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按韩寒的标准,每人一本字典一古书,比赛谁更像学贯中西的学者。
韩寒输不起,方舟子也输不起,大家拼了~~~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521# 花间对影
我声明,就我来说,我只是因为坐在上海人的地盘上,“由”不自主地倾向到上海人这边了哈,其实,对方舟子,我和他在“逻辑学”的应用上更有想象不到的共同语言。呵呵。
回流星雨:我没有地域成见。自尊心使我很少承认自己是韩粉,但不可否认,事实上我是。作为韩粉,我有一分对韩寒的好感就表达一分,有时候也可能不表达,而如果他某篇文章的观点我无法认同,我也会提出相反看法。当年韩寒批评刘谦,我就站到了刘谦一边,总的来说,我站在韩寒一边的时候更多。这一次,他跟麦田争,我顶韩寒,因为看到麦田伪造证据了。后来方舟子挑他毛病,我先是觉得方很无聊,后来,无聊的方越挑毛病越有意思了,无聊的我又怎么能一味维护韩寒呢?只能认理不认人,心里却暗暗希望韩寒出手几篇好文。
韩寒不是正在培养他的粉丝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吗?我正在这么做。所以,保持中立,跟着道理走,这正是韩寒希望的。当然我深知,P民如我,站在哪一边都是微不足道的~~~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参赛者有哪一个不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照小坏的想法,所有的比赛都会让你很冷很冷~~~而且,面对挑战,为什么你不担心方舟子的水平会有偏差,而只关心韩寒呢?
花间对影 发表于 2012-1-31 15:40
花间姐看走眼了哈,我说的是李波建议的那种给韩寒一个人单独出题监考的方式,而不是说和方舟子比赛打擂。我自己以前也参加比赛,怎么会觉得比赛很冷呢?比赛最好玩了,热火朝天~~~

不过像方舟子那种久经沙场皮糙肉厚的老油条,的确也不需要别人的担心~~~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
花间姐看走眼了哈,我说的是李波建议的那种给韩寒一个人单独出题监考的方式,而不是说和方舟子比赛打擂。我自己以前也参加比赛,怎么会觉得比赛很冷呢?比赛最好玩了,热火朝天~~~

不过像方舟子那种久经 ...
qfwfq 发表于 2012-1-31 18:43

李波建议的方式,跟韩寒当初参加新概念作文的补赛形式基本一致,多次自称写文章倚马可待的韩寒,正好有了显示自己写作能力的机会,该不会发怵吧?再者,李波说了:“何况你是作家中的赛车手,赛车手中的作家,久经沙场了,赛车经历更连生死都置之度外了。无论职业作家、职业赛车手、公民、公共知识分子的尊严容得下这种挑战吗?”我想,韩寒也可以修改参赛规则,只要是公平的,打个擂台什么的,也行啊。方舟子久经沙场不假,韩寒也没少历练,比试比试,热乎着呢。说不定,又成了一段文坛佳话。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估计韩寒这小子不敢。
偶怎么觉得越来越有喜感了呢,方老师要当面对质,彭老师晓云也要当面对质,那位住在美国的李作家波还愿意自费飞回来介入比赛,共同点都是要见到韩老师本人,太好玩鸟~~
“百闻不如一见”嘛。老童也想见韩老师本人。以往看韩寒一上电视就结结巴巴,反差太强烈,感觉不真实,要是能当面聆听领教韩老师的过人才学和敏捷思维,自然是会人生一大乐趣。这个共同点的人应该不少。

情何以堪

本帖最后由 笑笑书 于 2012-1-31 19:50 编辑

呵呵。我也想见见韩寒老师,现场秀一把。瞻仰瞻仰老师机敏的反应和出口成章的文才咧。

唉,要是(!)韩寒老师的成名和代笔,都是韩父及其团队闹的,我那接棒担任所谓媒体联络人的师娘,该情何以堪呀!当初本是奔天才韩老师而去,恭听教诲,日夜不息;哪里能想到,纸上嘴上,原是两回事呀。
[原创]韩寒供出了《三重门》的代笔者
思闻 于 2012-1-31 11:32:44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韩寒说:“17岁的我为了这本书,花费了整整一年多,也荒废了学业,白天到深夜,课内到课外,周一到周日,甚至连体育课都逃了,和一帮来例假的女生一起窝在教室里不停的写。”

根据韩寒的话的字面意思,《三重门》不是韩寒一个人的创作,而至少有一部分是在“整整一年多”时间里逃掉的体育课上和“一帮来例假的女生”“一起”“不停的写”出来的。

因此,这一部分内容,就应是韩寒与“一帮来例假的女生”的合作。

“一帮来例假的女生”所写的部分,就应是她们的代笔,而且应不会是韩寒悬赏2000万找代笔所要求的只有一行。“整整一年多”有多少节体育课啊!而且她们还是“不停的写”,她们“一帮”应至少写了十几、几十页吧。

这样,是不是应该说,韩寒自己供出了他的《三重门》是有代笔的,代笔者至少有不能上体育课的“一帮来例假的女生”?
2012.1.31童志刚 发表于 2012-1-31 13:39
“和一帮来例假的女生一起窝在教室里不停的写。”
哈哈,这个歧义不是一般的好玩,中文不准确,可是人家又不会英文。
“百闻不如一见”嘛。老童也想见韩老师本人。以往看韩寒一上电视就结结巴巴,反差太强烈,感觉不真实,要是能当面聆听领教韩老师的过人才学和敏捷思维,自然是会人生一大乐趣。这个共同点的人应该不少。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1-31 19:31
很多大文豪说话都结巴,这个不能说明什么。管锥编里面有所收集,说是补偿效应。我在茶馆写过一个帖子,收集了不少材料,还没有写完。
偶怎么觉得越来越有喜感了呢,方老师要当面对质,彭老师晓云也要当面对质,那位住在美国的李作家波还愿意自费飞回来介入比赛,共同点都是要见到韩老师本人,太好玩鸟~~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1-31 19:18
因为韩老师长得越来越有型鸟,不仅MM们喜欢,GG们也潜意识里觊觎,尽管他们嘴上不敢说出来~~~最后很可能是得不到他就想毁掉他~~~(乌搞版哈)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
534# qfwfq
火星妹??????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 ... id=1&id=8073316

这个帖子不是一般的强,在有新证据之前,老童认为:此据最强。

因为复制不了,大致是:
韩寒博客里发的《看着手稿真欢乐——附16岁写孔庆东文章一篇》,附有图片,是《眼中孔庆东》的手稿(大概就是要给法官看的1000页呈堂证供中的一部分),手稿中写道:“在孔庆东的书里(现在坐在电脑前的韩寒注释:当年他出版了一本很萌萌的书《47楼207》),值得一读的文章有《47楼207》《北大情事》《遥远的高三点八》《闲话启明星》等为数不多的一些……”该网友指出:《闲话启明星》是孔2001年4月26日写,怎么可能出现在韩寒16岁即1998年的手稿里呢?所以……
各位相信手稿将解决一切的朋友可以去链接处研究下,看看问题在哪呢?
个人认为——如果没有更有力的反驳的话——4000万得给这“三拳分立”了。
今晚俺还真的要掰扯掰扯韩寒做可能写了《三重门》。
今天,我就是高瑜

这个图片是不是假的?1998版本的怎么会有闲话启明星?不会死在老孔手上吧,那就太难看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童志刚 于 2012-1-31 20:42 编辑

完了,那人暂时还领不到钱。哈。
本帖最后由 花间对影 于 2012-1-31 20:39 编辑
个人认为——如果没有更有力的反驳的话——4000万得给这“三拳分立”了。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1-31 20:16
顺着链接去看了,是三拳分立在凯迪转了红水西三的文章。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quote]49691
这个图片是不是假的?1998版本的怎么会有闲话启明星?不会死在老孔手上吧,那就太难看了!
李苗 发表于 2012-1-31 20:30 [/quote】
(转)
现在孔庆东已经认可是收在1998年第一版的书里的。在他微博里,他转贴的还有目录的图片。
看来韩寒1998年的文稿是成立的,那时这本书刚又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韩寒看到并引用目录,没什么可奇怪的。三拳分立关于此的质疑很可能是不成立的。。。现在哪位网友有这本书的话,可以把目录发一下,毕竟孔的微博里贴的,是一个孤证。但由此也证明三拳分立楼主不那么严谨。。。。
刚看了看,是在98版的250页。
“他们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闻一多
今晚俺还真的要掰扯掰扯韩寒做可能写了《三重门》。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12-1-31 20:27
隆重期待期待期待~~~~~~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
三拳分立原来是个250。
543# 佛手瓜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他们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闻一多
方舟子新鲜出炉的文章:

天才”韩寒《书店(一)》分析 (2012-01-31 11:03:45)转载▼

作者:韩寒

  步入书店,第一印象是人多,男女老少你挤我我挤你挤出阵阵汗臭,与书香在空气中展开厮杀。由于人多,动作自然要受到约束,人们缩手并足,尽量缩小自己的占地面积。有时来个胖子,因体积大,一站之后便挤占了众多席位,只恨胖子不是违章建筑,乱拆不得,只好将身子挺得笔直,手上又捧着书向上伸,活像德国法西斯行纳粹礼。这种地方往往是武侠小说群居的地方。武侠小说就是让人欲罢不能。只见人们看得咬牙切齿,然后神情随情节而舒展,竟开心地微笑,但万万没有想到微笑只是地震的前兆,他们开始放纵大笑,笑得满脸的青春痘互相碰撞,险些掉下。


兮兮 发表于 2012-1-31 11:34
这篇《书店》虽然不大像14岁的孩子写的,但怎么看也不像是40岁左右的成年人写的,从观察的角度和细致方面都不象。成年人进书店会将注意力放在每个顾客的表情神态上么?
俺是灭绝师太
如果是一个从中文系退学而且想当作家并正在努力的人就很正常了,作家就是从细致的观察起步的。
如果是一个从中文系退学而且想当作家并正在努力的人就很正常了,作家就是从细致的观察起步的。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1-31 21:16
你怎么可以判定一个14岁的孩子一定不会比他从中文系退学的并且想当作家的爸爸更努力更想当作家观察起来更细致呢?
我什么时候判定了?你别瞎判定好不好。

是有人说14岁的“不大像”,看清楚喽,不是我说的。瞎栽赃,你这是跟谁学的啊?
今天在韩寒的博客刷新了不下三十遍,除了30号那篇转发的文章,就是不见路金波吆喝的针对方舟子的“最后一篇”雄文,有这么赚点击率的吗?困了,歇着去~~~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我什么时候判定了?你别瞎判定好不好。

是有人说14岁的“不大像”,看清楚喽,不是我说的。瞎栽赃,你这是跟谁学的啊?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1-31 22:09
金秋:成年人进书店会将注意力放在每个顾客的表情神态上么?

童志刚:如果是一个从中文系退学而且想当作家并正在努力的人就很正常了,作家就是从细致的观察起步的。

邹峰:你怎么可以判定一个14岁的孩子一定不会比他从中文系退学的并且想当作家的爸爸更努力更想当作家观察起来更细致呢?

我的这个跟贴是接着前面两位的对话的, 我理解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