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网恋,这一场奢华的邂逅!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这是物质主义者对网恋的定义。网恋,一个流行了很久的词语,应该是网络之后一个必然出现的状态,只不过有人敢于大白天下,而有人宁愿独自回味。

网恋是什么?你恋的是某个ID还是ID背后的人?恐怕很多人都无法说清楚。所以网恋只是一种感觉。网络之上我们靠文字表达自己认知别人,而文字再真实也永远是作者遣词造句修饰后的表达,他的脾气、习性都不会完全表达在文字里,你想透过浮华的文字了解他只能是一种臆想,所以网恋的对象充其量只能是个虚拟ID。

绒布先生说“不要因为我的文字喜欢我的人”。网络里的形象都可能因着文字的错觉与自己美好的想象而给一个个ID上了彩妆做了整容,其实人还是现实里的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人,是网络产生了距离美。

当他穿上马甲好比换了张脸,当然不同的或许不仅仅限于这张脸。网络就是有如此的好处,它可以包容一切不着实际的发挥,一个虚幻的舞台一群虚幻的人尽情张扬自我。独坐显示器前,没有人在乎你是不是一条狗,就算是条狗只要感情足够丰富也不是不可以。

有人用日出日落来形容网恋。一种完美一种凄美,同属于美的范围,如果你又恰好足够用心也可以轰轰烈烈。

无论如何,悲剧的网络恋爱不是互联网的错,如果你的心志不够成熟,不足以接受虚幻爱情破灭带给你的冲击就不要与显示器亲密接触。QQ盛行的年代,一个模糊搜索即是一场邂逅。第一句,你多大。第二句,你家哪里。第三句,我爱你。快餐爱情也不过如此。当然,如果你仅把他当游戏,当主餐后的甜品也是无可厚非的。

存在的即合理。“网恋值得提倡吗”已经谈论烂掉的话题,不记得哪方胜利,一个无意义的辩论怎么会有结果。特例独行已不单指某个人,张扬个性的年代谁也甭想说服谁。

宁要网对网的幸福,不要面对面的痛苦。“见光死”“恐龙”都是网友见面后出现的形容词。网恋就是所谓的网络恋爱,网络是介质,为什么要抛弃这个介质走向现实呢?我们的爱可以在网上并且仅仅存在于网上,关闭电脑我们什么也不是。你爱我,只需接受我在网上的一切。我的这些习惯、风格、姿态、语言仅限于这个网络,走出去了便是另外。

一位婚姻问题专家说:“因特网是连接的世界,而它所引发的却常常是关于断开的问题”网络世界毕竟与现实世界不尽相同,道德观念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网络世界没有现实世界的沉重严肃,它的随意性更让人上瘾。就像婚姻,一夫一妻是法律强制约束的,网络婚姻却非如此,只要你愿意便可三宫六院,不过是多几个ID而已。

有人说性是网恋的最终目的,我不否认,但却不能以偏概全。网络虽属虚幻,但它毕竟是社会的一面,同样有真实的人和事,有真爱和欺骗。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人通过网恋携手走上了婚姻的红地毯,更有一些人通过网恋成为知己。所以是事无定论,凡事都具有两面性,不要总一味盯着某个方面。

如今,网恋如火如荼、浪漫缠绵,但它的结局怎样呢?一见钟情,终成眷属?还是无声无息的消逝,成为如风网事?我的网恋我做主,不管结局怎样都是一场难忘的邂逅。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施主:请端起酒杯喝酒,放下筷子砸砖。

“网恋”好像已经不时髦了吧

好坏不能一概而论。偶同学的同学就是由网恋走向婚姻,据说很幸福。但江湖中也流传着很多网恋带来的悲情故事

只要是认真的,方式无所谓。

媒妁之言也好,街角偶遇也罢,甚至随意,甚至排斥,甚至恶作剧,都有可能成就美事。

只是最终成就美事的不是地点和时间,是这个人和那个人认真的心意。

友谊是一朵生长的异常缓慢的花儿。
故国雨露,你网恋了吗?[em07]
诗意地栖居,个性地生活,唯美地梦想……

呵呵,我只能够说,网络深深的影响了我,更包括我的生活!

我认为,只要是真实的东西,不管它以什么的样式出现,我都可以接受!

[em05]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施主:请端起酒杯喝酒,放下筷子砸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