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苗 于 2012-1-19 19:10 编辑

答韩寒《正常文章一篇》
http://fangzhouziblog.i.sohu.com/blog/view/201806114.htm

我对韩寒的文章向无兴趣,此前没有看过几篇他的文章(我这类人不属于他的目标读者,不读对他也无影响)。这次因为麦田质疑韩寒文章有团队代笔,引起了很大的风波。麦田好几年前也曾攻击过我,我对此人并无好感,其文章也就懒得去看。但韩寒悬赏2000万(范冰冰又追加了2000万)找代笔者,不断地有读者在我的微博上留言希望我做调查去领这笔赏金,我便好奇地把麦田的质疑文章看了看,里面比较有说服力的一条证据是韩寒在2007年一篇回应郑钧的文章中提到把博客密码告诉一位朋友,由其代为修改文章。我便到韩寒的新浪博客想把这篇文章找来看看是怎么回事,结果不仅没有找到,还惊讶地发现韩寒把从2006年12月13日到2007年9月18日长达9个多月的博客文章全删了。所以就在微博上感叹了一句“一边重金悬赏,一边销毁证据,更让人觉得悬赏没诚意”。  然后有读者以及新浪博客的编辑纠正说,这些博客文章是在结集成《杂的文》时删掉的。现在韩寒也是这么解释的。这个解释虽然与《杂的文》序言所说的矛盾(“书是必须要出版的。里面的文章,大多数我都发表过在我的博客里。不想花20元买书的读者可以上网花20元的电费和上网费把文章全部浏览了。”),但也说得过去。我由于不熟悉韩寒的文章和事迹的想当然感叹,澄清或借此批我一顿,都无不可。但是韩寒在其回应我的文章中捏造了一些我的观点,又对我大作抨击,还去抱罗永浩的大腿,把他当成了解方舟子情况的人(虽然我和罗永浩的全部私下交往就是几年前一起吃过两顿饭,因为没有抢着付款被他念叨到现在),我就也写篇回应。  韩寒说:“方舟子先生说,我在17岁就会引用拉丁文@#¥%??¥??&,我不可能有这个能力。”  我对他在17岁参加新概念作文当场写《杯里窥人》(后来传成了《杯中窥人》,但网上手稿照片上写的是《杯里窥人》)一文用到拉丁文一事,全部的评价如下:“顺着麦田文章的链接看了韩寒的成名作《杯里窥人》,里面竟用了拉丁文:‘拉丁文里有个词叫“Corpusdelieti”,解释为“身体、肉体”与“犯罪条件”,可见罗马人早认识到肉体即为犯罪条件。’拉丁文拼错了,应是Corpusdelicti,也解释错了,原意为犯罪的证据,Corpus指虚拟的体(证据体),与肉体无关。”只是纠正他的拼写和理解错误,用到了“竟”一词也只是表示对作文去拽拉丁文的惊讶,他从哪里看出了我说过“我不可能有这个能力”这句话,还写了一大段来解释为何他有这个能力?  韩寒说:“方舟子先生说,我有一篇回应郑钧的文章在郑钧发表文章之前就发表了。这个有问题。”  他从哪里看到我说过这么一句话?是他在梦里看到的,还是他的团队帮他看到的?或是在他咨询罗永浩时罗永浩在电话里告诉他的?我对他“有一篇回应郑钧的文章在郑钧发表文章之前就发表”一事根本就没有任何评论。即使我转过南云楼关于此事的一条长微博,他针对的也是韩寒让朋友改写博文一事,而不是为何其文章抢先发表。所以韩寒对此的解释根本就是在打稻草人。实际上韩寒在2007年4月写的《卡门的自我修正主义》一文中已经对此做过解释了。比较这两个解释,是有趣的:  韩寒现在的说法是:“我马上联系了我在电脑前的朋友,告诉了他博客的密码,并让他帮我修改了两个错别字迅速发表。”即他的朋友只帮他改了两个错别字。那么,他专门针对郑钧的文章的第一和最后一段都是事先写好的,不仅预料到了郑钧会在文章里用什么措辞说他,还预料到了郑钧会接连发表两篇文章(该文《中年才子卡门》第一段开头是:“既然我提了一句,郑钧就发了两篇说话阴阳怪气的文章……”),这种神机妙算真是神奇,谁说网络上没有神?  但是韩寒在2007年的说法是:“就打电话给朋友,告诉我的BOLG密码,修改几个字,发了。但新浪一直有个奇怪的设定,就是发表时间按照放在草稿箱里的时间为准。这就导致了细心朋友们的误会。至于修改了哪,就是我唯一没有预料到的地方,我草稿箱的原文里是一篇,不料他一下发了两篇。我就稍微加了点话。”并不是改两个错别字,而是因为没有料到郑钧一下发了两篇,所以“稍微加了点话”,也即至少第一段话是朋友替他加的(他说“我”,但根据上下文,加话的只能是其朋友)。这就没那么神了。  其实让朋友代加一段话,本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为什么韩寒现在只承认朋友替他改了两个错别字呢?这是因为韩寒在悬赏声明里声称“哪怕只代笔过一行字”也要奖励2000万,代笔一段话就不能再承认了。  在韩寒最初的赌咒发誓的悬赏声明《论父亲在儿女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说的是:“所有我的文章如有一字他人代笔,我诅咒我自己不能活着看到我女儿成年。如有人能证实我有一字是他人代写,我愿意砸锅卖铁认罚二千万元人民币,终身封笔,赠送所有已出版图书版权给该人。”幸好他悄悄把这篇文章删掉了。现在,韩寒承认有不少朋友知道他的博客密码,并替他代写“字”:  “至今还有不少朋友有我的博客密码,因为我‘的地得’不分,错别字也多。这个是我的写作特点,如果方舟子和麦田不懂得什么叫写作风格的话,那么也可以通过这个特点来判断我的文章是不是我写的。当然,你要是嘴硬说这是团队故意留的标记,那我也没办法,这世界上,什么器官硬都不如嘴硬。随着读者的越来越多,我觉得应该尽量修改掉一些错别字。我的太太,新浪的编辑,我的一两位好友都有我的密码。如果这也算‘团队’,那么这就是‘团队’。”   作家允许编辑改正错别字,当然很正常。但是一个作家如此不爱惜自己的文字,让不少人掌握其博客密码,理论上就有了让不少人随意改动其文章的权利,真是一件奇怪的事。不知还有哪个作家有如此怪癖,建了这么个改错别字团队。联想到有人提出可以通过韩寒博文发表时的登录IP是否与韩寒当时所在地相符来判断他的博文是否有人代笔,韩寒的这个让多人随意改错别字的说辞也许就是在为此预留退路了。而且,既然把错别字多当成自己的写作特点,又何必授权不少朋友去随意修改呢?既然已经过团队修改了,别人又如何通过这个特点来判断他的文章是不是他写的呢?  现在麦田不知何故看了韩寒的这篇回复后向他道歉。但是麦田根据一些常识、常理,列举一些公开能找到的报道,对韩寒写作中一些违反常规的现象提出质疑,怀疑有人代笔,是合理的(当然合理的质疑不一定就能成立,有的事实不是靠推理能推出来的),并非胡搅蛮缠。畅销书作家有枪手、团队为其服务,中外皆有,并不罕见,有此怀疑也算不得阴谋论。但是韩寒面对合理的质疑,不是有根有据地做出反驳、澄清,而是赌咒发誓,高额悬赏,赏金又超出了其经济能力(自称需要砸锅卖铁),毫无诚意。如果有诚意的话,起码要拿出银行存款冻结证明吧?起码应该找第三方独立机构做证人吧?否则如何认定证明结果?认定了又如何保证能拿到钱?而对悬赏声明,韩寒又多次修改,改过了又不做说明,足见其草率和无诚意。现在的版本是:  “凡是有人能例举出身边任何亲朋好友属于‘韩寒写作团队’或者‘韩寒策划团队’,任何人接触过或者见到过‘韩寒写作或者策划团队’中的任何成员,任何人可以证明自己为我代笔写文章,或者曾经为我代笔,哪怕只代笔过一行字,任何媒体曾经收到过属于‘韩寒团队’或者来自本人的新闻稿要求刊登宣传,任何互联网公司收到过‘韩寒团队’或者本人要求宣传炒作的证据,均奖励人民币两千万元(20000000元),本人也愿就此封笔,并赠送给举报人所有已出版图书版权。”  仔细看这则声明,已没有最初的“有人能证实我有一字是他人代写”就认罚的那条,即使有人能证明代笔,奖金也是给代笔的人,证明者一分钱都拿不到的,所以那些怂恿我去拿奖金的,打错了算盘。玩这种糊弄人的文字游戏,发这种有违常理的悬赏,不知是否反而说明内心的虚弱? 更虚弱的是对质疑者破口大骂,骂麦田骂得尤其恶毒:   “如果你结婚生子了,按照逻辑,你不能理解我第二天有工作夜里一点还在写文章,证明你无法这样做,证明你精力不行,证明你无法满足你老婆,证明你老婆在过去的两年里必然偷人。你长期做IT工作,证明你一直坐在电脑前,证明你受到很多辐射,证明你精子活力比较差,综合了你老婆必然偷人和你精子活力必然差,证明你孩子必然不是你的。这就是你的逻辑吗。不,我不会这么说的,也不会这样质疑你的,虽然这有一定的可能性。”   骂完了还要说我不会这样质疑你,玩这种街头小混混的把戏。我不过是纠正了他的一个错误,质疑了他的“少年天才”形象,对他的悬赏和回应方式在微博上调侃了几句,也跟着挨骂,对我虽然没有骂得那么凶,但套路是一样的:   “方舟子先生,你为了查资料进行科普和打假,你电脑前一坐就可能到凌晨三四点,但我要是一口咬定你有个利益团队,并假装说好像听圈子里的朋友说过,又说好似曾经和你辞退过的枪手吃过一次饭,那你这辈子都说不清楚,请问孤独坐在电脑前的你,你为了你的事业45岁头发就秃了,我给你这么来几句,你他妈的会不会胸闷。但我不会这么做,因为这是最下流的招数,利用作家职业无法自证的特殊性,披着质疑的外衣,干着诽谤的勾当。作为半个同行,你推己及人,我他妈的无数次一个一个字敲到凌晨,敲了十三年,我他妈就不胸闷吗。”   如果有人怀疑我有枪手(以前也有人这么怀疑过),我是不会因此胸闷的,更不会就恼羞成怒去攻击怀疑者的长相如何如何,因为那是最下三滥的攻击方法。我受的质疑、攻击多了,比“雇枪手”严重得多的有的是,比如质疑我剽窃的,怀疑我是美国利益集团成员的,或者干脆说我是汉奸、特务的。我如果会因此胸闷,早就闷死了。   韩寒把“45岁头发就秃了”当成生理缺陷,以此攻击我,然后网上就有一大批他的粉丝对着我“秃子”“秃子”地乱骂,好像打中了我的软肋似的。我锤子都挨过了,还会怕这种人身攻击?最后我就顺便给韩寒科普一下:男性型脱发不是病,而是遗传性状,甚至可能还有生存优势(参见我以前写的《男人为什么容易掉头发?》)。你到四、五十岁时会不会秃顶,取决于基因,和你是否为了事业经常工作到凌晨没有关系。如果你没有脱发基因,即使在准备赛车的同时还在熬夜写文章也不用担心早早秃顶。如果有脱发基因,即使天天早睡也还会秃顶。有没有该基因,你再过二十年就知道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头发不比你少。但是多数男人会有秃顶倾向的。你和你的粉丝如此歧视秃顶,但愿你们没有携带着脱发基因。                          2012.1.19.
8# 施国英
方舟子再次发文正式质疑。
冷看这帮无聊家伙表演,
可怜了那些无辜的粉丝。
从来没拿正眼瞧过方某人。

李苗,你发帖子好歹编辑一下。发帖也要考虑便民。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1-19 19:40
编辑不了,我给链接了,字数不少。
方某人我看不上眼,与你不同的是韩某人我也同样看不上。
方某人说的这段话还是值得注意的:
更虚弱的是对质疑者破口大骂,骂麦田骂得尤其恶毒:   “如果你结婚生子了,按照逻辑,你不能理解我第二天有工作夜里一点还在写文章,证明你无法这样做,证明你精力不行,证明你无法满足你老婆,证明你老婆在过去的两年里必然偷人。你长期做IT工作,证明你一直坐在电脑前,证明你受到很多辐射,证明你精子活力比较差,综合了你老婆必然偷人和你精子活力必然差,证明你孩子必然不是你的。这就是你的逻辑吗。不,我不会这么说的,也不会这样质疑你的,虽然这有一定的可能性。”   骂完了还要说我不会这样质疑你,玩这种街头小混混的把戏。我不过是纠正了他的一个错误,质疑了他的“少年天才”形象,对他的悬赏和回应方式在微博上调侃了几句,也跟着挨骂,对我虽然没有骂得那么凶,但套路是一样的:   “方舟子先生,你为了查资料进行科普和打假,你电脑前一坐就可能到凌晨三四点,但我要是一口咬定你有个利益团队,并假装说好像听圈子里的朋友说过,又说好似曾经和你辞退过的枪手吃过一次饭,那你这辈子都说不清楚,请问孤独坐在电脑前的你,你为了你的事业45岁头发就秃了,我给你这么来几句,你他妈的会不会胸闷。但我不会这么做,因为这是最下流的招数,利用作家职业无法自证的特殊性,披着质疑的外衣,干着诽谤的勾当。作为半个同行,你推己及人,我他妈的无数次一个一个字敲到凌晨,敲了十三年,我他妈就不胸闷吗。”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韩某人的这段:
最后,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让我感到愉悦的是,在这个快速阅读的年代,那些讨厌我并一直在寻找漏洞的人,却要一字一字阅读我的文章,一帧一帧研究我的视频,一行一行查看我的资料。一想到他们的生活里充满了我,我的生活里就充满了欣慰。
这是一个自我膨胀很严重的家伙,问题很大,不亚于摩罗。
你的理解力也是问题大大,看到那“如果”2字了吗?这是依据麦田的逻辑,以其人之道推理出来的结果。
麦田是没骂人,可变着法子诽谤了一群人,这比骂人还险恶,而且触犯了法律。他为何那么快会道歉?怕赔钱才是真的 ...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1-20 18:10
如果我如果那样说你,你愿意啊。
质疑本没有什么大不了,尤其是公共知识分子,观众有质疑的权利。
从前还有人质疑李敖阳痿呢,结果他发了一个裸照上去,事情就澄清了。
以前我不相信人造小韩,现在看来确实可疑。
第一次关注小韩掐架。印象虽不好,却也和我从前对他的印象符合。面对质疑,你可以释疑,也可以不理不睬,如果对质疑者辱骂攻击,那就很失态。胡适说:爆得大名不祥。江湖险恶,人心复杂,绝非韩某人可以想象。
本帖最后由 李苗 于 2012-1-21 13:07 编辑

天才”韩寒的文史水平(2012-01-21 10:14:39)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 ... 0097d117eb05e2&p1=2

广州媒体人、和韩寒有私人交往的周筱赟在微博上说:“我早在2009年就说韩寒就是当代的鲁迅。我需要阅读获得启蒙,而韩寒从不看书,却能说出鲁迅胡适一样的话,韩寒就是天才。”“事实上,韩寒从18岁开始,就不再看任何书了。……他的思想完全是天生的。”

  我讽刺说:“鲁迅胡适看了无数的书才能说出那样的话,而韩寒从不看书却能说出鲁迅胡适一样的话,比鲁迅胡适牛多了,说他是当代鲁迅那是贬低他了,岂止是天才,就是神嘛。”
  
  之后周筱赟发了个道歉声明:“韩寒新博文提到均为18岁前的中小学阅读,但我没想到他从小阅读量如此大,由此我的原结论完全错了:韩寒思想还是来自看书。”即便如此,鲁迅、胡适18岁以后还要不断地阅读充实自己,韩寒还是比他们伟大多了。   周筱赟说的韩寒新博文,指的是那篇攻击我和麦田的《正常文章一篇》,其中韩寒为了表明自己有写拉丁文的能力,如此炫耀当时自己读书之多:   

“十七岁的我很幼稚,当时我崇拜钱钟书,梁实秋和陈寅恪。我从小喜欢阅读,小学的时候我的阅读量已经超过了五百本课外书。当然都是一些少儿科普和童话寓言,我几乎每两个晚上都要看掉一本书。到了初中高中,我拼命的读各种书,这点我的同桌和老师都可以证明,到了高中更加病态,彻夜阅读《管锥编》《二十四史》《论法的精神》《悲剧的诞生》。”  

 《管锥编》《论法的精神》《悲剧的诞生》都是当时附庸风雅的读书人喜欢挂在嘴上的,以此为例未见得读书之多,更不病态。有趣的是韩寒声称他在高中时阅读《二十四史》,以前他在别的文章中也这么说过,二十四史是他读高中时在学校图书馆资料库中读的。有的报道更明确地说他“通览”二十四史。韩寒高中只读了一年,就因为七门功课(包括语文)不及格被迫退学。《二十四史》并非一本书,而是24部历朝所谓正史的统称,共计3300卷,4700万字。韩寒以一年的时间阅读它,平均一天要读9卷13万字,而且是没有白话文注释的文言文,而且他 还要上课,还要读其他的书。我以福建省高考语文第一名的文言文功底,花了七、八年的时间才陆陆续续把中华书局的二十四史点校本翻了一遍(而且主要翻的是人物传记部分),才敢吹嘘读过二十四史;而韩寒以语文期末考试只考了40多分的文言文功底,用一年的时间就读过二十四史,那岂止是天才,就是神嘛,何必崇拜钱钟书、梁实秋和陈寅恪,钱钟书、梁实秋和陈寅恪应该从地下爬出来崇拜他才对。难怪葛剑雄的高足、历史科班出生的周筱赟视之为神明。下次周筱赟再拜见韩寒,不妨从二十四史点校本中抽一本向他请教,见识见识韩寒快速阅读文言文史籍的超能力。

  我作为外人没有向韩寒当面请教文史的机会,只能根据公开的资料向韩寒讨教。比如其成名作《三重门》的取名。这本小说是他在18岁那年出的,但是当时接受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的采访,被问及为什么《三重门》取这个书名时,这位文史之神却说“忘了”。其父后来撰文解释“三重”典出常见的《礼记·中庸》。因此这就让人怀疑是不是其父给取的书名,甚至有人怀疑整本书都是其父帮着写的。对此韩寒在《正常文章一篇》中回应说:   

“《三重门》的名字来自《礼记.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这是啥子意思呢,朱熹批注了以下,三重就是礼仪,制度和考文。虽然郑玄对此有着不同的解读,但我当时的确是以礼仪,制度,考文为释而取的书名。为了如何让书名显的有文化一点我反复的思量,终于才有了取自《礼记》的一个书名,而且这两个字往前其实应该追究到《周礼》。诸位觉得*么,于是我在之后的采访中便不好意思再回答。而那次采访,我完全是不想搭理一帮笨蛋,就像我这次打心底不想搭理另一帮笨蛋一样。”   

原来他是不想搭理一帮笨蛋才说“忘了”,好吧,我们姑且接受这个奇怪的解释,从上面他的这段引经据典的说明中仍然能看出问题。他说《三重门》的名字取自《礼记》的“王天下有三重焉”,而且“三重”这两个字往前其实应该“追究”到《周礼》。我们姑且不去管《礼记》和《周礼》谁先出的争议,《周礼》只有一个地方有“三重”这两个字:“凡丧,王则张帟三重,诸侯再重,孤卿大夫不重。”此处三重的意思是三层,而《礼记》“王天下有三重焉”的“三重”的意思是三个重要的东西,这两个地方的“重”不仅意思不一样,连读音也不一样,韩寒怎么能够把它们“追究”在一起呢?  

 既然《三重门》的书名取自“王天下有三重焉”,那么“重”就应该读作zhong,《三重门》应该读做“三众门”。然而,韩寒在接受采访时,却把《三重门》读做“三虫门”。如果是别人,不知道《三重门》的用典,想当然地读成“三虫门”无可厚非。但是韩寒声称是知道《三重门》的用典的,为什么也读成“三虫门”?难道他把“重要”读成“虫要”?

  所以,有两种可能:要么书名是韩父取的,韩寒不知道或不理解其意思;要么书名是韩寒自己取的,但是不知道“王天下有三重焉”的“重”究竟是什么意思,稀里糊涂读了白字。这位号称高中一年阅读二十四史的文史之神,竟是连他拿来做书名的浅显文言文都没读懂。  

 2012.1.20.   
31# 李苗
谁的文章?醋劲这么大?

各人读书有各人的法子。并不都要正襟危坐细嚼慢咽,三上之时狼吞虎咽亦可。把《二十四史》当小说看,一天看十三万字还是可以做到滴。字字句句了入指掌不行,但得其大概可以。
ironland 发表于 2012-1-21 15:52
估计是一个暗恋你的人,看到你居然粉别人,吃醋了,写了一篇,证明自己比他强。
142# 施国英

又是老一套,开始往下三路招呼了。以前是说方只能去挖博文代笔团队,现在改成他没资格干任何事了。你怎么就不长见识呢,总是这一套不觉得无聊吗。如果有人把给施的检讨书之类连上来论证你的话从来就 ...
晓梦 发表于 2012-1-27 09:08
晓梦总是这么理智。拜年。
方舟子还在钓鱼,而且钓鱼能力惊人,像是哈姆雷特在世。
韩寒完蛋了。就像一条鱼,鱼身子还没有浮出水面,可是鱼嘴已经被完全勾住了。这下真是进退两难。他不该去吃方舟子的诱饵。可是方舟子想把这条鱼拖出水面,也绝非易事。
本帖最后由 李苗 于 2012-1-27 15:36 编辑

我的父亲韩仁均的以及他的作品(2012-01-27 14:08:14)

今天一大早,我的父亲给我电话,说写了一篇文章来说明一下,问我这样写能不能把事情说清楚了。我觉得特别的凄凉。一开始,他们说我有团队,并重金鼓励网友举证,结果千万网友中没有人能举证出身边的亲朋好友属于我的写作团队,于是他们又说金波是我少年成名的推手,结果发现金波98年的时候还在河南的一个罐头厂工作。他们最后的一招就是把所有的脏水泼到了我父亲身上。说我的父亲替我写了我少年时候的文章,因为我少年时候的文章特别的老成,不可能是17岁的学生写的。这个非常可笑,我在很多的场合说过,我小时候喜欢阅读钱钟书梁实秋和很多民国作家,因为我觉得他们文字好。在一个人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你阅读谁,必然模仿谁。而了显得渊博和少年老成,我还摘录了很多典故或者英语,准备随时引用在文章里显摆。而我的父亲则对民国文人兴趣不大,所以我们两人的文字非常好辨认。如果这样去加罪文学作品,我在十七岁的时候还发表过两篇写大学生活的小说,十五岁的时候还发表过写成年人生活的散文,当时我非常得意于杂志社的编辑都不知道我的真实年龄,现在想来,这些岂不都是死罪。。你不能因为刘翔学走路的时候会摔跤就推测他将来肯定跑不快所以有猫腻。况且我觉得韩寒那篇作文写的挺好的。可能他也觉得以8岁小孩子的水平来说还不错,就自豪的贴在了博客上,要不然大家也不会看到这些。韩寒写文章很快,修改也不多,这个可以从他的手稿里看出来。韩寒回应麦田的文章,其实写了两个小时,但是4点,6点,8点,甚至10点又修改过,这说明韩寒一夜睡不着,很在意这件事情,他修改的内容是让文章更简洁一些,语气也更缓和一些,包括一些不太礼貌的气话都删除了,可以说在一个作家遭到了污蔑又没有办法自证以后,他已经做的很平和。我知道他很珍惜自己的名誉,所以一定很生气。从半夜两点修改到十点也是韩寒自己写在博客里说的,以表示他很愤怒,气得都有点不会写文章了。他不说反而没有人拿这个来说事,他就是太老实太坦诚了,自己说了,结果吃了亏。被有的博士生拿来有意曲解为韩寒一般写两千字的文章都要花十个小时,所以有代笔,他的考试文章也不可能一小时写出来。有人也质疑说韩寒这几篇文章写的文采不如以前,说明以前是有人代笔的,这几篇文章可都是被迫的回应和申明啊,而且还是他人构陷在先,结果你不去怪那个加害人,反而要百般刁难受害人。这么说的人真的是太没有意思了。 再回到我。我是从看到韩寒写的《求医》等文章后就慢慢不再写东西的,因为我觉得我已经写不过他了,有点不好意思也懒得再写了,这种感受也许一些从事文化工作方面的父亲能够体会。我以前写的也只是一些农村题材的故事和一些应景宣传用的东西,根本没涉猎过中长篇小说。所以说韩寒的长篇小说是我写的很滑稽。和韩寒写的东西一比,反而是我写的实在太小儿科了。另外我也不怕浅薄,还要告诉大家,我根本不会英语,我们那个年代,从小学到四年中学到自学专科,从来就没有英语这门课。(大家好,我是韩寒,插入一下,我的父亲刚才经过回忆纠正了一下,说他们好像在四年中学里有过几节不正规的英语课,但是好像只学会了字母,他本人几乎不认识一个英语单词)我书读得比韩寒少多了,韩寒说的好多典故都是我不知道的,我甚至四大名著都没全看过(不过韩寒也没有看全过,因为他当时读书有一点炫耀的成分,要去读那些同学们都没有读过的书,才好像显得他很有学识),三国演义努力了几次都没看完第一回,我只看我喜欢的一些东西。他的书中文章中对好多事情的分析思考看法观点,让我受到过好多的启发。我是从心里佩服他的,当然从没嫉妒过他。我后来在韩寒的建议下申请了提前退休。现在的生活,就像我前几天在微博上说的,彻底告别了闹钟,一般睡到上午10点左右自然醒吧,先在被窝里和马桶上手机上会网,然后洗洗涮涮,弄点吃的,打扫下卫生,中午开始电脑上网,挂上QQ和MSN方便有人找和联系事情,然后看看新闻,翻翻微博,有需要在电脑上处理的事处理一下,下午出去办办事,有时去老家看看父母,遛一下金毛和萨摩耶,对了,金毛叫戆戆,萨摩耶叫闹闹,我的微博头像就是闹闹。韩寒博客头像上的金毛是几年前已经去世的木木。有时去看看小孙女。所谓含饴弄孙吧。好多朋友希望我贴小孙女照片,这个,等稍过几天小孙女的照片正式发布后我再贴张我和她的合影吧,绝对小美女一个。当然我也没你们想象的老。我自然年龄56岁,社会年龄就是你们看上来的年龄大概要小10岁,心理年龄也许还要小10岁。没韩寒英俊,但五官还算端正。如果有麻友来约,晚上就会去打半夜麻将。回家后再上网,看会新闻,翻会微博,有时看几集美剧,二三点钟后挂起电话洗洗睡去。就这么循环,很快,一年,一年,慢慢老去。 但韩寒还只是一个30岁的青年。我希望韩寒能生活在一个正常的人与人之间具有基本信任和交流的社会环境里。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去和他争论,去批评他,可以看不顺眼直接骂他,但不要去用恶意的揣测去诬陷他,污蔑他。用各种谣言和臆测来扼杀一个韩寒轻而易举,而且我知道很多人想这么做,今天终于有了机会,所有一直不爽韩寒的人终于可以团结起来。不过我觉得韩寒不是那么轻易可以用谣言扼杀的。或者等他被扼杀了,你们就知道想“人造”一个韩寒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对不起大家,我已经很久不写长得东西了,所以写的很啰嗦,谢谢你们可以耐心的读完。也许在阴谋论的人眼里,我是故意写的这么啰嗦来和韩寒的东西很简洁的风格区分开来的。那么好吧,我找到了两篇1999年的时候,就是韩寒写《三重门》的时候我发表在《故事会》和《现代农村》上的小故事,大家可以和韩寒当时的文章对比一下。我知道如果要牵强附会,那么你也能找出我这个文章和韩寒的某个文章一两个用词是一样的,一两个形容词是一样的,一两个转折词是一样的,甚至可以说我发表在《故事会》等报刊上的文章就是韩寒写的甚至这篇文章就是韩寒写的。我们两个人是儿子代老子写,老子代儿子写,我们两个人太闲了。还是要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2012年1月27日

        我只想说,这就是一个好作家的底子。我的作品里的“我”如果一直是一个初中生形象出现,那岂不是和我喜欢的作家钱钟书梁实秋相去甚远?只要文学作品里的“我”不符合我的实际身份,我就是在造假,就是有人代笔?真是可悲,这么说的人恐怕从来没有体会到文学的乐趣。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文学的快乐就是可以把自己藏起来。不过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还要对人解释这些,的确更可悲。
务。2005年底我们几个金山报的元老就各奔东西,我就去了我们区里的清水衙门文化局工作,做一个没有实职的主任科员,直到2008年底提前退休。 我到金山报工作后,韩寒还在亭林读小学。因为自己没什么社会背景,还有觉得当时县城朱泾的罗星中学教学质量什么的在全县算是比较好的,全县比较好的学生大都在这所学校里读书,里面有几个特色班,就赞助了几千元钱(相当于择校费吧),让韩寒的初中在罗星中学就读。我想等韩寒长大工作后,他的大部分同学将会是我们这个县里方方面面管事的头面人物,有这么一个人际关系基础,那对他的工作和发展会有所帮助。而我自己认识的朋友中,职位最高的也只是处级干部吧,我帮不上韩寒什么,以后只有靠他自己了,当时这么想的。 记得韩寒进罗星中学后,摸底考试几门功课平均考了91分(满分100分),当时他自我感觉非常好,想这下总会名列前茅了,不料只在班级第50名左右,倒数前列,不禁感叹那些同学读书成绩真好。他比较牛逼的是作文,当时一篇介绍自己的作文《我》,让当时的语文老师彭老师赞不绝口。有时为炫耀,一节作文课写二篇。一开始韩寒的成绩还算比较均匀发展,但由于和教数学的班主任老师关系老是处不好,影响了他对这门课的兴趣,但中考前恶补一下后他的数学还是考得可以的,反而是语文考得不理想。他的应试作文在那种正式的考试模式中老是得不了高分。在区里的传统作文比赛里也能拿二等奖,因为他的文章不是传统作文比赛喜欢的类型。但他还是比较喜欢看书的,尤其喜欢民国的,钱钟书和梁实秋等人的文章,家里的一本《围城》不知被他翻过多少遍,第一本翻烂后我又买了一本。因为喜欢,所以他后来在第一本书《三重门》里刻意的模仿他的偶像钱钟书《围城》的风格一点也不奇怪。 韩寒中考考了468分,有体育长跑比赛第一名的8分加分,就是476分,松江二中因为他长跑的成绩好,就又降低了几分特招了他。他当时是寄宿在学校的,不是每个星期都回来,那时松江到金山还得要转二次公共汽车。我发现他写《三重门》是在他差不多要写好的时候。我就对他说,要不要我拿去帮你复印一遍,不然弄丢后无法弥补。他同意了,说等写完后。写完后我就拿到对外营业的金山县图书馆复印室去自费复印了一份。我是这个时候才有了看的机会,总的感觉是非常幽默,有点像《围城》的那种笔法,文笔非常老练,而且我猜想,书中那个主人公身上,可能有他自己的影子。书中描写的生活,也从初中延续到了高中。这是一种没有生活的人想象不出来的情景。一般作者的第一本书,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模仿自己喜欢的偶像风格写很常见。现在看到有人竟怀疑《三重门》是我写的,那我真要谢谢他们的抬举了,我要写得出《三重门》,我早不是现在的我了。这种只要有脑子,而且能正常思维的人都想得明白的。不是一代人,文笔和经历完全不一样,你能写得出那种情景那种意境那种感觉吗?现在一些人觉得他们不可能做得到,所以断定韩寒在他们这个年龄也做不到。一个17岁孩子的文章是他父亲代写的并且还能走红中国十多年,是在编神话吗?如果大家都可以随意恶意的假设和推测,我也可以把你臆想得什么都不是。 韩寒在松江二中读书过程中得了那种浑身奇痒的疥疮,后来学校怕感染其他同学让他回家养病一个星期。我是在那天回家看到他写的《求医》才知道他得疥疮的。那天回家时他去外面玩了,但文章在桌上。我看了以后觉得很幽默,笑坏了。因为我事先看见过新民晚报上一则上海萌芽举办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消息,所以就建议韩寒将这篇《求医》和另一篇《书店》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因为他觉得这次比赛没收参赛费,应该是真正的比赛,不是那种常见的近乎骗人的活动,而且既然是新概念,就不是应试作文的那种,就参加了。后来寄出去后一直没有回音,韩寒和我都有点失望,直到那天上午,一位叫胡玮莳的萌芽编辑将电话打到家里问为什么不去参加前一天的新概念复赛才知道那天新概念作文比赛就要揭晓颁奖了。(很多评委在初赛的时候就留意到了韩寒的两篇文章,觉得特别老练,就和现在大家的怀疑一样,所以他们委托萌芽的胡玮莳编辑给了我们电话,一方面是爱惜人才,怕因为客观原因错过了比赛,一方面也想当面考验韩寒)。韩寒说没有接到复赛通知(当时我们一家住在50多平米的老公房,楼下的邮箱都是没有锁的),后来胡玮莳去问了评委后再打电话过来说评委同意韩寒中午前赶到上海市区比赛的地方再考一遍,我带了韩寒就急急忙忙的赶到车站那里找了辆黑车去市区,到那边已经接近中午了。接下来就是评委即兴出题现场一个小时写出《杯中窥人》的事。这事居然让阴谋论者认为我是开了后门事先知道了题目写好后让韩寒背的。这真是天地良心了,我们知道韩寒其实入围了是在当天的上午,此前萌芽的编辑我一个都不认识。包括李其纲,我也是根本不知道那个出题老师叫李其纲,出题的老师叫李其纲是我后来在有关新概念作文比赛和韩寒的补考的新闻报道中才知道的。而且我根本写不出这种文章。我的文章根本不是这个风格的。再说如果新概念作文比赛可以舞弊的话,那韩寒真的不可能有这次机会,因为这个比赛很隆重,有很多的教授和著名作家作评委,真的这个比赛要走关系的话,参赛的学生里有这方面能力的家长实在太多了,能得到好处的肯定不会是我们,我相信有这种能力的家庭也不会只住在50多平方米的老公房里。我可以这么说,一切能够靠钱靠关系靠舞弊能获得的好处,都不会轮到我们先得到,我们甚至连号都排不上。这种污蔑直接玷污了这个严肃的比赛。韩寒作为新概念作文比赛的参赛者,我只能告诉这些我所知道的情况。 好多人都说我应该回应,其实我觉得这事真的无聊透了。韩寒诚然有很多不足之处,看他不顺眼可以直接批评或者骂他,而且一直以来也不少这么做的人,但用这种全靠自己的臆想和主观判断来污蔑和传播,我觉得就十分下作和无耻了。我对韩寒说,无论你怎么说,他们还会无中生有找各种各样的茬来污蔑你的,因为他们就是看你不顺眼。有一次韩寒比赛翻车了(拉力赛很容易翻车,他参加拉力赛好几十场一共翻车过两次,算是冠军车手里翻车最少的),他回头发现在新闻的留言里最多的都是咒韩寒怎么还没死的,所以他早就知道了在很多人喜欢他的时候,也有很多人不喜欢他,他几乎从来不回应那些对他的辱骂,甚至有些谣言也不回应,但我觉得这次真的太过分了。包括这篇东西,我也只是说说自己,说说当时的一些情况。其实只要是韩寒的真正的读者,就会发现韩寒的文章和书从一开始到现在,其行文风格是有一条清晰一致的成长脉络的,像幽默什么的只是一开始比较刻意,一直在掉书袋,用典故,和现在的很多专家写的一样,那是因为受到了钱钟书的影响。很多典故和生僻的书本或者英语都是他硬记下来为了炫耀而背的,你要写过文章都知道,你随便记住或者摘抄下几个很生僻的东西,想要硬放到文章里是很容易的。韩寒的引用都不算特别自然,算是明显的故作老成。后来更趋于自然和内在。一直到了近几年,他说他写文章要做到不用典而把事情说清楚。我觉得这是他的进步。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到三十岁肯定是在不停的进步的,这也是人生中一个人改变最大的阶段,阴谋论的人不能要求韩寒永远和十五六岁的时候写的文章一个样子,否则就是有假,那样倒是要被人笑死了。我找了一下,发现韩寒学生时代写在各种作业本笔记本和各种不规则纸上的那些文章手稿都在,当时保存这些也不是为了日后打官司或者让人研究,这些不经意间保存的资料,现在看来是多么珍贵。看到这些原始资料,我不得不再一次为我的儿子骄傲,很多人,包括我,十几岁时根本做不到他那样,韩寒虽然有点虚荣,有点故作老成,但是他做到了,他还在不停的努力和进步。我到现在还是认为,韩寒的这种文风是骨子里的,不是随便可以模仿的。如果这年头连手稿都不能用来证明什么了,那大家都不要写作了,真是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韩寒现在决定要出《三重门》的手稿,你们到时还会惊羡一个十七岁的高中没毕业的少年写的字竟然有这么好这么老练,可以自己去对照一下或者发奋一下,能有几个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的字能有这么好看。韩寒不是一个特别喜欢应酬和交际的人,别人可能在玩的时间,他在想东西,写作,阅读,练字,练车。他最大的娱乐就是有时候踢一次球或者周末和朋友们打一个《使命在召唤》的真人射击类的电脑游戏,他的名气不算小,但是他平均一个月都没有一个饭局。大家之所以觉得他能做很多的事情,精力很旺盛,是因为他把别人可能用来应酬和娱乐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你们可能不知道吧,如果没有比赛和游戏,他几乎每天晚上的八点开始写作或者看书,一直到早上六点,连续十个小时都在书房里。所以他的博客大多都是凌晨发的。虽然他口头上不承认,一直说他在玩,但这个就好像一个考试很好的学生喜欢说他在家里从来不复习一样。没有想到,他的努力反而成为了他的过错。有些人甚至拿出了韩寒小学两年级的作文要说明韩寒未来写文章不好,这真的是不厚道的,其实大部分的小学在两年级的时候还在教认字,那个年代很多的学校是三年级才开始写作文的,我不知道现在的小学生是什么样的,我记得韩寒在两年级的时候好像是主动写作文给语文老师批阅的,也就是说这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同年级里的大部分同学都还没有开始写作文。这种推测是有点胡搅蛮缠了
      
        我甚至发现还有伪科学证明法,忽悠了不少人。有理科生做了一个科学统计,选取了八九本书,其中有我父亲的书为A,我的四本书B,C,D,E,其他作家的书G,F。分析书中关键词出现的次数,比如三个“的”“得”“地”,比如“因为”“所以”,结果发现,我父亲的书和我的那四本书出现这些词的总次数差不多,而另外两本书明显要数倍与ABCDE。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我和我父亲的书风格雷同。这篇文章充满了我看不懂的专业术语,很多试图证明我的书是我父亲代写的朋友也像捡到了宝一样兴奋不已转发不止。甚至其中还有科普人士,他们认为最终还是科学和数据来说话了。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A,B,C,D,E都是十万字,G是三十万字,F则超过了五十万字。所以结果当然是ABCDE的常用词出现次数差不多,而G是他们的三倍左右,F则是五倍左右。像我这样的理科白痴也知道做这种对比的时候,抽样对象的字数得是一样的吧。我不明白这位理科生为什么这么恨我,虽然我一直对理科生特别有好感,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科学家。但是理科更需要严谨,能在完全缺乏条件的情况下依然把实验做的津津有味并得出结论,也算有本事。而文科生们更不能用“我觉得他17岁写的文章太成熟了,所以必然是中年男人写的”来论证问题吧
务。2005年底我们几个金山报的元老就各奔东西,我就去了我们区里的清水衙门文化局工作,做一个没有实职的主任科员,直到2008年底提前退休。 我到金山报工作后,韩寒还在亭林读小学。因为自己没什么社会背景,还有觉得当时县城朱泾的罗星中学教学质量什么的在全县算是比较好的,全县比较好的学生大都在这所学校里读书,里面有几个特色班,就赞助了几千元钱(相当于择校费吧),让韩寒的初中在罗星中学就读。我想等韩寒长大工作后,他的大部分同学将会是我们这个县里方方面面管事的头面人物,有这么一个人际关系基础,那对他的工作和发展会有所帮助。而我自己认识的朋友中,职位最高的也只是处级干部吧,我帮不上韩寒什么,以后只有靠他自己了,当时这么想的。 记得韩寒进罗星中学后,摸底考试几门功课平均考了91分(满分100分),当时他自我感觉非常好,想这下总会名列前茅了,不料只在班级第50名左右,倒数前列,不禁感叹那些同学读书成绩真好。他比较牛逼的是作文,当时一篇介绍自己的作文《我》,让当时的语文老师彭老师赞不绝口。有时为炫耀,一节作文课写二篇。一开始韩寒的成绩还算比较均匀发展,但由于和教数学的班主任老师关系老是处不好,影响了他对这门课的兴趣,但中考前恶补一下后他的数学还是考得可以的,反而是语文考得不理想。他的应试作文在那种正式的考试模式中老是得不了高分。在区里的传统作文比赛里也能拿二等奖,因为他的文章不是传统作文比赛喜欢的类型。但他还是比较喜欢看书的,尤其喜欢民国的,钱钟书和梁实秋等人的文章,家里的一本《围城》不知被他翻过多少遍,第一本翻烂后我又买了一本。因为喜欢,所以他后来在第一本书《三重门》里刻意的模仿他的偶像钱钟书《围城》的风格一点也不奇怪。 韩寒中考考了468分,有体育长跑比赛第一名的8分加分,就是476分,松江二中因为他长跑的成绩好,就又降低了几分特招了他。他当时是寄宿在学校的,不是每个星期都回来,那时松江到金山还得要转二次公共汽车。我发现他写《三重门》是在他差不多要写好的时候。我就对他说,要不要我拿去帮你复印一遍,不然弄丢后无法弥补。他同意了,说等写完后。写完后我就拿到对外营业的金山县图书馆复印室去自费复印了一份。我是这个时候才有了看的机会,总的感觉是非常幽默,有点像《围城》的那种笔法,文笔非常老练,而且我猜想,书中那个主人公身上,可能有他自己的影子。书中描写的生活,也从初中延续到了高中。这是一种没有生活的人想象不出来的情景。一般作者的第一本书,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模仿自己喜欢的偶像风格写很常见。现在看到有人竟怀疑《三重门》是我写的,那我真要谢谢他们的抬举了,我要写得出《三重门》,我早不是现在的我了。这种只要有脑子,而且能正常思维的人都想得明白的。不是一代人,文笔和经历完全不一样,你能写得出那种情景那种意境那种感觉吗?现在一些人觉得他们不可能做得到,所以断定韩寒在他们这个年龄也做不到。一个17岁孩子的文章是他父亲代写的并且还能走红中国十多年,是在编神话吗?如果大家都可以随意恶意的假设和推测,我也可以把你臆想得什么都不是。 韩寒在松江二中读书过程中得了那种浑身奇痒的疥疮,后来学校怕感染其他同学让他回家养病一个星期。我是在那天回家看到他写的《求医》才知道他得疥疮的。那天回家时他去外面玩了,但文章在桌上。我看了以后觉得很幽默,笑坏了。因为我事先看见过新民晚报上一则上海萌芽举办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消息,所以就建议韩寒将这篇《求医》和另一篇《书店》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因为他觉得这次比赛没收参赛费,应该是真正的比赛,不是那种常见的近乎骗人的活动,而且既然是新概念,就不是应试作文的那种,就参加了。后来寄出去后一直没有回音,韩寒和我都有点失望,直到那天上午,一位叫胡玮莳的萌芽编辑将电话打到家里问为什么不去参加前一天的新概念复赛才知道那天新概念作文比赛就要揭晓颁奖了。(很多评委在初赛的时候就留意到了韩寒的两篇文章,觉得特别老练,就和现在大家的怀疑一样,所以他们委托萌芽的胡玮莳编辑给了我们电话,一方面是爱惜人才,怕因为客观原因错过了比赛,一方面也想当面考验韩寒)。韩寒说没有接到复赛通知(当时我们一家住在50多平米的老公房,楼下的邮箱都是没有锁的),后来胡玮莳去问了评委后再打电话过来说评委同意韩寒中午前赶到上海市区比赛的地方再考一遍,我带了韩寒就急急忙忙的赶到车站那里找了辆黑车去市区,到那边已经接近中午了。接下来就是评委即兴出题现场一个小时写出《杯中窥人》的事。这事居然让阴谋论者认为我是开了后门事先知道了题目写好后让韩寒背的。这真是天地良心了,我们知道韩寒其实入围了是在当天的上午,此前萌芽的编辑我一个都不认识。包括李其纲,我也是根本不知道那个出题老师叫李其纲,出题的老师叫李其纲是我后来在有关新概念作文比赛和韩寒的补考的新闻报道中才知道的。而且我根本写不出这种文章。我的文章根本不是这个风格的。再说如果新概念作文比赛可以舞弊的话,那韩寒真的不可能有这次机会,因为这个比赛很隆重,有很多的教授和著名作家作评委,真的这个比赛要走关系的话,参赛的学生里有这方面能力的家长实在太多了,能得到好处的肯定不会是我们,我相信有这种能力的家庭也不会只住在50多平方米的老公房里。我可以这么说,一切能够靠钱靠关系靠舞弊能获得的好处,都不会轮到我们先得到,我们甚至连号都排不上。这种污蔑直接玷污了这个严肃的比赛。韩寒作为新概念作文比赛的参赛者,我只能告诉这些我所知道的情况。 好多人都说我应该回应,其实我觉得这事真的无聊透了。韩寒诚然有很多不足之处,看他不顺眼可以直接批评或者骂他,而且一直以来也不少这么做的人,但用这种全靠自己的臆想和主观判断来污蔑和传播,我觉得就十分下作和无耻了。我对韩寒说,无论你怎么说,他们还会无中生有找各种各样的茬来污蔑你的,因为他们就是看你不顺眼。有一次韩寒比赛翻车了(拉力赛很容易翻车,他参加拉力赛好几十场一共翻车过两次,算是冠军车手里翻车最少的),他回头发现在新闻的留言里最多的都是咒韩寒怎么还没死的,所以他早就知道了在很多人喜欢他的时候,也有很多人不喜欢他,他几乎从来不回应那些对他的辱骂,甚至有些谣言也不回应,但我觉得这次真的太过分了。包括这篇东西,我也只是说说自己,说说当时的一些情况。其实只要是韩寒的真正的读者,就会发现韩寒的文章和书从一开始到现在,其行文风格是有一条清晰一致的成长脉络的,像幽默什么的只是一开始比较刻意,一直在掉书袋,用典故,和现在的很多专家写的一样,那是因为受到了钱钟书的影响。很多典故和生僻的书本或者英语都是他硬记下来为了炫耀而背的,你要写过文章都知道,你随便记住或者摘抄下几个很生僻的东西,想要硬放到文章里是很容易的。韩寒的引用都不算特别自然,算是明显的故作老成。后来更趋于自然和内在。一直到了近几年,他说他写文章要做到不用典而把事情说清楚。我觉得这是他的进步。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到三十岁肯定是在不停的进步的,这也是人生中一个人改变最大的阶段,阴谋论的人不能要求韩寒永远和十五六岁的时候写的文章一个样子,否则就是有假,那样倒是要被人笑死了。我找了一下,发现韩寒学生时代写在各种作业本笔记本和各种不规则纸上的那些文章手稿都在,当时保存这些也不是为了日后打官司或者让人研究,这些不经意间保存的资料,现在看来是多么珍贵。看到这些原始资料,我不得不再一次为我的儿子骄傲,很多人,包括我,十几岁时根本做不到他那样,韩寒虽然有点虚荣,有点故作老成,但是他做到了,他还在不停的努力和进步。我到现在还是认为,韩寒的这种文风是骨子里的,不是随便可以模仿的。如果这年头连手稿都不能用来证明什么了,那大家都不要写作了,真是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韩寒现在决定要出《三重门》的手稿,你们到时还会惊羡一个十七岁的高中没毕业的少年写的字竟然有这么好这么老练,可以自己去对照一下或者发奋一下,能有几个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的字能有这么好看。韩寒不是一个特别喜欢应酬和交际的人,别人可能在玩的时间,他在想东西,写作,阅读,练字,练车。他最大的娱乐就是有时候踢一次球或者周末和朋友们打一个《使命在召唤》的真人射击类的电脑游戏,他的名气不算小,但是他平均一个月都没有一个饭局。大家之所以觉得他能做很多的事情,精力很旺盛,是因为他把别人可能用来应酬和娱乐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你们可能不知道吧,如果没有比赛和游戏,他几乎每天晚上的八点开始写作或者看书,一直到早上六点,连续十个小时都在书房里。所以他的博客大多都是凌晨发的。虽然他口头上不承认,一直说他在玩,但这个就好像一个考试很好的学生喜欢说他在家里从来不复习一样。没有想到,他的努力反而成为了他的过错。有些人甚至拿出了韩寒小学两年级的作文要说明韩寒未来写文章不好,这真的是不厚道的,其实大部分的小学在两年级的时候还在教认字,那个年代很多的学校是三年级才开始写作文的,我不知道现在的小学生是什么样的,我记得韩寒在两年级的时候好像是主动写作文给语文老师批阅的,也就是说这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同年级里的大部分同学都还没有开始写作文。这种推测是有点胡搅蛮缠了
      
       好了,下面请欣赏我的父亲@韩仁均叔叔  写的一篇文章,文章有点长,希望大家能耐心的读完,再来判断我的文章是不是我的父亲代写的。最后还附有我的父亲以前曾经发表过的作品,我的父亲为人正直,可爱,他的文笔非常的淳朴流畅,根本就不像我十六岁那样,看似老道,其实做作。我父亲念书的时候没有初中高中,根本没学过也不会英语,其中又经历文革,构陷者居然能想象出我父亲帮我写出一本讲初高中生活的校园长篇《三重门》。也欢迎大家拿我父亲的文章和我的文章来对比。很多人劝我不要再与这些人纠缠,因为他们就是要找各种茬搞臭你,你说什么都没有用。他们的逻辑就是走街上看人不爽,上前一口咬定你十年内必然杀过一个人。如果你不能自证十年内每一分钟的去处,那么我枪毙你是天经地义。关键是居然真有看客似乎觉得他们很正义,是替天行道。我知道有些人是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的,但是我相信明白人如果能够看到现在,也都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感谢所有支持我的朋友。今天我希望为我父亲讨一个清白,不过,这真是一个荒谬的时代,加害者像个原告一样,大摇大摆,不需要任何证据,只需要想象力,就能够损毁你和你家人的名誉,而且什么罪名都敢往你头上加,而被害者却要像个被告一样,不停的出示着人证物证,也未必能还自己一个清白:



说说我自己
奇怪,怎么贴着贴着,又出现循环了呢?闹什么鬼呢,吓人啊!
李小苗 发表于 2012-1-27 15:51
博客设置问题。让人不能直接转帖,必须要去他的博客看,以便提高博客知名度。
这个案子有意思,比现场直播好玩。
韩父出场。
对于求医一文的4个疑点:
1,一个17岁的少年称20多岁的已经参加工作的女生为“小姑娘”,
2,一个每天踢球奔跑拿了不少体育荣誉的特长少年自称“体弱多病”,
3,一个总考不及格且自己说记性很差的人却记住了那么复杂的英语单词,
4,一个一本翻译名著都没读完过的人却引用了两本书里两段很不著名的细节……
韩父似乎总在第三个上面圆场,说自己不会英语,
韩寒出来插话圆的也是这个疑点。
最重大的两个疑点,第二个和第四个,却只字不提。
基本上可以判断《求医》一文,肯定有韩父的参与——尽管不能肯定完全是他写的。
本帖最后由 李苗 于 2012-1-27 16:58 编辑

韩寒说:
我甚至发现还有伪科学证明法,忽悠了不少人。有理科生做了一个科学统计,选取了八九本书,其中有我父亲的书为A,我的四本书B,C,D,E,其他作家的书G,F。分析书中关键词出现的次数,比如三个“的”“得”“地”,比如“因为”“所以”,结果发现,我父亲的书和我的那四本书出现这些词的总次数差不多,而另外两本书明显要数倍与ABCDE。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我和我父亲的书风格雷同。这篇文章充满了我看不懂的专业术语,很多试图证明我的书是我父亲代写的朋友也像捡到了宝一样兴奋不已转发不止。甚至其中还有科普人士,他们认为最终还是科学和数据来说话了。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A,B,C,D,E都是十万字,G是三十万字,F则超过了五十万字。所以结果当然是ABCDE的常用词出现次数差不多,而G是他们的三倍左右,F则是五倍左右。像我这样的理科白痴也知道做这种对比的时候,抽样对象的字数得是一样的吧。我不明白这位理科生为什么这么恨我,虽然我一直对理科生特别有好感,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科学家。
、、、、、、、、、

信不信由你们,这家伙居然不知道什么叫字频!居然认为字频就是字数,还拿总字数来说事。笑死我了。

《三重门》、《零下一度》、《博文九篇》、《儿子韩寒》字频对比:


  的 0.0308 0.0357 0.0490 0.0388


  地 0.0032 0.0036 0.0008 0.0040


  得 0.0071 0.0055 0.0050 0.0051


  其中,《博文九篇》“的”,“地”两个字,尤其是“地”字,与其它各篇,明显表现出统计学上的偏差,是其它各篇的4倍至5倍。说明:《三重门》、《零下一度》、《儿子韩寒》确是一人所写,而我所选的2012年1月19日前的《博文九篇》,显然是另一人所写。
原文地址:简评韩寒父亲韩仁均《说说我自己》作者:方舟子
看到了韩寒在博客上贴出的韩仁均《说说我自己》。虽然口气和缓多了,但是口供还是没对好。当然也可能父子俩已练到合二为一了,他看到的就等于我看到的,他说过的就等于我说过的。我只举一例如下,然后继续分析署名韩寒的作品。

【韩寒看到的大赛消息=韩仁均看到的大赛消息】

韩仁均《儿子韩寒》:

前些天他告诉我参加《萌芽》杂志和北京大学等七所高校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事,并且也给我看过两三篇文章。我看后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好的地方。我便说,这篇《求医》倒可以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试试。

韩仁均《说说我自己》:

因为我事先看见过新民晚报上一则上海萌芽举办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消息,所以就建议韩寒将这篇《求医》和另一篇《书店》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

【韩仁均对新概念的评论=韩寒对新概念的评论】

韩仁均《儿子韩寒》:

我便说,这篇《求医》倒可以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试试。这种挺随意的、毫不做作的、完全生活化的文章,相对现在通常的应试作文来说,本身就很“新”。“新”并不代表另类。他表示同意,后来我就帮他打印了一份。

韩仁均《说说我自己》:

因为他觉得这次比赛没收参赛费,应该是真正的比赛,不是那种常见的近乎骗人的活动,而且既然是新概念,就不是应试作文的那种,就参加了。
对“天才”韩寒《求医》的医学分析


发布者:方舟子  日期: 2012-01-28 11:39:53 浏览次数:35 (共有0条评论) 查看评论 | 我要评论
  
  我在《“天才”韩寒作品〈求医〉分析》一文中,通过分析用语和用典,认为该文不可能出自17岁体育特长生韩寒之手,而是一位中年老病号的代笔。文章贴出后,几位医生网友给我留言,指出根据该文对病情的叙述,作者并非疥疮患者,而是肝炎患者。我得到启发,看了一些医学文献资料,对该文做医学分析,给证据链补上一环。
  韩仁均《儿子韩寒》说,这篇文章是1999年1月韩寒上高一时得疥疮期间写的。韩仁均在《说说我自己》一文中再次重复了这个说法。《求医》中也明确说了是去治疗疥疮。那么韩寒在写这篇文章时,疥疮还没好,对疥疮症状的描述应该比较准确才对。实际又如何呢?
  文中说:“读书在外,身心疲惫,难免某日起床或腮边凸起一块或腿边红肿一片。”“全身突发性部分之大痒……足、头、腹无处不痒……”
  疥疮是因为疥虫感染皮肤引起的。疥虫钻入皮肤,在皮肤中间穿行打隧道、产卵,引起过敏反应,导致皮疹、瘙痒。皮疹多发生在皮肤皱折处,包括手、腕、腹部、阴部等。只有幼儿患者才会在头部发生皮疹、瘙痒,少年和成年患者不会。所以该文说的“腮边凸起一块”、“足、头、腹无处不痒”,不是疥疮的症状。
  文中说:“那女医生也问我何病。我告诉她我痒。女医生比较认真,要我指出痒处,无奈我刚才一身的痒现在正在休息,我一时指不出痒在何处。医生笑我没病看病,我有口难辩。忽然,痒不期而至,先从我肘部浮上来一点点,我不敢动,怕吓跑了痒,再用手指轻挠几下,那痒果然上当,愈发肆虐,被我完全诱出。我指着它叫:‘这!这!这!’医生探头一看,说:‘就这么一块?’这句话被潜伏的痒听到,十分不服,纷纷出来证明给医生看。那医生笑颜大展,说:‘好!好!’我听了很是欣慰,两只手不停地在身上挠,背在椅子背上不住地蹭,两只脚彼此不断地搓。”
  疥疮的瘙痒局限于手、腕、腹部、阴部等特定部位,痒处会有皮损,包括皮疹、小水疱或结痂。所以要指出哪里痒,是很容易的,而不是像文中所述无法向医生指出痒在何处,而一痒起来又是全身无处不痒。该文的作者显然没有患过疥疮,至少不是在患疥疮期间写的文章。
  文中所述的这种没有皮损、全身奇痒、没有特定痒处的症状,更像是肝炎诱发的。肝炎造成肝功能损伤,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在皮肤下沉淀,刺激皮下神经末梢,导致全身上下都瘙痒难忍。所以文章所述,是作者把自己初患肝炎的体验移植给了疥疮患者。
  文中还说,他去的那家大医院,皮肤科和外科并在一起。皮肤病容易传染,外科多是外伤病人,更容易被传染,所以规范的医院是不会把两个科室并在一起的,何况是大医院。在医疗很不规范的年代,例如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倒是有可能这么做。文中的其他细节也表明这次求医不可能发生在1999年的大医院。大医院都有护士分诊,患者先把病历交给护士,由护士分配医生;而文中叙述的,却是患者自己拿着病历去找医生,认为这个医生看病草率,又自己去找另一个医生,这像是在社区医院才会发生的。病历写得不规范、医生对皮肤溃烂患者不做检验就开药、医生手写药方写得药房看不懂、医生骂病人笨,也都不像是发生在1999年上海大医院的事。
  所以该文所写的,其实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或更早)一位肝炎患者在一家小医院的求医经历,而不是韩寒作为疥疮患者在1999年的大医院的求医经历。作者的身份,更像是1977年考上华东师大中文系,又因肝炎退学的韩仁均。
  《求医》的全文见:   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 ... nhan5nian/116.shtml
  参考资料见: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health/PMH0001833/   http://www.scabiesweb.org
  2012.1.28.
粉丝当成这样才算当到家。
下九流的招数都出来了,就差没上门拍砖锤击。
老童看帖不仔细,说的是姑奶奶,如果方没有姑奶奶,那就不成立啦。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1-28 20:32
这个露齿大笑让人齿冷。
236# 李小苗
不知道他在玩什么牌,可能手里有王牌不想过早打出来吧,先打一些无关紧要的牌娱乐娱乐。
按这个逻辑,以后想骂人要操他九姑奶奶,基本可以肯定不成立。

建议方舟子操路金波的九姑奶奶,基本可以肯定:白操。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1-28 21:22
这个推论很牛。
现在老周说可以质疑《三重门》,如果你质疑《文人三才》是别人代笔的,也请你提供证据。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1-28 22:14
I 服了 YOU。可以说如果的时候,你不说;不能说如果的时候,你偏要说。
其实你这个态度就很好,很淡定,不像韩寒急得要用女儿赌咒,也不像路金波急得要操人家的姑奶奶。
这多简单,你要质疑,你拿出证据。
等人家拿不出来,告个诽谤罪,二千万赢不到,7万也许。
所以我才说,急个什么 ...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1-28 22:32
到底怎样才算是完整的证据呢?
比如说顾颉刚考证孔子编订的《尚书》是部伪书,列举了若干证据,可是并不能100%证明,也有诽谤之嫌疑。
孔子的后人,比如孔庆东等,是否可以告他诽谤要求赔偿?因为他他并没有看见,最有力的证据——清华竹简出土。
方舟子也有同样的问题,他质疑韩寒父亲代笔,也搜集了不少证据,可是也不能100%证明。要完全证明,除非韩寒父子倒戈,或者韩寒父亲忏悔,把以前的事情抖露出来——这个可能性好像很小,比清华竹简出土的口能性还小。
电脑确认匿名剧作为莎士比亚著作
http://news.QQ.com 
2006年10月15日04:06  
现代快报  我要评论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他的一生留给世人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不过多年来世人对这些作品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另有其人,也有人坚持以为一本从未入选过莎翁全集的作品实际上出自莎翁之手。现在,借助电脑程序的帮助,研究人员最终认定,这两部作品都是由莎士比亚本人写的。


  遗珠作品被承认


  《法弗舍姆的阿尔丁》是1552年匿名出版的一部剧作。据报道,借助的这种电脑程序叫做“电脑文体论”。通过它,研究人员不仅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一些特定词汇的出现频率进行了计算,还对词语的用法、拼写和出现的位置进行了分析,由此总结出了莎士比亚的写作风格。澳大利亚文体研究专家休·克雷格表示,单凭人们的双眼很难发现这些细节,因此需要借助电脑程序的帮助。


  通过比较,研究人员发现《法弗舍姆的阿尔丁》的写作风格与莎士比亚其他作品的风格一致。


  确认幕后无高手


  研究人员还澄清了关于莎士比亚究竟是否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真正作者的疑虑。 其实,《麦克白》也曾被怀疑不是出自莎翁之手。这样的怀疑已经持续了300多年,就连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和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也曾表示质疑。他们不相信一个来自特拉福德镇的平民可以对宫廷和上流社会有如此全面的了解,不懂外语的莎士比亚又怎么可能用拉丁文和法语写作。


 这些怀疑论者认为幕后肯定还有别的高手。英国贵族作家爱德华·德维尔、英国哲学家培根都曾被认为是莎士比亚作品的真正作者,或者至少一起参与了创作。


  借助“电脑文体论”程序的帮助,研究人员最后认定这些作品确实出自莎翁之手,因为包括爱德华·德维尔、培根在内等作家的风格与莎士比亚的风格截然不同。“莎士比亚的风格提供了强烈的证据,那些通常被认为属于莎士比亚的剧作确实是他而非其他人写的。”美国教授阿瑟表示。 江玮
高科技还是让人惊奇。
可是可是,有人不是30岁了啊。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1-28 22:27
女士打对折,50岁算25岁,还是不满30岁。
韩寒欲诉方舟子索赔10万元:方舟子称欢迎起诉
--------------------------------------------------------------------------------
http://www.scol.com.cn  ( 2012-01-29 14:24:19 )  来源:华龙网   评论共 0条 如何上四川在线手机版 wap.scol.com.cn 手机上微博:w.scol.com.cn 点击进微博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更多1
  因怀疑韩寒找人代笔写书,方舟子在网上对韩寒发起“炮轰”,引发双方长达11天的网络“口水战”。

  今天凌晨“韩方”之战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韩寒经纪人发布博文称今天韩寒将以1000页的手稿资料作为证据,正式起诉方舟子。而后者则表示“欢迎起诉”。

  韩寒方出招

  韩寒:将凭千页稿 诉方舟子

  今天凌晨4点,万榕书业总经理兼韩寒经纪人路金波在微博上发布消息,称“韩寒委托律师”,就“知名科普作家方舟子通过互联网‘质疑韩寒(找人)代笔’期间造谣、对韩寒名誉造成损害事宜”,今天(将)“在上海提起法律诉讼”。

  路金波称,在2012年1月19日至28日期间,方舟子在微博账户上连续发表、评论和转发文章,明确指出韩寒作品“(找人)代笔”“包装”,“造成对韩寒名誉权和财产权利的严重侵犯”。韩寒将在上海提起诉讼,“要求公开更正、道歉”,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

  据称,韩寒整理了1997至2000年间的手稿等1000页资料,“足以证明其作品为独立创作。”

  方舟子接招 欢迎起诉 一定会应战

  今天上午,当记者联系上方舟子时,他表示:“欢迎他起诉。”

  方舟子告诉记者,自己目前仍然认为,那些文章不是韩寒写的。

  对于起诉,方舟子表示将交给律师处理,自己“一定会应战”。

  方舟子说:“我相信如果是在一个公正的法庭,我是不会败诉的。但是诉讼是在上海,诉讼结果不好说。”

  方舟子质疑VS韩寒回应

  方:为何在电视访谈中故意说不知道“三重门”的意思?

  韩:那个电视节目录制的氛围非常不好,几乎没有人读过我写的东西,我有权不回答来自非读者耍猴式的问题。

  方:《求医》中说上学时被传染了疥疮,但文中所述病症与事实不符,更像是韩寒得过肝炎的父亲所写。

  韩:退一万步说,这些都是文学作品,哪怕我什么病都没得过,我也可以这么写。

  事件回放:1月15日,麦田发表《人造韩寒》的博文,称韩寒的成功是其父韩仁均和出版人路金波“人造”和“包装”的结果,还称韩寒当年在新概念大赛中的获奖作品为其父代写。隔日,韩寒便表示悬赏2000万元,寻找 “代笔人”与“人造”的证据。1月19日,双方和解。

  韩之争引起了方舟子的注意,他连续发表11篇博文,质疑韩寒的文章和说法有多处自相矛盾之处,怀疑有枪手代韩寒写文章。

  1月15日下午,韩寒在北京接受了网易娱乐的专访。采访中,韩寒驳斥了“代笔”质疑,他表示,这样说的人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写作时间。再度谈到“民主自由”时,韩寒表示老百姓对自由的渴望其实并不大。而在16日凌晨,韩寒对于代笔指控又发文反驳,并悬赏2000万征集代笔证据。

  新概念作文主办方否认韩寒“拼爹”说法

  1月15日,IT评论博主麦田发表博文质疑韩寒的成功是靠团队包装,韩寒否认并愿意悬赏两千万元寻找“代笔人”。新概念作文大赛主办方《萌芽》杂志社赵长天也否认麦田质疑韩寒《杯中窥人》获奖“拼爹”说法,称韩寒父亲与出题者不认识,不存在作弊可能。

  麦田就质疑韩寒证据不足道歉(图)

  日前,IT博客作者麦田质疑韩寒背后有写作团队替其代笔,引起网民热议。1月18日晚,麦田在微博向韩寒、韩寒的父亲韩仁均等人发了一封致歉信,称最近几天对韩寒的质疑证据不足,并表示愿承担所有责任。随后,韩寒表示接受道歉。

  方舟子质疑韩寒“代笔”引发微博骂战

  春节期间,方舟子质疑韩寒之父代笔为子写作,与韩寒展开隔空“骂战”。针对愈演愈烈的“代笔”质疑,韩寒在其博客上公布了当年《三重门》所有的手稿,并表示将把两部手稿出版成书。方舟子打假引来微博骂战,“挺韩派”和“倒韩派”各执一词。
转帖]方舟子:点评韩寒及其父亲的回应
405 次点击
2 个回复
0 次转到微评 挑灯浪子 于 2012-1-29 16:16:50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点评韩寒及其父亲的回应




本来是想继续分析署名韩寒的作品,看到韩寒及其父亲韩仁均连续在博客上发了三篇文章(《我的父亲韩仁均的以及他的作品》《看着手稿真欢乐——附16岁写孔庆东文章一篇》《我写下的这些都可以成为呈堂证供》),不点名地“理会”我的质疑,我就先对这些答复中某些有意思的地方给个评论。由于韩寒经常修改他的博客文章,我引用的文字(用【】标出),以我看的时候存下的为准。




以下点评《我的父亲韩仁均的以及他的作品》




  韩寒说:【一开始,他们说我有团队,并重金鼓励网友举证,结果千万网友中没有人能举证出身边的亲朋好友属于我的写作团队,于是他们又说金波是我少年成名的推手,结果发现金波98年的时候还在河南的一个罐头厂工作。】




  不是韩寒自己重金悬赏2000万的嘛,现在他这么一说,倒好像成了重金悬赏的是质疑的人了。当然,这可能是笔误,但是一个自称从小写长篇小说可以从第一页一直写到最后几乎不做任何修改,手稿拿出来就跟誊清稿一样的人,会一再出现这种严重的表述笔误,甚至前言不搭后语,总让人觉得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从麦田的质疑开始,质疑的人一直怀疑的是韩寒父亲韩仁均代笔少年韩寒的作品,这时候要说有推手也只是怀疑杂志社或出版社编辑,并没有人怀疑路金波这时候已介入,谁都知道路金波成为韩寒的代理人是后来的事。请问说“金波是我少年成名的推手”的“他们”究竟是谁?立一个稻草人打得很痛快是不是?




  韩寒说:【我甚至发现还有伪科学证明法,忽悠了不少人。有理科生做了一个科学统计,选取了八九本书,其中有我父亲的书为A,我的四本书B,C,D,E,其他作家的书G,F。分析书中关键词出现的次数,比如三个“的”“得”“地”,比如“因为”“所以”,结果发现,我父亲的书和我的那四本书出现这些词的总次数差不多,而另外两本书明显要数倍与ABCDE。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我和我父亲的书风格雷同。这篇文章充满了我看不懂的专业术语,很多试图证明我的书是我父亲代写的朋友也像捡到了宝一样兴奋不已转发不止。甚至其中还有科普人士,他们认为最终还是科学和数据来说话了。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A,B,C,D,E都是十万字,G是三十万字,F则超过了五十万字。所以结果当然是ABCDE的常用词出现次数差不多,而G是他们的三倍左右,F则是五倍左右。像我这样的理科白痴也知道做这种对比的时候,抽样对象的字数得是一样的吧。我不明白这位理科生为什么这么恨我,虽然我一直对理科生特别有好感,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科学家。但是理科更需要严谨,能在完全缺乏条件的情况下依然把实验做的津津有味并得出结论,也算有本事。】

北大中文系教授曹文轩给《三重门》写的序言说:“而在《三重门》的作者韩寒身上,却已几乎不见孩子的踪影。若没有知情人告诉你这部作品出自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之手,你就可能以为它出自于成年人之手。”“在我的感觉上,它恰恰是以成熟、老练,甚至以老到见长的。”曹教授当年给署名韩寒的《求医》点评时也说:“《求医》一文,若不注明作者身份,你很难会想到如此老练文字竟出自一个高中一年级男生之手。这种老练,又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一种自然流露。我不太清楚这男孩文化背景,也不太清楚他生活经历。总而言之,我不太清楚他何以会有如此老练的文风。”   韩寒是在说给他的作品写序的北大中文系教授其实不是“有一定文学经验的人”,而是属于“对文学没有什么兴趣的人”?曹教授今天如果听到韩寒这么评价他,不知作何感想?   韩寒说:【有人说,“幽默”的英语单词是“humor”,我这么小的年纪,不可能知道这个单词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体液”,而我却知道,并写在了小说里,说明我英语功底了得。这么说是很牵强的,几个单词记下来很容易被刻意引用到书里。我当时也是忘记了“幽默”这个单词具体怎么拼写,所以才翻了字典,结果发现它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体液”。包括很多的英语单词都是这样,只要活用词典,就能让你显得学识渊博。而且我当时也的确常常翻看词典,因为我的偶像钱钟书先生有个典故,就是看字典看了两个月,所以我没有也看字典,中英文的都看,虽然现在忘记的差不多了,但其实对人生和创作都挺有帮助的,建议大家无聊的时候也可以这么做。】   韩寒自称熟读钱钟书,却不知道《书店》一文关于幽默的说法其实是抄自钱钟书的《笑》:“我们不要忘记幽默(humour)的拉丁文原意是液体,好象贾宝玉心目中的女性,幽默是水做的……”却狡辩说是从字典查来的。这可作为《书店》不是韩寒写的一个证据。   韩寒说:【我的朋友春树小姑娘开玩笑说我不会说“葡萄酒”的英语。春树老师一直是个很可爱有才华的姑娘。不过不会说“葡萄酒”这也很正常,我不太喝酒,我只知道酒是Wine,但不知道葡萄酒是什么,甚至因为长久不说及“酒”这个单词,有一次甚至说成了翅膀。总体来说,我的英语水平不算特别差,但专业领域非常强,因为我们经常去国外比赛,我们的赛车工程师也经常是老外。】   只要有初级英语水平的人就知道葡萄酒就是wine,喝过进口葡萄酒的人也都该注意到,更何况是一个经常出国下餐馆的人。就这还敢说自己的英语水平不算特别差?   韩寒说;【至于有几次我前后供述对不上,我和我父亲供述对不上,这些都是无关大局的小问题,毕竟十多年过去了,谁还能记得那么清楚,在电脑前的朋友,十三年前的今天你在做什么?甚至十三年前的这个月你在做什么?】   你前后供述对不上、和你父亲供述对不上的,都是涉及你的人生重大事件的问题(新概念作文大赛、《三重门》的写作、语文成绩的好坏等等),岂是“无关大局的小问题”?十三年前的今天我做什么我不一定记得清楚,但是十三年前我干过的大事(例如首先在网上批邪教)的前因后果和细节可是记得清清楚楚,不管何时叙述,都不会出现前后矛盾的说法。如果一个人及其亲人对一件事的说法不一,反复无常,说谎的可能性就很大。刑侦警察就是这么破案的,文本考据也是这么研究的。 2012.1.29
唉,竟然还至于上法庭。所谓公共人物的名誉权,也太脆弱了吧?
方舟子有质疑,韩寒有释疑,剩下的事情,无非就是公众就双方的论辩自行判断了。与法庭何干?
韩寒即便胜诉,法定的一纸裁定,能说服原本有疑的公众?于事无补啊,甚至,欲盖弥彰,越描越黑。

韩少太失算了。几个质疑,一家人如临大敌,竟然还翻出十几年的信件,煞有介事。现如今老毛还能被质疑,茅于轼同志的檄文,看见没?你韩少的屁股就摸不得?一摸就要跳?偏要摸!活见鬼了嘛。

舟子方,我顶你。不争理,也争个勇了!笑笑书 发表于 2012-1-29 17:03
看到这里,已经很明确了,韩寒是个生意人。这个官司不是学术纠纷,而是赤裸裸的商业利益纠纷。你怀疑我的作品不是我写的——尽管从学术上说这样的质疑很有价值,你破坏了我的名声,以后我的书卖不出去了,没有商家找我代言了,我经济损失很大。所以我要告你,要挽回名声,弥补可能的经济损失。
只要韩寒告这个官司,不管是赢了还是输了,他都将被踢出“公众知识分子”行列——实际上,给商家代言,就意味着他已经出卖了自己的知识分子身份,变成了一个商业符号,粉丝则是他赚钱的工具。和娱乐明星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和茅于轼和老毛更是没有什么关系——他们至少还和政治和学术挂钩。
声明一哈,本人坚决支持韩寒起诉方舟子。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1-29 19:15
不起诉,怎么能有好戏看。
没有好戏看,怎么能让粉丝看见偶像的真面目。
中途还会有很多不定数,半路不知还有几个程咬金。
方某人很淡定——输赢就10万而已,韩某人估计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一不小心4000万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