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薛涌 :教授怎么就不能当保姆?

最近一些中国的教授跑到美国当保姆,在媒体惹起一通小骚动。有位评论者愤愤不平,说这些人“在国内贵为教授……美国的保姆待遇再优厚,比起教授来也是小菜一碟……这些‘教授保姆’之所以隐姓埋名选择这样一种人生角色,并非热爱保姆事业,也并非想多一种关于保姆的人生体验,而是不得已而为之。教授当保姆并不丢脸,但丢掉了一位知识分子应有的价值。知识分子很难说是够格的。”

  这些教授该不该当保姆,且按下不论。但这样的议论,实在体现了国人中世纪的心态。在美国要有人把这样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出来,保姆们肯定群起而抗议:保姆怎么了?保姆看孩子是育人,当教授也是育人。怎么会一个贵一个贱?怎么当保姆就不是知识分子了呢?

  本来,知识分子和受高等教育的人(或者专家)就不是同义词。知识分子确实大多比较有文化。但是,只有那些在自己的专业之外,对政治,社会,文化,人生等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深刻关怀的人才能称为知识分子。传说中的孟母,也许受的教育不多,但是有一个关于人的理想,有一种教育哲学,三迁其居,为的就是把儿子教育好。这样的人,不管她是保姆还是洗衣妇,她不仅可以称为知识分子,而且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相反,一个大学教授,整天呆在实验室,对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问,而且两耳不闻窗外事,对社会漠不关心,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专家,但绝不是知识分子。

  其实,许多出国当保姆的教授,为的是自己的孩子有个良好的成长和教育的环境。你到美国的名校看看,许多中国裔的孩子,母亲就是保姆,刷盘子的,或者缝衣匠。但是,这些孩子,最后出类拔萃,成为美国社会的领袖人物。我在近著《精英的阶梯:美国教育考查》中曾介绍,最近美国也出现一种风潮。许多拿了硕士博士挣着高薪的母亲,为了孩子,索性辞职当起家庭主妇来。还有位母亲给报纸写信,说她放弃自己的职业和收入,专心在家相夫教子。研究表明,像她这样的家庭主妇带出来的孩子,从品行到学业,都比职业妇女带出来的孩子好。她为社会培养了良好的公民,贡献是实实在在的。她要求得到某种税收优惠作为奖励。按我们这里的说法,难道这也算是“丢掉了一位知识分子应有的价值”了吗?

  如果以一个不平等的身份“贵为教授”,我看这样的教授最好还是不当。因为教授这种高高在上的心态,会传给学生,会培养一代小精神贵族。看看那些一提扫地就觉得受了奇耻大辱的大学生,难道我们培养的精神贵族还不够多吗?而当保姆的母亲,却可以给孩子带来一种应有的谦卑,一种自强不息的勇气,一种对社会和人生的洞察力。她们是现代的孟母,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

薛涌现在是时评写多了,大概已经找不到东西好写了,于是开始扯皮了。前言不搭后语,不知道发在哪个媒体上的。这是我看到的他写得最差的一篇时评。

严重同意楼上!

论证太牵强啦!如果这些教授出国仍能谋到不错的职位,还愿意做保姆吗?

去了海外,时评上了瘾,怕也有说不圆的时候

混得不好,只好做保姆;混得一般,只好卖文写时评;混得可以的,忙着干活休假,就没有人知道啦!!![em01][em01][em01]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此文近乎胡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