知识,提升了读着对书法的品鉴能力。没有书法基础的人,如我,能从中了解许多书法的基本概念;对书法有研究的人,对中国书法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对书法影响深远的人物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听杨林讲弘一法师的故事,就会发现自己以前对书法的理解很浅陋,看着弘一的字就是毛笔字而已,说不出有啥感受,经杨林一点拨,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杨林从多个角度对弘一法师书法风格的形成作了系统研究,还就手把中国书法的发展传承变化革新的重大节点捋了一遍。发掘历史真相与猫吃鱼有些像,历史的脉络像鱼刺,只有吃了鱼肉才能看清楚鱼刺是啥样子。杨林就是海边一只喜欢吃鱼的土猫,肉进了他的肚子,好在他把鱼刺都留下来了。【未完待续】
八大与弘一,两天时间,俺在路上读完鸟,收获如下:

第一俺明白鸟此八大和唐宋八大家8是一回事~~
第二俺还明白鸟八大与弘一这本书说的不是八个山民和弘一姑娘不得不说又说不清楚的事~~ ...
歪弟 发表于 2012-8-22 12:21
老歪的文字活蹦乱跳,带着鲜活的生命与个性,仿佛草原上肆意生长的野花野草,在风中自由地劲舞~~

有潜力成为很好的写手,如果老歪愿意的话。

另,那个与小坏一起瞎掰的帖子,增删一哈也能出本书,偶以为。
有威海波涛,有北京哼哼。。。。。不管悲欢离合无论阴晴圆缺,因有诸位,就是大好红尘~~


在火车上晃晃悠悠滴看书是不是很自在啊~~~在火车上看一本晃晃悠悠滴书是不是自在到家啊~~~
这是一颗上好的蛋,让我有了一段自在的旅程,在此向那只公鸡表示感谢,并希望他继续下蛋~~~

歪弟 发表于 2012-8-22 12:21
这么多~~~~,三从四德很到家。
杨林就是海边一只喜欢吃鱼的土猫,肉进了他的肚子,好在他把鱼刺都留下来了。
————————————————————————————————————
好别致的夸人方式啊,幸亏俺没选择干厨师这一行,否则不是被顾客揍扁了,就是被老板给砍了。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2-8-31 09:46 编辑

上一篇书评,一位作家主动写的。

                                              俗世安有自在
                                                              嘉  男

    如此追问,是因为杨林先生的书《八大与弘一:俗世的自在》。

    弘一法师,我是熟知和景仰的。从小就唱过他的《送别》,也许就是那时懂得了伤感。后来知道他的书法非比寻常,知道他还会写诗词、画画、弹琴、篆刻和舞台表演。再后来,读过他的书信集和说佛的集录,受益良多。如此一位英才早发、多才多艺多情的民国才子,却在他39岁艺业绚烂的时候,那样绝决地悠然转身,离弃荣华,出拔红尘,皈依了佛门律宗,“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以“刻”字律己,终成“悲欣交集”的莲花正果。

    八大山人,我一度以为是“竹林七贤”式的组合,后来明白是独特的个体,是一位生不逢时的皇家子弟,身跨明末和清初,因改朝换代遭遇家破流亡,被迫遁入空门,修禅习艺,却渴望着温情、友谊和热闹。他任性放情,于疯傻哭笑中,对绘画、书法、篆刻孜孜漫求,晚年却又出离空门,回归俗世,挥洒明心见性的笔墨,完成裂变,走向孤绝,成为一代艺术宗师。

    杨林将这两位相隔二百五十四年的大师并于一书,虽说纯属偶然,却别有意趣。八大狂放可爱,弘一自律可敬;八大的人生由收而放,弘一的人生由放而收;从生活到艺术,八大由落迫、纠结到痛快、逍遥;弘一由浮浪斑斓到简洁明淡。他们方向相反,走的却是同一条路径,形式不同,却有一致的内在精髓。为本书作序的余世存先生说得好:“他们二人都超拔出流俗时世,以一人之力教训教化一个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精神气质和表达正好构成完整的太极。八大是阳性的,‘无端狂笑无端哭’,在阳明中又有不动声色的阴质力量 ;弘一是阴柔的,‘一直低到尘埃里’,在柔弱里又有催生大爱的力量。”

    这样一本书,崎峻生动,有趣,有味,有感。催发阅读的激情。

    阅读的感受是新鲜的。因为杨林的笔墨是新鲜的,别致的。

    很早就知道杨林其人,看过他的书法和国画,敬服他的才气,后来又惊讶于他的文字,那样准确,娴熟,从容,收放自如。丰厚的艺术累积,独到的鉴赏眼力,轻松有趣的语言,使这本艺术传记呈现的是独特雅致、纵横勾连、开合有序、丰富却简洁的概貌。他从谈艺入手,不按时序线条组织材料,看似率性而为,却有内在的系统和逻辑,明晰地勾画出八大与弘一的人生脉络、生平轨迹和艺术精进过程。时常,笔墨又荡开去,点评众多书画名家,梳理了书法国画的演变。书中插入多幅两位大师精美的书画,读者于文字中拔目观赏,用心摩挲,也就很容易理解杨林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所表述的独到见解。比如说八大的画,“八大并不是怪,而是极其平常的非比寻常。他并不像毕加索一样极端制造出大卸八块的声嘶力竭,八大是不露声色猎获心灵的沉默杀手。我们看画也要像狙击手一样地认真冷静,不能着急,以期达到理解的准确到位,这是对山人最起码的尊重。”这般的妙语,时有所现。

    在我看来,杨林也是一个另类的心灵捕手。我知道他对弘一的理解是深邃的,我相信他对八大的理解更是契恰的。两位大师都是他喜欢的人,想必在艺术上也给了他重要的影响,他也一定有意承继了他们的一些特性和气质。可能八大的气质更契合他自己的凛性和内在精神,所以写来得心应手,前半部写八大的部分,内容更丰富饱满,行文更灵活,用笔酣畅,多有奇句,令人激动。而后半部,写弘一的笔墨有点拘泥,也平淡了许多,也许是淡和静更难以表达吧。不过韵味是足够的,结尾句:“弘一其人、其书,真就像是花期很长的菊花,久久散发着宜人的清香,他对这个世界的影响似乎正刚刚开始。”让人伤感无语。再回头看弘一的书法,可不是我原以为的“非比寻常”,那是心境澄明的柔和幽淡,是天心月圆的洁净脱俗。

    这是艺术的极致境界,也是人生的大境界。非经严苛的修心,是绝达不到的。

    这本书,先八大,后弘一,也让阅读者的内心波澜由激越澎湃,最终归于平静安宁。也符合情绪流动的轨迹。静心才会思考,不免追问,俗世安有自在?分明看到到八大也有命定的沉浮,有俗常的纠结烦恼;弘一也受着俗事的左右,也有心灵的伤痛。由于他们特立独行的个性,生活中只是做到了部分的自在而已。非要说自在,我理解,是他们的个性在艺术求索演进中的释放,如果没有艺术的浸染、滋养、润泽,安有自在?选择了艺术相伴的人生,没有俗世的自在,只有艺术的自在。纸上可自作主张。

    八大与弘一,分开看,都足够奇绝,列于一册,更给我们强烈的精神冲决。由此,我更敬视艺术的高贵,艺术影响力的流长,艺术境界的高远。当然,更极致的境界,是那个远而近的自在净土,弘一如愿去了,他说要乘愿再来,茫茫人世,不知谁人是他的化身。窗外秋光艳艳,江山辽远,俗世的尘嚣,声浪起伏,这不完美的世界,永远需要艺术,我深深地喜欢一句古诗:“万事都从缺陷好。”
                                                                          2012/8/15

(《八大与弘一:俗世的自在》 杨林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实话实说,我觉得杨林写八大部分茂盛,写弘一稍显单薄。不过,也可以理解,八大的人生和创作本来就更厚实张扬。
实话实说,我觉得杨林写八大部分茂盛,写弘一稍显单薄。不过,也可以理解,八大的人生和创作本来就更厚实张扬。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8-31 09:51
没错,我自己也感觉是这样。但也有喜欢弘一部分的,《天涯》杂志就发过弘一部分的压缩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