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端午

本帖最后由 资格龙 于 2011-5-27 16:39 编辑

据说端午

   小时候过端午,额头都会被大人手蘸雄黄酒写个“王”字,据说能辟邪。后来上学了,才知道据说雄黄酒有杀毒功用,“王”字是唬鬼的。再后来读了点历史文化书,又明白了据说“端午节”是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老百姓为了让江鱼不食屈原食粽子,鱼食不完的又自己食了,才有每年那日粽子一直食到今天。
   但在我的记忆里,似乎端午节除了粽子还食盐蛋和皮蛋——当然那是在遥远的苏州城了。苏州人把“盐蛋”叫“咸鸭蛋”,皮蛋的叫法倒和遥远的成都一样,不像有近在咫尺(苏北)就叫“变蛋”的。
   昨天骑车去了一趟“成都国际粽子文化节”,不为“国际粽子”,单为“台湾皮蛋”——电视上看见剥出来个个都是“黑心”的!我只买了一盒,价钱是贵了点:425元。不过多年未食皮蛋了,解解馋还是值的。
   发现成都皮蛋皆“黄心”,是1979年离开江苏到成都不久。最初看见餐桌上剥出一个个黄心皮蛋来,我还满心惊喜它的“靓丽”呢!可是入口后那股噁心的生腥味,却使我当众出了一次丑——满桌听我“皮蛋黑心说”者,都把我视为“火星人”。
   后来渐渐的见惯不惊了,也终于明白这不过就是个“先入为主”、“习惯成自然”的问题,于是除了“不食皮蛋”,也就不再多说什么。而在皮蛋之外,“盐蛋”同样如此——小时候“红心咸鸭蛋”之“鲜”,竟变成如今的“黄心盐蛋”之“腥”!所以偶经一“江苏名牌咸鸭蛋”档位时,我不假思索也买了两盒,尽管价钱也高于本地货。这叫“打牙祭”。
   其实“腥”就是“鲜”例如我之不食“海鲜”谓之“腥”;或“鲜”即是“腥”例如我之喜啖大闸蟹之“鲜”乃“腥”之别称,其理同。想想这个道理,便明白了我之“不食蜀蛋”与屈原投江一样有历史上据说那谁谁的“不食周粟”遗风,只不过于我而言,“蜀蛋”之外还有无数别的可食之物罢了。

                                                                                                                                 20115271156
皮蛋 咸蛋
还是苏北的好啊
湖北的鸭蛋制品
差远了
资格龙,好大的口气,经过丙凶认证了吗?
呵呵,今日又在南京了,皮蛋尚未吃到。不知是否依旧“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