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讨论]天伦之乐离人们越来越远

 
 
 在天涯看到一个贴子:找寻一名称职的父亲引发了很多评论,有赞许的;也有说是一种阴谋诡计,想要搞红。不管贴子的真正目的如何,从贴子上看是真的有些期盼能有个父亲,能享受天伦之乐。我不想去追究作者目的如何,只从天伦之乐说说想法。
     什么是天伦之乐?上有老下有少,老者慈爱少者,少者孝敬老人,全家几代人和睦相处,乐融融的相聚,才是真正的天伦之乐,也是人间最高尚的享受,也许是每个到了晚年的人最祈盼之事。
     
     天伦之乐的确让人怀念,每当想起我奶奶在世时,家境不怎么好,经济相当困难,但却是和睦相处,乐融融的情景,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奶奶曾被叔叔接到城里住了好几年,在我很小时,叔叔调往北京,奶奶不想去,就回到家乡,此后我就伴随着奶奶,同住一个房间,直到奶奶去世。
      奶奶没有上学读过书,却会识字,甚至还会读歌册,讲故事,村里不少人听过奶奶唱歌册、讲故事;奶奶的手很巧,剪纸花的技术很高,剪的纸花细腻而很漂亮;奶奶很慈祥,从没有发脾气,更没有骂人;奶奶很善良,心肠好,虽有一个儿子是在村里人中,当官最大的高级干部,却从不以势压人,还经常把叔叔给她的零用钱拿出,私下救急村里较困苦的人。
      奶奶在家里是重点保护对象,不管经济多困难,都必须优先满足供养,并给予开小灶,经常买一点肉饼,买一条小鱼,还要把鱼刺挑干净,炒菜也要多加点油,专门给奶奶做菜,然后把饭菜送到奶奶房间里,很少和我们一起吃饭。奶奶吃量不大,又没有牙齿,早餐还要吃斋,怕营养不足,早餐就用花生米捣粹在咸菜中,或用花生油炒青菜,增添点营养。小时候每次拿饭菜给奶奶,谗得口水就要掉下来,奶奶问我们有没有,还不得不骗奶奶说我们也有,让奶奶安心吃下。
     奶奶喜欢坐在门口,等着我们回家,每次放学回家,就坐到奶奶身边,和奶奶说说话,让奶奶抚摸着手腕。就在我已是青年,从地里劳作回来,依旧把锄头放在门旁,坐下来让奶奶抚摸着。这种习惯陪伴着我长大成人,一直到高龄的奶奶,在八十六岁去世。而且在奶奶去世后的很长时间里,每次回家,还是习惯要在门口坐一坐,心里却空荡荡,禁不住的追思着奶奶。
      奶奶去世时,我奉父亲之命,主持操办了葬礼,送奶奶入土为安,自己也贴进了二百三十多元,虽花了几年才还清,却尽了孙子的责任。
      奶奶很慈祥很善良,也有儿孙们的孝敬,渡过了幸福安定的晚年,享受了人间最高尚的天伦之乐,完全可以说没有遗憾的、安祥的离开人间。
      奶奶虽归去了,但由于在世时儿孙们很孝敬她,并且能高龄而归,后辈们只是感到不习惯而怀念着,没有愧疚之感。
 
      在改革开放的现实生活中,天伦之乐已不显得那么重要了,许多人在拼搏时都忽略了,用奶奶对比父亲,实在有太多太多的愧疚,子欲待而父不在老缠绕着我,让我无法安心。
     父亲遗传着奶奶的慈祥与善良,命运却比奶奶坎坷,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蒙冤三十年才得以恢复。对奶奶只是孝敬而没有共同语言,和父亲却是情感相通,虽经常有不同观点,但总体还是有很多共同的观念。不管时不时有一些争辩,父亲也由于命运的坎坷,长期保持一派正经,谈不上有多少幽默,但父子依然情感很深,还是很谈得来。
     父亲对我的信任超出所有的子女,他把自己的档案资料交给我,把所有的经历告诉我,由我整理起草申诉书。甚至连对母亲的一些自私自利做法,以及与母亲不和蔼的婚姻的苦闷也说给我听。父亲内心的苦闷也许只有向我透露一点,不会也不敢外露。
     在改革开放时我下海去所谓的创业,开始父亲有些不同意,当看到我办工厂,是带动着不少的人聚资,工厂是大家的,并非是我个人的,就转变态度而支持我。从下海后,我就较少回家,原本充当父亲私人秘书的事务,也只有由父亲自己处理了,对父亲的事情也很少过问。
     每次回家,父亲显得很高兴,就是外出也会马上回来,和人家说好在外吃饭也推辞掉,回家让儿子陪伴着,喝上一杯酒,然后喝茶聊天。可见父亲多么的渴望天伦之乐,而我却无法满足父亲的希望。
     可是在当时,我根本就没有意会到父亲的这些心愿,一心一意放在所谓的事业,完全忽略了家庭的天伦之乐,对父亲的身体也没有过问,对儿女的管教也全由老伴打理,天伦之乐似乎无关重要。
     由于我的忽视与自私,又没有在身边,许多事都要父亲自己亲办,最终为了给原来的部下代写申请书,情绪激动而心脏病发作而突然去世,终年六十八岁。
     父亲的突然去世给我重大的打击,整整一年沉淀在自责中,也没心事管理工厂,很少到厂里,也使工厂出现了危机,最后不得不关闭而转行重新创业。
     当我的所谓事业有些起色,多少有点成绩,有能力让父亲享用,可是父亲却已不在多年了,真是:子欲待而父不在!
     天伦之乐,随着父亲的去世,随着降天祸儿子的失去,与我越来越远,或许已是没有多少关系了,但不管怎样,毕竟还是曾经拥有过。
 
     天伦之乐,主动权在后辈,就要看看如何处理事业与家庭的关系。但老人也是关键,有一些老人,像我父亲、奶奶的确值得后辈尊敬,后辈也希望能长寿百岁;有一些老人却让后辈厌烦,甚至还不断的制造矛盾,使天伦之乐变为天伦之苦。
     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竞争相当激烈,为了自身的生存,为了所谓的事业,天伦之乐已渐渐被淡化,离人们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