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我为什么相信韩寒是真的

本帖最后由 阿吕 于 2012-3-1 22:42 编辑

我为什么我相信韩寒是真的
论坛上码了不少字,大部分是方寒之争中有关言论自由边界的问题。那问题和韩寒是真是假没什么关系,因为有个假设的前提——如果韩寒是真的。这会儿一时兴起,来谈谈这个有风险的事实话题。

之所以说有风险,是因为我并不认识韩寒。我所有关于韩寒的认识,只是看过他的一些博文及有限的几次电视访谈。其中他和陈丹青在湖南卫视的《锋言锋语》中的一些话,因为在燕谈也引起过争议,相对印象深些。冒着风险也要说自己也不甚肯定的事实,只是因为自以为有些常识想拿出来接受网友的拷问。

常识一,我以为韩寒的那些博文具有一种个性化的文风,无论文字还是认识水平都属上乘。如果确有另外一个写手,大无必要躲在韩寒名字背后做无名英雄。因为恰恰是这些博文成就了“青年领袖韩寒”,而非韩寒的名字成就了这批文字。如果以前还有人知道韩寒的话,那么以前谁知道李承鹏呢?所以不合情理。

常识二,判断一个人,主要是通过他周围人的评价来做出。韩寒虽然刚刚三十而立,但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社会关系也不少了,没有看到他的同学、老师、同事、朋友站出来附和方舟子的质疑,这种高度一致的现象,是方舟子始料不及的。非但如此,和韩寒有过接触的一些公众人物,如易中天、陈村等却都站在了方舟子的对立面。根据我有限的资讯,韩寒是到厦门大学去做过演讲的,而易中天是主持人,所以他们有过近距离接触。如果韩寒是假的,凭易中天的嗅觉也能闻出个大概,现在还敢为他撑腰!显然易中天凭感觉就知道方舟子荒谬,所以虽然话没说死,但还是敢出来为韩寒背书。

常识三,判断一个人,通过看他的敌人是谁也是一条有效地途径。现在方舟子是韩寒主要的敌人。有人说,事实是如何与方舟子是什么样人没关系。就事实本身而言,这话正确。但就人们做判断而言,尤其是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作一些信或不信的判断时,就不一定了。信用好的人说话可信,信用不好的就不行。从这个角度看,有人揭方舟子的短还真不是毫无必要。因为存在一个值不值得信任的问题。而韩寒没有这些负面的指责则与此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这些所谓的常识都有推敲的余地。信与不信都是私人化的东西,常识有时亦同。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1,不是怀疑写博文而是出道那几篇。
2,他们也没去深究出道时期。
3,方舟子恰恰有点信用,尤其和网友没利益冲突。方是公知里最不乡愿的,哪个公知这点可以和他比?
俺不妨顺着阿吕兄的大帖再说一句:所谓韩寒“代笔”事件根本不存在。完全是根据虚假前提、虚假证据给出的虚假结果。从“质疑”开始,到现在的结论,全部是非法的。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我也是顺这条思路去考虑,我是想叫亲戚打听一下,以此实证一下,不过太忙,没有做这个闲事。

不过,这个也有漏洞的,自证很难。
参加交流
我来当一下反方,锻炼锻炼推理能力吧。

常识一:韩寒的文字水平?

往“低的方向”看,我相信,这符合韩寒的学历水平,也就是高中程度。
往“高的方向”看,这是质疑为“代笔”的水平,本来也没什么“特殊之论”,只不过放在韩寒的青年偶像上,让大众有了一种误解,真以为什么当代鲁迅被复活了。显然,这是心理暗示带来的附加分。

常识二:周围人的评价。
目前公开的事实,还没能看到对韩寒“周围人”的近距离采访报道。但从好恶感来判断,愈是身边人愈有心理压力,韩寒的知名度足以压倒公开作证的勇气,这点是国人的心理惯例,谁愿意为别人埋单呢?何况,还是这样一种舆论现象。
另外,韩寒周围人和韩寒之间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利冲突关系,显然,周围人的立场也没有利益上的计较。所以,在功利与舆论的两端,暂时找不到韩寒身边的证人,也是很自然的。

常识三:韩寒的对手人品。

有一点,不知道律师是否有直感,就是理工科背景的文艺青年,不但是好奇心过重,而且还有一种心理过度自信的习性。文理通吃的方舟子,对“作假”=作恶的直感,会相当的认定,尤其还是偶像级别的对手。

所以,方舟子不惜以打假而招惹对手的代价,争取的还是对“作恶”现象的直感判断。这是人性的一面,律师阅人无数,不会不识此类性格。

说最简单的话,我个人看方韩大战,就是两个词的判断——“作假”与“作恶”?
方舟子的本质是“打假”,而不是“惩恶”。韩寒的行为是“作假”,不等于“作恶”。尽管有“恶作剧”之嫌。
问阿吕:看过韩寒接受何东的访谈,以及他和陈丹青对话的视频吗?
有人说,很难把背后的代笔人揪出来所以只能靠文字推理。这也太搞了吧?以前有代笔的作家如古龙、金庸背后的影子写手还不是全部自动现身了?有这为名家名人代笔的才华,有几个是甘于当无名英雄的,就算有利益和合同的约束又怎么样?为乾隆皇帝代笔的那个沈德潜,带着丰厚的官禄告老还乡后,就把皇帝的恩和威都忘了,公然把代制的“御诗”收进自己的个人文集。乾隆皇帝都罩不住的“代笔”之丑,一个无权无势无财的差生韩寒何德何能,竟然能一瞒十三年?不要说你们方营质疑的只是他早年的少数几篇小文,《三重门》质疑过吧?那个“代写”还是“单写”的视频质疑的是他后来的博文吧?韩寒的写作能力你们一直在怀疑吧?说韩寒不敢谈自己的作品你们怀疑所有的都不是他写的吧?十三年间韩寒的作品辗转了那么多的出版社和网站,涉及的联系人知情人必不在少,“倒韩”嚷嚷了那么久,居然没有一个人——被4000万悬赏利诱也罢,激于良知义愤也罢——出来揭破他?这个只会玩赛车的小青年,就这么有魔力吗?连沙县小吃这么大一盘棋,最后都被揭破了。方营出动几个高智商的人,沿着韩寒的成长轨迹实地调杳一番,得到的证据肯定比现在扒拉字堆找到的要多要铁吧?为什么就不去实质性地调查取证呢?
边走边看
何东的没有,陈丹青那个如果是指湖南卫视的那档节目,是看过的。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7# 李小苗

“方营出动几个高智商的人,沿着韩寒的成长轨迹实地调杳一番,得到的证据肯定比现在扒拉字堆找到的要多要铁吧?为什么就不去实质性地调查取证呢?”
----------------

唉,你这人真是没救了,这种“实地近距离调查”的要求都能反复唠叨出来,难道你不知道,这类活正是传媒记者追求的权利吗?但,在中国,可能性大吗?

也给你一个例子对比一下,你知道,为什么美国提出作为中立方来中国亲自调研“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证据,中国政府为何一概拒绝呢?
本帖最后由 李小苗 于 2012-3-1 23:49 编辑
7# 李小苗  

“方营出动几个高智商的人,沿着韩寒的成长轨迹实地调杳一番,得到的证据肯定比现在扒拉字堆找到的要多要铁吧?为什么就不去实质性地调查取证呢?”
----------------

唉,你这人真是没救了,这种“实地近距离调查”的要求都能反复唠叨出来,难道你不知道,这类活正是传媒记者追求的权利吗?但,在中国,可能性大吗?

也给你一个例子对比一下,你知道,为什么美国提出作为中立方来中国亲自调研“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证据,中国政府为何一概拒绝呢?test 发表于 2012-3-1 23:36
抱歉,完全不理解你的感慨从何而来。中国记者比你想像的有能耐多了,调查性报道是现在媒体的常规武器而已,用得相当好,远的不说,就说个近的,“奢华动车”在茶楼转着呢。
调查动车,智障黑奴工、问题疫苗、官员子女吃空饷啥的,还要跟官家或黑恶势力周旋,有政治和生命的危险,但记者都做出来了,调查个纯民间人士的韩寒代笔,有什么了不得的困难吗?一个三十岁年轻人的历史,查起来的难度,居然可比70多年前的南京大屠杀?你的智商也太高了,I 服了 U!
边走边看
10# 李小苗

小苗呀,这个事情八,都一个月了,一个代笔滴都木有抓到,就让他们捕风捉影去吧。累死他们。

此外,凡持关于肘子“质疑权利说”滴,基本没搞清楚“权利”究竟是神马,搞滴有个“权利”就可以无边无际似滴。

去茶楼看雷人日记吧,嘎嘎。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10# 李小苗  

小苗呀,这个事情八,都一个月了,一个代笔滴都木有抓到,就让他们捕风捉影去吧。累死他们。

此外,凡持关于肘子“质疑权利说”滴,基本没搞清楚“权利”究竟是神马,搞滴有个“权利”就可以无边 ...
去茶楼看雷人日记吧,嘎嘎。
网事情缘 发表于 2012-3-1 23:55
雷人日记好看好玩,俺早就去捧场了,本来也想续一篇的,不过俺被方脑壳整得脑壳也方了,暂时写不出好玩的东西了。
边走边看
我也是顺这条思路去考虑,我是想叫亲戚打听一下,以此实证一下,不过太忙,没有做这个闲事。

不过,这个也有漏洞的,自证很难。
菜农 发表于 2012-3-1 23:19
自证清白是不可能的。(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
——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 http://zh.wikipedia.org/zh-cn/%E5%93%A5%E5%BE%B7%E5%B0%94%E4%B8%8D%E5%AE%8C%E5%A4%87%E5%AE%9A%E7%90%86
——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 http://www.ebookcn.com/book/16407#download


打碎的花瓶无法复原。逝去的人生无法再现。
—— 路径依赖
—— 李政道:“如果时间反演是对的,也许有人知道......   可是这个定律是错的   也许永远没有人知道。”
方舟子的所谓文本分析和考据推理既荒谬又可笑。他一开始就把原本正确的方法错误使用了,那得出的结论自然搞笑。

考据原本是依据器物,人物,事件等证据去推断年代的上限,但不能推断年代的下限,用的是排除法,而不是确定法。

举例,如果在汉代的某部文献中出现纸张的说法,那就可以证明这部文献不可能是汉代人所写,因为纸张是在宋代才发明的。至于那部文献到底是那个年代的,宋以后的年代都有可能 。

可方的所谓考证是反向的,比如医院里的标语,80年代出现过,为何90年代再出现他就觉得不可能?现在有些偏僻的农村,墙上还留着60年代的毛主席万岁的标语,如果现在80后人写文章写到这个场景,他是不是也要说这篇文章不可能是80后写的,因为80后出生时毛已经死了。

如此搞笑,还有那么多方粉背书,真的可怜他们的知识和逻辑能力。
如此搞笑,还有那么多方粉背书,真的可怜他们的知识和逻辑能力。施国英 发表于 2012-3-2 07:47
问一句:方舟子的文本分析系列,您都仔细看完过吗?
阿吕认为不可能有个幕后英雄不出来拿利益,呵呵。仅作逻辑假设:如果拿利益的是自己家里人,会站出来吗?韩仁均90年代笔根不辍,年年有作品发表。他的文章在成年人的“重量级选手”中无优势,挪作少年人的“轻量级选手”中可以成为翘楚,于是做幕后英雄,三重门卖个两百多万。仅作逻辑假设,这很符合常理。

韩寒和易中天参加厦门的演讲会,这个视频我是看过的。韩寒直接拿出稿纸,照着念,写得蛮书面化的一篇稿子。念之前打趣说“怕自己说着说着跑火车”。
有人说,很难把背后的代笔人揪出来所以只能靠文字推理。这也太搞了吧?以前有代笔的作家如古龙、金庸背后的影子写手还不是全部自动现身了?有这为名家名人代笔的才华,有几个是甘于当无名英雄的,就算有利益和合同的约束又怎么样?为乾隆皇帝代笔的那个沈德潜,带着丰厚的官禄告老还乡后,就把皇帝的恩和威都忘了,公然把代制的“御诗”收进自己的个人文集。乾隆皇帝都罩不住的“代笔”之丑,一个无权无势无财的差生韩寒何德何能,竟然能一瞒十三年?不要说你们方营质疑的只是他早年的少数几篇小文,《三重门》质疑过吧?那个“代写”还是“单写”的视频质疑的是他后来的博文吧?韩寒的写作能力你们一直在怀疑吧?说韩寒不敢谈自己的作品你们怀疑所有的都不是他写的吧?十三年间韩寒的作品辗转了那么多的出版社和网站,涉及的联系人知情人必不在少,“倒韩”嚷嚷了那么久,居然没有一个人——被4000万悬赏利诱也罢,激于良知义愤也罢——出来揭破他?这个只会玩赛车的小青年,就这么有魔力吗?连沙县小吃这么大一盘棋,最后都被揭破了。方营出动几个高智商的人,沿着韩寒的成长轨迹实地调杳一番,得到的证据肯定比现在扒拉字堆找到的要多要铁吧?为什么就不去实质性地调查取证呢?李小苗 发表于 2012-3-1 23:31
再补充一下,如果韩寒真的像方营说的那样有代笔,而且是在家靠父亲,在外靠朋友,一“代”十三年,那肯定会很很多代笔的流言传出来,因为首先,代笔者不管是出于自得也好,出于对被代之人的不屑也好,肯定有人会有意无意地把代笔之事告诉别人。俺就混在一堆写字为生的人中间,听到这样的流言不是一件两件,都说得很具体,谁、某文、什么时候、为谁代笔。而八卦是人的天性,文人相轻也算天性。这样就不仅代笔者身边的朋友熟人会知道,文学圈子中也会传开来,传到圈外也是很自然的。
如果我听到了流言,又有人来向俺调查是否知道某人有代笔的事,俺会怎么说呢?两种可能,一、如果那一刻俺比较八卦,又或对被调查的人有微词,俺就会神神秘秘地说,听过哎,谁谁谁说的,是谁谁谁什么时候代的,你可以找谁谁谁确认一下。哎,不要说是我说的哦。二、如果那一刻俺比较严谨,觉得说捕风捉影的事掉份儿,俺会说,不清楚,你去问别人吧。但语气、神态会明白透露出俺确实“听过”流言的信息,这是瞒不了调查者的。更重要的是,如果俺听到过流言,即使俺没有证据,俺也断然不会为被质疑的人打包票,为他挺身背书。这,不必甩什么“公平正义”的大词,就出于最起码的自重,又或者各种羡慕嫉妒恨,都不会为他说好话。
所以,强烈建议方营还是去调查一下,拍点视频录音,如果有流言,一定难逃你们这么高智商又勤奋的捕捉的。不要这么没有自信嘛。
边走边看
阿吕认为不可能有个幕后英雄不出来拿利益,呵呵。仅作逻辑假设:如果拿利益的是自己家里人,会站出来吗?韩仁均90年代笔根不辍,年年有作品发表。他的文章在成年人的“重量级选手”中无优势,挪作少年人的“轻量级选 ...
irving 发表于 2012-3-2 08:51
你们仅仅认为只有韩仁均一个代笔吗?按你们的逻辑,韩仁均写不了90年代中学校园的生活,那《三重门》就该另有一个代笔,《就这样漂来漂去》写赛车的,又有一个代笔,写博客的还是一个团队呢。这么长的代笔链条,怎么就没有最弱的一环,让你们突破不了呢?
边走边看
以方舟子的逻辑推理,则他当年的诗和有关明史文章都是有人代笔的。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阿吕认为不可能有个幕后英雄不出来拿利益,呵呵。仅作逻辑假设:如果拿利益的是自己家里人,会站出来吗?韩仁均90年代笔根不辍,年年有作品发表。他的文章在成年人的“重量级选手”中无优势,挪作少年人的“轻量级选 ...
韩寒和易中天参加厦门的演讲会,这个视频我是看过的。韩寒直接拿出稿纸,照着念,写得蛮书面化的一篇稿子。念之前打趣说“怕自己说着说着跑火车”。
irving 发表于 2012-3-2 08:51
易中天何等样人,他看不出韩寒有料没料?跟韩寒又有什么重大利益关系?值得为“代笔”出来的韩寒一再背书?
边走边看
本帖最后由 irving 于 2012-3-2 09:43 编辑
易中天何等样人,他看不出韩寒有料没料?跟韩寒又有什么重大利益关系?值得为“代笔”出来的韩寒一再背书?
李小苗 发表于 2012-3-2 09:28
问李小苗:方舟子的文本分析系列,您都看过吗?

不要说易中天能否看出来,我关心的是凭你自己的判断力,是怎么个结论。

不要说来说去说别人,自己去看看材料,比什么都简单。不要纠结于这个代笔者(或集团)到底是谁,为什么不暴露,先判断几个问题:

(1)《求医》《书店》是否是一个14岁的少年的思维方式
(2)《三重门》涉及的那么多书袋,即便是用小本本,高一之前的孩子能否做到
(3)韩寒能否晒出他中学时的平时作文、周记、考试作文,看是否有相匹配的文字能力
(4)中学语文老师对文学天才一贯都是会如获至宝的,韩寒的初中、高中语文老师是否赞赏过他的写作能力。(别说韩寒每次都是故意写得不好)
      南方周末发知音稿,最容易做到的事情是采访韩寒的语文老师,他们采访了吗?老师怎么评价的?

(3)和(4)都极容易做到。韩寒声称为了防备质疑,很好地保存了手稿,那作文、周记、日记总该有吧。

韩寒还说为了防备质疑,很长时间来用DV拍摄了自己的写作过程,可以放给记者看。在哪儿呢?

满嘴跑火车的一个青年,居然把你们这些看起来也算是 have seen around 的人唬成这样。
说不定是效仿娱乐圈的规则  两人私下达成的协议 打一场笔墨官司 相互炒作  呵呵
说不定是效仿娱乐圈的规则  两人私下达成的协议 打一场笔墨官司 相互炒作  呵呵
天马行空 发表于 2012-3-2 09:47
这个可以有。
本帖最后由 李小苗 于 2012-3-2 17:11 编辑
问李小苗:方舟子的文本分析系列,您都看过吗?

不要说易中天能否看出来,我关心的是凭你自己的判断力,是怎么个结论。

不要说来说去说别人,自己去看看材料,比什么都简单。不要纠结于这个代笔者(或集团)到底是谁,为什么不暴露,先判断几个问题:

(1)《求医》《书店》是否是一个14岁的少年的思维方式
(2)《三重门》涉及的那么多书袋,即便是用小本本,高一之前的孩子能否做到
(3)韩寒能否晒出他中学时的平时作文、周记、考试作文,看是否有相匹配的文字能力
(4)中学语文老师对文学天才一贯都是会如获至宝的,韩寒的初中、高中语文老师是否赞赏过他的写作能力。(别说韩寒每次都是故意写得不好)
      南方周末发知音稿,最容易做到的事情是采访韩寒的语文老师,他们采访了吗?老师怎么评价的?

(3)和(4)都极容易做到。韩寒声称为了防备质疑,很好地保存了手稿,那作文、周记、日记总该有吧。

韩寒还说为了防备质疑,很长时间来用DV拍摄了自己的写作过程,可以放给记者看。在哪儿呢?

满嘴跑火车的一个青年,居然把你们这些看起来也算是 have seen around 的人唬成这样。irving 发表于 2012-3-2 09:36
方的文本分析,我不能保证全看完,但分析《求医》《杯中窥人》《三重门》的,都看过了。以俺的判断,首先方用的方法就不对,用文本分析只能作文学批评,你可以说作者写得烂,不靠谱,没办法指证,那些文字不是他写的。关于这些,俺专门开了个求教贴:方周子质疑韩寒的方法有没有问题 ?http://www.yantan.cc/bbs/viewthread.php?tid=110099&highlight=  里面有很多燕友的讨论,你有兴趣可以翻翻,俺就不重复了。俺认为,以文字分析来定人“罪名”,比如代笔,就是文字狱。不管谁这么做,俺都会反对。如果韩寒这么分析方某人,俺必然会反对韩寒。
关于(1),见上。
关于(2),俺认为没有什么事不可能,抛书袋不是什么高难度的技术活。有心玩这个,又好这一口,小学生都能抄一堆。王勃14岁写《滕王阁序》,里面用的典故也够多的。
关于(4)(5),我以为南周《差生韩寒》一文里面有很多他当年同学和老师的见证,记者说他对每个人的采访都有两份录音。南周一向信誉良好,我当然相信大致属实。如果你认为不可信,那南周列出的名单就正好是靶子,你实地采访一遍,就是对韩寒的致命一击,连带把“利益团伙”都捣破了——如果你能从同学老师口中得到另一种说法的话。
至于说写作录DV什么的,俺以为只是一个玩笑。如果你真要他拿出视频才相信,那只能说你太缺乏幽默感了。谁一写东西就支个DV,那不是有病吗?而且,视频能说明什么?演戏才拍视频。
边走边看
“俺认为没有什么事不可能”,有这句话,就不用讨论了。呵呵。

其实我对方舟子的某些文本分析也是不同意的,有一些牵强的地方。但总体加起来是有说服力的。

我个人是这么一个视角:没有天才是横空出世的,他有一个可循的轨迹。马拉多纳纵然是天才,他从洋葱头队、博卡青年队、巴萨队、、到拿世界杯,有迹可循。梅西也从巴萨青训营一步步出来的。不可能说马拉多纳青少年时期在打台球,转眼成了足球明星。

据韩父的介绍,从初二开始给他办了借书证,开始看一些少儿报刊。然后,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写出了《三重门》,里面掉的书袋比滕王阁序多了去,网友有统计,随便查就是。

没有任何轨迹,横空出世。这期间,平时作文也很差,没有任何当时的作文、周记、日记供比对。

采访再多的老师学生,语文老师发表过关于“韩寒其他功课不行,甚至语文考试也不行,但,作文很优秀”的说法吗?难道他故意要在平时作文、应试作文中隐藏写作才能吗?

不用那么多考据,单说这几点,怎么解释?
“俺认为没有什么事不可能”,有这句话,就不用讨论了。呵呵。

其实我对方舟子的某些文本分析也是不同意的,有一些牵强的地方。但总体加起来是有说服力的。

我个人是这么一个视角:没有天才是横空出世的,他有 ...
irving 发表于 2012-3-2 17:30
具体到韩寒掉书袋上面,俺说没什么不可能的意思是——这事太小儿科了,没什么技术难度。很多人年少无知的时候都玩过这招,砌一堆自己看过没看过的书摘书引来唬人。你昨天不也引用了自己没看过的一本法兰克福的书想唬我吗?你能做的,别人做了就是不可能?
边走边看
至于说写作录DV什么的,俺以为只是一个玩笑。如果你真要他拿出视频才相信,那只能说你太缺乏幽默感了。谁一写东西就支个DV,那不是有病吗?而且,视频能说明什么?演戏才拍视频。
-------------------------------------------
如果韩寒拿出DV, 对方舟子来说,又是一大番推理,因为理论上韩寒可以先把文章背下来,然后默写出来。或者在某个角落地方放一个代写者的原稿,然后模作样在写,其实在抄,或者根本没在写,就是在装样子。

而且即使韩寒真的在写,放个DV还是不管用,因为拍到他的全貌,就没法拍到写的字,拍到写的字,就拍不到人脸。即使找个人拿个DV来回拍,来回拉镜头,方舟子还可以说这是剪接的。电影里不会弹钢琴的演员不是拍出来照样弹吗?
具体到韩寒掉书袋上面,俺说没什么不可能的意思是——这事太小儿科了,没什么技术难度。很多人年少无知的时候都玩过这招,砌一堆自己看过没看过的书摘书引来唬人。你昨天不也引用了自己没看过的一本法兰克福的书想唬 ...
李小苗 发表于 2012-3-2 17:41
呵呵。有个度的问题。书袋的量太大,而且有些引用不是简单的摘抄,是化用的。这不是小儿科能干的。

另,我前面提到法兰克福的《论扯淡》,可不是为了唬人,我不玩这个。是在对方朋友意指“扯淡”贬义的时候,提这个是想说“扯淡”是个中性词。
呵呵。有个度的问题。书袋的量太大,而且有些引用不是简单的摘抄,是化用的。这不是小儿科能干的。

另,我前面提到法兰克福的《论扯淡》,可不是为了唬人,我不玩这个。是在对方朋友意指“扯淡”贬义的时候, ...
irving 发表于 2012-3-2 18:03
反正你已得方教主真传,说啥就是啥。
俺很PF你的充沛精力,但俺精力着实不济,重复问题就不重复回答了,否则俺老人家要活活累倒的。
边走边看
本帖最后由 irving 于 2012-3-2 18:08 编辑
反正你已得方教主真传,说啥就是啥。
李小苗 发表于 2012-3-2 18:05
又来下断言了。没意义。

工作很忙。恰好这两天有点空隙。以后就没这个精力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