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川渝伏旱敲响的警钟

最近,重庆、四川东、南、中部发生了百年至五十年未见到的旱灾,旱情持续了两个多月,最近几天才稍有缓解。与发生历史上罕见的旱灾同时,整个四川地区都出现了持续和创纪录的高温。据报道,川东和重庆农村由于遭到严重的旱灾,不仅农作物产量严重减产,甚至连居民生活用水都困难,许多农村地区的土地龟裂,水井干枯。旱情不仅出现在上述地区,也发生在贵州、青海、湖北、湖南等省,即使较为正常降雨的长江流域江西、安徽、江苏省,也出现了长江在夏季汛期来临时几十年未有过的最低水位,在安徽芜湖,干枯的长江两岸浅滩甚至出现龟裂,长江水位仅仅只能达到3.7米,与每年冬天的枯水期时的长江水位相仿,长江,这个号称世界第三位水量的大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缺水状况。
    
    面对如此严重的四川旱情,目前,中国学术界至今未看到分析成因的文章或专家的报告,有之,也是泛泛地谈论气候环流的影响是造成这次长江中上游地区严重干旱的主要因素,更未由此看到这次旱灾对未来中国气候与水资源的意义。
    
    多数学者认为,最近二十年来中国气候的变迁与各主要江河水量的急速减少与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是同步进行的。全球大气平均温度的增加原因虽然还未得到根本的厘清,有一点是许多学者一致的看法,那就是人类的活动导致大气持续升温,其中包括焚烧化石能源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以及主要由分布在热带地区的热带雨林的过渡砍伐所造成。
    
    有一个至今未被学界阐述清楚,也未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就是全球气温的升高使得陆地和海洋冰川迅速萎缩。
    
    地球虽然号称“水球”,其表面70%以上被海洋覆盖,但是,海洋里的水是咸水,是不能直接饮用或作其他工业用途,这样的咸水占了水体的97.5%,剩下只有2.5%是由冰川和江河、湖泊与地下水组成的淡水,而其中又有87%的淡水是冰川和覆雪,因此,人们主要使用的淡水资源只有非常小的比例。现在的麻烦就出在这个小比例淡水的供应上。
    
    江河里的水大约有97%来自降雨与降雪,有3%来自冰川的融化,这是一般估计,实际情况由于地理环境不同而差异较大,例如四川的河道水除了降雨以外,冰川消融带来的淡水也是川江河流的主要来源,而长江中游以下的河流除了四川流出去的以外,就是降雨造成的河流水量。因此,一旦上游严重旱情,则中下游的长江水位就会相应减少。这次四川重庆旱灾的主要因素自然是夏季雨水稀少造成的。而夏季雨水的稀少肯定与气流的变化有关,泛泛地说,是大气变暖使得气流方向和强渡发生了改变。具体地讲,很可能与青藏高原的冰川的迅速较少有关。
    
    青藏高原的冰川后退已经为不同的科研考察所证实,其中有总部设在印度的世界冰川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冰川与冻土研究所的报告,2004年中美联合考察青藏高原冰川小组的报告所证实。只不过对青藏高原冰川的大部分融化完时间估计不一致,印度方面估计青藏冰川大约将在未来三十至四十年间完全消失掉,中国方面乐观一点,认为最迟在本世纪末消失掉80%。但去年,印度研究所发表了他们对青藏冰川在30-40年消失的评估,他们再经过调查,认为青藏冰川正在加速融化,比四年前他们预计的速度还要快。他们作出这个修正是因为青藏冰川融化的第一期已经提前结束,正在开始第二期融化。所谓冰川融化的第一期,即冰川刚开始融化阶段,将造成洪水泛滥,泥石流现象频繁发生。接着,冰川在融化掉低海拔地区大量的冰雪以后,将进入第二期,在这一时期,各以冰川为源头的江河将减少流量到正常流量以下。这个现象实际上已经为我国科学家的调查所证实,其中一个最触目惊心的事实是,长江、黄河源头的进行性沙化,青藏高原冻土的消失。大家知道,青藏铁路修筑里最主要的攻关就是如何解决冻土随一年四季气温变化的周期性凝结,工程师们也考虑到全球大气变暖对冻土消融的影响,他们主要采用隧道和在冻土层地段加水泥柱(桥梁)的办法解决。但是,在青藏铁路已经通车以后,最近一个报道却提醒人们注意:冻土继续化解,给青藏铁路的未来造成了隐患,换句话说,冻土的化解比青藏铁路的设计者们想得快得多。问题的严酷还发生在甘川青草原的迅速恶化上,这个草原原来地域广大,水草繁茂,是著名的湿地区域,但近年来的调查显示,其面积已经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这块湿地被称为固体水库,它对于长江上游蓄水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它的减少,预告长江上游水平衡的降低。
    
    而这些现象,都与青藏冰川的迅速消融有关。青藏冰川的消融带来了:
    
    一、大气环流的改变,使得沿横断山山脉进入四川的气流的方向和强度发生改变,这就导致了四川这次夏季伏旱的长时期发生。青藏冰川作为除两极以外的冰川以外的第三大冰川,它对亚洲中部的气候调节有非常重大作用,它的消失将改变这一地区的气候调节和平衡。
    
    二、在横断山东侧,亦即青藏高原的下降部位,当印度洋的水汽遇到贡嘎山和大雪山的冰川以后冷凝降雨,形成了我国著名的雅安雨区,现在冰川消失,作为一个冷凝器的消失,必然使即使沿此走廊进入四川盆地的水汽冷凝量减少,从而减少了降雨,使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的水量大幅度减少。我没有询问过来自雅安的朋友:是否最近二十年来,雅安的降雨天数(原来达年平均300多天)已经明显减少?我想应该是的,至少我几次经过雅安都是晴朗的天气。
    
    如果青藏冰川消融结束,我们将看见一个干旱的四川出现,这是自从有文明史以来从未经历过的四川气候,我不知道,那些正在拼命抢修四川诸河上无数个水电站的人们想过没有:那时候这些耗费巨资修筑起来的电站将面临着无水可以用来发电的前景,到那时候,它们将成为一座座灰色的水泥废物,供人们去凭吊。我也不知道,自从都江堰建筑以来,川西平原的旱涝保收局面还会存在吗?至少,我们已经看到岷江-长江最大水量支流的水奄奄一息的状况。而四川境内河流水量的较少,将直接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量的减少,这已经为今年四川大旱期间长江水位减少(我想,持续的长江水位保持低位将导致海水上泛,造成江苏土地的盐碱化)所证实,也造成了三峡水库近几年来已经不能保证原计划的库深,因为今年四川境内进入三峡的水量减少,为了保证下游的航运和用水,三峡电站到目前为止,减少了300千瓦小时的发电量,照此趋势下去,很可能原设计的175米坝高不能实现。
    
    顺便也给那些鼓吹修筑溯天运河的人泼一泼冷水:别再打算这个耗资巨大的所谓壮举了,就算你们说服了几十个部队将军的签名支持,最后被中南海采纳,就算正在忧心未来面临8亿人缺水的印度有关部门不提出国际交涉(印度的恒河靠了雅鲁藏布江江水补给),当你们的宏大计划实现之日,说不定正是直接由喜马拉雅冰川补给的雅鲁藏布江水量显著减少之日,试问你们的运河向北方还能输送多少水?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施主:请端起酒杯喝酒,放下筷子砸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