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这样的幻觉,会秒掉多少理科生的好奇心。难道好奇心,不属于人类的性情之一吗?
test 发表于 2012-2-1 22:03
好奇可以,好奇而影响别人,让人不快,就看对方的态度了。好奇害死猫的哦。
边走边看
我还是认为,不要轻易谈论文革,这对参与讨论的任何一方,都可能是不堪承受其重的指责。如果对群众心理学有所了解,类似情况是常见而又正常的,并不单单在中国出现。法国人勒庞在名著《乌合之众》里,对此就有过若 ...
周泽雄 发表于 2012-2-1 22:34
俺留意到了,会引起别人的不安的,抱歉!
边走边看
……公众人物,恐怕会有些定义上的困难吧?……
李小苗 发表于 2012-2-1 22:21
先说这个。在邻帖正好看到关于韩寒父亲算不算公众人物的讨论,也牵涉到公众人物的定义和分类。
如果百度上能找到,建议小苗去搜索美国一个著名判例:“葛茨对威尔奇出版公司案”(Gertz v. Robert Welch,Inc.),它被公认是继“沙利文诉《纽约时报》”案后最重要的与诽谤相关的案子,在该案的司法判决书里,美国大法官首次厘定了公众人物的分类,并对公众人物下了定义。概括一下,公众人物被分为三类,全面性公众人物、自愿性公众人物和漩涡性公众人物。如果分别在国内寻找代表,韩寒可以是第一种的突出代表,范跑跑可以是第二种的突出代表,南京彭宇案的两位当事人可以是第三种的突出代表。在实际鉴别中,三种类型间也会存在交叉。比如韩父韩仁均,更像是第二种与第三种的结合,即,在他的公众人物成色里,既有自愿的成分,也有被迫置身漩涡中的成分。所谓自愿,是指他曾借着韩寒的光环(这当然符合情理)出版了《儿子韩寒》一书,销量也不坏,在韩寒本次事件中,他也有主动参与的行为,包括在微博里与网友积极互动,还曾对方舟子进行评论(有些是抨击),这使他的自愿性非常明确。只要有自愿性,按照美国大法官的定义,这位公众人物“应该预料到在社会事务中他们将扮演引人注目的角色”。另一方面,哪怕他不这么自愿介入,他与韩寒的特定关系,也可能使他置身漩涡之中,而为了使公众针对公共事务的讨论最大程度地不受限制,他难免会被裹挟其中,至少,按美国人的理解是这样。不是我言必称美国大法官,而是我无力在中国的司法判例中找到类似的精确概括。
先说这个。在邻帖正好看到关于韩寒父亲算不算公众人物的讨论,也牵涉到公众人物的定义和分类。
如果百度上能找到,建议小苗去搜索美国一个著名判例:“葛茨对威尔奇出版公司案”(Gertz v. Robert Welch,Inc.), ...
周泽雄 发表于 2012-2-1 22:49
谢谢周老师,赶脚这次方韩之争,成了大家熟悉美国有关言论自由与诽谤的法律及判例的契机了。
边走边看
49# 花间对影  

三重门小说中的写法:

雨翔突然想到Susan的两封信——两张纸条他都带来了,开了柜子找出来看,一看到Susan的字又勾起了难过,既舍不得又凶狠地把纸撕烂,边撕边说:“什么——三重门——去你的——我——”这时脑子突然聪明,想起万山说过“三重”在古文里乃是三件重要的事之意《礼记·中庸》第二十九章:“王天下有三重焉。”三重指仪礼、度、考文。,古人“王天下有三重焉”,林雨翔“忘天下有三重焉”,决定把苏珊忘记。test 发表于 2012-2-1 22:01
才看到这帖。谢谢test~~
我没看过这部小说。这一段,似乎还不能算是对“三重门”的解释,不知道小说其它地方有无提及?作者只是掉了下书袋,玩了下机智,没有文意上的相关,只有趣味上的关联。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先说这个。在邻帖正好看到关于韩寒父亲算不算公众人物的讨论,也牵涉到公众人物的定义和分类。
如果百度上能找到,建议小苗去搜索美国一个著名判例:“葛茨对威尔奇出版公司案”(Gertz v. Robert Welch,Inc.), ...
周泽雄 发表于 2012-2-1 22:49
赞,老周析理总是清晰干净~
31# 周泽雄

古罗马曾经有过一句著名的谚语:“感情温暖而狭窄,法律冷漠而博大。”

泽雄兄的原意并无大错,如果处于仲裁或审判者的地位,那就应该保持冷漠,不被感情所干扰,既不对争执双方给予廉价的安慰,也不进行无谓的情绪发泄——因为最后必须裁定,总会有一方胜、另一方负的结果。

记得《圣经》里的一则故事,一个丧子的母亲抢夺另一个母亲的婴儿,仲裁者判定将婴儿一分为二,这里岂但不是仁慈,甚至是冷酷。但是其结果却是真正的仁慈,让真正的母亲得到其婴儿。

至于公正,这是裁判和仲裁者最起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参与争论就是团队?你这个逻辑真是。。。把范冰冰“胸大无脑”的称号给你似乎又不那么贴切。。。这才真是无语呢。你混淆了“粉丝”和“团队”。照你的说法,韩寒博客上那些表态支持他的都是他的团队了。这次论战是在各自的博客和微博上进行。新语丝和这次的论战根本没关系,国内也看不到新语丝。你拿新语丝上的东西说事属于无事生非。

新语丝上只有方喜欢的帖,多少年一直如此。你管得着吗?人家也没有标榜要张贴不同意见,也没说自己的原则是观点平衡。我的博客也不留反对我的贴。要求每个人的网站要保留反对自己的意见,你这才是强迫症。
晓梦 发表于 2012-2-2 08:12
参与争论的自然不都是团队,我就不是任何人的团队,至于晓梦你是不是我存疑,因为你自己在这里说过参与过新语丝的工作。如果新语丝和这次的论战根本没关系,那新语丝上出现那么多挺方的文章又如何解释?这不是和你说的自相矛盾吗?

方怎么办新语丝是他的自由,可我也有批评的权利吧。在我看,一个人有无雅量容纳不同意见,可以见证此人的心胸是否狭窄。当媒体要发那些批评我的文章前,编辑来征求我的意见时,我都是开绿灯放行的,所以许多当年的论敌,现在都成了我的好朋友。
31# 周泽雄  

记得《圣经》里的一则故事,一个丧子的母亲抢夺另一个母亲的婴儿,仲裁者判定将婴儿一分为二,这里岂但不是仁慈,甚至是冷酷。但是其结果却是真正的仁慈,让真正的母亲得到其婴儿。

至于公正,这是裁判和仲裁者最起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陆东洋西 发表于 2012-2-2 01:22
这个故事,就是西方人惯道的“所罗门的智慧”。
公正,是一件需要高度智慧才能接近的东西,可惜,它却经常被喊成一句句口号。
49# 花间对影  

三重门小说中的写法:

雨翔突然想到Susan的两封信——两张纸条他都带来了,开了柜子找出来看,一看到Susan的字又勾起了难过,既舍不得又凶狠地把纸撕烂,边撕边说:“什么——三重门——去你的——我——”这时脑子突然聪明,想起万山说过“三重”在古文里乃是三件重要的事之意《礼记·中庸》第二十九章:“王天下有三重焉。”三重指仪礼、度、考文。,古人“王天下有三重焉”,林雨翔“忘天下有三重焉”,决定把苏珊忘记。test 发表于 2012-2-1 22:01
结合韩寒最近对“三重门”书名由来的解释,疑点颇多。小说里的情节是,一边撒气,一边突然由“三重门”联想到了“王天下有三重焉”,此“三重”,在语意上跟他的“三重门”并不相关,只是字型相同,作者玩了个脑筋急转弯,再由此开解一下自己的苦恼,打算借“王”、“忘”的谐音把苏珊忘了。这里,作者玩的是机巧,炫的是博学,并未将“王焉天下有三重”用作“三重门”的注脚。从前后承继的关系看,也是《三重门》在前,《礼记》的联想在后。而韩寒现在的解释却是为了显得深奥,所以才从《礼记》里翻捡出这个书名,甚至还追溯到了《周礼》,这样一来,更是多生了枝节。:

《三重门》的名字来自《礼记.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这是啥子意思呢,朱熹批注了以下,三重就是礼仪,制度和考文。虽然郑玄对此有着不同的解读,但我当时的确是以礼仪,制度,考文为释而取的书名。为了如何让书名显的有文化一点我反复的思量,终于才有了取自《礼记》的一个书名,而且这两个字往前其实应该追究到《周礼》。诸位觉得*么,于是我在之后的采访中便不好意思再回答。而那次采访,我完全是不想搭理一帮笨蛋,就像我这次打心底不想搭理另一帮笨蛋一样。至于我父亲,他为我骄傲,他也不会察觉到我的心态变化,自然记得。

我的感觉是,韩寒的问题出在虚荣,他太喜欢塑造自己的天才形象了,当他想展示自己的博学,就吹嘘自己曾博览群书,当他想证明自己具有天赋的理性能力,就说自己不需要读专著,为了体现他的特立独行,他宣称从不读外国小说,他总是根据需要来打造包装自己,当人们疑将起来,就会梳理出许多漏洞。比如随笔《求医》里,不读俄国小说的韩寒,竟如此熟练地把情节化用了进去。不得不让人怀疑,一些灵光乍现的部分,会不会是他人的润色之功。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我参与过新语丝的工作?是你的阅读理解问题还是故意歪曲?我曾说过你的话最多信一半,又多了一个例子。

我说的应该是,新语丝建立的整个过程,从头到尾,都是在ACT上公开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电邮系统还不很完善 ...
晓梦 发表于 2012-2-2 12:59
哈哈,我有肯定说你参与过新语丝的工作吗?没有。所以有阅读理解问题的是你自己哦。我说了一句存疑你就跳脚成这样(你还说过认识方20年),方到后来一口咬定,说那篇文章肯定不是韩寒写的,你却仍然为方辩护。这是你有双重标准的又一个例子。
73# 花间对影
我也感觉韩寒的最大问题就是虚荣心。太顺利太成功了就难免骄傲和虚荣,所以很多少年得志的神童们后来就不见得很出众了。如果韩寒能清楚地意识到这点,在夜深人静独自面屏的时候,能够以平常心审视自己,沉下心来投入到新的创作中去,那些个骄傲的缺点也就没多大问题了,最多是让别的卢瑟们看着不爽吧。如果这个心态影响了自己的创作,那就杯具了。好在我从《1988》里看到了沉着和进步。但是他这次对别人的攻击回应的确又不淡定了。毕竟生活不是小说,不是自己一个人就可以从头到尾把握的,他还需要磨练。

我发现很多人一旦成名成功,就喜欢添油加醋天马行空胡吹海侃胡说八道了,并且很多采访者也是喜欢提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像塞林格那样成名后隐居起来,不与这些喧嚣共舞,倒蛮好的。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
抓紧质疑方舟子或者质疑韩寒,本坛人士不得相互质疑,只许相互致意。
好奇可以,好奇而影响别人,让人不快,就看对方的态度了。好奇害死猫的哦。
李小苗 发表于 2012-2-1 22:38
在这次方韩之争中,有一件事我相当好奇,就是为什么有人会有必要拿“文革”的包袱砸人?

假设你经历过文革,那么,请问你在文革期间的发言或思考,究竟是以毛太祖的“圣旨”为标准,还是以你个人的“知识”判断力为参考的?

据说,在文革期间,不管是哪一哌,左派与右派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武器都是以“圣旨”为衡量标准的,难道这种鉴别对错真假的“衡量”标准与今天方韩之争的差别,你会看不出来吗?
在这次方韩之争中,有一件事我相当好奇,就是为什么有人会有必要拿“文革”的包袱砸人?

假设你经历过文革,那么,请问你在文革期间的发言或思考,究竟是以毛太祖的“圣旨”为标准,还是以你个人的“知识”判 ...
test 发表于 2012-2-2 21:58
面对您的好奇,我是该解释呢?还是不解释呢?就像那些高人教导韩寒一样。
    本来,经周版提醒,小苗已经不打算在方韩之争上再扯什么文革,因为小苗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像小苗那样,对文革有这么深的戒惧。这或许只是个人化的感知,也许是不合时宜的。这不,让人以为是拿文革的“包袱”来砸人了吧?虽然在小苗,只是内心的不安不期然地流露出来,你可以说她自己吓自己,但她想喊的只是“停止攻击”,砸人?实在有违小苗本心。
    文革两派如何争斗,如何整人,小苗没有经历过,但家族有创伤记忆。其可怕,还不在于用谁的思想,而在于“广大群众”自居正义有理,穷追猛打非把人批倒批臭不可的斗争方式。先预设一个人“有罪”,再掘地三尺,查遍祖宗八代整材料,从肉体拷问到灵魂,一旦被盯上,谁能逃得掉?
    是的,今天确实不同了,可以上法院,也可以沉默。就算全世界都在用放大镜扒拉你的字里行间来来指证你,你也不会少一根头发。
    淡定吧。
边走边看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2-2-3 07:42 编辑

关于文革, 我们可以类比的就是德国的纳粹反犹, 德国人反思自己的时候, 不是把责任都推到希特勒一个人头上, 他们意识到反犹可以说是当时整个欧洲大陆的一种集体意识, 搞社会主义更是当时风靡的社会思潮, 希特勒只是顺应那个时代的产物, 希特勒其实也是人造的, 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而且纳粹那套东西, 是可以轻易复活的, 电影<浪潮>就生动展现了纳粹在一个中学的课堂上很短时间复活的过程, 而这个电影, 是根据一个真实的事件改编的.

我们反思文革, 往往还是停留在老毛搞个人崇拜, 红卫兵不懂事被毛太祖忽悠煽动这个层面, 根本达不到德国人的那种深度. 其实我们人的心里面,  都有一个小小的毛泽东, 每个人的身体里, 都有红卫兵的基因.


方舟子激辩石述思 韩寒“枪手”之争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2-2-3 08:09 编辑
73# 花间对影
我也感觉韩寒的最大问题就是虚荣心。太顺利太成功了就难免骄傲和虚荣,所以很多少年得志的神童们后来就不见得很出众了。如果韩寒能清楚地意识到这点,在夜深人静独自面屏的时候,能够以平常心审视自 ...
qfwfq 发表于 2012-2-2 19:48
写三重门的韩寒才15, 16岁吧, 你们说他虚荣不显得可笑吗? 别的孩子还在用自己电脑游戏打了多少分来表现虚荣心吧.

韩寒后来历尽千辛万苦百折不挠地办独唱团, 显示了他大大超越了这个年龄所应有的成熟和智慧. 到了他去年年底抛出韩三篇和我的2011, 我认为他更是上了一个台阶. 代笔风波紧接着韩三篇之后, 我总觉得中间有隐约的联系, 现在新语丝里就有文章题目就是"我以前是一个韩粉". 说的白一点, 就是现在拼命打击他的人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被他韩三篇杀戮的粉丝. 但是好像大家都有点回避这种关系.
我们反思文革, 往往还是停留在老毛搞个人崇拜, 红卫兵不懂事被毛太祖忽悠煽动这个层面, 根本达不到德国人的那种深度. 其实我们人的心里面,  都有一个小小的毛泽东, 每个人的身体里, 都有红卫兵的基因.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2-3 07:38
这个说法是对的。
本帖最后由 童志刚 于 2012-2-3 09:39 编辑
韩寒后来历尽千辛万苦百折不挠地办独唱团, 显示了他大大超越了这个年龄所应有的成熟和智慧. 到了他去年年底抛出韩三篇和我的2011, 我认为他更是上了一个台阶. 代笔风波紧接着韩三篇之后, 我总觉得中间有隐约的联系, 现在新语丝里就有文章题目就是"我以前是一个韩粉". 说的白一点, 就是现在拼命打击他的人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被他韩三篇杀戮的粉丝. 但是好像大家都有点回避这种关系.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2-3 08:04
你这人有时复杂有时单纯,而问题是该复杂的时候不一定能复杂,该单纯的时候不一定能单纯。
有人楼上说了,《独唱团》你真以为是韩寒在主搞?他是职业赛车手啊,创办一份杂志有多难我是知道的,别的不说,光时间他就排布过来。再就是,很多人认为是因为韩三篇才导致了韩寒被质疑,老童去猫眼贴了几句话,立即被认为是给雇来的五毛,被指是“拿钱”的,什么乱骂都有。你说可笑不?后来参与其中的人,确实有因为韩三篇而对韩寒愤怒的人,但就这个事的起因而言,我说过,麦田我是认识的,说他被指使、有阴谋简直就是扯淡;而方舟子,本来就是职业打假人,听说有了这样的生意立即出马也再正常不过了。老童一类人,或者就是爱热闹,或者就是对说大话的人不服气,或者仅仅就是喜欢揭秘解谜。前者是哪有那么简单,后者是哪有那么复杂。
韩寒是否代笔,其实很好弄情,只须让方舟子当面质询韩寒就足够了。估计用不了1小时就可以判断出韩寒肚子里是否有“货”。我想韩寒是不敢接受当面质询的。

另外,韩寒要起诉方舟子既不合法又不合常理。原因很简单:方舟子质疑韩寒起因于韩寒自己发的悬赏公告,既然韩寒说了只要有人能够在他的作品中找出一句不是他写的文字,他就把自己的著作的版权和2千万元给对方,所以,不仅方舟子可以质疑韩寒代笔,每个人都可以质疑韩寒,只要在韩寒的作品中找到一句话不是韩寒所写,都可以要求韩寒履行他的诺言,而且还可以要求范冰冰履行诺言。我在方舟子的文章中没有看到有辱骂韩寒的文字,倒是在韩寒的文章中看到对方舟子的人身攻击。毫无疑问,涉及诽谤的应该是韩寒,方舟子倒是应该起诉韩寒诽谤,并要求韩寒和范冰冰履行承诺。如果我是法官,凭着良心,我会判罚韩范履行承诺。

韩寒这回可能要玩大了。所以,建议“韩寒”要好自为之。
86# 宇航
幸亏,你不是法官。
“他们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闻一多
嗯,86楼小宇同学的发言,当面质询,凭良心判罚,叫人好自为之,还真有点红卫兵的味道。
当然收回一部分话,当面质问只能考验口才。当然了,要思维,质疑就是一切。 我的意思是,我买一包烟,就要质疑是假的。 我会选择可信任的店主,对店主信任也充满质疑。 质疑是我的意识,言论是我的权益。 证不证明是你的事,你的清白与我无关。从博文来看方舟子很有辩论风度,韩寒已经渐渐是在耍泼耍赖,进行人身攻击了。现在走进法律,拭目以待。
当然收回一部分话,当面质问只能考验口才。当然了,要思维,质疑就是一切。 我的意思是,我买一包烟,就要质疑是假的。 我会选择可信任的店主,对店主信任也充满质疑。 质疑是我的意识,言论是我的权益。 证不证明是 ...
宇航 发表于 2012-2-3 10:29
前面早就说过了,比喻的过程可能就是偷换概念的过程。所以,仅就某事说某事好了。
     人的水平不是一个恒定的值,昨天妙笔生花,不等于今天依然妙笔生花,写作是一种积累,也可以是一种爆发,相当一部分作家,能看的代表作只有一两篇,大部分可能都是见不得人的庸作。具体到普通人,今天再拿当年高考的卷子重考一遍,估计很多人都要挂掉,能以此断定,当年是“代考”、“作弊”吗?
边走边看
写三重门的韩寒才15, 16岁吧, 你们说他虚荣不显得可笑吗? 别的孩子还在用自己电脑游戏打了多少分来表现虚荣心吧.

韩寒后来历尽千辛万苦百折不挠地办独唱团, 显示了他大大超越了这个年龄所应有的成熟和智慧. 到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2-3 08:04
仅凭年龄,你就能断定一个人是否虚荣?这才是可笑。
韩寒自己也承认:“《杯中窥人》也是这样一篇文章。在2005年之后的很多采访里,我已经反思并嘲笑自己说,那是一篇很装逼的文章,《三重门》是一本很装逼的书。”这是他对少年时期的反思,一杯水想装成一条大海,这就是虚荣。问题是,他现在还在虚荣,说什么只要给他一本词典一本古书,就能跟学贯中西的教授一样,这样的大话,少年时讲,我能理解,现在还这么吹,我只能说,他都分不清什么是大学者,什么是摆酷的。钱钟书是真有学问,从字典古书里腾挪搬运一通,这是假学问。
说实话,韩寒有你邹峰这样的粉丝,如果他还只关心自己的粉丝是如何为是自己辩解的并深以为然,会有什么进步?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前面早就说过了,比喻的过程可能就是偷换概念的过程。所以,仅就某事说某事好了。
     人的水平不是一个恒定的值,昨天妙笔生花,不等于今天依然妙笔生花,写作是一种积累,也可以是一种爆发,相当一部分作 ...
李小苗 发表于 2012-2-3 10:46
但是写作到一定的成熟的程度,一定有个人的风格的。曾经的创作者,其基本写作能力不会丢失,一个坚持创作的人,其基本写作能力不会退化,“比喻的过程可能就是偷换概念的过程。”仅仅是可能的,还有不可能的一面。庸人的高考成绩,谁会去理会呢?当然即便有人理会,我若是那庸人也不必理会他。一个庸人的写的作文,好不到哪去的,要是能写出60满分的作文,难说那是庸人。
91# 花间对影
每个人都有虚荣心,关键是和韩寒的才华勤奋和成就相比,我觉得他没有比一般人特别是他的同龄人更虚荣。
本帖最后由 花间对影 于 2012-2-3 11:11 编辑
91# 花间对影  
每个人都有虚荣心,关键是和韩寒的才华勤奋和成就相比,我觉得他没有比一般人特别是他的同龄人更虚荣。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2-3 10:58
韩寒跟他的同龄人不可同日而语,你怎么好意思把他跟那些只顾打游戏的孩子比?人家韩寒可是在跟钱钟书、梁实秋比。
虚荣心跟上进心仅一步一距,有时候稍有点虚荣心能助人进步,而到了今天韩寒的年龄,他还忙着讲大话摆酷,结果只能是只退不进。做一个好粉丝,有点批判精神吧,这对你的偶像不是坏事。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韩寒跟他的同龄人不可同日而语,你怎么好意思把他跟那些只顾打游戏的孩子比?人家韩寒可是在跟钱钟书、梁实秋比。
虚荣心跟上进心仅一步一距,有时候稍有点虚荣心能助人进步,而到了今天韩寒的年龄,他还忙着讲大 ...
花间对影 发表于 2012-2-3 11:09
考虑到成长环境的话,我认为韩寒已经可以和钱钟书梁实秋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