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feng_1234:“我怎么觉得有基情燃烧的味道。”

“基情燃烧”的一个实例见下面的转帖。

34岁的著名英国剧作家Joe Orton被同性情人用榔头砸死

前几天偶然看到一篇谈艺术的文章, 作者顺便提到了英国剧作家 ...
Epiphany 发表于 2012-3-16 16:08
饿着肚子的人写戏,是不可能超越王尔德的,理由是,那种美产出于温饱后闲的蛋疼。
141# Epiphany

很想问一下EP,你会下围棋吗?一个业余爱好者,即便围棋水平不入段,但照样能跟盘分析,解读围棋专业九段的下一手好坏?知道这是什么理由吗?同理,方舟子自己的英文水平只要登上GRE台阶,就有能力判断汪晖能否在英文刊物上发表专业文章的可能性。以你的英文水平和判断力,会生疑吗?
test:“很想问一下EP,你会下围棋吗?一个业余爱好者,即便围棋水平不入段,但照样能跟盘分析,解读围棋专业九段的下一手好坏?知道这是什么理由吗?同理,方舟子自己的英文水平只要登上GRE台阶,就有能力判断汪晖能 ...
Epiphany 发表于 2012-3-28 09:43
EP看来还是没有看懂我的话意。

实际上,我想说的仅仅是,一个球迷自身的水平和他对某家俱乐部或某位球星的判断力,两者并不完全相关。尽管我们公认——“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但对于一个擅长自学和思考的人来说,也可以打破这个常规的。

比如大苗对于小说知识的“外行”感受,并不影响他有勇气公开发言归类《三重门》的级别,以及评估韩父的写作才能。
148# Epiphany

这样的信方舟子想必是经过仔细斟酌的。即使如此,在这么容易的一封短信里面他的低级错误仍然不屈不挠地出现在大众面前。例如:

I have consulted two Chinese lawyers specified at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none of them thinks my article infringe your copyright.

一个美国博士后居然能写出这种英语,让他的母校教授Dr. Root-Bernstein情何以堪?

————————————

有兴趣和EP讨论一下,这个例子似乎也可以和韩寒类比。

比如说,我们看韩寒的博客与私信,其中的“词不达意”,与“语感缺失”等现象,就很有可能被质疑——有无写作小说《三重门》的创作能力?

同样,假若方舟子的英文写作水平也是如此不堪的话,那么,方舟子的博士论文(估计是英文论文)也有被质疑“代笔”的可能性。

好吧,我们讨论一下EP的例举,请EP能通俗的告诉我们:在方舟子的英文表述中,究竟是“词不达意”,还是“语法出错”,或者“中式英语”的表述习惯呢?
是,从初二到高二都应该解决的。
李大苗 发表于 2012-3-29 14:35
“中式英语”之错,难道是高中阶段能解决的?大苗太轻敌了吧。
152# Epiphany

EP啊EP,你难道没有觉得,方舟子在英文写作上的错误,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式英语”的缘故嘛,这种因为“母语思维”牵出的词汇与语法上的一些“思维定式”,往往是许多中国人难以自觉的错误。但是,你要明白,一个人能够开口或作文,虽然白字连篇,但总算是跨过了一个英语学习的门槛。好歹,方舟子会选用比较大量的词汇,借以成文。这点水平还是超过了大四的考核程度。不信,你让一个过四级的大学生试试?
155# Epiphany

EP,可以理解,对于方的英文写作能力的评估,想来该有一个比较正经的规范化要求。但不得不考虑到“中式英文”的思维习惯,往往是许多中国人(尤其是在中国大陆混生活的人)难以克服的地方。

你有没有听说过,曾经有一位英年早逝但知名度颇高的中国经济学者(制度经济学),在美期间他的博士论文还专门花钱请人修改文字。
155# Epiphany

EP,你若将英文转成中文,这种俏皮话或刻薄话,如何让人讨论?

回过头来看,你建此楼的动机是否还成立?

因为是挑战钱钟书,所以低水平的方舟子仍然有兴趣或勇气去“质疑”大师级人物。同样是高水平的EP贬低或看低方舟子的事例,两者相比,恰好证明了一个同样的心理情结——挑战“名人”的欲望。

所以,我前面指出的,低段位的棋手虽然自身走的是臭棋,但不妨有勇气和有能力评点高段位的棋谱。
159# Epiphany

1,前面已经指出,方舟子为钱钟书的片言只语“捉虫”,无非就是“挑战名人”的心理作祟。这算是理科生的通病之一。不明真相的围观者如何判断方舟子本人的英文水准的高低,自是后话。

2,钱钟书敢自夸“英文第一”的说法,似乎很难自证,也有失学者的自谦心态。

3,EP不妨判断一下,若拿纳博科夫与辜鸿铭相比,何人的英文水准较高?
注释出处有则有之、无则无之,不存在“很可能来自”。

另外,在美国请人润色文章是正常事,有一些公司就是专门帮助教授修改研究基金申请提案的。来自中国的理科生的英文水准,大约多数是要请人润色论文的。
李大兴 发表于 2012-4-4 22:27
大兴真是开大兴,举个例子都离谱。

公司参与的事,属于商务咨询和策划。博士论文花钱请人校正文字,是为了符合学术论文的规范性要求。两者动机完全不同,前者与英文水准无关,后者是为了避开“中文语感”遵从“英文语感”。
167# 李大兴

大兴还是缺乏自知之明啊。

看看你说的是什么?

1,既然是“公司”行为,那么,“商业”动机是其用心所在。难道还需要为教授们文章捉虫吗?

2,又是“申请文件”的要求,少不了为谋取钱财而动一番脑筋,岂不是“策划”和咨询?

涉及商业行为的文案,和替博士论文修改词句的“代笔”之举,能相互比较吗?

另外,参与讨论,自可据理力争,讲推理,讲逻辑,何必只会一味的抱怨别人“错意”呢?
170# Epiphany

谢EP答复。

是我犯错,不该取这俩人比较,要比,也得选纳博科夫与博尔赫斯来比,起码俩人的西式教养相近。
172# Epiphany

就我感觉,辜鸿铭虽然早年赴英读书,但似乎在老式英语环境中受教。而30岁之后回国寻根(讨回汉语),一直有心向西方世界推荐中华文明的传统(或正统)形象,甚至做到走火入魔,偏颇极端了。所以,一看辜鸿铭对欧美文化的评价,反而觉得文笔无趣。

纳博科夫其人,从作品中可以读解到,少年生活时代就感染了西方教养,大致是生在俄国富贵之家的缘故。自青年期流亡欧美之后,英文思维与品位自然“入乡随俗”。

至于博尔赫斯的“欧化思维”,在他的自传中,有一段话让我读后非常震惊,大意是:阿根廷文化(包括文学)的未来方向,居然是有资格与自信去继承欧美西方文化的传统,并随之入流!

如此之言,可见博尔赫斯的志向之高远,早已超越了所处时代的精神束缚和其母语民族(阿根廷这个小国)的文化围城。12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