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曾经有过的好事

  胡适参加清华留美生资格考试,第一场国文,作文题目是“论无规矩无以成方圆”。老兄一时兴起,在考场上考证起“规”和“矩”的起源来,将一个带有道德性的论述题,做成了考据文章。即使不是现在的语文老师,碰上个按规矩的考官,恐怕也会判他跑题,就算开恩不给他零分,成绩无论如何也好不了。可是,奇迹出现了,那场考试的判卷人恰巧是个和胡适有同好的“考据癖”,阅卷之后大喜过望,提笔给了胡适100分。考虑到另外几门胡适考得很水,而且最后录取的名次也很靠后,所以说,实际上是这篇跑题的作文,把胡适先生送到了美国(如果他按规矩做,不跑题,估计十有八九不会得这么高的分)。如果胡适去不了美国,自然就不可能变成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谈不出杜威的试验主义,什么《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尝试集》以及红学研究,《水经注》研究等等,就都没了,那么以后“现代孔子”的称号就得给别个了。

    钱穆得运气没有胡适那么好,不仅没有机会出去留洋镀金,甚至连国内的大学门也没进,只在几个中学做做孩子王。不过,在钱穆写的几本书出版之后,好事情也来了,没有大学文凭的他,居然进了燕京大学做教授。不懂洋文的钱穆,在这个洋文天下的教会大学,居然还挑三拣四,批评学校的S楼M楼之类不够中国化。结果呢,学校当局还真就改了,S楼变斯楼,M楼变了穆楼。之后钱穆如日中天,成了大牌教授,先后在清华、北大、西南联大等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任教。

    胡适和钱穆的好事,都属于曾经有过的好事,基本上无法复制了。


(摘自《历史的底稿》作者:张鸣)

3345~5432~1123~3.22-~3345~5432~1123~2.11-~2231~......

这或许不单是教育的问题。很怅惘,我们真的是走在不断通往自由文明的道路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