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方舟子反对方舟子

特约撰稿 刘彦伟  我的老读者们都知道,我是“打假反伪英雄方舟子”的忠实粉丝,从2006年起,就在我负责的媒体栏目里不遗余力地推荐方舟子的文章、宣传他的思维,一个多月前,还给某报写了篇《感动中国人物,我愿投方舟子一票》(发表时标题被改为《莫让科学思维成为稀缺品》并有删节)。当时有人说方舟子不打官员和体制内人物的假,我听了义愤填膺,想站出来为方舟子一辩。做这些当然不是因为什么偏心,而是我认为,方舟子的科学思维、打假勇气是当下中国的稀缺品,值得宣扬。
  但我不能赞同“质疑韩寒的方舟子”。为了表示对前一个方舟子的支持,这里我用前一个方舟子的准则来检视后一个方舟子。
  方舟子如何违背自己的准则
  以下方舟子的6条表态均出自他的《科学世代的伪科学》和《装聋作哑是何罪?》两篇文章。
  方舟子说:“传闻不是证据。”
  但是在方韩之争及之前的方罗(永浩)之争中,方舟子惯用的手段是,只要是对他有利的说法,他都拿来用,而不辨其真伪。网友杜撰一条“吾友为韩寒代笔”的微博,方舟子马上将其添加到自己的质疑文章中。虽然他经常对这种引用加上“可靠程度不得而知”、“是真的吗?”、“有点意思”的说明,但既然“传闻不是证据”,又何必把传闻列入正儿八经的质疑文章中呢?
  有时,方舟子对传闻甚至直接采信。比如一位非媒体人说“反对韩寒的文章上面都有禁令”,方舟子就说“凭什么,靠韩三篇成功转身获得护身符?那更要继续”。
  方舟子说:“轶事不是证据。”
  轶事指那些“非正史”、不可靠的资料。新闻报道不是轶事,但一篇根据自身经历写的文艺作品可以是。韩寒的《求医》是一篇文艺作品,当年《小说选刊》把它选在短篇小说栏目里,根据“轶事不是证据”的准则,方舟子拿文艺作品里的情节来当证据做推断,能站得住脚吗?
  方舟子说:“巧合不是证据。”
  韩寒的《书店(一)》一文中,有这样的描写:“想必与‘幽默’(humour)最初在英语里解释为‘体液’十分切意,眼泪鼻涕当算体液,流眼泪便是流‘幽默’。”而钱锺书的《说笑》一文中,有这样的描写:“我们不要忘记幽默(humour)的拉丁文原意是液体,好像贾宝玉心目中的女性,幽默是水做的……”
  方舟子由此得出韩寒对钱锺书其他作品已烂熟于胸的结论。且不说两者的描写并不相似,即便相似,也可能是巧合,巧合能作为韩寒熟读钱锺书作品的证据吗?
  方舟子说:“合理假设,准确求证。”
  在方舟子《“天才”韩寒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之谜》一文中,方舟子称“韩仁均与考官李其纲同届”,这犯了事实错误——韩仁均与李其纲并非同届,且已被反复澄清。方舟子还拿《儿子韩寒》所谓的2006年版和2009年版作对比,事实上此书根本没有这两个版本。方舟子这种求证犯了低级的事实错误,非但不准确,简直是随意。
  方舟子说:“不能只挑选对自己有利的数据作解释,而无视不利的数据。”
  韩寒在《正常文章一篇》中,提到自己小学读的还“都是一些少儿科普和童话寓言”,但“到了初中高中,我拼命地读各种书”。然而方舟子在论证时,很奇妙地就把韩寒自己的说法引用到小学为止,对初中的就转而用韩寒父亲的说法,并得出“韩寒在创作《书店》之前,并没有博览成年人书籍的阅读史”的结论。
  方舟子说“看看韩寒首度公开的《三重门》手稿视频,果然干净得像抄稿”,但方自己就引述过《儿子韩寒》一书中的一段话——“而且他还写得一手很好的钢笔字,写的文章初稿就如别人改定誊清的稿件一样,基本上是一次‘成型’的。”可见,手稿干净的原因在几年前的出版物中就有解释,而方明明知道,却还拿“干净”说事。
  方舟子说:“装聋作哑其实是一切造假者在事情败露后的最后一招。”
  对别人指出其错误之处,方舟子基本是两招:要么完全不理;要么抓住别人论述中个把不严谨的字句大做文章,而对其他有理有据的反驳默不作声。对某篇批评他的8000字长文,方舟子只挑出其中论述医学文献的一处反驳,并以“还教起我如何看医学文献了”来显示不屑。且不论方反驳的对不对,就算对了,还有七千多字的批评,包括“韩寒其实知道三重门的读音”这类推翻方说法的铁证,为何也一概不屑?
后一个方舟子其实早现端倪
  方舟子此次质疑表现出的随意与不认账的态度让很多人吃惊,究竟是方舟子变了,还是以前人们看错了他?其实在我看来,两个因素都有,先说后一个。
  以前方舟子就有不少做错的地方,只是没有引起太多注意。比如他曾在微博上说:“有谁知道现在《时代周报》是哪个流氓在当总编?还是原《南方都市报》的陆晖作为执行副总编在管事?就不怕别人也顺带人肉骂他老婆?”事实上,彼时陆晖已经离开《时代周报》8个多月,方舟子不经考证随意骂人,不但骂错了还把人家妻子牵扯进去,却一句道歉也没有。倒是别人指出他妻子抄袭,他暴跳如雷。
  再比如,深圳大学传播系副主任孙海峰有篇文章被其他人引用却未注明出处,方舟子误以为是孙海峰抄袭别人,以此对孙进行了“讲师抄助教,深圳大学的抄玉溪师范学院的,抄得好不威武”等冷嘲热讽。后来孙海峰反复说明,方舟子置之不理。
  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方舟子
  一边是令人尊敬的“打假反伪英雄方舟子”,一边是“随意发难且不认账的方舟子”,为何两个方舟子合于一体呢?其实不难理解,盖因前一个方舟子太悲情。
  别看现在方舟子的粉丝空前多,退回三四年前,他的支持者却只是小众群体,大多数人对他印象并不佳,一听到他批评中医或者支持转基因就要骂娘。方舟子一边春蚕到死丝方尽般打假反伪,为此还遭受身体和经济上的威胁;一边却收获如潮骂声。彼时的他,就好比鲁迅小说里被做成人血馒头的革命党人,如《圣经》中在群众压力下被钉死的耶稣,何等悲情。

抵御悲情的最好办法是做出冷酷的姿态——我本就是那孤傲的一峰,不管你们如何,我自有我的风景。长久地摆着这个姿态,难免习惯成自然,所以方经常说出“我真是服务器杀手,指哪崩哪”这类让旁观者感觉“这人自我感觉太良好了”的话来。
  既然“不管你们如何”了,那么我方舟子就不怕敌人多,多几个敌人还能展示我见魔杀魔的刀法,引得支持者更加崇拜,这种心态演变下去就变成了“怕敌人不多”。所以方舟子不但对看不惯他的人尖酸刻薄,而且对偶然批评他的人都乐于一巴掌扫成“方黑”。这种暴戾之气也让他常常忍不住动粗,比如对陆晖不加考证地谩骂。
  这种冷酷的面容、孤傲的形象,让方舟子不但孤芳自赏、好勇斗狠,而且不能认错认输,因为认错认输可不那么酷。尤其是一些较早认识到方舟子价值的人成为其支持者后,方就勾勒出一幅众人膜拜孤峰的画面,他已飘飘欲神仙。而凡是把自己塑造成神的人,都会“死不认错”,正如之前被方舟子拉下马的唐骏。被神化的人,只能永远伟大光荣正确,一旦认错认输,他的根基就毁了。而一些“教徒化”的受众,也不会允许他认错认输。
  一个人不肯认错认输,但又知道自己错了输了怎么办呢?把“传闻不是证据”分析得头头是道的方舟子,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引用传闻的行为错了,他该怎么办呢?
  一般来说,可以装聋作哑,但方舟子的办法不仅如此,比如他把韩寒不愿再理会他的表态当作韩寒的认输宣言,或转发某个支持者吹捧之语当作自己的胜利宣言。除此之外,继续发起新的攻势,也可以把人们对上一轮对错的关注吸引到新的焦点。
  分析完不认账的原因,再来看看方舟子为什么随意。
  如果说随意指责陆晖是好勇斗狠的习惯使然的话,那么很可能还有种故意的随意。也就是说,我的第一次随意是不小心,但发现也能忽悠住一批人,成果还是大于损失,那么不妨继续随意下去。在很多人指出方论证方式的纰漏后,他还继续用这种论证方式质疑,很难不给人“故意”之感。
  总之,我认为方舟子在这次质疑韩寒的过程中比以往的一些不严谨程度更深,他的心态的确有变化,某种程度上,也许是他的支持者让他更输不起,导致了这种变化。作为那个“打假反伪英雄方舟子”的忠实粉丝,我希望那个方舟子快点回来。
“他们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闻一多
这样的好文章一定要先占沙发再说~~~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
最近看到一个被誉为方舟子最好的采访视频,方舟子得意洋洋地对主持人说:我给路金波他们挖坑,他们就往里面跳。我的目标是要把骑墙派都要拉下来,拉到我这一派来。
我一听:原来你是来打群架的啊,只争输赢。此时俺脑海里突然想起一句方言:方脑壳,哈龊龊。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
这个视频我看了一会儿就看不下去了,因为他再也不是我当年认可的那个用科学思维“打假”的人,而是一个用江湖思维“打架”的人!虽然我过去只是他的半个粉丝,但也是粉了很多年的,比粉韩寒时间长多了。可是现在呢,你把多少过去支持你的人吓跑了?
我不认识那个主持人和节目,只知道标题里有个关键词是:方舟子最好的采访视频。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
方舟子如何违背自己的准则
  以下方舟子的6条表态均出自他的《科学世代的伪科学》和《装聋作哑是何罪?》两篇文章。
  方舟子说:“传闻不是证据。”
  但是在方韩之争及之前的方罗(永浩)之争中,方舟子惯用的手段是,只要是对他有利的说法,他都拿来用,而不辨其真伪。网友杜撰一条“吾友为韩寒代笔”的微博,方舟子马上将其添加到自己的质疑文章中。虽然他经常对这种引用加上“可靠程度不得而知”、“是真的吗?”、“有点意思”的说明,但既然“传闻不是证据”,又何必把传闻列入正儿八经的质疑文章中呢?

——这也能算是好文章,也只能说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坏标准”的一个例证吧。只看这正文第一段吧。为什么传言不能放进自己的质疑文章?我来给作者举个例子:高文谦的《晚年周恩来》(昨天晚上刚看完这本书)第一页上就这样写道:“一个黑色的传闻……不胫而走,广为流传:毛泽东在周恩来死后放鞭炮!还有人证明第二天亲眼看见从游泳池拉走了整整一卡车的鞭炮屑。”首先,这是一本历史学家写作出版的历史著作,第二,作者知道这是以个“传闻”;第三,没有谁能一晚上在意个那么小的地方消费出“整整一卡车的鞭炮屑”,所以作者所述传闻至少部分失实已刻定论。但是,他确实就白纸黑字地“把传闻列入正儿八经的质疑文章中”了。有什么不可以?表明有此一说为什么不可以?(正如有人看不下去方舟子的“最好采访视频”,老童也看不下去“这样的好文章”。呵呵。)
主帖说的是方式双重标准。
我认为无论对韩寒还是对方舟子都要一重标准。这个这个标准不以对象是谁为转移。方舟子如果抄袭了,一样必须坚决质疑,方舟子想双重标准那是痴心妄想。同时,认为方舟子双重标准了,或者方舟子也抄袭了,就不可以质疑韩寒了。那是反逻辑的思维结论。
似乎这个世界上就剩了一样应该反的事情,那就是抄袭,反抄袭可以不问原由、真假、动机,否则就是反逻辑的思维。
我认为无论对韩寒还是对方舟子都要一重标准。这个这个标准不以对象是谁为转移。方舟子如果抄袭了,一样必须坚决质疑,方舟子想双重标准那是痴心妄想。同时,认为方舟子双重标准了,或者方舟子也抄袭了,就不可以质疑 ...
童志刚 发表于 2012-2-11 13:13
童版说的对。韩天才,方肘子就是个符号 。不搞双重标准,一视同仁对事不对人。
真相真相,虽然可能永远看不到真相,但不能把别人打倒在寻求真相的路上。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太恶毒了![灌水]与天才“韩寒”有关的段子


吉祥三哥 于 2012-2-11 17:04:21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1.
  甲:听说韩寒很牛,谁都不是他对手。十几年没有败绩。
  乙:是吗?那我知道方舟子也是十几年没有败绩啊!那现在这两人干上了,结果如何?
  丙:韩寒报警了

  2.
  问:读完24史要多长时间?
  韩寒:一秒钟。
  问:真的吗?
  韩寒:你听好,2—4---史---

  3.
  韩寒文字无人能模仿,天下独一无二,称“韩寒体”。
  韩国人笑了,尼玛,不就是整容么,什么“韩寒体”,那明明是“韩国体”嘛!...

  4.
  人家质疑姚明,姚明说:咱俩打一场球试试。。。
  人家质疑刘翔,刘翔说:咱俩跑两圈试试。。。
  人家质疑韩寒,韩寒说:咱俩打官司试试???。。。

  5.
  韩寒绝地反击:方舟子的行为是文革行为,是类似原来最早延安整风时候康生姚文元的行为...
  网友回复:姚文元化成灰都中枪啊!
  网友回复:中国盛产天才啊!
  韩粉:文艺作品向来可以虚构!
  (注:延安整风开始于1941年,结束于1945年,姚文元1931年出生)

  6.
  北大中文系教授曹文轩当年对韩寒文章的评点:
  《求医》一文,若不注明作者身份,你很难会想到如此老练文字竟出自一个高中一年级男生之手。这种老练,又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一种自然流露。我不太清楚这男孩文化背景,也不太清楚他生活经历。总而言之,我不太清楚他何以会有如此老练的文风。
  网友回复:现在清楚了!

  7.
  韩寒:在等到开学后,我将要去母校开始我的演讲,我想我已经找到了主题,那就是再有7个月,我便30周岁了。我要告诉我的少年校友,在这一万五千多天里,我犯下的各种错误和反思...
  理科生:韩寒今年30岁;韩寒度过了15000多天;一个地球年约等于365天;一个火星年约等于689天。 问题, 韩寒几岁来地球的?假设来x岁来到地球,那么689*X+365*(...
  韩粉:30*365=15950 ,韩寒没错啊!

  8.
  方舟子:郭敬明,你抄袭
  郭敬明:抄你妹啊,全世界都知道了,你现在才知道啊,你烦不烦啊
  方舟子:OK,我烦我烦,您着接抄.

  方舟子:韩寒,你代笔
  韩寒:哇....(大哭), JC叔叔,他说我代笔...
  方舟子:哈哈哈哈,你代笔你代笔你代笔你代笔你代笔......

  9.
  甲:听说韩寒去法院起诉方舟子了!
  乙:真的?韩寒不是说中国法院颠倒黑白吗?
  丙:所以他去中国法院告才会赢啊。

  10.
  倒戈的韩粉:我暗恋韩寒这么久,他几乎每本书每篇博客我都细读过,也在微博上暗送过秋波,他都不搭理我。方舟子只轻轻骂了他一篇,他就一而再再二三地给予回应。这让我知道,理智而羞涩的爱是得不到报偿的。从今天起,我宣布加入方舟子的队伍

  11.
  三十年活了一万五千多天的韩寒说:”你们可以将方舟子的图像放在这跟我爸比比,看看谁更猥琐些?”
  优酷记者:。。。(无语,困惑,谁呢?)
  老韩裂嘴,尽可能不猥琐地笑了笑。。。


  12.
  麦田:你怎么能在赛车比赛时还有时间写博克?
  韩寒:你做不到,我做到了!
  方舟子:你怎么能在高一那么短的时间通读《二十四史》《管锥篇》?
  韩寒:你做不到,我做到了!
  方舟子:你说你平时语文考试都是85-90分,你爸说你语文平均分不及格。
  韩寒:。。。
  韩粉:你做不到,韩寒做到了! 

  法院:太乱了,看不懂,又多错别字,退回!
  韩寒:不可能,一次成型的!
  法院:有个鬼用,天书一样。
  韩寒:我爱干净
  法院同事:所以你有病
  韩寒:你不懂,那是文学修饰手法…
  法院:后面的,你还是帮他写吧!
人家质疑姚明,姚明说:咱俩打一场球试试。。。
  人家质疑刘翔,刘翔说:咱俩跑两圈试试。。。
  人家质疑韩寒,韩寒说:咱俩打官司试试???。。。
这个经典。
7.
  韩寒:在等到开学后,我将要去母校开始我的演讲,我想我已经找到了主题,那就是再有7个月,我便30周岁了。我要告诉我的少年校友,在这一万五千多天里,我犯下的各种错误和反思...
  理科生:韩寒今年30岁;韩寒度过了15000多天;一个地球年约等于365天;一个火星年约等于689天。 问题, 韩寒几岁来地球的?假设来x岁来到地球,那么689*X+365*(...
  韩粉:30*365=15950 ,韩寒没错啊!

------------------------

俺算术差,用计算器偷懒:

30X365=10950
15000/365=41.09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