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校友张孝纯先生诗词选

本帖最后由 远岑 于 2012-1-8 22:39 编辑

二乐堂诗词精选


张孝纯


(张国生供稿)




咏雄鸡 (1932年)
此鸟禽中英,不为呖呖鸣。一鸣惊众梦,震落满天星。(此诗为六周岁时奉严命所作)


述志(奉严命作) 莫道为官好,何如育俊才?薪传火不尽,桃李满园开。

残腊杂感  1945年冬,燕大未放寒假,国文教师以此为题要求作文,余诌成七律十首,使阎简弼等教师大惊。此十首可称十忧诗:忧民、忧国、忧家、忧父、忧母、忧妻忧弟、忧妹、忧友,忧己。感情低沉,盖时代使然也。

(一)北风卷地雪如沙,腊尽燕园百感加。挂甲屯边嫠妇泪,望儿山下饿婴哇。作威作福三公势,无褐无衣百姓家。若道天公生意绝,迎春何故又开花?

(二)怕见中华若散沙,阋墙兄弟刃相加。狼烟初静烽烟起,倭语方喑戎语哇。吉普女郎还分级,“劫收”大宦乱抄家。人间那得丰年瑞,天上空飘六出花。

(
三)骨肉乖离散作沙,那堪贫病与交加!腊残荒宅妖狐泣,雪压枯枝饿鹫哇。负笈西来空有梦,登楼东望已无家。娇憨小妹传痴信:“冻杀阶前芍药花”。


(四)半生辛苦冒风沙,两腿臁疮病转加。肩胛压多皮做茧,喉咙气结语如哇。三更浇地明无寐,百里行商夜到家。忽忆残冬寒瑟缩,思亲难尽泪飞花。

(五)数尽恒河瀚海沙,此生难报母恩加。四龄舍我忧成病,半夜思儿痛欲哇。野菜和根因乏米,寒冬无炭怎为家?可怜四秩操劳甚,才过中年目己花。

(六)幼居塞外惯风沙,长嫁黔娄苦倍加。仰事椿萱言唯唯,愁听襁褓哭哇哇。弟兄远道难逢面,夫婿终年不在家。又是岁寒归未得,孤灯空照貌如花。

(七)顽痴小弟喜抟沙,书剑无成马齿加。纵酒狂言常喋喋,呼卢利舌自哇哇。但知嬉戏吃和睡,那管兴亡国与家?敢望鹡鸰能急难?相辉棠棣几时花?

(八)云英大妹葬黄沙,二妹垂髻笄未加。三妹呀呀初学语,梦中犹作小儿哇。咏絮原非吾辈事,辨琴宁出野人家。岁寒梅蕾多奇节,莫羡春风上苑花。

(九)故人西去过龙沙,万里相思分外加。怕向阳关歌古调,厌听商女唱淫哇。屋梁月落应思我,河朔冬残定忆家。莫叹江郎才气尽,春来必梦笔生花。

(十)自古文章贱似沙,德高偏惹谤相加。谁怜赋鵩同生死,都笑食鹅出而哇。窃国侯门称仁义,多才学士丧身家。寒窗苦读终何用?莫向蟾宫折桂花。

满江红(1953年) 
烛影摇红,风光好,画堂春暖。贺新郎鹊桥仙侣,万年欢恋。连理枝头飞彩凤,并头莲宿双双燕。喜团圆,指日耍孩儿,休卜算。调笑罢,后庭宴,剔银灯,解佩环。赴阳台涌起巫云一段。鱼游春水花心动,鬓云松却杨枝软。隔帘听低语诉衷情,声声慢。
(本词共包括二十六个词牌名,它们是:烛影摇红,风光好、画堂春、贺新郎、鹊桥仙,万年欢、连理枝、彩凤飞、并头莲、双双燕、喜团圆,耍孩儿、卜算子,调笑令、后庭宴、剔银灯,解佩环、赴阳台、巫山一段云、鱼游春水、花心动、鬓云松,杨枝、隔帘听。诉衷情、声声慢)

登赵武灵王丛台 (1955年) 
武灵陈迹剩丛台,今日登临眼界开。插箭岭西山簇箭,照眉池畔柳如眉。击胡想见英姿发,耽乐终教霸业衰。不鉴齐桓身后祸,沙丘饿死愧雄才。

初到团泊洼 (1958年)
芦荻青青未作花,萧萧已自使人嗟。绝似江州沼泽地,更无人奏玉琵琶。

三台令 学圃(1959年) 
学圃,学圃,平地,作畦,碎土。施肥,点水,殷勤,日夜不辞苦辛。辛苦,辛苦,换得人红菜绿。

无题 
宰嚭亡吴国,西施负恶名。浣纱流水急,犹作不平声。
(辑者注:孝纯先生曾说此诗背景。河北某女演员,绝色,被省委某官员玩弄。事情败露后,该女子以“腐蚀拉拢党的干部”罪名,调离剧团,下放煤矿挖煤,而省委官员未做任何处理。先生时为右派,故名“无题”。)

鲁迅先生忌辰志敬
步先生《为了忘却的纪念》诗原韵(1962年10月)
今年十月十九日,是鲁迅先生逝世26周年纪念日,拟为诗以志悼念,苦不得韵。《为了忘却的纪念》中七律,是我平素最爱读的诗篇,因依其韵,诌成三首:第一首写先生生前之战斗精神;第二首写先生之死;第三首写先生现在虽死犹生。


(—)秋菊春兰各异时,是非善恶判毫丝。横眉掣剑击白帝,狂啸兴风举赤旗。雾塞苍天独荷戟,寒凝大地怒吟诗。先生利笔如霜刃,不许妖魔着画衣。

(二)飘摇风雨忆当时,民族垂危如袅丝。百姓流离遭墨面,千官溃走竖降旗。惊闻噩耗人挥泪,倖免严诛鬼唱诗。赖有枕戈豪杰在,同仇敌忾赋《无衣》

(三)天廻地转到春时,绘像家家买绣丝。一代正宗昭日月,千秋后学望旌旗。山阴故道添佳秀,海上新城题颂诗。水远山高长不朽,忌辰顶礼勿沾衣。

咏向日葵(1963年)
东篱老圃气相倾,不斗铅华学老成。耿耿丹心随日转,铮铮瘦骨向天撑。敢追绿竹虚如谷,长羡黄花不落英。但使脂膏能被物,不辞粉碎尽余生。


读《明史·袁崇焕传》 
百战奇勋万古冤,长城自坏补应难。当时争啖英雄肉,异日谁怀壮士肝。庸主从来重杀戮,逆胡岂是善权奸?论功输与洪亨九,生享君王十六坛。

读《精忠传》后书愤
(一)忠良无罪死风波,奸佞当时受禄多。枉向西湖铸顽铁,任君打碎奈秦何。
(二)都将秦桧比周公,鹏举当然管蔡同。身后褒荣关屁事,空教掉舌说精忠。

梦中咏红石砚(断句)
幼时昼寝,梦一老人峨冠博带,指案上红石砚为题,命佘作七律一首。余口诵前四句,老人大笑,惊觉。后久续不成。1957年遭“彗星犯文昌”之厄,因思古人“诗谶”之说,或亦有因乎!

无才可去补苍天,偶结人间翰墨缘。莫笑皮囊黑似漆,应知肝胆赤如丹。(注:第一句偷自《红楼梦》,盖余当时正读此书也。)

雨后观流感赋
浊浪忽然压碧波,泥沙俱下卷江河。滩头尽是随波石,砥柱中流几许多!


临江仙
悼周总理
(1976年) 巨星忽报从天落,人间如听惊雷。江河呜咽子规啼,万民心皆碎,入梦泪犹垂。
但得此公金石寿,百身相赎不辞。扁仓无术挽公回。苍生犹困厄,何忍遽相违!


满江红
赞朱总
百战奇勋,老元帅,功昭日月。忆当日,麾旌北指,袁凶魂裂。粤海涛声春浪卷,南昌风暴红旗揭。与毛公相会井冈山,开宏业。
跨岷岳,啮冰雪,过草地,经炎热。战山川险阻,围追堵截。托派叛徒成幻梦,日倭蒋匪如烟灭。算古来将帅有谁能?真超绝。


鹧鸪天
结婚四十周年赠内
(1982年) 

豆蔻年华浅淡妆,小乔初嫁玉生香。时来花底偷拈蝶,每向人前笑倚郎。年近老,鬓微霜,儿孙罗列粲成行。艰难历尽山盟在,岂独梁鸿有孟光?

读宋玉柱《怀念》,诗以答之(1984年春节) 
读君怀念感相知,回首昌黎慈梦思。三月花时探雪海,五蜂环处访韩祠。窗含碣石春联句,灯照丹枫夜析疑。卅载蹉跎徒愧怍,不成一事鬓如丝。
(辑者注:宋玉柱为南开大学教授,张老师在河北昌黎汇文中学时的学生,曾在光明日报发表怀念张老师的文章。)

咏石林(1986年8月) 
万剑攒空触目寒,不教尘土涴琅玵。爱君硬骨胜钢铁,历尽风霜锷未残。

答刘征(1992年,绝笔) 

余在京疗癌,著名诗人刘征君屈驾病榻探视,并以“助药诗”及老山参相赠,诗四首以答之。

(一)死生于我等鸿毛,助药诗来气更豪。二竖纵然狡狯甚,闻君诗至也惊逃。

(二)山参珍贵拟黄金,难比刘公情意深。骠骑雄风君助我,抗癌定列巨星林。

(三)中西医药迭相扶,更练晨昏“吸吸呼”。地网天罗随处设,病魔焉敢不服输!

(四)天将假我数年期,子在回何敢死之?更望今秋登雁荡,大龙湫下共联诗。

张孝纯《二乐堂诗词》目录

序  刘国正
前言  张孝纯先生和他的诗词  张国生  侯康乙


1.        咏雄鸡
2.        奉严命咏桂花
3.        咏菜园
4.        述志(奉严命作)
5.        悼念祖母(存一)
6.        初游碣石山题水岩寺壁
7.        昆明湖泛舟(存一)
8.        送常汝楫同学之彭城
9.        伤别  赠玉华(4首)
10.        唐山竹枝词(5首)
11.        京郊口占
12.        残腊杂感(10首)
13.        入圆明园
14.        万寿山杂咏(3首)
15.        答人
16.        北戴河海滨学泳口占
17.        与商文光、赵君哲入五峰山
18.        登碣石绝顶望卢龙诸友
19.        阁柏年先生以画相赠,诗以答之
20.        满江红
21.        中秋赏月诗
22.        戏赠女主人
23.        登赵武灵王丛台
24.        题山海关姜女庙
25.        初到团泊洼
26.        三台令 学圃
27.        无题
28.        贺邓联壁、檀延霄新婚(5首)
29.        鲁迅先生忌辰志敬   步先生《为了忘却的纪念》诗原韵(3首)
30.        寄内诗(2首)
31.        改作文口占
32.        夜观天体有感
33.        浪淘沙步李重光韵
34.        七绝
35.        题画
36.        咏向日葵
37.        贺赵芳远、魏松琴新婚(起首部分)
38.        好色诗效打油体  赠柏邑芳远并序(7首)
39.        咏秋柳
40.        喜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制成功(2首)
41.        代人答癌症患者诗,步原韵(2首)
42.        沁园春 赠康乙
43.        赠康乙
44.        读《明史•袁崇焕传》
45.        读《精忠传》后书愤(2首)
46.        梦中咏红石砚(断句)
47.        戏题《西游记》后(2首)
48.        雨后观流感赋
49.        雨夜闻蛙
50.        临江仙  悼周总理
51.        满江红  赞朱总
52.        江城子  献朱总英灵
53.        松龄、松涛降生志喜(4首)
54.        携家人同登邢台城角亭
55.        题画
56.        题自画小幅(为审判“四人帮”作  2首)
57.        沁园春《木兰诗》《冯婉贞》课后述怀
58.        题杨文山同志《字源通考》(并序)
59.        青岛口占
60.        青岛
61.        崂山杂咏(5首)
62.        致教改实验小组诸同志
63.        望泰山(古体  残缺)
64.        戏赠小宋、薇薇、小姐
65.        游曲阜孔子庙
66.        凤凰台上忆吹箫
67.        贺康乙、新领结为伉丽
68.        七律 福州道中
69.        五绝 闽江峡
70.        至富屯溪
71.        埔上、富文间所见
72.        将至邵武,忽云气笼山,口占——绝
73.        车抵武夷山下,入夜
74.        题照
75.        卜算子 含羞树
76.        与谭思源等老友同登承德烟雨楼(2首)
77.        浣溪纱  细雨中登烟雨楼书所见
78.        苏州盛会抒怀(4首)
79.        赠钱振邦、瞿荣杰两同志
80.        寒山寺口占一绝
81.        过钱塘江
82.        七律宿无锡述梦
83.        念奴娇题照
84.        鹧鸪天  结婚四十周年赠内
85.        和何以聪先生
86.        即兴咏絮
87.        读宋玉柱《怀念》,诗以答之
88.        答何以聪先生
89.        随何公以聪观宋璟碑(4首)
90.        和何以聪先生并步原韵(2首)
91.        望黄山文殊台
92.        望青鸾峰
93.        入慈光阁
94.        登莲花峰绝顶
95.        登鼓山即兴
96.        来舟车站书所见。效张打油体
97.        病中梦见老友史新柏
98.        中秋述怀
99.        赠秉彦同志
100.        登华山途中默诵崔颢诗
101.        玉泉院
102.        大云雾中度苍龙岭
103.        送钱英俊归武汉
104.        再赠钱英俊君
105.        答少一
106.        嵩山归来
107.        调笑令  为教师节而作(3首)
108.        题石林
109.        登龙门
110.        游西湖孤山
111.        题赠上海虹口区、河北邢台市联合书画展
112.        和秉彦同志赠诗并步原韵(3首)
113.        题黄氏兄弟画展
114.        中秋国庆茶话会即兴
115.        续梦中咏落花诗
116.        浣溪纱  张家界金鞭溪
117.        金缕曲  用纳兰容若原韵
118.        答友人
119.        登白云山口占
120.        和国正入蜀诗
121.        国正兄为余拍摄神女峰,但见人而不见峰,戏题
122.        和国正“巫山夜雨思神女”之作
123.        清平乐  达县赴梁平道中戏作
124.        游梁平双桂堂
125.        题云阳张飞庙
126.        扬州口占
127.        谒扬州史公祠(5首)
128.        赠刘秉彦翁
129.        步韵答秉彦翁(3首)
130.        赠新领
131.        地震后十四年返唐山作(2首)
132.        忆江南
133.        破阵子  颂郭公守敬
134.        代李平平送其导师黄丽春先生赴美国定居
135.        如梦今 旅顺口抒情(5首)
136.        和张撝之先生《旅顺口远眺》
137.        步韵答国正兄(4首)
138.        羊年咏羊 调寄山坡羊
139.        题嶂石岩风景区
140.        嶂石岩杂咏
141.        题九女峰
142.        破阵子  夏日登“云中舞厅”、“冻凌背”
143.        朝天子  回音崖
144.        八犯玉交枝  乳泉石
145.        咏沧州铁狮
146.        题赠沧州领导同志
147.        题赠黄骅县博物馆
148.        口占赠盐山县同志
149.        三台令  赞晓烨老师
150.        和毕武剑同学
151.        答刘征(4首)
本帖最后由 远岑 于 2012-1-8 22:35 编辑

孝纯先生和他的诗词

张国生  侯康乙

    张孝纯先生,名世继,以字行,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大语文教育”思想的创始人。

    1926年旧历二月十八,孝纯先生生于河北省丰南县一个农民家庭。三岁时,过继给伯父张麟阁,从此接受严格的家庭教育。5岁时,在伯父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已能背诵“三百千”和《古唐诗合解》中的全部五七言绝句,并开始写五绝诗。13岁,在私塾学完“四书”和《诗经》并能熟读成诵。由于功底深厚,中学阶段语文成绩优异,并开始了对国学的广泛涉猎。1945年日寇投降后,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因矢志教育,第二年选入教育系。

孝纯先生1949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先执教于北戴河临抚师范,后入昌黎汇文中学。因学识渊博和教学有方,二十几岁便蜚声唐山教育界,可谓年少得志。1958年,因给党提意见被打入“右”册,并发配团泊洼“劳改”。1961年下放隆尧一中,1963年调邢台一中。文革中又惨遭迫害。但即使此时,他的学识也为世所公认,有“活字典”的美称。阴霾扫除后的1979年,孝纯先生被评为首批特级教师,此后长期担任全国中语会理事和学术委员,河北省中语会副理事长、顾问。1982选邢台八中做实验点,主持“大语文教育”实验。1983年当选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6年当选河北省政协常委。1992年10月25日因肺癌在邢台逝世。

孝纯先生献身教育事业四十余年,对我国教育事业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大语文教育”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主张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与非智力素质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训练。“大语文教育”的教学结构由“一体两翼”组成:主体是课堂教学,两翼是课外活动和利用语文环境。这种教学结构打破了千百年来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一味读文、写文的封闭式格局,把学生从旧式语文教学的“狭的笼”中解放了出来。多种学术刊物和多位教育专家曾给这种思想以极高评价,因而在我国语文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后,大家发现它与“大语文教育”的思想出奇地一致,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课标倡导“大语文教育”的观念。人教社的新课标课本也声明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见其教师用书“说明”)。于是,这种思想几乎成了语文教育界的主流思想。

孝纯先生一生清正刚直,几十年中在各种邪恶势力面前从不动摇。他的两句诗“但使脂膏能被物,不辞粉碎尽余生”(咏向日葵)和“爱君硬骨胜钢铁,历尽风霜锷未残”(题石林)是他品格的真实写照。熟悉他的人都称赞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报告文学家祁淑英在《阿,特级教师》中说他“永远是一个刚直不阿的生命”。

孝纯先生也极有诗才。六岁时,伯父生日,众宾客知其能诗,便指堂前大公鸡为题令他作诗,他即席口占五绝一首:
此乌禽中英,不为呖呖鸣。
一鸣惊众梦,震落满天星。

此诗震惊四座,当时有称出骆宾王之上者。入燕京大学的的第一年春节,学校未放寒假,国文教师以“残腊杂感”为题让学生作文。孝纯先生在两课时内用同一韵脚草成七律10首,命曰“十忧诗”(见本集),分别忧国、忧民、忧众亲人,也忧自己。这使中文系阎简弼,徐绪典、朱自清等先生大为震惊,以致第二年他选学教育系时,朱自清先生也为之惋惜。

此后大半生,孝纯先生常以诗记事,以诗言志,以诗抒怀,以诗论史。他的诗,从内容看,或表现坎坷人生路上坎坷而清峻高洁的人品,或发表对社会、历史、人生的独到见解,或抒发对亲人、同道、朋友的真挚感情,当然也不乏言情和调笑之作。从形式上看,有以下明显特点:①众体毕备。诗、词、曲俱全,诗中,古体、今体,律诗、绝句俱全,叙事、抒情、说理、咏史、咏景、咏物俱全;词曲中,既有小令,又有中调、长调,而且是多种词牌、曲牌的运用。②作品中渗透着深厚的国学功底。从他的诗中不难看出,国学经典、千秋历史,他烂熟于胸,可以信手拈来,挥洒自如。而且这些典故的运用又是那么自然和恰切,没有丝毫的雕琢、造作和矫饰。这使他的诗呈现着一种深厚的学养和不凡的气象,当今之人很难达到。③往往有新颖奇特的神来之思。他既遵循“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富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式的浪漫主义风格。《满江红》本是一首调笑性质的贺婚词,却是由 “烛影摇红”等二十六个词牌名巧妙联结而成,其构思之新巧,不能不令人惊叹,也难怪著名诗人刘征“惊其多才”。④因才思极其敏捷,许多诗词都是当场口占或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如《残蜡杂感》十首,是燕京读书时在两节课之内写作,而且十首韵脚完全相同。这种速度,想来即使李杜再世也不过如此。他和别人的诗,往往是当场一气呵成数阕。例如绝笔诗《答刘征》四首,不但气概和精神境界感人,其构思之神速,也迥非常人。

孝纯先生同时又长于诗词研究。他与辑者日常交谈中,曾发表过大量的关于诗词的见解,他还给当地电视大学讲过诗词理论和诗词创作的课,他已发表的论文中,也有几篇是关于诗词的。他原本想把这些写出来,并且已经构思了提纲,还准备了一些资料,可惜过早离去,没能如愿。

  更可惜的是,孝纯先生对自己的诗词作品并不十分珍惜,往往随写随弃,加上半生坎坷,生前竟未能纂为一集。他曾多次对辑者说,希望退休之后能安下心来,闭门著书:一部诗集,能回忆起来的总有四五百首吧;一部论文集,重要的有五六十篇,四五十万字;一部《字法教程》,是“大语文教育”实验班的补充教材,已试用过三轮;一部类似《文学史辨正与补遗》的东西,阐述自己对若干作家作品的独到见解。还有回忆录,第一卷写自己求学经历,题目也想好了,叫做“瓣香集”,取“一瓣心香”献给自己的老师之意……然而,1992年4月,一次体检发现癌症侵入了他的肺部,而且已经扩散;半年后,先生与世长辞,以上设想均未能实现。本集收入的200多首诗词,一部分是他在病榻上抄出的,另一部分则是从各处搜集到的。
  本集名为《二乐堂诗词》,乃因先生书房名“二乐堂”。对此,先生有一段说明:

  “堂以二乐为名,何哉?孟子谓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惜吾不得享其首乐矣,至于其余二乐,则日夜孜孜以求,未敢稍懈。因以二乐名吾书屋,盖古人佩弦佩韦之意也。”

  谨以此集纪念孝纯先生。
                               张国生  侯康乙
                                                                                   1994年夏


刘征

  孝纯张先生,执教于邢台八中。壮岁备历坎坷,晚境安善,倡导“大语文教育”,清声满天下。工诗,才华横溢,俯拾珠玑。第先生以诗为余事,零笺片纸,不甚顾惜。谢世之次年,其挚友侯康乙,门人张国生两先生,广为搜求,得二百余首,辑为一编,命曰。二乐堂诗词。二乐堂,先生书室名也。

  初,余读孝纯论“大语文教育”之文,惊其卓见,与君未识面也;又诵君之诗,惊其多才,与君未识面也。后得把晤,一见如故。君瘦峭如野鹤,目光烂烂如岩下电,博闻强记,背诵幼时所读诗书及所著诗文,恒一字不爽。论交十数年来,时有酬唱。

  记曾联袂作巴蜀之游,访万县、云阳、奉节,登白帝城,咏少陵《登高》诸什,嗟叹久之。复下瞿塘,宿巫山镇,穿巫峡,望神女峰,过西陵峡以东。舟车千里,于水光山影中切磋教事。长吟漫咏,其乐有非世俗所知者。1992年春,孝纯来京就医,晤谈于病室,犹有唱和。同年秋,复相见于邢台,相抱掩泣,盖君自知不久矣。唱和之诗,多已收入斯集,开卷怀人,哀感何极!

  孝纯往矣。其语文教育思想必将彪炳于教坛,其诗必将流芳于众口,则有永存者在,庶几无憾。康乙、国生二君谓孝纯犹有著作两部,将竭力奔走,冀能付梓。二君笃于师友之谊,亦见高情。

  一九九四年一月,为序于京门之画虎居。
当今难得有此诗词,求版主加精。谢谢!
回远岑兄:
抱歉,作为本版版主之一,我不能加精。作品会馆的加精,基本原则是限于网友原创。世上好文好诗多的是,我等职责所限,不敢也无力一一揄扬。比方说,假如远岑兄找到失传数百年的曹雪芹后四十回遗稿并转帖在此,我也未必加精。当然,我会踊跃回帖并大表欣喜。
至于主帖所录那些作品,我粗看一眼,实在未觉有多少突出之处。相反,昏庸悖谬之语,倒不时撞上。
远岑太搞了,即使这些诗词是你写的也不可能得到加精,周班主的钻石可不是随便乱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