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当真了哈。施女士到底知不知道方舟子的起诉理由啊?
还当真了哈。施女士到底知不知道方舟子的起诉理由啊?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2-13 13:53
知道一点点。这里有人说了,支持质疑要不问质疑者的动机。至于方起诉的理由我是以他的起诉书为准。
那就达成共识了。能让你同意质疑韩寒真是不容易啊,好在终于成功了。
那就达成共识了。能让你同意质疑韩寒真是不容易啊,好在终于成功了。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2-13 14:08
我从不反对质疑任何人,包括韩寒,但如果质疑越界,涉嫌损害他人名誉,那就要承担责任。
那也好办了。继续质疑吧,施国英和老童都支持质疑。
有几个网友问我为啥不见我进来凑热闹掐架?答曰:韩寒和方舟子的文章我看得都不多,韩寒的小说我只看过半本,尤其是最近几个月几乎没看过他俩的东西。要发言就得把他俩所有的文章全看完,我最近实在没有时间,所以闭嘴。
本帖最后由 施国英 于 2012-2-14 09:40 编辑

我前面介绍萨冈,就是想告诉那些看不惯韩寒的国人,法国人如何对待比韩少更叛逆的萨冈。一个喜欢墨守成规的社会注定是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庸世界,这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方面,在科学技术上也是如此

弗朗索瓦·萨冈(Francoise Sagan)法国女作家 ----百度百科
  弗朗索瓦丝·萨冈原名弗朗索瓦丝·库瓦雷,1935年6月21日生于法国南部洛特省卡雅尔克市乡村一个富裕的大家族,父亲是位工业家,十来岁时库瓦雷全家迁居巴黎。有些口吃的库瓦雷是家里的小女儿,经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上演歇斯底里的独角戏。父亲对于任性的萨冈,一向听之任之。来到巴黎上学后,库瓦雷贪图玩乐,尽管母亲严加管束,但成绩一直平平。在第一所名为“鸟群”的修道院小学校读书时,因为长期旷课而被开除;第二所学校也无法容忍她的不驯,直到第三所学校出于同情才接受她。从15岁开始,库瓦雷就常到巴黎的存在主义者的圣地——“草场的圣日耳曼”酒吧里喝酒、跳舞、听爵士音乐,结果这个女孩,中学毕业会考不及格,报考大学也名落孙山。   

18岁时她使用弗朗索瓦兹.萨冈的笔名创作小说《你好,忧愁》,“以最简洁的语言把握了青春生活的一切”,一举成名,其笔名“萨冈”取自她喜爱的普鲁斯特的一部作品。

  《你好,忧愁》,创下84万册的销售纪录,次年英译本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萨冈因此以19岁的花样年龄,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畅销书冠军。萨冈其他的名作还包括小说《某种微笑》、《你喜欢勃拉姆斯吗》、《狂乱》、戏剧《瑞典城堡》等。

  萨冈一生出版了50多部作品,其中大多数都是描写有钱有闲阶层的爱情生活,那也是她非常熟悉的世界。其作品文笔流畅,语言简洁。

  作为那个时代的青春代言人,萨冈和《麦田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一样,向成人世界的秩序发起了文字的反抗。这种反抗也同时体现在了她特立独行的言行中。她非常喜欢参加疯狂的晚会,但这并没有妨碍她创作,她说,“我很浮浅。但浮浅就会去关注那些非常有趣的小事”。

  萨冈还强烈反对“别喝酒,别抽烟,别这样,别那样”,喜欢飙车和赌博,而且无节制地吸毒酗酒,1957年她出了一次非常严重的车祸。1978年,医生宣布萨冈患了胰腺癌,后来虽经确诊否定了这一结论,但死亡的阴影却时刻萦绕在她的心头。1985年同密特朗总统一起在哥伦比亚旅行期间出现严重的呼吸障碍。1995年2月,她因为转让和吸食可卡因而被判处缓刑一年的监禁并处以罚金。2002年2月因为偷税受到同样的惩罚。2004年9月24日,一生都生活在巴黎棉花糖般空气里的萨冈因肺栓塞医治无效去世,享年69岁 。
  
法国政界和文学界的人士纷纷表示悼念,希拉克总统对这位“为我们国家女性地位的改善做出杰出贡献的作家”表示敬意,并称“法国失去了一们非常优秀、非常敏锐的作家,一位在我们的文学生活中非常杰出的作家”。《世界报》和《费加罗报》等各大报刊都在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噩耗。萨冈光鲜而富有争议的一生在悲伤和寂寞中落幕了,她终于走进了那个她一直在寻找的不可能的世界。
71# 施国英
看了蛮感慨,同时我觉得韩寒已经是很幸运了,要是他早生20-30年,可能会因为有多个女朋友被判刑甚至枪毙。
73# 晓梦
我讲萨冈的例子不是针对方老师,而是我发现这里有人看不惯小韩的做派。
73# 晓梦  
我讲萨冈的例子不是针对方老师,而是我发现这里有人看不惯小韩的做派。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2-14 11:17
直接点名批评,总是“有人有人”的看着好恐怖。
直接点名批评,总是“有人有人”的看着好恐怖。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2-14 11:46
这叫批评的艺术。
这叫批评的艺术。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2-14 12:02
你这是没被邹峰看见。要是邹峰看见了肯定又要想起“文革”:“有人最近在背后散布了很多流言蜚语,恶毒攻击XXX,我就不在这里点他的名字了。我正告有些人,只有主动坦白才有出路,否则革命的铁拳是绝对不会留情的……”谁也不知道“有人”是哪个,于是人人自危,恐怖气氛弥漫。据说这叫“革命的批评艺术”。
你这是没被邹峰看见。要是邹峰看见了肯定又要想起“文革”:“有人最近在背后散布了很多流言蜚语,恶毒攻击XXX,我就不在这里点他的名字了。我正告有些人,只有主动坦白才有出路,否则革命的铁拳是绝对不会留情的… ...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2-14 12:40
文革小将一般都是直接点名的,不点名得老毛这个级别的,比如用:党内一小撮走资派,死不悔改的走资派等。
文革小将一般都是直接点名的,不点名得老毛这个级别的,比如用:党内一小撮走资派,死不悔改的走资派等。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2-14 12:45
哈,果然不出老童之所料,你也看出来了。嗯,肯定不是文革小将,我估计至少是个文革中将。
本帖最后由 施国英 于 2012-2-14 13:51 编辑

818我被不点名批评的历史吧。

我高中时的班主任,非常要求进步,经常喜欢组织学生学雷锋啥的。每次活动之后,还要我写一篇命题作文,宣扬好人好事,我对此痛苦不堪,有一天终于说不。我那时是班级团支书,班主任就当着全班的面8点名地批评有的人占着茅坑不拉屎,我立马写了一封辞职信交给学校的团总支书记(是位青年女教师),那信写得就像“人权宣言”的微型版,我那时在读卢梭和孟德斯鸠,现炒现卖。后来辞职信在同学中广泛传阅。

学校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再说我也没犯啥错误,我的小芝麻官职还是民选的。所以既没有说同意我辞职,也没说不同意,反正辞职风波搁浅了。我呢,就可以理直气壮拒写命题作文了。可班主任每天会化30分钟依然不点名的批评我,骄傲自大之类,说得口沫飞溅。人人也知道她批的是谁。这种情形大概持续了一年半载。

班主任是我们的数学老师,现在明白我高考数学为啥只有38分了吗?我现在还会因为这个老师做噩梦呢。
怎么样,我说了不点名的“有人有人”是很恐怖的吧。
怎么样,我说了不点名的“有人有人”是很恐怖的吧。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2-14 13:57
教条主义了吧,点名和不点名批评一个人还是很有区别的。
因为我当时是班干部,又是大家公认的好学生,班主任才用不点名的方式批。如果是问题学生,她是指名道姓骂人家的。
经验主义了吧。我就是坏学生,或者你说的那种问题学生,我们老师还真跟你们老师不一样,批评班干部基本都是点名的,知道他们还想继续当,所以就只能受着。倒是问题学生让她不能太过放肆,问题学生都是“光脚的”是怕谁呀。比如他要是点名批我,我是课堂上就能让他下不来台的,所以他就跟我来旁敲侧击“有人有人”那一套,别提多烦人了;对待真正的坏学生,那他就更慎重了,因为有过好几次“坏学生”放学不回家就一直等老师下班,然后就在后面跟着,一直跟着,可吓人了。
83# 童志刚
你们那时做学生的这么不讲师道尊严,还恐吓老师,很有文革的遗风唉。
经验主义了吧。我就是坏学生,或者你说的那种问题学生,我们老师还真跟你们老师不一样,批评班干部基本都是点名的,知道他们还想继续当,所以就只能受着。倒是问题学生让她不能太过放肆,问题学生都是“光脚的”是怕 ...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2-14 18:24
哈哈, 到底是谁吓谁啊.
83# 童志刚  
你们那时做学生的这么不讲师道尊严,还恐吓老师,很有文革的遗风唉。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2-14 19:28
所以啊,你没经历过文革,别乱想象了。
所以啊,你没经历过文革,别乱想象了。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2-14 20:25
偶在文革前就出生啦,虽然很小很小,但偶很小很小就有记忆了。文革那一套见过。
很佩服你们,偶怎么从不会认真的论证呢?
私以为,喜欢谁好像不需要证据。虽然不哈韩,但是跟方舟子比较起来,还是无条件的希望韩寒继续存在。至少这人类能够说点人话,能刺激某些人坐在办公桌前不舒服;但是方很少干人事,总是在鸡毛蒜皮上纠缠。

纯属个人感觉,不要砸我,我不会找证据………………
即使下地狱,也要微笑的表情,只为你放心。
很佩服你们,偶怎么从不会认真的论证呢?
私以为,喜欢谁好像不需要证据。虽然不哈韩,但是跟方舟子比较起来,还是无条件的希望韩寒继续存在。至少这人类能够说点人话,能刺激某些人坐在办公桌前不舒服;但是方很少 ...
Sophie 发表于 2012-2-15 10:37
不砸你,无条件支持你,说得很好。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
韩某人死不认错,坚持到底,越走越远。稍有逻辑判断力就能看出真假的事情啊。
韩某人死不认错,坚持到底,越走越远。稍有逻辑判断力就能看出真假的事情啊。
朱弢 发表于 2012-2-15 12:49
南传经典《卡拉玛经》


一、不因为他人的口传、传说,就信以为真。
二、不因为奉行传统,就信以为真。
三、不因为是正在流传的消息,就信以为真。
四、不因为是宗教经典书本,就信以为真。
五、不因为根据逻辑,就信以为真。
六、不因为根据哲理,就信以为真。
七、不因为符合常识外在推理,就信以为真。
八、不因为符合自己的预测、见解、观念,就信以为真。
九、不因为演说者的威信,就信以为真。
十、不因为他是导师、大师,就信以为真。
那你说何为真,粉了就真吗
那你说何为真,粉了就真吗
朱弢 发表于 2012-2-15 16:30
看帖不认真啊~!
九、不因为演说者的威信,就信以为真。
十、不因为他是导师、大师,就信以为真。
我在这里请问诸位为韩寒辩护,挺韩的人。你们可否知道,为什么剽窃这种行为都是作家告作家,而没有作家告读者认为他有写手?

为什么海外知识产权体系和民法健全,却鲜有作家告那些不认为他们能有能力写作的人?

为什么作家很少对这种质疑去打名誉官司。

你们这些号称民主自由追求者的人,是否想过,为毛人家民主文明之地,作家不理会,法院不判?


请你们自己长点见识,不要成天五迷三道。
孤獨是一種習慣.
另外,韩某人在三篇之中有一句话,对于政治学之错误,犹如对于物理学,说:“在地球某地,能量不是守恒的,三大定律不起作用”


如此巨大的屁话,错误之明显,低级,你们挺韩的没发现?

好像来这里的人呢,都觉得自己还算什么,还读了点书。就这水平?被驴踢过了吧?
孤獨是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