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学生怎么才能上得起大学

作者: 薛涌        来源:新京报

  优胜劣汰的结果,是那种收费过高、质量不佳的学校被淘汰;提供物美价廉的教育服务的学校,则学生越来越多,拿到的经费也越来越多。

  大学费用早已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为高学费辩护的人,有把大学教育称为“高消费”的官员,有抛出“学费越高对穷人越有利”的主流经济学家。但是,这些从“市场逻辑”来论证高学费合理性的人,往往忘了关键的一点:这样做会使许多中低收入家庭的子弟上不起学。

  美国的高等教育以高学费著称,但是,绝大多数老百姓还是上得起。这当然有高奖学金的因素在,不过,制度灵活是一个重要原因。美国鼓励大学之间的竞争。学生转学相对自由,大家都习以为常。许多转校生的流动是出于个人志趣,但不少则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

  举个例子,美国四年制公立大学平均学费为5400美元,私立为1.84万美元,两年制的社区学院平均学费仅2000美元。当然,许多学生会得到大量奖学金,大大减缓了他们的大学开支。但是,即使在有奖学金的情况下,负担这些学费,也绝非易事。怎么办?许多学生由此发明了独特的战略:先上便宜的社区学院,再上昂贵的四年制大学。

  我任教的萨福克大学,是四年制私立学校,学费一年2万多美元。不过,每年都有大量从社区学院转来的学生。他们在社区学院,一年学费才两千美元,是我们学校学费的十分之一还不到。转学后把学分带过来,再上两年就可拿到四年制私立大学的学位。许多弱势阶层的子弟,就是从社区学院起家,有时毕业后再工作几年,攒够钱再到四年制大学进行两年的冲刺,整个大学的学费几乎减半。

  美国的大学能容许学生这样流动,有两个基础。第一,学分制给学生转学大开方便之门。同一层级的大学,互相承认学分。如果学校水平不对等,也有打折扣承认部分学分的换算方式。第二,学校之间竞争激烈。为了抢生源,各校不得不承认别的学校的学分。

  你如果不承认,那些转校生就不会来。当然,大部分学校,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规定学生必须有最低限度的本校学分才能拿到本校的文凭,但许多最低限度也就在三十几到四十几个学分。

  这种做法,很值得借鉴。

  在我国的大学中,转学比较困难,也缺少完善的互相承认学分的制度。能否请有关部门进行职业化的教育评估,使在一些质量不高的大学受了教育的学生,把他们的学分打折扣换算成较有质量的大学的学分呢?这种换算,使学生过去的努力和投资不会落得血本无归,比较合情合理。

  不过,最根本的,还是改革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办法。我曾提出,最佳的改革方案是大学教育券化:国家以教育券的形式直接把教育经费交给高考达到一定分数线的学生,由学生们决定自己到哪里读书,把教育券花到哪里。大学通过竞争吸引学生,让学生用教育券支付部分甚至全部费用,学校以此获得教育经费。如果这套方案对有些人来说太激进,次优方案则是国家制定一套按学生人数拨款的模式:你有多少学生,就拨多少经费。知名大学可以竞争高考600分以上的学生,普通大学则竞争500分以上的学生。学生对所在学校不满,有转学的自由。各校之间有互认学分的制度。这样,各大学都会以优惠的条件和更好的教育质量,挖其他学校的“墙脚”,提高自己的学生人数,以此换来更多的教育经费。

  学校之间有竞争,学生的选择才会更多。优胜劣汰的结果,是那种收费过高、质量不佳的学校被淘汰;提供物美价廉的教育服务的学校,则学生越来越多,拿到的经费也越来越多。这样,我们有限的教育资金,才会向最有效率的大学流动。这是建设一流大学的一个制度起点。

  作者系知名学者

骨瘦如柴不是毛病,瘦的有理就成!赤身裸体不是怕热,要紧的是有风就成!裸舞真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