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还要多久,我们不会为上大学而感到揪心和煎熬?[原创]

还要多久,我们不会为上大学而感到揪心和煎熬?[原创]

近年来,每到高校录取和大学开校的时候,在媒体上就会出现颇多的求助文章,比如某一个品学兼优的学子,由于家庭贫困,付不出高昂的学费而面临失学;再有某一个父亲或者母亲被儿女学费所逼,悬梁、吃药自尽……等等,总之,在这个时候,每一个善良的人都要经受一次心灵的煎熬。
笔者手中的两个个案是,其一,一个叫唐浩的学生终于领到了他盼望以久的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在短暂的兴奋之后,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因为在他的家中,父亲瘫痪,母亲失业,而他所要就读的专业——临床医学是本硕博八年的连读,学费对他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开学在即,他的学费还没有着落……其二,一个叫王翔君的学生,是全县的文科第三名,被东北师范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录取,一年的费用就高达14000元。就是这个学生,当他在读高中的时候,就是父母离家三年到大连打工,一次家都没有回,而艰难地供他读完了高中……面对这种艰难的窘况,这两位学生无疑都把希望寄托于社会,骐骥有一些好心的人来资助他们。说实话,每每看到这种情景,我们心中都在升腾一种愤怒——一面是中国暴富的社会,学开宝马车,一天的学费就是5万,送孩子去学打高尔夫球,一年的费用30万。一面是更多的出生贫寒的学生不能上学,继续着苦难的生活。究竟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我们也无法道出,只是我们觉得其中有太多的不平与丑恶。但是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只有心痛的面对。我想所有付出12年寒窗心血的人都不会轻易放弃经过自己奋斗,靠公平竞争换来的喜悦,可是这种喜悦往往在短暂后就成为一种怎样的苦楚与揪心。这些不管是在话语权还是在人权上都处于弱势的人们只有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社会,寄托于可能出现的“好心人”,盼望“大恩大德”的出现,盼望着“神灵”的出现。当然,我们也看到在这个时候各级政府还是伸出了“仁慈”的手,我们还是依稀看到了捐款箱在晃动,毕竟这个力量太微弱了。因为我们缺乏的是一个真正保障这些孩子能够读书的机制,面对一个庞大的失学群体,政府的力量是如此的苍白……
我们不敢说在这个社会“好心人”越来越少,因为我们在倡导“科教兴国”;我们不敢说在今天这些学子会失学,因为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教育产业化已经得到了世人的痛斥,我们不解的是,产业化的结果确实越来越多的人不能读书,读了书的学生不能找到工作,这种恶性的循环还要多久?
今天,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外面烈日当空,大河已经快要断流,鱼儿的身躯几乎快要干焦,我想那些骐骥着梦想成真的学生的心灵也在煎熬,因为明天只是一种美好的畅想……
还要多久,我们不会为上学而感到揪心和煎熬?
我用我昏黄的花眼,去窥探灿烂后面的…… 我的博客《抽屉里的小矮人》www.njlq_wr.tianyablog.com

其实不用那么地揪心呐

当然,靠制度比较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为时还远。

我一直不解的是,为什么昂贵的学费会困扰那么多家庭。其实,现实有很多条路可以走的。

一、助学贷款。先不问未来,这条路现在很好走。

二、上电视、报纸等媒体,为穷困造声势,最好策划一下,一定要感人泪下,让人真情掏钱。

三、比较馊的主意,是受到安顿《绝对隐私》启发。女孩子把自己收拾得漂亮点,最好有楚楚动人、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然后遁入娱乐场所,有意无意间,做出被逼无奈状,抓住款爷视线,求得英雄救美(俗),最好求得壮士怜惜。然后,痛说革命家史。最后,在款爷慷慨解囊之际,先推辞后接受,当然是以借贷的名义。

故,不要什么都不做,而轻言放弃上学的机会。只要做了,就会柳暗花明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6 15:18:08编辑过]

一花一世界 正经秀快乐

在现时的体制下,至少应该有部分学校和专业是免费的,如师范、军校、护士等。没钱的孩子可以先报考这些院校。也就是说,一方面,应该让学生能有所选择;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逐步被社会接纳。

当然,最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体制问题。

以下是引用鼻子红了在2006-8-17 7:54:00的发言:

在现时的体制下,至少应该有部分学校和专业是免费的,如师范、军校、护士等。没钱的孩子可以先报考这些院校。也就是说,一方面,应该让学生能有所选择;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逐步被社会接纳。

嘎嘎……鼻子红了说的有误哟。起码,师范早就和一般非师范专业一样收费了。

一花一世界 正经秀快乐
最可怕的事,毕业后后悔浪费了四年的时间,这辈子最好的年华上当受骗
流年里,期待你不变的笑容。
     我倒是认为,什么时候,做父母的不再向现在这样那么在乎子女能不能上大学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就有希望了,我们的民族也有希望了。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我想,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不再以学历文凭取人,不再歧视那些没有大学学历而有真才实干的人并给他们足够的机会,让他们一样体面幸福地生活着,那么,做父母的可能就不会再像现在这样,那么在乎孩子能不能上大学了。果如此,我们的教育才真的有希望了,我们的民族也才真的有希望了。

问题的症结,不在做父母的人身上,因为他们爱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地生活。这不是错。相反,他们是不幸的,为了孩子能上大学,付出了金钱,和太多的心血。他们不想好好地简单地平静地过生活吗?

品尝过苦味,才知道什么是甜。 欢迎光临苦丁茶舍

    苦丁兄言之有理。如果社会的用人标准更注重的是能力或一个人的真才实学,而不是学历,那我们民族才会真正有希望。提一个意见,这不应该理解为教育的希望,因为教育并不决定社会的用人标准,相反,是唯学历是重的用人标准造就了现在这种教育。

    对于家长的看法,我曾经也这样认为,天下父母皆望子成龙,此乃人之常情,所以该批评的不是家长,而是学校教育。但现在我改变了看法。就在不久前,章启晔先生跟我争论时还提到他对当前教育的看法:现在的情况是,不上大学不行,上了大学也不行。也就是说,家长们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为了望子成龙,他们不得不在教育投入上倾尽全力,但另一方面,他们知道即使倾尽了全力,孩子的前途仍是渺茫的,不要说成龙成凤了。中国教育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如果我们还在批评教育乱收费,还在问为什么教育成本那么高,这就有问题了。

    可以问一个问题,谁把中国教育炒成现在这样的?前天我接到一个电话,居然是证券公司打来的,问我有没有股票,我说10年前有过,现在已经不知道那只股票的行情了。于是证券公司的人就向我推荐,说他们正在办一个讲座,请了行家来分析近日的股市行情,希望我们都能去听听,也希望我们关注近期股市,因为行家预计很快就会涨起来。瞧瞧,这就是现在的证券公司,他们不仅没了10年前的牛气,而且还屈尊给我这个不知姓名来历的人打电话。只可惜,我在10年前就已经抱定宗旨,中国的股市没有投资,只有投机,我这样的人是不适合进股市的。所以,任他怎么说,我是不会进股市的。不是我对股市有什么成见,而是我对中国股民的心理以及证券公司有成见。这不是一个理情的市场,它迟早是要崩溃的。我认为,现在它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我们的教育也是这样。我本身就是搞教育的,我当然不会说,教育是错误的、不必要的、或者不重要的。但我的确认为,今天中国的学校就像证券公司一样,今天的家长们就像股民一样,他们的投机心理太重了。这样的教育就像那样的股市,崩溃只是迟早的事情。这种教育的崩溃不值得遗憾或可惜,在它死亡之后,我们才会赢来真正的教育,人的教育,不是谋生的教育,不是只为一纸文凭的教育,用章启晔先生的话说,不是为了能当土皇帝的教育!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不破不立。
友谊是一朵生长的异常缓慢的花儿。

永远都是投机者是赢家,因为好的投资者必须会投机。教育亦然。

实际上,现在就是投机后的成果

流年里,期待你不变的笑容。

唯一帮助他们的办法就是拼了老命努力挣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