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重启国退民进改革势在必行

一年前这个时候,我们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不知所措,我们很着急,着急得上火。今天我们看到在过去一年里面GDP能达到8%以上的增长,欢欣鼓舞,总算松了一口气。但是在这个时候,我特别想到中国古人的一句话:乐极生悲。

有人可能认为我们是虚惊一场,我们仔细考虑了一下,这一场虚惊并没有真正地过去,刚才我在上台之前收到一个短信,其中有一句话很有意思,跟猪八戒讲:“八戒,别以为你站在路灯下就是夜明珠”。所以我要讲的问题,就是如何防止下一次经济危机,这个我不想危言耸听,其实真正的问题不是说我们会不会有下次危机,而是说下次危机的时间会在什么时候?严重程度有多大?

关于中国的情况,中国是危机的原因,但是没有中国的话,这次危机可能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简单地说,就是中国经济进入世界之后,势必改变了世界的生产成本、经济结构和政策效果。但是中国的这种影响力并没有被各国政府,包括发达国家和中国本身充分地认识到。

打一个比方,就像火车上又增加了一个火车头,所以速度由原来的120公里变成300公里了,但是我们所有的信号系统、我们所有司机脑子里面的概念,这个火车仍然是按照100公里的速度在跑,这样的话,我们想像一下它就会出问题。

具体来讲,比如我们看到全世界没有通货膨胀的时候,格林斯潘认为这次经济可能要萧条,所以他就放松信贷、降低利率,而事实上这一切恰恰是由于中国的进入,成本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来应该在一个没有通货膨胀甚至是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发展的。

再看一下我们应对危机的措施。全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措施恰恰是这次危机产生的原因,不仅是低利率,而且好多国家变成了零利率和大规模的信贷扩张。中国当然也不例外,中国进行了世界货币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实验。

我们看一下30多年的情况,30多年里面,货币的增长除了1989年之外没有任何一年信贷的增长超过2009年,而且大家知道1989年之后我们出了什么问题。我们进一步看到,在过去十几年里面,信贷的增长速度一般都在10%到20%之间。去年到11月份增加了33%。

如果我们看投资的话,除了1994年的投资高增长之外,还有一个就是1985年的投资高增长,没有任何一年的投资增长超过今年的增长,今年是30%多。前面都是在经济相对疲软之后的增长,而这次的高增长连续多年之后仍再继续增长。

如果我们看一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只有26%左右,之后我们在上升,但是从2004年上升到40%之后,2009年达到了71%,这也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没有过的这么快速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如果我们看一下信贷对GDP的比例,在过去30多年里面,大致都在0.8到1.2之间,最多的时候也就是1.17,但是我们在2009年1到9月份突然之间上升到1.79,最后翘起了一个尾巴。所以我说,我们进行了人类历史上货币规模最为巨大的一次货币政策的实验。

这些政策有什么长远后果?世界上的事情没有那么便宜的,猛药之后肯定有不良的反应。有两种可能性诱发经济的宏观问题,一个就是通货膨胀,导致通货膨胀预期之后,政府肯定会采取紧缩政策,下一轮的萧条就来了;另一种可能是因为不良的投资导致银行信贷不良积累,因此由金融部门引起的一些经济危机,这是两种可能的情况。

其实我在想,如果我们2009年的经济GDP的增长不是8%而是6%,那么我们未来的日子是不是可能更好过一些?

另外,看我们的出口导向,我们对出口的依赖也是太大,如果要继续维持比较难。过去30年来,我们投资的平均增长是GDP的1.5%,现在看到2007年在全世界大的经济体当中,只有德国出口占GDP的比重略微超过中国,中国是37.5%,德国是39.9%,其他的国家,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加拿大全部远远低于中国。

我们在过去几十年的外汇储备情况。日本和德国外汇储备在高增长期占美国GDP的比重,德国平均不超过5%,日本是0.5%左右,但是我们看一下中国在2000年之后的情况,我们的外汇储备已经占到相当于美国GDP的12%,德国和日本都从来没有超过5%,我们现在占到了12%。

看一下外汇储备占本国GDP的比重,德国和日本在高速成长期都没有超过5%,而我们现在超过了自己GDP的50%,也就是德国和日本高增长期的50倍。过去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是没有办法继续下去的,无论是什么样的政策,现在我们的出路何在?很简单,就是开拓中国的国内市场。

国内市场的潜力真的是非常非常大的,我们看一下中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如果当成一个独立的国家算,广东的GDP排在世界的第18位,相当于土耳其的三分之二,大于波兰、印尼、比利时。第三位的山东都大于挪威、意大利、伊朗、丹麦和阿根廷。第四位的浙江大于委内瑞拉。第五位的河南大于芬兰、泰国和葡萄牙。我们最小的经济体是西藏,但是它还大于蒙古国。
全世界发达国家加起来人口占世界总数的18%,而中国一个国家的人口占到了世界的20%。233年前亚当·斯密就讲到,中国的市场比所有欧洲国家加起来还要巨大,可惜我们一直没有很好地开发这个市场。

在金融危机之后,我们能不能防止下次金融危机?或者使下次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不那么大,就看我们能多大程度地开发好我们国内的市场,也就是能够用国内市场的开发吸纳那些多发出去的货币和那些过度追加的投资。

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开发国内市场究竟有些什么障碍?为什么中国开发国外市场很勤快,开发国内市场这么懒惰。由于时间关系,只给大家点几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第二就是产权制度脆弱,第三是城乡市场分割,第四是行政主导经济,第五是人民币汇率。

居民主要靠劳动收入,资产性收入太少,所以在GDP当中居民收入的比重就比较低,既然供给了就不能变为可持续的需求,本来是供给创造需求,不是需求创造供给,但是我们现在的供给、我们创造的这些东西都被保护起来,都在政府部门和一些企业部门。

好多人都说中国人不消费,是因为中国人喜欢储蓄,但是我们知道中国居民储蓄率比印度还要低,而我们看一下过去十几年里面我们的储蓄上升不是由于居民储蓄,居民储蓄在2007年的时候和1993年没有什么区别,我们真正变化的是企业的储蓄和政府的储蓄。

马局长刚才讲到了消费,政府还有一个问题,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的比重,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面,政府消费的比重在不断地上升,居民消费的比重在下降。在1989年的时候居民消费占到了80%,这个变化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说,如果我们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开发国内市场的麻烦就可能比较大。

产权保护太弱,开发国内市场不是靠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础产权,如果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这个行政权就大于产权,国内投资的办法目前只是用来保护自己,没有心思来开发。在这里面要特别提到一点,山西煤炭的整合,做了非常不好的示范。如果继续扩展的话,过去30年形成的好多关于产权的概念都会受到严重的毁坏,对于企业家开发国外市场是非常不利的。

这不仅是煤炭行业的问题,这是所有中国企业家都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不按照法律、违反产权规则的做法,侵害的是这个国家,侵害的是企业家开拓市场的这种积极性。
还有城乡分割,城乡和制度性分割是中国的特色,特别是土地的流转,对开拓国内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土地的转化会创造出一批类似中产阶级的人士。还有我们应该彻底地废除城乡的户口制度,但是速度还不够。如果不存在城市人和农村人概念的时候,没有城市户口概念的时候,我们的城市化就会更快地实现。我们的国内市场,我们前面讲的占世界20%人口的市场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发。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行政主导,行政主导必然导致地方保护主义,这个很不利于管理者的职权,不利于区域优势的发挥。所以企业过分依赖于出口,出口市场更赚钱。因为人民币升值的话应该是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家开发国内市场的积极性,人民币升值了也可能创造财富效应,使大家更多地消费,大家觉得突然之间富多了。还有就是人民币升值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增加消费需求。

如果由于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损失了20%,但是换来了我们中国经济更好地发展,我想就等于用废纸换了有用的东西,是值得的。这个问题如果现在不解决,未来我们面临的问题不仅是跟美国的矛盾,而且跟日本、欧洲和所有的国家的矛盾,因为你挂着美元,跟美元挂钩,意味着美元贬值你就要贬,这些全世界的货币都在贬,全世界其他的国家也不会轻易地认同你。
总结一下。惟有开拓国内市场才有希望缓解下次危机的严重程度,惟有国退民进,健全产权保护,推进城乡市场一体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控制、人民币升值,才有可能开发好国内市场,谢谢大家。

来源:选择周刊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毛的脖子骑不得。
如果由于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损失了20%,但是换来了我们中国经济更好地发展,我想就等于用废纸换了有用的东西,是值得的。
这个说法对吗?
张维迎北大院长职务被免 或因言论过激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经济学家张维迎近日被撤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光华管理学院”)院长一职,接班人或为蔡洪滨。据悉,关于光华管理学院此次人事调整,相关人士称或因张维迎言论过激所致。
  关于张维迎离职一事,消息称,此前就有消息人士透露,北大光华上个月就已经宣布张维迎院长任期结束,而关于其下一步的去向北大光华并没有给出任何消息。
  成名甚早,加之本人性格直爽、出言犀利,张维迎一度被认为是最富争议的经济学家之一。知情人称,张维迎的很多观点曾引发社会争议。
  与其学术观点对应的,是轰动一时的“学历造假”传闻。今年八月,张维迎因网友孔曲波一篇旧帖陷入“学历造假”风波中,引发多方关注。张维迎随后在个人博客发表声明,对学历造假传闻进行了澄清。坊间流传称,张维迎此次被免职或与这一事件有关。
  相较于“学历造假”导致张被免职一说,北大光华一位教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称张此次罢免是其言论过激所致。据该教师称,张维迎“思想有新意,但很多观点引起了社会争议,好像和管理学院院长的本分有些偏离。”此举可能直接导致其无法继任院长一职。
  而与该位教师的推测相呼应的是,张维迎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声称,中国经济的发展是靠“柳传志们”,而非周小川。其言辞风格可见一斑。
  12月12日晚间消息,今日获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拟任人选日前产生,蔡洪滨将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一职。张维迎任期此前已经结束。
  落款为12月6日的人事任命通告称,在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的基础上,经研究决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的拟任人选如下:院长:蔡洪滨 副院长:陆正飞(兼)、徐信忠、刘学、张志学、龚六堂、张佳利(兼)。光华管理学院将从12月6日-12月12日公示。
  此前有消息人士透露,光华管理学院已经在上个月宣布张维迎院长任期结束,其下一步的去向还没有任何消息。
  蔡洪滨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北京大学莫里斯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审计署特约审计员,兼任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自2005年起,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教授,曾任系主任、院长助理;1997年至2005年,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系助理教授。蔡洪滨于1988年获武汉大学数学系理学学士学位,于1991年获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经济学硕士学位,于1997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蔡洪滨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博弈论、产业组织、公司金融和中国经济,在国际国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众多论文,于2006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是200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8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蔡洪滨自2009年11月起任光大银行独立董事。并于今年上半年接替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担任中国联通独立董事。
  张维迎,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他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其企业理论、有关企业改革的理论成果,以及有关市场化经济改革的理论分析和政策主张,在经济学理论界、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广泛影响。
  附张维迎经典语录:
  “许多国有资产是冰棍,不用也会自然消失的,只有运作起来才会产生效益。”
  “中国穷人为什么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低。一个真正好的体制,我可以收费高,但我花80%在奖学金上,穷人就上得起大学了。”
  “反腐败力度在把握适当,要非常适度,如果力度把握不适当,间接带来的负效应也非常大。”
  “改革使得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应该是领导干部,其次是工人,接下来是农民。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既得利益。只有做大蛋糕,才谈得上补偿。”
  “未来中国的转轨靠的是企业家,靠的是柳传志,而不是周小川。”
说实话,老张的话不算过激,真正过激的是秦晖之流。这事倒不一定是官方的意志,很有可能是一帮左知清除异己。
如果由于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损失了20%,但是换来了我们中国经济更好地发展,我想就等于用废纸换了有用的东西,是值得的。
这个说法对吗?
jianmin 发表于 2010-11-22 17:31
不对。

张维迎一直在外储的含义上迷糊。他似乎不知道外汇只能在其国际和发行国的国内买东西,在发行国的单位购买力与汇率没有关系,在国际的单位购买力也与中国本币的汇率没有关系。将东西卖到国内时,因人民币升值而使得货品的价格降低,也带动本地相竞争的物品价格降低,倒使得民众单位人民币买得更多的进口物品。

当然,当初八块多强制收购的美元,外储机关在升值后卖出后只能收回六块多,也许还会更少。看起来,外储机关赔本了。但是想想,外储机关本身就是央行,那些人民币并非是买进来的,而是它自己印出来的,也就释然了。再多印给自己一些,不就的了?
不对。

张维迎一直在外储的含义上迷糊。他似乎不知道外汇只能在其国际和发行国的国内买东西,在发行国的单位购买力与汇率没有关系,在国际的单位购买力也与中国本币的汇率没有关系。将东西卖到国内时,因人民币 ...
李大苗 发表于 2010-12-13 22:20
这是不是跟“强制结汇”有关?
比如我现在看涨美元,于是傻乎乎地把自己人民币积蓄按现行汇率兑成美元“保值”。
一个月后,美元兑各国货币大涨(当然不包括天朝,因为天朝不是按浮动汇率结汇)
但实际上,由于我无法出国消费,只能待在天朝守着一堆美钞(或者美钞的存折)发呆,所以即使美元“涨”了,但对我而言,是不是鸟用都没有?
你有权保持不沉默,但我们很快会让你沉默的。
美元在国际上看涨与否,与你没有关系,对于国内人士来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与否才是根本的。

美元兑其它货币都涨了,可是对人民币跌了,照样赔钱,如果在人民币和美元间选择的话。
张维迎一直在外储的含义上迷糊。他似乎不知道外汇只能在其国际和发行国的国内买东西,在发行国的单位购买力与汇率没有关系,在国际的单位购买力也与中国本币的汇率没有关系。将东西卖到国内时,因人民币升值而使得货品的价格降低,也带动本地相竞争的物品价格降低,倒使得民众单位人民币买得更多的进口物品。

当然,当初八块多强制收购的美元,外储机关在升值后卖出后只能收回六块多,也许还会更少。看起来,外储机关赔本了。但是想想,外储机关本身就是央行,那些人民币并非是买进来的,而是它自己印出来的,也就释然了。再多印给自己一些,不就的了?李大苗 发表于 2010-12-13 22:20
大苗兄可否通俗的讲解一下,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同时却面临对外升值的压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按我的理解,如果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也应该贬值才对嘛。即使人民币不是自由汇率,不能自由流通,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如果他持有美元,要买中国货,人民币升值对他是不利的;如果他持有的是人民币,但人民币已经在国内贬值了,他能买到的东西比贬值以前变得少了,他减少损失的话,就只有抛出人民币换成相对保值的美元,问题是这样一来人民币就是只能一贬到底了,为何会有升值压力呢?

但我这样的理解显而易见的与事实不符,肯定是有地方出了问题。请大苗兄讲解一下,谢谢!
任何国家的货币都有两个价格参照体系:1,与本土的商品的指数相对应的价格关系;2,与其它国家货币的价格关系。前者是本币总量与社会商品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流通中货币增量大于商品增量时,则呈现货币贬值(通胀),反之则升值(通缩),这是不考虑货币流通速度时的说法;后者,则与国际贸易均衡,以及利率,跨国投资以及对未来事件的判断等等和更多的因素密切相关。后者诸多因素决定了对外币或本币的需求。供大于求,则供方价格就会降低,反之同理。

所以,当下的升值与贬值的关系由两个方面左右:升值,外汇累存,说明市场不需要那么多的外汇,所以,外币应当贬值,也就是说,人民币应当升值;但2008下半年后,投放了巨量的人民币,远远超过了商品增加的数量,这就又必然造成通胀,也就是本币日益贬值。

但,观察这些现象,要更清楚地看到本质点:中国现在基本要素的价格,除了劳动力和土地等不多的要素外,能源,谷物,基本矿产,棉花等等,都由国际市场决定。也就是说,若国内价格走高,海外资源就会涌入,填平差价。这当然也意味着,在强制汇率条件下,国内价格飙升,也会带动国际市场价格走高。这样,决定性的关系依旧是供求,若仅仅是人为投放货币而制造的价格飙升,必然会被市场打回原型去。

当然,细讲起来需要更多笔墨,只是简单说一些。
人民币对内一直在贬值,所以平均物价一直在涨,当然不排除一次涨多了,物价也会有向下的调整,人民币对美元呢?这几年一直在升值,所以大家就疑惑了,怎么会的呢?其实很简单,你放长了看,三十年来人民币兑美元长期也是贬值的:三十年前美元价格是1.8~2.2人民币,黑市也不过4左右,现在升值了几年,反倒变成6.8了,五年两波升值加在一起才升了百分之二十左右,在此之前人民币曾在一个晚上贬值了百分之四十!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贬值多了,慢慢小幅回升.对比一下日元的升值就明白了,日元在日本高速发展过程中从360日元比一美元升值到如今的80多日元一美元,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升值,日本也因此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而中国高速发展这些年,积聚的民间财富被政府不断用通胀刮走,人民币长期汇率不升反贬,而且是在美元相对其他货币不断走贬的情况下对美元贬值,要知道即使是比美元硬的其他货币实际购买力也是逐渐下跌的,可以想象一下人民的政府滥发人民币有多严重!所以近来有人提出要改人民币上的头像,不能让钱再"毛"了,印上李刚吧,刚一点.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还是大苗,金丝说的明白。
人民币升值,房价、菜价照涨不误,高档进口轿车、数码相机等消费品价格会降。出国旅游、留学成本会降低些。
换句话说,人民币升值对有钱的高消费群体利大于弊,对手里有几个钱的所谓中产是有利有弊(今后生意不好做、升职加薪的几率下降),对低收入人群来说是见不到利可能有弊(找不到工作)。
以上说的是短期现象,长期影响就是政治家和经济学家要考虑的事情了,好像他们也不太明白。
可不可以把黑市的美元兑换价理解成“市场汇率”?导致这个价格的变化的因素会不会(如何)影响到“官方汇率”的变化呢?
你有权保持不沉默,但我们很快会让你沉默的。
谢谢诸位的回帖。再继续请教:
1、可不可以这样来理解,如果只从对外的角度来考虑,目前人民币对外升值,只是“说明市场不需要那么多的外汇”或者“(贬值后的)慢慢小幅回升”,总之是目前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变得有点紧俏了,有了升值压力。那么,造成目前这种情况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2、如果再考虑人民币在国内滥发的情况,可不可以说这种滥发实际上已经在抵销升值的压力了?可不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滥发的政策不改,最终还是会变成人民币对内、对外都贬值?
这样的理解有些偏颇。因为人民币尚不是国际通货,所以,没有一个人民币“国际市场”。外储日益增多,说明,市场不需要或者不认可这个价位上的美元,所以,美元应当降价。

第二个问题上面有解释,给你搬过来:

“但,观察这些现象,要更清楚地看到本质点:中国现在基本要素的价格,除了劳动力和土地等不多的要素外,能源,谷物,基本矿产,棉花等等,都由国际市场决定。也就是说,若国内价格走高,海外资源就会涌入,填平差价。这当然也意味着,在强制汇率条件下,国内价格飙升,也会带动国际市场价格走高。这样,决定性的关系依旧是供求,若仅仅是人为投放货币而制造的价格飙升,必然会被市场打回原型去。”
人民币对内一直在贬值,所以平均物价一直在涨,当然不排除一次涨多了,物价也会有向下的调整,人民币对美元呢?这几年一直在升值,所以大家就疑惑了,怎么会的呢?其实很简单,你放长了看,三十年来人民币兑美元长期也是贬值的 ...
邱晓云 发表于 2010-12-14 01:12
日元在日本高速发展过程中从360日元比一美元升值到如今的80多日元一美元,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升值,日本也因此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也因此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能不能这样推论,现在人民币马上升值五倍,中国就变成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俺小老百姓只知道100元钱一下子就花光了。这玩意光空说,老百姓受不了啊。
日元在日本高速发展过程中从360日元比一美元升值到如今的80多日元一美元,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升值,日本也因此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也因此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能不能这样推论,现在人民币马上升值五倍,中国就变成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jianmin 发表于 2010-12-15 17:56
一头牛身上剥不下两张皮来 ,在某种意义上升值与通胀可以互相替换。累积的通胀已经把大部分升值的潜力消耗,经过严重的通胀,现在人民币当然没有再凭空升值五倍的潜力,升值是需要经济发展配合的,通胀则只要大量印钞一定能做到。日本德国在高速发展中都曾大幅升值,中国台湾地区的台币也升了大约五成,如果人民币能够顺应市场合理升值,从最初的2左右升百分之五十到1.3左右,相当于比现在的人民币升值五倍,那么确实有可能在总量上超过美国,也就是人均达到台湾的百分之七十。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玄机何在?(向松祚)



一、 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愈演愈烈



最近有朋友多次问我:人民币为何“对内贬值对外升值”?每次都是匆匆回答几句,无暇细说。不是我没有把问题彻底想清楚,而是问题确实没有那么简单,简单几句话说不清楚也。10月29日至11月2日到中东名城、海湾明珠之迪拜和阿布扎比参加国际货币会议,主题自然少不了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汇率战争和人民币升值。猛然间,我觉得应该系统阐述一下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之怪象。

会议讨论中,好几位国际资深经济学者指出: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让美元相对世界主要货币贬值(对外贬值),让美国货变得便宜,从而刺激美国产品出口。当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最主要目的是让美国经济摆脱“通货收缩或流动性陷阱”,或者“重新通货膨胀”(英文词是reflate),或者让美元“对内贬值”。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能否成功是另一个大问题(笔者曾经有专文论述它为什么不能成功),内在逻辑却是一致:美元对内贬值、对外也贬值。反观人民币,为什么会出现对内贬值、对外升值之“怪象”呢?

事实摆在眼前毋庸置疑:先说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名义汇率启动单边升值到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为止,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幅度达到22%,与此同时,衡量通货膨胀最主要的指标(CPI)却从2005年微不足道的1.4%一路上升到2008年7月份令人忧心的8.0%以上,导致国内真实利率长期为负值,普通存款者为此付出高达7000亿元的代价(等于是可怜的普通贫穷存款者补贴财大气粗的银行!)

譬如2007年12月,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7.47%,但2008年一季度通胀率达到9.3%,真实利率变为-1.8%。负利率导致信贷需求旺盛,央行不得不实施信贷额度控制。与此同时,存款利率之扭曲更加严重。2008年,活期存款利率只有0.72%,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有3.33%,然而,该年上半年消费物价指数CPI是7.9%,导致活期存款真实利率是-7.22% ,一年期存款真实利率是-4.74%。

如此低的存款利率(还要征收利息税)导致住宅市场疯狂暴涨,政府又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限制买房。2005年至2008年股市暴涨,部分原因亦是国内货币之负利率(对内贬值)。资产价格膨胀远超CPI增长幅度,2005年到2008年,全国平均房价上涨幅度超过3倍。无论从哪个指标衡量,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确属无疑。

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人民币暂时停止升值。2010年6月开始,迫于外部巨大政治压力,人民币名义汇率重新启动单边升值,迄今升值幅度接近3%。通货膨胀又如何?2010年CPI连续8个月上升,真实利率连续8个月为负。房价自2009年以来一路高歌,势不可挡,年平均上涨幅度超过50%(有些城市上涨幅度甚至超过100%)。房价不顾一切的疯狂上涨,终于迫使中央政府痛下决心重拳出击。高盛集团今年年初发布报告:假如将房价列入CPI,2009年中国的CPI涨幅早就超过10%,远远不是官方公布的那么低!

当然,更令人揪心和抓狂的是,几乎所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价格皆扶摇直上。君不见,“豆你玩”、“蒜你狠”唱得正欢,“糖高宗”又闪亮登场!今年以来,国内主要农产品和大宗商品价格之涨幅实在有些吓人(最低涨幅也超过30%)。人民银行10月15日宣布加息,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然而,好些有识之士却高调批评中央银行出手太晚,“通胀猛虎”早已出笼狂奔,要驯服它岂能易如反掌?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之趋势愈演愈烈!难怪许多老百姓都看出此一“怪象”,纷纷试图解释!



二、美元和人民币:两个相反的逻辑?

美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逻辑是:美元货币泛滥(货币超发)---国内通胀(至少期望如此)---美元贬值---国内通胀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人民币5年来的实际运行逻辑却是:人民币泛滥(货币超发)---国内通胀(CPI上升和资产价格暴涨)---人民币升值---国内通胀和资产价格暴涨大幅度降低普通老百姓真实收入---人民币升值虚弱出口竞争力、降低中国产品国际市场份额、让部分出口企业关门破产转向房地产投机、让许多低收入工人丢掉饭碗。呜呼!怎么会出现如此怪异的逻辑?!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让我们腹背受敌、左右为难、横竖受害?!

三、 区分名义汇率和真实汇率是关键

先说一个“时髦”却似是而非的理论,该理论有两个要点:(1)中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胀预期,恰好说明人民币汇率低估;(2)必须让人民币名义汇率大幅度快速升值才能遏制国内通胀。

公正地说,所有宣称人民币汇率低估和应该升值的言论里,通胀之说最有学术含量。试问一国汇率低估最明显的证据是什么?经过学术训练之经济学者,往往会给出明确答案:通货膨胀(相应地,汇率高估之后果就是国内通缩)。要明白此中机理,须透彻理解名义汇率和真实汇率。须知真实汇率等于名义汇率即本国货币之外国货币比价*(外国通胀水平/本国通胀水平)。个人之见,透彻区分名义汇率和真实汇率,是汇率理论和政策之关键。

严格地说,真实汇率与货币无关(正如真实利率与货币无关一样。顺便提醒一下年轻学子,费雪名著《利率理论》主要讲真实利率,与货币无关也)。真实汇率取决于两国生产力和真实经济增长之水平。国际经济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巴拉萨和萨缪尔森效应(Balassa—Samuelson Effect),旨在解释国与国之间,实质生产力之相对变化与要素价格水平之相对变动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真实汇率之变动趋势。易言之,即使完全没有货币,中国生产力和真实经济增长速度超过美国,那么人民币相对美元之“真实汇率”必然处于上升或升值趋势(汇率背后的基础是商品服务交换和资源流动。即使是使用同一货币之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亦有真实汇率。譬如北京与河北、广东与浙江、欧元区的德国与希腊之间,等等,皆有真实汇率之含义也)。

四、生产力快速增长必然意味着真实汇率升值

根据前面的定义:真实汇率升值可以采取两种方式:(1)名义汇率不变,让要素价格水平上升;(2)要素价格水平不变,让名义汇率升值。历久以来,经济学者围绕所谓通货膨胀与名义汇率升值之权衡取舍,曾经争得头破血流。1960--80年代,西德与美国、日本与美国之间的货币政策之争,就是要求日本和西德货币之名义汇率升值,最有力理由就是:本币升值可以遏制国内通胀;国内通胀压力正好说明本币有升值压力。今日一些学者主张人民币快速大幅度升值之重要理据,亦是通胀与升值取舍之论(当然,有些国内学者是什么理论也没有的)。遗憾地是,好多人没有明确区分名义汇率和真实汇率,也没有将汇率升值和通胀权衡取舍之机制说清楚。

经济学的麻烦是:同样一个术语,不同学者使用、或在不同背景下使用,含义往往不同,由此引起许多无谓的争论,浪费数之不尽的时间和精力。根据前面的定义,名义汇率升值和通胀权衡取舍之机制里的所谓“通胀”,与弗里德曼货币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含义完全不同。弗里德曼名言“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个货币现象”,讲的是货币超发意义上的通货膨胀,不是要素价格相对上升。前面真实汇率定义里的所谓“通胀”,绝对不是“货币超发”或“货币贬值”意义上的通胀,而是本国生产要素价格相对外国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是相对价格之变化(全球意义上或地区意义上的相对要素价格变化)。

国际贸易理论领域有一个登峰造极的伟大成果:那就是“赫克歇尔—奥林—萨缪尔森要素价格均等定理”。该理论说自由的国际贸易和区域贸易,最终将导致所有要素价格完全均等。要素价格均等的机制就是相对要素价格的不断调整。生产力增长相对快或真实经济增速相对快的国家或地区,要素价格亦将快速增长。工资上升、地价上升、资源价格上升、所有其他要素价格皆上升。譬如我国沿海地区生产力相对中西部快速增长,沿海地区之要素价格(工资、地价等等)皆比中西部上升要快,我们可以说沿海地区相对中西部地区之“真实汇率”升值。再说一篇,此类要素价格上升是相对价格变化,不是弗里德曼货币意义上的通货膨胀。

五、 概念混淆酿成政策大错,名义汇率升值剥夺劳动者收入增长权利

澄清了此一要点,我们就立刻明白:今天大行其道的所谓“汇率升值与通胀权衡取舍”之说或“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以遏制通货膨胀”之说,乃是严重混淆了几个最基本的概念。(1)主张汇率升值遏制通胀之人,他们心中的通胀乃是弗里德曼货币意义上的通胀,不是真实汇率概念里的相对要素价格上涨。(2)主张汇率升值遏制通胀之人,往往没有明确区分真实汇率和名义汇率。他们想要的到底是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还是真实汇率升值,也是语焉不详。他们心中的汇率升值似乎总是名义汇率升值。

前面反复论说,生产力增长快本来就意味着真实汇率自然升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升值(真实汇率升值)乃是大势所趋,绝对正确。然而,主张名义汇率大幅度升值却是一种人为的“剥夺”手段,剥夺了中国劳动者收入财富增长的权利、剥夺了中国劳动者工资福利上涨和稳定就业的权利,是一种极端不道德、非正义的行为!

相对要素价格随着生产力增长而上升,是真实经济增长最自然不过的趋势,是最应该鼓励的趋势,如何可以以名义汇率升值手段来遏制或阻碍呢?

中国人那么拼命地工作,夜以继日地努力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生产力之增长率(不是说生产力水平)大幅度超过美国和其他高工资、高福利的发达国家,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原理,中国劳动者的工资、福利上涨速度(即要素价格上涨幅度),理应超过发达国家劳工工资福利上升幅度(不是说绝对水平),并最终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的工资和福利水平。主张“以人民币名义汇率大幅度升值来遏制通胀”的人,实际上是要剥夺我国劳工就业、提升工资和福利的权利,试问天理何在?

六、 国内货币超发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综合症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

回到“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之怪象吧。此处所说的“对内贬值”,正是弗里德曼货币意义上的通货膨胀,与要素价格相对上升风牛马不相及!“对内贬值”或通货膨胀之根源,主要有二:(1)国内基础货币超发;(2)人民币名义汇率单边升值预期刺激热钱滚滚流入,加剧国内基础货币投放和信用创造。如此一来,“对外升值”恰恰为“对内贬值”或通货膨胀火上浇油、推波助澜。

10月15日人民银行加息之后,许多有识之士再次批评人民银行长期“货币超发”(如何准确定义货币超发是一大问题,此处无暇细说)。有人根据广义货币供应量与GDP之比例,判断我国目前货币超发已经达到43万亿元。客观地说,随着我国经济货币化和金融深化程度不断加深,广义货币供应量与GDP之比例肯定呈上升趋势。然而,假若基础货币供应速度远超真实经济增长速度,结果必定是通货膨胀。此一结论或许是货币理论数百年研究最值得骄傲和最确定的成果之一。

根据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2010年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9.64万亿元,同比增长19.0%;狭义货币(M1)余额24.38万亿元,同比增长20.9%;流通中货币(M0)余额4.19万亿元,同比增长13.8%。皆远超真实经济增长速度。

众所周知,2009年我国的货币政策不是“适度宽松”,而是“过度宽松”,甚至是不负责任的“极端宽松”。2009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万亿元,同比增长27.7%,增速比上年高10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2.0万亿元,同比增长32.4%,增速比上年高23.3个百分点。

2009年全年我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97万亿元,同比增长31.74%,增幅比上年末高13.01个百分点。

基础货币和信用如此超高速膨胀,如果不出现严重通胀,那就是人类货币史上的奇迹了。笔者2009年6月就公开明确指出:“中国的通胀即将到来!”(参见笔者文章和CCTV—2 2009年6月10日对笔者的访谈)。

上述数据清楚表明:国内货币政策和信用政策极度宽松,是造成今日国内通胀及其预期严重恶化或人民币“对内贬值”之主要推动力量。经济体系的内在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民币名义汇率单边升值或“对外升值”则为“对内贬值”火上浇油、推波助澜。其内在机制就是笔者深入论述过的“人民币升值预期综合症”。此处不详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笔者著作《汇率危局—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和后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七、 再论人民币和美元的相反逻辑

最后一个问题是:依照正常逻辑,国内货币超发、通货膨胀,人民币名义汇率本来应该贬值(此乃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基本逻辑之一),为什么反而升值呢?

答案是:国内货币超发通货膨胀导致本币贬值之机制至少有贸易市场、货币市场、资产市场三个渠道。

其一、国内通胀让本国产品昂贵,刺激人们增加进口,外汇需求增加,本币需求减少,本币遂有贬值之势,此乃贸易渠道。

其二、本币通胀刺激国内居民将本币替换为外币,外汇需求增加,本币需求减少,本币遂有贬值之势,此乃货币市场渠道。

其三、国内通胀,资产价格(譬如房地产)亦暴涨,国内投资者将资产投资转向国外(譬如中国人到美国去购买房地产),外汇需求增加,本币遂有贬值之势,此乃资产市场渠道。

正常情形下,只要三个渠道发挥作用,本币通胀必定伴随本币贬值(对内贬值必定伴随对外贬值)。

人民币国内通胀“对内贬值”,却同时出现“对外升值”之原因是:(1)海外各国(尤其是美联储)之货币政策同样宽松,甚至比中国货币政策还要宽松!(2)美元和其他发达国家货币(譬如欧元和日元)是完全自由兑换货币,是国际流通货币,买卖美元(欧元)或转移美元资金要容易得多。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释放的美元,很大一部分流向国际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美国国内暂时未见通胀,反而是通缩!我国国内居民海外投资渠道依然不畅,规模依然很小,人民银行宽松货币政策所释放的人民币资金,主要在国内循环。理论上,假若美国国内通胀速度与美元贬值速度一样,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则无法刺激美国出口。美元的独特地位让美国至少暂时没有通胀,她将通胀转移到海外了!

(3)人民币名义汇率本来没有升值的内在动力(真实汇率升值则是大势所趋),之所以出现名义汇率单边升值,纯属美国政治压力所致。国际投机热钱追随政治压力疯狂炒作,遂导致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预期愈演愈烈。名义汇率单边升值,反而剥夺了真实汇率正常升值之机制(即阻碍或中断了我国劳动者充分就业、工资和福利持续上涨之正常过程)。

八、 结论

结论很简单:

(1)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看似矛盾,实则一致,后者为前者推波助澜(人民币升值预期综合症)。

(2)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名义汇率升值),二者皆不可取,二者皆应休矣!

(3)稳定名义汇率,既是控制国内货币供应量之基本政策准则,亦是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综合症”之最重要手段。易言之,确保人民币名义汇率稳定,才有可能消除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之怪象。(顺便指出:人民银行究竟应该采取何种货币政策准则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从来未见明确声明。然而,任何中央银行要实现货币环境稳定之目标,就需要一个明确的货币政策准则。笔者之前多次论述过,依照今日中国经济之发展阶段来判断,稳定名义汇率是最佳货币政策准则)。

(4)面对美联储极端不负责任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滚滚而来的国际热钱,还必须继续强化对热钱流入的监管,同时适当放宽我国企业和居民海外投资的限制,鼓励我国企业和居民到海外投资。
国内真实利率长期为负值,普通存款者为此付出高达7000亿元的代价(等于是可怜的普通贫穷存款者补贴财大气粗的银行!)
==========================
先批一下这条,普通存款者补贴的是贷款者,银行赚的是息差,不管是正利率还是负利率,当然负利率钱更容易贷出,但受存款保证金限制,所得有限,而负利率侵蚀保证金本身,吃亏的是普通银行,得益的是央行。通胀主要受益者是政府,而不是银行。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转:@陈志武:昨天又调高银行准备金,而不调高利息。高准备金跟高利息,哪种政策更好?结果有何差别?提高准备金但不升息,等于继续提供免费午餐但减少午餐数量,导致贷款靠关系靠权力,有关系有权者赢,国企赢民企输,促长腐败。如果是调高利息,则不管国企民企、有无关系,谁付得起高息谁就得贷款,既公平又效率。
    @陈志武:如果不继续加息,使通胀进一步失控,那么最大受害者是中低收入阶层,特别是退休老年人。赢家是掌握实物资产和硬商品的人,输家是持有很多纸币和银行存款等其它金融资产的人。钞票不保值,实物资产更保值。这种时候,由于人们会更不信任金融资产,金融化资本化的进程会有些受挫。


试着说下,不正确的地方请大家指教:10块钱一双袜子,现在增发20块钱(人民币),袜子却只增产了一双,这样就是15块钱一双袜子,同样是一双袜子,以前10块,现在15块,钱不值钱了;

另一方面;增发20块钱假设也生产了两双袜子,但是出口了一双换成了外汇,那么在国内,还是30块钱两双袜子,15块钱每双,同样的袜子但贵了,所以钱就不值钱了;单纯从货币上来讲,目前的通货膨胀主要由货币超发(货币发行的速度快于商品增加的速度)和大量的出口顺差(人民币没升值)造成(商品出去了,钱留下来了)。

回头来说:如果我们存10块钱,以前可以买一双袜子,现在买不了(要15块),那么我们可以把10块钱买一双袜子放起来,如果有人愿意买的话,现在能卖15块(当然存放其他的商品可能比袜子更合适)。

对于我们而言,怎样保持自己的血汗钱不被稀释呢?我今年的做法是:一部分放在老板的投资项目里,目前看来有20%的回报率;另部分放在朋友的葡萄酒和白酒生意上,备些存货,昨天通电话说,现在有人愿意出高30%的价格购买;再有就点零头就借给了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总之千万不要放在银行里,要给钱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躺在银行里不动的那不叫钱,那叫废纸。
哈!很有幸,能生在这个生灵涂炭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