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呼唤中国的教育平权法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出我国政府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长期低于发展中国家上世纪80年代的平均水平(4%)。然而,最严重的问题还不仅仅是教育拨款不足,而是教育系统拿着纳税人的钱在变本加厉地创造社会不公平。下面这段报道,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研究人员在对北京某高校2003级429名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统计中发现,低阶层家庭子女的平均录取分数普遍高于高阶层的子女。平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农民、下岗人员、个体经营者、工人、职员、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与他们的社会地位大致相反。平均分最低的是高级管理技术人员阶层子女,为571.3分,比农民阶层子女的平均分610.1低38.8分,比下岗失业人员阶层子女低35分,比工人阶层子女低26.2分。”

   显然,当一个大学这样录取学生时,问题就根本不是什么经费不足。相反,这样的大学,根本不应该得到任何教育拨款。众所周知,教育是减缓社会贫富分化趋势最有效的手段。纳税人必须有权利监督:自己的钱被国家投在教育上,到底是在消除不平等,还是创造不平等。中国必须制订教育平权法案,严格规定每个大学逐年上报各阶层学生的录取分数以及学生的阶层分布。国家要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核查这些数据。媒体也应该不断展开独立调查,进行监督。发现上述歧视穷学生的情况后,国家就必须削减甚至断绝对该大学的拨款。家庭收入低于某一法定的贫困线的学生,学费全免。大学如果招收这种学生达不到一定的比例,也将丧失国家拨款。同时,国家要提供一个制度框架,使各学校在扶贫上竞争。那些越向贫困生倾斜,贫困生比例越高,学生平均家庭收入越低的学校,将获得越多的拨款。

   这并不是一个什么极端措施。在美国,这种措施早就以不同的形式施行了。即使如此,还挡不住富家子弟的教育优势。乃至有人担心二三十年后美国的贫富分化更严重。而我们这样明目张胆地在教育上欺负穷人,等于为社会制造着一个火药桶。

   看看美国的大学录取,各校都有许多规定照顾弱势阶层。以下是在分数之外最普遍的几条加分因素:

  第一,克服社会和经济障碍的能力。比如,如果你的父亲进了监狱,母亲靠拾垃圾领救济度日,分数稍微低一些,但因为证明了具备“克服社会和经济的障碍的能力”,在进大学时可以轻易击败比你分数高一些的百万富翁子弟。许多学校还专门列出一条:你是不是单身母亲拉扯大的?如果是的话,你又会加分。同进一个名校,一个富家子弟的入学能力测验(SAT)考了1400分(满分1600),很容易被一个仅考了1100分的穷孩子给挤掉。这样向穷学生倾斜,学校不仅丧失了那个功课好的富家子弟学费,还得给穷孩子支付全额奖学金。但这种事情,在美国各大学(特别是名校)司空见惯。大家都抢这些穷孩子。问题是,有这种能跟得上班的分数的穷孩子太少,不是有了没人要。所以不少人说,穷人到了一定分数,上学反而省心。

  第二,你是否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如果你父母是博士或高科技人员,对不起,你在SAT上比一个家里从来没有人上过大学的对手高出两三百分,要竞争进名校,你多半还是会败的。

  第三,你是否住在穷困地区。以底特律为例,这是美国最穷、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82%的人口是黑人,只有6%的人口有四年制大学文凭。当地的学校,对这一地区出身的学生给予加分照顾。另如弗吉尼亚大学,是美国最好的州立大学之一。该校特别派人到本州最穷困的农村招学生,并拿出奖学金等等优惠,说服那些不敢相信自己能上这样的名校的穷人来读书。当然还有一些州规定,只要你在班里排名到前百分之几,就可以自动被本州大学录取。这样,最穷地区的学生上大学的比例就有了保障。

  类似的规定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但我还必须强调两点:第一,这些措施不仅在公立院校实施,私立院校也毫不落后。像常青藤这样的顶尖私立学校,因为资源充沛,在扶助穷学生上手面更大。第二,即使这些在我们看来似乎有些极端的措施实施后,富家子弟在大学里还是占据了绝对优势。因为他们从小就从家里获得了优厚的教育资源,比穷学生的分数不止高两三百分。这说明,这些措施不仅不“极端”,而且还远远不够。

  不过,你在美国任何一个大学,可以发现富学生比例比穷学生比例高得多,却很难发现富学生的平均录取分数比穷学生高的。你发现了,那就是丑闻。当然,当种族的因素加进来后,一个黑人的富学生可能比一个穷困的华裔学生录取分数高。但这本来也是出于照顾弱势种族的考虑,目前类似的政策正在调整。增加教育拨款等政策,涉及到复杂的财政问题,还有扯皮的借口。但是,实行教育平权法,并不需要特别的财政拨款,需要的是良好的制度设计。中国贫困分化加大的趋势已经持续了1/4世纪以上。如果这样举手之劳的事情不做,实乃政府的失职。

这个作者就是指摘李银河的那个?咄咄怪事。凭良心说,这篇文章写的不错,不仅为教育平权打造立法依据,而且为教育公平呼唤道德。

还是讥讽下薛作者。他指责李银河启蒙陷阱中“这种为别人争自由的道德优越感”,难道他不知道?

1、嫌贫爱富,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至今也一直坚守的准则。

2、贪官污吏,也是中国历史最突兀的道德范例,至今也是无官不贪、无吏不腐的潜道德。

所以,他“希望李银河能够走出这种启蒙的陷阱,不要执迷于道德上的社会工程,回到自己的经验和所遵守的习俗上来”。同样也可以回敬与他“传统的价值和习惯是人类累积的智慧,蕴涵着许多我们的"理性"意识不到的意义,需要不断总结和发挥,绝不是一个人或一代人的知识所能替代的”。

喊什么喊呐?教育就是不平权,怎么样!回家歇着读李银河去。等到你有和她惺惺惜惺惺的感觉,再说吧。

[em52]
正经人说不正经话,不正经的喜欢说正经话——正经秀快乐
以下是引用正经秀在2007-1-19 10:44:00的发言:

这个作者就是指摘李银河的那个?咄咄怪事。凭良心说,这篇文章写的不错,不仅为教育平权打造立法依据,而且为教育公平呼唤道德。

还是讥讽下薛作者。他指责李银河启蒙陷阱中“这种为别人争自由的道德优越感”,难道他不知道?

1、嫌贫爱富,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至今也一直坚守的准则。

2、贪官污吏,也是中国历史最突兀的道德范例,至今也是无官不贪、无吏不腐的潜道德。

所以,他“希望李银河能够走出这种启蒙的陷阱,不要执迷于道德上的社会工程,回到自己的经验和所遵守的习俗上来”。同样也可以回敬与他“传统的价值和习惯是人类累积的智慧,蕴涵着许多我们的"理性"意识不到的意义,需要不断总结和发挥,绝不是一个人或一代人的知识所能替代的”。

喊什么喊呐?教育就是不平权,怎么样!回家歇着读李银河去。等到你有和她惺惺惜惺惺的感觉,再说吧。

[em52]

评得非常好![em25]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搞换偶的是吃饱了撑着,搞虐恋的从前都是些贵族教士什么的,现在也应该是城市富人的专利,多边恋的起码得有恋的资本,穷人恋个鸟。反正七搞八搞的可以说社会的强势群体,性早就成为炫耀的资本了,李银河杞人忧天,还当心别人有爱不知道去做,有二奶不知道去包,陷入什么性恐惧当中。如此天真浪漫挨骂也是难免地。

据说清华城市农村学生的比例是十比一,而城市农村人口是四比六,就是说只要你出身农村,你上清华的可能性只有城市人的十五分之一。薛勇是呼唤公平,李银河差不多和张维迎一路子,其实是为鸡舍里的狐狸呼唤取食自由。不可同日而语也。

嫌贫爱富贪官污吏也不是传统道德,而是传统道德所抨击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9 22:57:04编辑过]


    薛涌这篇文章写得挺好。对中美有关教育平等问题的对比,可以看出一个问题,美国教育平等不是喊喊口号,它有明确的法律和法规支撑,中国不是不知道什么叫平等,也不是不知道教育不平等会导致什么后果,问题还是出在制度上和具体的法律法规方面。弱势群体、低收入阶层越来越难进大学的门,这和高校的招生政策(也许应该叫潜规则)有关。而高校之所以如此,与制度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关。不过我更倾向于追问为什么不健全的问题,比如说,给高校招生定几条规则,这很困难、很复杂吗?如果既不困难也不复杂,那么板子打在高校身上就是片面的。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