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尝鲜

去北京办事,来回都坐了高铁。一来是遵照医嘱,手术后3个月内不可坐飞机;二来是尝尝鲜,体会一把媒体天天吵的高铁。

去的时候,买了中午10点上海虹桥开出的G14,也有怀旧的意思。原来很喜欢夜间发车的14次特快,觉得车辆比较新,服务比较好。提前3天去买,555元的二等座已经卖完了,只有900多元的一等座,想想反正是报销的,就坐坐看吧。

一节车厢44座(有个包厢)或50多座,4个座位一排,比飞机要宽敞得多。只是软座靠头的那个部位似乎不太合理,我这样的身高,要坐得很正,后脑勺才靠上软垫,可是脖子后面是空的一点没依靠;要是靠背斜下来人放松斜躺,脑袋就顶住靠背顶部的软垫。结果睡了一程,颈椎就受不了,引发头疼。

整个车厢极其宽敞,车顶上的电视机屏幕相比之下就尺寸偏小,什么都看不清楚。

列车运行极其平稳,除了和对面来车交会时有侧移感觉、以及进出隧道有时耳朵有点微痛外,没有什么晃动震动的不适感。想想也是,整条线路几乎全部走的是直线,几乎全部都在高架上运行,所有的车站都是就直线铁轨线路全新配套建设的,要是有晃动震动感觉才怪了。

看媒体介绍,说高铁车上供应盒饭30元一客。特意买一盒吃吃看。大概和地面上12元的盒饭差不多。一块红烧肉,和我平时食堂里吃的大小差不多,味道差很多;配了青菜、卷心菜两个素菜,全都是半生的,卷心菜还咸得像咸菜。

G14停了南京、济南两站,全程4小时55分——实际上到北京南站是下午3点,晚点5分钟。

今天回程,买了G149,下午3点20分北京南站开出,经停廊坊、济南、徐州、蚌埠、南京、昆山,到上海是晚上8点50分,开了5个半小时。这次是二等座,一排5个座位,三、二布置,还是很宽敞的,一节车厢80多座。同样,也是满座。

上车前见北京南站有不少点心店,有个“多乐之日”的面包店挺干净的,就买了两个上车,不再吃那个贵盒饭了。

高铁的车厢设计似乎很草率。行李架设计成用半透明的底板,看上去不牢靠。高度太高,厚一点的箱子就要碰顶。也不是每节车厢都有大行李架。回来时就见有的乘客就把箱子塞在自己座位前。最糟糕的是灯光设计,两个等级的车厢都是依靠车壁角上的日光灯,没有顶灯,更没有飞机上那种阅读投射灯。晚上想在座位上看书是有困难的。好在天朝百姓也没有阅读的习惯,反正今晚所见的整节车厢——满座——没有一个看书的。

列车的运行速度都在时速300公里左右,远比所有的喷气客机起降时速(一般时速250公里左右)要高很多,可是看不见有什么安全措施,座位没有安全带,车厢里也没有什么拉手,尤其行李架一溜没有隔离,万一有紧急刹车的话,全部行李都往前窜,行李架是否顶得住?

坐着睡不着的时候瞎想一气,铁道部2007年做的京沪高铁预算是2209亿元。按照6%的利息来算,一年的利息是120亿,大概每天是3200万。每天20对、40趟,每趟满座算1000人,平均以一人700元粗算算,一天毛收入还抵不上一天的利息。就算将来每天开行50对,还那个造价的本钱也要10年。又是一个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呀。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高铁速度这么快,眼压不会高吗?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天朝的单,大约都由银行买了。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 花间对影

谢谢关心!

一点都没有感觉呀!速度感觉不到的呀!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老木匠的遐想,绝对有内涵。
说到旅途读书,有同感--天朝百姓没有阅读习惯!
我出门在途,其实很怕与熟人同行,就是因为,有人同行,就得瞎三话四,你不应对就不礼貌。而有一搭无一搭地应付,又绝对是浪费时间。
5月到欧洲,虽然是熟人同行,但是,幸好,往返两个长时间的飞行,座位号都是被隔开的,也就乐得一个人读书、睡觉,高效且得其乐啦。
6月某个周末去北京开会,其实知道南京去的有好几位同仁,低调,不串联,悄悄地买了机票去禄口侯机。可才进安检,就接听一个电话:“你在哪里?看到会议名单啦。”“我在安检。”“那好,我马上改签,一会儿来陪你。”妈呀!真是哭笑不得!返程,可好,是会议刚宣布结束,我就立马出门打的直奔机场,心想,这下子,总算耳根清净啦。过安检,找到登机口,还没有放下背包,就听一声招呼,我的天了,一三年未见的同仁转机,也是这趟回南京。还推迟了一个小时登机,那仨小时,本来可以静静地度过,这下子,全在不冷不热的记不得什么内容的话语里,废啦。
国人出门,喜欢结队。包括在外地开会,吃饭也喜欢占座集中吃。真是莫名其妙,让你安静不得!
老木匠的遐想,绝对有内涵。
说到旅途读书,有同感--天朝百姓没有阅读习惯!
我出门在途,其实很怕与熟人同行,就是因为,有人同行,就得瞎三话四,你不应对就不礼貌。而有一搭无一搭地应付,又绝对是浪费时间。
5月到欧洲,虽然是熟人同行,但是,幸好,往返两个长时间的飞行,座位号都是被隔开的,也就乐得一个人读书、睡觉,高效且得其乐啦。
6月某个周末去北京开会,其实知道南京去的有好几位同仁,低调,不串联,悄悄地买了机票去禄口侯机。可才进安检,就接听一个电话:“你在哪里?看到会议名单啦。”“我在安检。”“那好,我马上改签,一会儿来陪你。”妈呀!真是哭笑不得!返程,可好,是会议刚宣布结束,我就立马出门打的直奔机场,心想,这下子,总算耳根清净啦。过安检,找到登机口,还没有放下背包,就听一声招呼,我的天了,一三年未见的同仁转机,也是这趟回南京。还推迟了一个小时登机,那仨小时,本来可以静静地度过,这下子,全在不冷不热的记不得什么内容的话语里,废啦。
国人出门,喜欢结队。包括在外地开会,吃饭也喜欢占座集中吃。真是莫名其妙,让你安静不得!
6# 老独步天下

偶尔有人聊聊天也不错呀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昨天运气真好,要是晚一个多小时,就要被堵住啦

昨天下午经过山东地面时,确实乌云低垂,样子很怕人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那坐高铁是国家倒贴钱拉。
坐过短途高铁,时速三百多公里。起步和停止心脏有点难受。而且是刚起步,没开多少时间又减速停靠车站了然后再起步再停靠。
本人觉得长途高铁有意义,短途高什么铁啊,省了半小时,价格涨好多,上车路上还多费时间。可是有了高铁其它铁就难买了,只好被高铁。
回来那趟车二等什么价格啊
俺是北京媳妇,关注赴京列车
即使在地狱,也要把它变成天堂
9# 傻瓜也快乐

京沪高铁乘坐是非常惬意的。加速非常平稳,应该不会有不适感。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二等座来回都是555元呀

经常去北京的,高铁应该是很好的选择。就是据说网络订票还不太顺利。昨天是北京办事的编辑跑到售票处买的。

月底再去北京,打算坐飞机了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木匠师傅关于行李架上的行李在急刹车时是否会威胁乘客安全的疑虑值得让有关部门参考。
1954年随家母从上海到北京时还不怎么记事,依稀记得在上海站有不少人来送,到了北京坐了辆带拖斗的吉普车去东郊新家。
1964年小学毕业,暑假没作业去上海玩了一个多月。那次乘火车还记得较清楚,我乘的是直快,从北京到上海需要近30个小时,半夜路过符离集有不少人下车买烧鸡。印象最深的是车到长江北岸浦口后,整趟列车被分成三截牵引上渡轮渡江到南京,光这个过程就需要两个半小时。那时南京到上海还是单轨,车速较慢经常有临时停车。不过那时每个车站上都有当地特色食品卖,买些小食品是当时乘车的乐趣之一。
各有各的好处啊。
这有点儿象高速公路,走起来虽然快些,但是,那一路走一路停下来路边小吃的趣味,就差多啦。
83年坐皖赣线从南京到南昌,得24小时,一路下车买小吃,很有回味。
8# 老木匠
昨天我在泰山上,有阵子云确实黑得厉害,还打了几个响雷。雨却只飘了两三点。
傍晚回到本地,街道上积水很深,因为新修路,不少地方泥泞的很。
粥稀后坐,床窄先卧,耳聩爱高声,眼昏宜字大。
15# 闲人一名

中国的电力铁路好像都没有备份的电路,一条电路断了,一条铁路就停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高铁启动,沿途地价就要狂飙,2000多亿算个鸟,几块地就够了。
跟修地铁一个道理。
安全,将来会出大问题的

现在的车厢没有任何的安全设施,时速远远超过飞机起降速度,但座位没有安全带。飞机起降时都要求扣上安全带的……

座位是可以旋转180度的,可以摆成面对面的座位席,这是日本新干线很早就采用的座位,但是那是用在时速不超过200公里的列车上的,时速超过300公里紧急刹车时这样的座椅抗冲击能力肯定比不上座位固定的座椅


到处是硬邦邦的直角的板壁,一旦撞上去没有任何的缓冲

行李架是一溜的没有间隔的,行李架的底板是半透明的材料(工程塑料?)看上去不牢靠,万一紧急刹车,行李往前滑,难免要掉下来砸伤人

不知道铁道部对这款车型是否做过紧急刹车的破坏性试验?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高铁启动,沿途地价就要狂飙,2000多亿算个鸟,几块地就够了。
李苗 发表于 2011-7-11 19:39
这个“拉动”效应,几乎人人知道和期盼。但是,我个人觉得,在拉动向繁荣的同时,也不能完全排除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局部的“掏空”效应。一个社会一个国度在某一个时期内,经济总量,可能是难以急骤猛增的。既然有“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沿途“拉动”效应,那么,也就难免,有被掏空的局部,哪怕,铁路开,总的来讲,一定时期之后,经济总量是会增加的。
南京的《现代快报》显然意识到了这个“经济活动位移”而必然带来的“掏空”效应,专门用两个大版,采访和反映因南京高铁站开通而关闭的原南京4大汽车客运站周边的生意人的“落魄”和“走投无路”。
政府在组织高铁开运的“弹冠庆典”的同时,不要忘了那些因“掏空效应”而顿失饭碗的民众的痛苦与焦急。
东方网记者王铭泽、孙晓菲7月12日报道:京沪高铁又“挂”了!今天上午,有网友向东

方网爆料,D182次列车在蚌埠开往宿州的区间内开始断电,随后1小时内非正常停靠2次

,原因不明。




网友夏先生今天上午乘坐D182次高铁前往郑州。10点50分,当列车快要抵达宿州东站时

,车厢突然断电,列车在轨道上非正常停靠。“空调没有了,车厢里很闷热。只见乘务

员不停地跑来跑去,很多乘客在询问情况,他们都说还在调查中。”半小时后,列车终

于开动,11点30分左右停靠在宿州东站。当列车再次开行后,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再次非

正常停靠在轨道上。“乘务员也不来给我们送水,车厢里热得要命!”夏先生抱怨道。




此外,今日上午11点30分左右,多名微博网友现场播报,京沪高铁再次遭遇接触网故障

,导致G105次滞留在山东枣庄,G212次停在蚌埠站




东方网记者就此事向铁路部门求证,对方表示具体情况还在了解中。




而就在7月10日,开通刚满10天的京沪高铁就已经发生过一次故障,当时山东境内一声惊

雷击“伤”了高铁供电线路,造成北京往上海12趟列车晚点。




另外,据宁夏卫视《财经中间站》报道,G14次高铁十点钟从上海虹桥站开出,11点到达

南京,应该五分钟后开出,但因为前方线路故障,正在抢修,已经滞留一个多小时。


前周围乘客情绪比较稳定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本帖最后由 玻璃球 于 2011-7-12 15:44 编辑

老程,请问,整趟列车被分成三截牵引上渡轮渡江到南京,这什么意思?旅客下车吗? 13# 老程
看过一个铁路工程师的文章,中国高铁上马太快了,隐患太多了,
老程,请问,整趟列车被分成三截牵引上渡轮渡江到南京,这什么意思?旅客下车吗? 13# 老程
玻璃球 发表于 2011-7-12 15:42
这个铁路轮渡目前还保留着,好像报纸介绍,还有人定期检修,保持状态,以便随时可以启用。
老木匠真是胆大,明明知道安全是问题,不顾上有老下有小的还去坐高铁。

我这次去西安,连动车都不坐,一路上睡过去,一夜就到了。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老木匠真是胆大,明明知道安全是问题,不顾上有老下有小的还去坐高铁。

我这次去西安,连动车都不坐,一路上睡过去,一夜就到了。
psyzjs 发表于 2011-7-12 16:12
我要为木匠辩解一下,很多时候,人在江湖,大概身不由己的。铁路就这样安排车子了,你不“被”也难呢。
回想10年前,我要求自己一律不进电梯,只走楼梯。当时确实可行,普遍,楼房也就十来层吧,且,过去的电梯风险也大得多。现在,就玩不转了,高楼那么多,动辄几十层,不“被”电梯也不可能啦。不过,我进电梯有个病态,先一只脚试探性地踏踏,踏实了,才决定转移重心进去,再看检修铭牌的时限,合格的,才关电梯门。
我要为木匠辩解一下,很多时候,人在江湖,大概身不由己的。铁路就这样安排车子了,你不“被”也难呢。
回想10年前,我要求自己一律不进电梯,只走楼梯。当时确实可行,普遍,楼房也就十来层吧,且,过去的电梯风 ...
老独步天下 发表于 2011-7-12 17:18
老前辈,我能理解你的苦衷。

但是,当一个人的生命及其与之有关的利害关系为天平的一端,另一端是方便快捷时,你怎么选呢?这个决策过程是不对称的,
人是高风险知觉倾向的动物,正因为如此,高级知识分子就更应看破这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表面上有悖于常理的选择。

否则,做个冤死鬼很不值。

更进一步的,就公共管理领域而言,当政府或有关责任人明知故犯或者不作为时,不去揭露或者报告隐患,无异于助纣为虐,
害人害己!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本来打算近期试试坐动车出去旅游一趟的,看大家说得这么恐怖,算鸟~
寂静涅槃
本来打算近期试试坐动车出去旅游一趟的,看大家说得这么恐怖,算鸟~
元一 发表于 2011-7-12 20:40
开玩笑啦,没有事的

我说的“将来会出问题”,是指一段时间后,设备开始松散,构件开始锈蚀,线路开始老化,桥基开始沉降,检修开始懈怠……,笔直线路上虽然不至于马上发生出轨翻车事故,但需要紧急制动的几率会越来越大,这样的车厢设计隐患就会暴露出来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盲目追求高速,要不就是单机的笨重车头牵引,费钱、费力、费时…………

早应该意识到日本铁路模式(客运以动车组为主),分为高、急(特急、急行、准急等)、快(新快速、快速)、普通(各停与普通)等级别,都是动车组。
由于是动力分散模式,起步、停车效率很高,用时少,对机械损耗也小。
这样能很好地照顾到各级别的车站!
中国由于是单机牵引,动力集中模式,只好把上级认为“不重要”的车站忽视掉,导致大部分地区发展缓慢,并且不能用于铁路通勤。

要知道:发达的交通模式,一定是以铁路为主的!
我还要补充一下:不要羡慕美国(以飞机、汽车为主),因为人家地广人稀,对铁路的需求不是那样急迫——当然,人家的地铁(城市内部铁路)的理念,还是比中国领先许多的
此贴好,更名为《老木匠唱衰京沪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