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华为现象说明了什么?

 作者:艾琳 来源:光明观察

从1988年起步时可怜的2万元,到2006年上半年实现销售330亿元,其中,海外销售占61%,预计全年销售总额在80亿美元以上。

这就是深圳华为公司。

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经过短短20年不到的时间,成为国际知名公司,成为给国家跨国公司带来巨大压力的的中国公司,深圳华为的秘诀只有一条,那就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给了华为腾飞的机会,给了华为腾飞的空间,给了华为腾飞的前程。华为公司科技创新的主要手段,就在于发明创造,在于对专利技术的发明与使用,在于对专利技术的控制和拥有,在于40000名员工中有近50%的人在研究专利、从事科研开发。

作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深圳华为每年申请专利都在3000件以上,其中85%以上是发明专利,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申请的专利也在400件以上。到2006年6月底,该企业拥有的专利已经超过12000件。特别在华3G专利竞争中,面对全球市场上较为强势的标准WCDMA上,深圳华为也拥有基本专利69项,占全球WCDMA的基本专利的5%,名列WCDMA全球基本专利五强,基本达到与跨国巨头们相互制衡的水平,在全球市场拓展中不会因为专利受到制约。

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不小的震动与思考,谈到发明创造和专利技术,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什么在中国,发明和拥有专利最多的不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中国一流高校,不是在北京、上海的一流科研机构,而是深圳华为这个只有短短十八年历史的“小”公司?要知道,北京大学在英国媒体刚刚公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名列世界第十四、亚洲第一的优秀排名,其他大学在中国的大学排行榜上,也都是移居前十名。

我们这就要问了,作为一所大学,除了培养学生之外,另一项主要的任务应该是科研,主要的精力也应该放在科研上,即使是培养学生,其重点也应该放在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才上,把学生的兴趣放在科研开发、技术研究,包括专利发明等方面。那么,大学的老师、研究人员、学生,都在干什么呢?为什么拥有如此人才的大学,却在专利发明、申请、拥有等方面方面,比不上一个只有十八年历史的公司呢?我们的教授、研究人员、学生都在干什么呢?我们对大学实力的评估、评比依据的又是什么指标呢?大学的竞争实力到底在哪些方面呢?大学老师、研究人员,不能把眼光、精力都放在走穴讲课、开办各种高价培训班等方面,而应该多放在研究、钻研、创造等方面。

现在,到处都在谈论创新,谈论创造,那么,到底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创造,什么是自主知识产权,可能深圳华为公司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创新,不是一个空洞的词,更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创新需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实实在在地去研究,大学也好,研究机构也好,其他企业也罢,要创新,就必须静下心来,克服浮躁心理,克服急功近利心理,克服只求名不唯实的思想。排名要,排行榜要,荣誉要,但更要具体、实在、有效、能够带来竞争能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科研技术、发明创造,能够真正提升我国整体科技水平的实用新型技术和发明。

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已经不再仅仅需要经济总量的扩充,而更需要经济内涵的提升。中国也不再需要口号上的创新创造,而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发明创造。中国要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心理浮躁是永远不会实现这个目标的。也许,华为会成为中国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诞生地。

一流大学、一流研究机构专不过华为,确实令我们深思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31 19:21:40编辑过]

骨瘦如柴不是毛病,瘦的有理就成!赤身裸体不是怕热,要紧的是有风就成!裸舞真爽!

我觉得这个帖子本身就很空洞的.

华为创造了什么?做了什么创新?总该讲点实质性的内容吧?

又是文人笔墨.

[em03]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作者可能不太清楚,实际上华为众多专利的背后,很可能有高校的科研人员。高校有两类科研,一类是政府资助的,这类课题分国家级课题和省级课题,经费很少,因为政府财力有限,大投资项目,都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竞争非常厉害,一般大学和教授拿不到。另一类是企业资助的,这在高校叫横向联系,就是企业花钱请高校科研人员帮他们研制产品、开发技术,产品和技术出来以后,多数为企业买断。所以,除非有证据证明华为的专利都是华为内部科研人员开发出来的,否则凭这一点置疑高校有什么贡献,很可能是作者自己想当然了。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华为?就那个床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