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学是态度问题,学不学得成是水平问题。我这一年开始阅读古今中外大量书籍,即便是没有学贯中西,也是有益的撒,你不能说我学不成就不让我学撒。
金秋 发表于 2012-2-7 21:24
没学成,就算学贯中西了?那我还说我围棋九段呢,学没学成的,你别管。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没学成,就算学贯中西了?那我还说我围棋九段呢,学没学成的,你别管。
花间对影 发表于 2012-2-7 21:36
就是撒,孩子们学学韩寒,广泛涉猎中外书籍,学没学成别管,一不留神学成了呢?
俺是灭绝师太
我的意思是孩子们学学韩寒也未尝不可,他方舟子凭啥说韩寒毒害了青少年?
俺是灭绝师太
就是撒,孩子们学学韩寒,广泛涉猎中外书籍,学没学成别管,一不留神学成了呢?
金秋 发表于 2012-2-7 21:39
不对吧,他说过,中外名著从来不看,同时又会在几个月里变得学贯中西,还一个月一稿而成十几篇各类体裁的作品,那还非得是超人才行,留了神狂学也没用,更别提一不留神地学呢。普通人要是这么仿效,失败感会像通天塔似地倒向他脑门上。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我的意思是孩子们学学韩寒也未尝不可,他方舟子凭啥说韩寒毒害了青少年?
金秋 发表于 2012-2-7 21:46
我的意思是,仿效是不可能的,毒害么,也夸张~~~~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学韩寒,挂七科?做个“本校小流氓”?
本帖最后由 陆东洋西 于 2012-2-7 22:05 编辑

104# 花间对影
“毒害”之词确实有点夸张其辞。

但是,让那些中学、高中学生学韩寒,首先要有书,其次你要看得进去,《管锥编》、《二十四史》哪里是那个年龄段的学生想看就能看、想看就能看懂的书呢?真的怀疑是没有摸过那些书的人才敢这么夸口。

当然,翻几页,抄几行也是有可能的,但是那可不是“读”,只是“抄”。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本帖最后由 三苗 于 2012-2-7 22:33 编辑

106# 陆东洋西


反正对于韩粉来说,正常人不可能做到的,韩寒就可能,而且是一定能做到。就是不知道他们是否认为地球引力啥的还对韩寒起作用……
96# 李小苗
你的回帖也迫使我去了解一下那几位大师的经历。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本帖最后由 花间对影 于 2012-2-7 22:10 编辑
104# 花间对影
“毒害”之词确实有点夸张其辞。

但是,让那些中学、高中学生学韩寒,首先要有书,其次你要看得进去,《管锥编》、《二十四史》哪里是那个年龄段的学生想看就能看、想看就能看懂的书呢?真的怀疑 ...
陆东洋西 发表于 2012-2-7 21:58
是啊,这个巨著搬出来,只会吓着中学生。
韩寒么,忒要面子了,他要说,看了《史记》的本纪、世家、列传部分,还略有可信之处。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本帖最后由 三苗 于 2012-2-8 08:58 编辑

某些人平时是特别津津乐道于“人性的恶”、“人性的局限”之类的,偏偏在韩寒身上,这些全部神奇地消失了……
,《管锥编》、《二十四史》哪里是那个年龄段的学生想看就能看、想看就能看懂的书呢?真的怀疑是没有摸过那些书的人才敢这么夸口。
陆东洋西 发表于 2012-2-7 21:58
就是这样。
其实我们都知道,搞小说创作,并不需要很高深的学问,不少人扫了盲之后就成了小说家,这个是可以的。韩寒本来也就是写散文写小说或者写诗,这些都对学问以及学问能力没有什么很高要求的,巧就巧在,韩寒杯中窥人和三重门却显示了作者阅读的广泛和深入,这就导致他不能说自己就是自学写作的李有才、王老黑,而只有声称曾经广泛而深入地阅读才能让一切显得更加合理。不幸的是,他的过于高调再加上遇到了好事者和倔强者的质疑,事情就变得难以收拾了。
韩寒自称彻夜通读的那些书籍,罗列方式记得是这样的:“《管锥编》、《二十四史》、《论法的精神》和《悲剧的诞生》”。俺当时一听,直觉就是个说话托不住下巴的吹牛客。由于“二十四史”根本不是一本书,所以,拿它与任何其他书籍并列,都属于分类不清。《悲剧的诞生》虽是尼采所著,但只是一本小册子,在介绍自己彻夜通读的经历时,也不该以它为例。不求甚解地读,半天即可读完。所以,韩寒列举书名的方式,已经暴露出自己的外行。
我母校华东师大有位史学大家吕思勉,曾听说,他是唯一把《二十四史》读过两遍的人。记忆也许不准,但起码也能说明,通读《二十四史》是一件超越常人毕生精力的事。少年人如此说话,只能视为不知轻重。
我天性是比较愚钝的,感觉读书比写书、写文章更愉悦,我相信无论文学创作还是学术论文,都需要在阅读上花费大量时间,开赛车、写博克、女朋友,还有许多社会活动,每天能读多少时间书?松江二中中退,但是哪怕挂7门,总得到校,哪有时间读书?挂7门本身说明韩只是小聪明,真聪明的,不上学、不太读书,不挂课。我的姐姐肺结核。高中两年级休学(也是重点高中),期末、年末到校考试,不是挂课,而是数理化压倒全班男生,
问题是在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网络,还有那么多中国人追韩韩这颗星,这个国家没有药救了。
楼上也说得太严重了。哈。只不过是爱蒙蔽有些人的眼睛(当然恨也蒙蔽了另一些人的眼睛),如此而已。
成绩好坏,牵涉到的因素相当复杂。率尔归结到智力高低,不是好法子。

学术研究,不花大量时间看书肯定不行;文艺创作则不一定,天才就是天才,不过韩寒不是罢了。

比之一般念过大学的人,韩寒的阅读量只怕还是要大点的,不过更缺乏系统性,他又爱诈唬,抓破绽太容易了。

二十四史的问题。。。地摊上那些开本巨大的厚书,封面上大书《二十四史》,倒也确实就是“一本书”。
各种视频上的韩寒,几乎看不出来他有过什么“阅读量”,任何可能考验阅读量的话题,都被他王顾左右了。这个是真的让人奇怪不已。
116# 童志刚

这个是人家的隐私……
看来不给他上刑是不行了。哈哈。
岔开说一句,二十四史的篇幅也并非大到不可接受,真想通读,还是能做到的。好像章太炎就说过,每天读两卷,坚持三年半,也就读完了。

不过像我这样眼光不够,就图看热闹的,越读越觉得后面只是对前朝人物和故事的重复重复再重复,实在没耐心;眼光够了的,大概又多半觉得没必要下这个笨功夫(宋以后各类史料太多,正史的价值相比反而有限)。所以像吕先生那样的,才会是极少数。
韩寒自称彻夜通读的那些书籍,罗列方式记得是这样的:“《管锥编》、《二十四史》、《论法的精神》和《悲剧的诞生》”。俺当时一听,直觉就是个说话托不住下巴的吹牛客。由于“二十四史”根本不是一本书,所以,拿它 ...
周泽雄 发表于 2012-2-8 11:00
顶。

《二十四史》近五千万言,一天读十万字,天天读,费时也得近两年。韩寒大概是想说“接触过”“见过”吧。通读二十四史,别说脑力时间,就是体力,也没几个人扛得住的。

这个牛,吹大了。
岔开说一句,二十四史的篇幅也并非大到不可接受,真想通读,还是能做到的。好像章太炎就说过,每天读两卷,坚持三年半,也就读完了。

不过像我这样眼光不够,就图看热闹的,越读越觉得后面只是对前朝人物和故事的 ...
刘勃 发表于 2012-2-8 13:30
“每天两卷,坚持读三年。”

呵呵,你杀了我算了。
关于快速读完二十四史,不如打打熊十力的假:
    坊间传言,熊十力自幼即与众不同,小小年纪就曾口出“狂言”说,“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熊十力的夫人傅既光曾回忆说,她和熊十力婚后度蜜月时,熊十力利用蜜月读完了一部二十四史。她见熊十力一页一页翻得很快,怀疑他是否看清了内容,就考验他,选二十四史中的一件事,只讲头儿,让他讲出其事,结果,熊十力不但讲述其事,而且还能说出此事在第几卷。
边走边看
看到有人质疑韩寒的英文怎么会退化呢?就知道那人其实不懂外文。小韩本来英文就不好,《三重门》里那些英文秀一看就是从词典里抄来的,英文不好的人才会觉得好棒。抄英文的韩少现在英文退化再正常不过。
我小时候学了十几年的俄语,全年级四个班就我们班被规定学俄语。我那时经常被老师表扬“我切恩,哈拉索”(俄文“很好”的发音)。现在我连“很好”怎么拼写都忘记了,因为我大概有25年没用俄语了。语言这玩意,没机会用就会忘记。
人家能“讲述其事,而且还能说出此事在第几卷”,怎么打人家的假啊?打假只能打那种声称猛读书狂看报却把姚文元塞进延安整风、挂了七门课却能在作品中显示出超越英专八级的大师级英语水平、眼睛盯着纸却坚决说是布还坚决不解释的人,这才是打假的正途。
看到有人质疑韩寒的英文怎么会退化呢?就知道那人其实不懂外文。小韩本来英文就不好,《三重门》里那些英文秀一看就是从词典里抄来的,英文不好的人才会觉得好棒。抄英文的韩少现在英文退化再正常不过。
我小时候学了十几年的俄语,全年级四个班就我们班被规定学俄语。我那时经常被老师表扬“我切恩,哈拉索”(俄文“很好”的发音)。现在我连“很好”怎么拼写都忘记了,因为我大概有25年没用俄语了。语言这玩意,没机会用就会忘记。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2-8 19:40
?这个跟韩寒的30年一万五千多天游异曲同工之妙啊。几岁开始学到几岁啊?
童版较真了不是。从十岁到三十岁学习俄语,十几年。三十岁也不妨叫“小时候”嘛。
关键是“学了十几年的俄语”之后,又都忘了,老童只学过一年俄语,而且是35年没用过了,也还记得好几句呢?人跟人的差距咋这大捏?
呵呵,那是你闲的。人一闲着,不管俄语、英语、德语、日语,就都能想起来了。

施老师多忙啊,她当年的文章,可是惊动了国际媒体的。这样一份收获,意味着怎样一份辛勤的汗水。忙忘记了。这个理由,我认为是非常扎实的。

意识到差距了吧?也不要紧,迎头赶上来得及。
童版较真了不是。从十岁到三十岁学习俄语,十几年。三十岁也不妨叫“小时候”嘛。
笑笑书 发表于 2012-2-8 19:58
数学不及格,十岁到三十岁的差距是20年,不是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