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泳:大学不能没有人文教育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学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苏式教育模式开始改变。但高等教育在放弃固有教育体系时,并没有找到更合适的教育方式来取代旧的教育模式。这就造成了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困境:一方面是强化高等教育的职业培训职能,把学生当作工具来培养;另一方面就是让学生接受单一的思想方法,这样的结果是中国高等教育基本上成了职业训练所,而不是思想和精神的家园。
  大学教育的重要功能不是职业培训,它有这方面的功能,但光有这样的功能不是大学教育的理想。大学教育的理想在于养成健全的人格,在于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于让学生的思维能够与人类文明所取得的共同成果保持同一方向的联系。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大学教育最大的缺失就在于主动放弃了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训练。现代大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在中国高等教育中还没有地位,比如独立、自主、科学精神、人文情怀、人格健全等等,这些东西,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中,没有及时传达这些世界公认的大学教育理念,造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在文化精神上的先天不足,这是需要特别保持清醒的。没有了这个基本判断,观察中国高等教育,就难以把握它的症结所在。
  中国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缺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现在已越来越看得清楚。大学是自由思想的最好训练场所,但如今的大学里,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出现的时候,人们并不能从大学生的思考中看到更多理性的力量。在许多时候,中国的大学生在对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认识方面,并不比老百姓高明,这是非常令人深思的。
  大学本来是自由和民主的最初训练之地,但中国的大学生,在这里不但没有学会基本的自由和民主规则,养成起码的容纳异已、容忍不同政见以及尊重个人自由选择价值的习惯,反而对于狭隘的民族主义情有独钟,这些都是需要大学人文教育来弥补的。加强大学的人文教育已到了紧要关头,没有这样的教育,中国的大学生是非常危险的。在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中,他们难以让人们更有信心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