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研究生买版发论文

余亮(中文系研究生)

花钱发表的论文确实是垃圾,不值得堡村。但是制造垃圾不全是同学们的错,如果没有“研究生拿学位必须发表论文”的规定,还会不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我认为即使不会消失,也会大大减少。

 

 

叶志明(上海大学副校长)

论文与学位挂钩,各所大学观点不同,各校执行自己的做法,这是无可厚非的。上海大学有自己的做法,不会别人怎么说,我们就跟着怎么做。一所大学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时期,需要相应建立什么样的制度,这是大学本身发展所需要的,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学校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现在的挂钩是为了将来的不挂钩,这是前进道路上必须付出的代价。

 

 

曾海军(中山大学哲学系在读博士生)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感觉到高校规定发表论文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收取版面费当然就更混账了。不用心做学问的学生,不过是把这种规定作为一种任务在应付,随便弄一下文章然后将大量心思放在如何寻找容易发表又收费便宜的学报上,并且知道如何和编辑们讨价还价。对于那些认真做学问的学生而言,发现自己用心写出的文章发表时还要自己掏钱,当然会感到这对自己的学术用心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草办(媒体编辑)

看了《南都周刊》的报道,感觉有很多话必须一吐为快。

 

在所谓“一流大学““研究型大学”、大学排名等等的背后,事实上就是一个争夺资源与利益的过程。发表论文,除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作为考核学生的主要评价标准之外,更重要的事,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自己的高校在排名中取得更多的分数和筹码。如果仅仅是为了考核学生的水平,我想,很简单,让高校取消要求学生一定要署上自己学校名称的规定,只需要写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

 

期刊的混乱、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争辩的混乱,事实上就是现在我们对高校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的混乱,它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们的高等教育在“市场化”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被动性而缺乏有效准备的手忙脚乱。

 

事实上,如果我们现在连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什么样的研究生才是基本达到要求的研究生都仍然需要争论的话,那我们还能奢求在履行着这一职能的高校能够办成所谓世界“一流大学”吗?

 

 

许福德(在读大学生)

北大中文系在去年取消了发表论文与学位证挂钩的硬性规定,他们的一个理由就是认为学生在读期间能写出和写好一篇学位毕业论文已经是难度很大和很不容易的了,通过这篇论文完全可以看出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目前,执行论文发表与学位挂钩这个规定的学校,远比取消这个规定的学校要多。我最近在某核心期刊的增刊上就可以看出这点,如有浙江大学、湖北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学生在这个刊物上发表文章。由此可见,取消这个规定的学校也许才是真正的吃螃蟹者。

 

 

林凌(在读大学生)

实行学位与论文发表挂钩,学校的愿望当然是培养出更优秀的硕士。但是制度除了本身的好坏以外,还应考虑其具体的可操作性。我曾在本专业某个学术核心期刊实习过,核心期刊根本不过问副教授职称以下的稿件,除非导师推荐。那么是否要考虑到制度的严谨,加上一条,导师必须帮助自己的学生推荐论文呢?如果是这样,那制度的出台究竟是对学生能力的严格要求呢,还是对导师交际能力的严峻考验?

 

 

项静(在读大学生)

问题的分歧不在于学校、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对立,而是双方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中国目前的学术环境。

 

论文发表与学位挂钩这样的问题,引起这么多的争议,背后其实是对目前学术环境的看法,以及对于在目前的学术环境中是否应该有所担当的看法,我们是应该随波逐流,还是敢于说出真话?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要远远高于一个学位证书。如果连一点担当的勇气都没有,只是发几篇文章,顺利毕业也不过是一个“矮人”。当年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说,“小而言之是为国家,大而言之是学术”,原来以为是他把顺序排错了,后来才知道其中自由他的道理。

 

 

周伯泉(在读大学生)

我师姐写了一篇文章,在国内也是投稿无门,最后在导师鼓励下发表在澳门一个很有名的汉学杂志上,那本杂志在海内外都很有名气。但是很不幸那个杂志不是全国核心期刊。师姐最后没办法只得用发在澳门杂志上的稿费买了一本增刊的版面,最后顺利毕业。

 

 

王晓明(上海大学教授)

我想到的是这样几条:

一,减少研究生招生数量;二,严格考核导师,不合格的,请其停招,以后水平提高了,再恢复;三,合格的导师,也不要每年都招生,而是一年隔一年,最好一届带完了,再招新的;四,严格地把好学位论文的开题和答辩的关,不合格的,就延期毕业;五,逐渐形成延期毕业和不获得学位、单只毕业等多种情况的正常化,学校对正常延期的同学提供一定的生活条件;六,对于确因论文题目好而且自我要求严格、因而主动延期的同学,学校可提供特别的资助;七,在图书资料、学术讲座、会议等各方面,学校尽力创造各种条件,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些能逐步做到这几点,我想,那条学位与发表论文挂钩的规定也就可以取消了。但就现状来看,可能一下子全校铺开,并不合适,比较可行的方法,是选取文理各科的若干专业,先行试点,然后逐步推广。

 

如果这些事情不做,只是用核心期刊这一条来卡住,我觉得是不行的。在有长远效果的事情上用力气,在治本上用力气,是学校更应该做的事情。

 

 

钱荣贵(核心期刊编辑)

时下,一家期刊能否有更多的优质稿源,主要取决于它是不是“核心期刊”。如果是,稿源不愁、甚至是财源滚滚。但如果不是“核心期刊”,随之而来就是优质稿源日渐减少,优质作者群逐渐萎缩,整个编辑出版工作也会变得举步维艰。纵然你有“十八般武艺”,恐怕也难以施展。现在高校要求的是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文章再好、学术价值再大,如果不是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评价时就会被打入“冷宫”,就会被视为是低质量的,只能与津贴、奖金、荣誉之类无缘,作者的名誉、地位也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有谁还愿意把自己的心血之作交给“非核心期刊”(边缘期刊)发表呢?学术期刊丧失了优质稿源,谁都知道那将意味着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非核心期刊”不用说发展,就是要维持原有的水平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Zola(大学老师)

将研究生学位与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硬挂钩,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考核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而是另有所图。

 

南京某大学声名鹊起,原因有两个,一是它的研究生招得多,记得有一次华东师大开一个什么会,丁帆来参加,我就问他,你们一年研究生招多少,他说100多人,把我吓了一大跳,因为我们一个年级硕士生博士生在一起,也不过20多人,这大学竟然找那么多学生,真是厉害啊!另一个事情,则是这大学受教育部委托,搞了一个核心期刊的目录,当时的搞法,是严格的等级制度,不看什么学术质量,就看你是哪一级刊物,国家级、省部级啊、地市级啊,就像是把干部制度搬过来了。

 

本来,这所大学做的这两件事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啊。但核心期刊制定了,总要发挥作用啊,所以高校的评价体系以及各学科的评价系统,在教育部的指挥下,自然就和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联系起来了,而且这种联系是以加强学科建设、科学化管理的名义进行的,当时几乎没有什么反对的意见。对南京这所大学来说,我们有这么多研究生,他们也有不少人写文章发表,为什么不把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呢?如果发表论文的数量上去了,学校和学科的排名也可以上去,那就可以拿更多的资源,这不是一件大好事吗?于是将研究生学位与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硬性挂钩的规定就出台了,当然会有许多冠冕堂皇的说法。

     一提这事就生气。

     第一个问题是,研究生为什么一定要发表文章?研究生一共只有学习三年时间,不少重点大学规定研究生在读期间要发两篇文章,结业还要有一篇硕士论文,加上外语,研究生这三年的时间就耗在这上面了。这和做学问有多大关系?明知绝大部分是垃圾,还是硬把它当一个条件,这叫什么事?

    第二个问题是,现在的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一年有几篇真正有质量的论文?比如学报,我投稿后曾打电话问某学报,编辑直接了当告诉我,我们学报只发本校教师的文章。为什么?因为本校教师要评职称,学报发外校教师的论文,压力太大。一些所谓的核心期刊,我怀疑编辑、总编都是不学无术的草包,他们检验论文质量的办法是看作者是什么人,比如是不是博导或硕导,是不是博士或硕士。如果是,再臭的文章它也发,如果不是,再好的文章它也不发。这就是中国的学术环境。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有制度就有了行为。

几乎每个研究生都有买版面的经验,原来是500,现在涨到800——2000,甚至有的先买再卖给同学,从中牟利

[em06]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研究生在某些领域还不如本科生的可塑性强,他们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领域。要改变,只有从源头解决这个问题,废弃这种生恶的制度。

可怜的人啊!

骨瘦如柴不是毛病,瘦的有理就成!赤身裸体不是怕热,要紧的是有风就成!裸舞真爽!

学报说白了就是个浪费纸张浪费人力物力的大垃圾堆!可以说中国的大部分学报上,10篇文章10篇都是垃圾!就算是有部分好文章那也只能是供作者自己欣赏。

我一年前发文章提出的一些论断(关于体育场馆选址问题),没有任何个人或部门会去注意,到现在出了问题又兴师动众地报道、检讨(昨晚焦点访谈关于绵阳体育馆的节目),学报有任何价值吗?发表学术文章有任何价值吗?

有价值,不然谁那么傻讨自己的腰包发文章!价值在于混文凭评职称[em03]

回复:(乌龙茶)     一提这事就...

深表同情。这些馊主意不知道都是出自于何等人的头脑。美国的硕士生只需要写论文,至于发不发表,不是学校的事。培养人才做学问,与发不发表文章不能划等号。美国只有在争取终身教授资格时(Tenure Track)才要求一定要在有全国知名度的杂志上发表文章,没有对研究生这样要求的。
屡见不鲜的现象,人人喊打,却总是制止不了,奇怪.
    制度不改,当然制止不了。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能有所思、有所得,能写就行了,为何必须要发表,而且必须是核心期刊?

这是个古怪的规定。

而且我认为,在进入研究生的行列的年龄阶段(按应届本科毕业算是23岁左右),对很多专业问题的思考都还不深入,缺乏实践和比较,知识积累不足,思维方式还没脱离中学大学“灌输教育”的影响,这个时候连寻找到思考的方向都难,谈何“研究”?!

以下是引用乌龙茶在2006-9-22 21:41:00的发言:

、、、一些所谓的核心期刊,我怀疑编辑、总编都是不学无术的草包,他们检验论文质量的办法是看作者是什么人,比如是不是博导或硕导,是不是博士或硕士。如果是,再臭的文章它也发,如果不是,再好的文章它也不发。这就是中国的学术环境。    

茶兄,今后让那些作者把好文章都放到真名网来发表,俺愿义务给弄个比较稳妥的版权事务声明,你看如何?

[em01]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