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薛涌:香港的大学招生为何取消面试?

香港的大学招生为何取消面试?
文章提交者:nkzxyzj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我曾在《南方都市报》写过文章,劝内地一流的学生放弃北大清华而把香港的大学作为首选,并预言香港的大学会把北大清华扫为二流。当时不少人认为我是耸人听闻。但从今年考生报名的情况看,香港各大学已经热得烫手,我的预言被证明得这么快,连我自己也吃惊。

    在那篇文章中,我的分析主要是根据香港的大学实力和其对内地学生的需求,并没有深入讨论香港的大学教育理念。上个周末参加一个学术会议,碰到一位香港某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兼校长助理。于是我就内地招生的事情,向他进行了一番讨教。

    他从一开始就参与内地招生。刚开始,内地人对香港高等教育无知得很,认为香港中文大学是只教中文的学校。当时招的学生常常是内地好学校考不上的,而最初也只在几个大城市招生。但后来他们改变了招生的方针。首先,他们把招生面扩大到大约二十个省市,特别注重向云南贵州等偏远穷困地区倾斜。他告诉我:“在一个穷省,我们给了十几个招生指标,可我们在内地总共才招两三百个人。这比北大在该省的招生比例高好几倍。”其次,他们取消了面试(我不久前就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的问题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特别强调复旦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招收贫困地区的弱势学生上,不要仅仅集中在这种耗费甚大的面试方面。结果播出时被删掉。显然,国内媒体对这样的问题还不够重视。所以我们在这方面的谈话,就特别值得细述)。下面是他的原话:

    “因为取消面试,我被学校里的同事骂死了。他们说:‘我们自己招的学生,给了那么多钱,怎么面都不见一下就录取了?’你知道,我们香港是个小地方,录取本地学生面试很方便。大家都习惯了。我刚开始到北京上海招生,住进一个五星级饭店,然后面试学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是,看到内地的情况后,马上就觉得面试不公平。你想想看,那些能从四川跑到北京上海的五星级饭店来见你的,都是什么人?穷一点的人有这个能力吗?坚持面试,等于剥夺了一般学生的机会。所以我们取消了。老实说,面试考查学生,更细致严格些,心里更踏实些。过去面试招来的学生和现在不经过面试招来的学生哪一批好,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是问题在于:那些有能力千里迢迢来五星级饭店见我们,和我们讲英文的学生,我们不给他们机会,他们还会有许多机会。他们会一年一年地考,直到上了北大清华,或者去美国读书。我们对他们并不那么重要。可是,那些从云南贵州招来的学生,我们要不给他们机会,他们什么机会也没有。我们是办教育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一生。这些小地方来的穷学生,他们的一生会被我们改变。所以把资源投到这里最有价值。”

    他讲这些,完全没有那种施主的优越感。相反,他对这些穷学生充满尊重和感激:“我们招这些学生,不仅是为他们,也是为我们自己。在香港这么一个小地方长大的孩子,视野太小了。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内地,理解和他们不同的人的经验。我们去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招生当然很方便,费用省,效率高,人才也有的是。可是,香港本地学生和这些地方的学生接触后,所理解的中国内地就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中国之大,怎么能以几个沿海大城市来代表呢?这不是误导吗?更何况,内地经济起飞,北京上海那些家境好的学生,和香港本地学生在经济状况上已经区别不大。香港学生从他们身上学不到太多东西,毕业后视野还是狭小。但是,一个从吃不饱肚子的地方来的学生,会给香港学生带来一个新世界。他们的存在,会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

    这些话并没有什么新鲜的。我在《美国是怎么培养精英的》和最近出版的《精英的阶梯:美国教育观察》两书中,都反复强调了美国一流大学类似的教育理念。他的话只是证明:虽然在世界范围内香港的大学还远不是一流大学,但是人家正在按照一流大学的理念经营。

    作为一个北大毕业生,我因为公开主张内地的学生把香港的学校而不是北大清华作为首选,在网上被一些人攻击是吃里扒外,井底之蛙。他们豪迈地宣告:香港这么一个小地方,怎么能跟汇集十三亿人精英的北大清华相比?可是,看看香港这个大学的招生思路:人家地方很小,心却很大;内地的大学守着的地方很大,心却很小。我看,未来真正汇聚全国精英的,恐怕还是香港。因为人家的视野,已经超越了几个大城市,对各阶层的才俊开放。人家将要打败北大清华,靠的并不仅仅是丰厚的奖学金,美国名校毕业的教授,英语教学等等,更是靠先进的教育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气度。

(薛涌)
我向这位香港某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兼校长助理致敬!也向薛先生致敬!

更是靠先进的教育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气度。

思想就是灵魂,没有灵魂怎能办好大学,甚至是做好事情.

现在的硕士、博士考试取消面试,估计也会大受欢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6 13:01:49编辑过]


但是面试能招到笔试可能招不到的学生
妳說過要到很遠的地方 去尋求妳的理想 像一隻孤獨的海雁 四海為家 任妳流浪 就戴著那頂低垂的寬帽 莫忘了 從遠方回來的時候 要告訴我許多故事
面试当然能招到笔试可能招不到的学生,但是那是香港某大学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选择,这正是值得称道的地方!

    我赞成香港中文大学的做法,但是我也赞成面试。与小银的观点一样,我相信面试能招到笔试招不到的学生,前提是,面试是公平的,面试的程序是科学的,尤其是,主持面试的考官是廉正的。

    那么,我根据什么赞成香港中文大学对内地边远山区学生不面试?除了香港中文大学自己说的,除了薜涌评论的,我还要加上一条。

    我认为这是一种胆识,这种胆识不仅来自薜涌所说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他称之为气度),而且来自大学本身的自信。简单地说,这种胆识来自大学的学术自由和自主。北大清华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我们可能会认为,那是因为它们想不到,但我的看法是,它们没有这样想的条件——内在和外在的条件。

    我称之为胆识,还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么做的后果。这些学生将来会怎么样?四年之后,他们和云南、贵州上北大和清华的学生相比如何?我们现在无法判断。但正是因为无法判断,我们才看到这所大学的魄力,才真正领略了什么是大学的自由和自主。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