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流星雨 于 2012-1-31 12:43 编辑

485# 兮兮
80后和90后的思想都有很明显的老套成分,一直都有这个感觉只是没有表达过,也可能只是相对于“这种年代成长的人不该再有这种老套”这个“见解”的一种过度反应。分析起来,应该是来自于对父辈的崇拜、模仿,可以理解成专属于他们的一类“时尚”。但父辈肯定无法理解啊,“我”是好不容易才走出这些老套的,你倒好,轻轻一来,居然又去老套上了。所以有些东西其实是一种“时尚追逐”,俗称假老练一下!估计每一个时代都有这样的“惊奇”。又岔题了。呵呵。
韩三篇的“老套”成分是怎么回事?其实很好理解哈!哈哈。
本帖最后由 流星雨 于 2012-1-31 13:15 编辑

韩寒勾勒的只是一幅典型的市井生活图而已,虽然他可能是非常之无意识的。但对方舟子来说,根据他的反应,应该可以断定,他对一般城市的市井生态并不熟悉,一个熟悉市井生活的人,不太可能对某家人2000年了还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惊奇,也不太可能对一所县(市、州)级医院居然还有上世纪80年代的标语口号感到惊奇。城市市井生活一般都存在很强烈的保守性,但这和现今农村社会中的那种保守又不太一样,它有很强的温馨感,没有使人急于摆脱它的某种苦难感,所以就容易变成年轻一代的一种时尚追逐,因为它没有从中感受到过父辈曾经感受过的苦涩滋味。
521# 花间对影
我声明,就我来说,我只是因为坐在上海人的地盘上,“由”不自主地倾向到上海人这边了哈,其实,对方舟子,我和他在“逻辑学”的应用上更有想象不到的共同语言。呵呵。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1&id=8073316

这个帖子不是一般的强,在有新证据之前,老童认为:此据最强。

因为复制不了,大致是:
韩寒博客里发的《看着手稿真欢乐——附16岁写孔庆东文 ...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1-31 20:13
哈哈,时间都精确到日上了。突然有个想法,如果事实确实如该网友所述,背后会不会潜伏一个其实也是很合理的另一种事实呢?
就是说,记忆的不确切性有时会不会把一个人陷入困境,落进一种有嘴辩不清的境地?不是质疑老童,确实是打完第一句突然就想到了这里,突然有点好奇。呵呵。
越是真实的事情,越是有嘴说不清,很真实的经验,韩少不陷落,会不会更不合逻辑?反正我自己一遇这些事一定头痛,除了沉默,好像就没有辩清过的经验。哈哈。
萧翰:公众人物被质疑得很惨。第一,除了《静静的顿河》之外,我没听说过第二例,正好人家也是射秽主义国;第二,宪政国有独立的司法和自由的媒体保障,公众人物不至于被误伤后无法弥补。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2-1 10:07
其实,真正的可怕并不在于质疑,而在质疑的内容莫名跳出了质疑的范畴,转眼幻成了“铁证”,所以“不得用于推演”是很确实的,中国人的逻辑很大胆很跳跃的,一越就是一片天地,呵呵,很可怕!
再说,疏通一条通往“天才”的路径是一项善举,善莫大焉!而疏通一条“质疑”之路,又何尝不是一项善举呢?同样善莫大焉。权宜虽然很多时候很有必要,但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终非好事,因为它终归也“堵路”了,质疑之中有善的种子,堵路就把善也一同堵到了路外,所谓“邪恶”就是这样产生的三,并不是说它天生邪恶,而是善种不续,被很多好心不知不觉地掐死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