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萧望野:危机中的深层

母亲认识到自己是小孩与精神世界的桥梁,并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精神力。这样,才有了“值得模仿的灵性环境”的最基本的特质。
母亲的灵性知觉到两个环境。一个是正在发生的物质世界的环境,一个是平常隐藏起来、而现在同时显现的精神环境。
危机中的深层次模仿。在小孩身边做有道德、有追求的事情,是建立在一个又一个危机中。有人希望提供完美的环境给小孩模仿,可是不能忘记只有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才是完美的环境。一个又一个危机,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不断追求的渴望。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即使有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小孩的问题还是越来越多。咨询了很多心理医师、教育专家,使用了一套又一套的技巧、方法,小孩的问题还是在发展着,并且他擅长模仿教育者的一套又一套的技巧和方法。
但是,如果发展灵性之眼,把意念集中于深层次的精神指导意义,就能很清楚地看到教育者与小孩要在这些问题中学习(模仿)的灵性品质,及家庭与这个小孩之间的精神内在关系;还有,引发这些危机的一层又一层的其它因素。我们必需面对它,至到,把这些包裹我们的硬茧一层层剥落。
如果总是想解决表面问题,宇宙中的精神就会总是把问题引入更深的局面中,从而问题更加难、更加复杂。不要以为问题是一种模式出现的,它是根据每个人的生活任务、精神能量、命运而出现的。那么,谁能解决个体的困难呢?
这里,所说的“精神”是一种“实体”。要用物质世界中的文字来形容非物质世界的存在,是无法完全描述的。教育者言行的效力大小有赖于心灵品质的优劣、精神力的卓越。
通常,教育中所使用的技巧、方法如果没有纯洁的动机、态度,这些技巧、方法往往令人憎恶。而动机、态度需要真理中的原则来指引。如果没有找到真理中的原则,动机、态度往往依循的只是个人的还未成熟的价值观、道德观。
找到了真理中的精神原则,才能把技巧、方法、态度、动机协调起来。通过精神上的修炼,还能发展灵性的知觉能力,在教育过程中超越技巧、方法、态度、动机。这是一种很实际的力量,比如,感受一个有精神力的人不依靠表面的做法,就发挥的“安慰”人的力量。
在这里介绍一种最基本的精神上的修炼,但是,这里写的内容是给那些对“祈祷”“精神”这些词语没有过敏症状的人阅读的:
反省。这里所说的反省,与平常在生活中发生的反思是不一样的。这里的反省除了是要认识自己和环境以外,还要让自己离开自己的身体,好象是另外一个人来看自己。不要认为,这样的做法很玄说。只要体验过在一、两年前发生的一件令你痛苦不堪的往事,在两年后,重新回忆和反省,就是在体验这样一种离开自己看自己的思考方式。在这时,要修炼的就是不要沉浸在自己的情感里。
常人的反省围绕着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而思考的本质不是发生在物质身体里面(头脑),而是灵性的力量。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把灵性的思考力集中于探求宇宙本身就包含的真理。
仅仅靠人的思考,要找到依循真理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
而怀着探求宇宙本身真理的反省,才能引来宇宙精神的“注目”,引发崇高、智慧的感受,激起行动的意志,培养高级的自我意识。
冥想和祈祷,“祈祷可抹去所有世俗的欲念。它所带来的喜悦,可以消除个人的俗念。无论在深夜和破晓时分,要如同一个渴求者般乞求祂。人类永远地活在一种祈祷状态下,并随时与万善之源灵交。祈祷是最崇高的境界,它即是与精神世界沟通的方式。”“、、、、、、就像亲近祂的人一般、、、、、、你甜美的韵律将点燃你的灵魂,、、、、、并使每颗正直的心为之悸动。初时,祈祷者或许未能察觉其效能,然而惠赐于他的恩宠与美德,终会影响其灵魂。这就是由威权和智慧之源的意志所命定启示的奥秘。”冥想是灵心的渴望,可以带来安宁和内心深处的满足。
观察还与环境溶为一体的小孩,他们就是生活在一种祈祷状态中,成为宇宙精神的一部分,深深地陶醉和满足。祈祷和冥想是灵心之食粮。
服务、行动,在反省、冥想、祈祷之后,精神会渴望服务这个世界,并且通过行动来改造精神以下的范围,自我意识-心理动力-生命构造。对于21岁自我意识独立的成年人,在服务中的行动-冥想-祈祷-反省-行动,这个修炼的循环过程就可以改造自己,成为灵性的生命、有精神追求的人。这个修炼的过程,要是自然的。在意志无法达到时,应寻求自然状态。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忍耐和改变,另一方面又是自然而平衡的。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一篇看下来,没有看到操作性定义.

可见,转帖并不是科学.

[em05]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先有反省,才能冥想和祈祷;否则,和迷信的老太有何区别?
现在的母亲,还有几个有发展的精神力?她们的精神全在陪孩子学奥数、学书法、学钢琴和学游泳中;她们的精神力也全在对这些行为盲目或认真的赞同中了。
很辛苦很尽责的母亲。很想和她们谈谈各自的自己,但是总被她们视为要帮助成长为贤妻良母的对象。
哭笑不得。

友谊是一朵生长的异常缓慢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