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写给张国荣

冬天花败,春暖花开,有人离去,有人归来。 @韩寒,http://weibo.com/hanhan。第一篇长微博,献给我的偶像。


2003年4月1日,我在开车从北京回上海的途中。在那之前,我并不是你的歌迷,我只知道你唱过《倩女幽魂》,我甚至觉得,你好久没做宣传,没出作品,已经过气了。

对你的了解从京沪高速的山东段开始。那里的山上都是顽石,少见绿色。以往开车路过河北,山东和江苏,打开电台,要不是卖春药的,就是治性病的,还不停的有托打电话和主持人互动,说疗效好,去哪才能再买到。我常想,这么明显的忽悠,怎么可能有人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充斥着荒诞。但那一次开车的旅程,我能调到所有的频率里都只有你的生平介绍,当然还有你唱过的歌。我甚至发现,有时候,我偶然会哼唱两句的不知名旋律,原来都是你的。路过临沂,电台主持人甚至自己开唱《奔向未来日子》。

对你来说,已经没有未来的日子了。你奔向了永远不会来的日子。那些岁月里,我是一个轻狂气傲的无知少年,对所谓港台巨星嗤之以鼻,这也让我错过了你。那几年我在北京,迷茫的就像在能见度只有一米起了大雾的国道上开车,好在我一直没开进逆行车道。等我懂你,再没机会来看你的演唱会。回想起来,你若在,无论我有钱没钱,一定会买一张离你最近的票。

没有什么夸你的。我甚至想,如果你还活着,机缘巧合,兴许能和你吃上一顿饭,说上几句话。那次从北京回上海是一次奇妙的旅程,开过长江大桥,我就找了一个休息站停靠了下来,吃了一碗泡面,清楚记得江水声就在耳边。我买了两张你的盗版唱片。这不能怪我,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里没有正版的。我启程上路,把唱片塞进了碟机.

不幸的是,我没能听见你的声音,因为我买了VCD。家乡离我越来越近。1200公里路程,我并未为你落泪。毕竟我们刚认识,你得理解。到了上海,身边的朋友常常谈起你,有黯然神伤的,有伤心哭泣的,更多的是,哦,是嘛,他这么有钱,干嘛要自杀,可惜了。还有恶意揣测的——至今我的身边依然有人相信你是得了绝症或做了什么事情,不得已才跳楼,我每次都要和他们争辩。但两个星期以后,也便这样了,大家开始很少谈起你。一个月后,劳动节,大家依然不爱劳动,两个月后,儿童节,小孩依然欢声笑语,三个月后,四个月后,周年祭,到现在,九年了,这世界没有什么变化。这九年里,你陪伴我度过很多困难的时光,可惜那些激励我的歌并没能激励你自己

我想我懂你了,Leslie。这眼前的世界并不是你我想象的那样。你改变不了。我改变不了。我今年三十岁,没有你那么多的作品,你死去了,你的歌也许能被别人再唱五十年,一百年,我若死去了,我的文字也许只能被别人记得五年,十年。又也许更短。我也许比你长寿很多,又也许不能。说不定我会成为一个老顽童,说不定我忍受不了自己衰老。谁知道呢.

Leslie,多年以后,我们终会相见。我获得的成就比你少很多,但争议倒也不少,算能作为谈资。和你一样,很多争议要到死后才能平息,或许不能,甚至更多。他日我们相见,你若不嫌弃,让我为你写一段歌词。不会差的,只是辛苦你要用普通话唱。你说你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我想我可以试着告诉你为何。因为,你一生没做坏事,所以,就是这样。
本帖最后由 李小苗 于 2012-4-1 10:43 编辑

哥哥的普通话还不错的,京戏昆曲都能唱。到了哪一天,应该唱得越发好了。
俺更喜欢作为演员的张国荣。
边走边看
我最喜欢的还是张国荣给英雄本色唱的主题歌 当年情。
总版不让讨论方寒,但是我还是很想知道坚定地认为韩寒有代笔的人,觉得韩寒这篇新鲜出炉的博文,有没有代笔。
烂文一篇,比韩寒写得差。当年编辑的约稿。

张国荣:梦幻人生,人生如戏

施国英

演艺界的天王巨星张国荣走了,选择在愚人节那天跳楼自杀,看起来似乎有跟大家开玩笑的意思,难怪很多人一开始不相信。然而那又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由不得你不相信。像梅艳芳,陈凯歌这样的大腕都哭了,更不用说普通的歌迷和影迷了。据说张国荣跳楼之后短短两三天中,香港有六七个人跟着跳楼,虽然死因各不相同,但选择同样的自杀方式,可见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因为对流行歌曲不大感兴趣,所以对张国荣唱的歌不大熟悉,不过他演得电影倒是看过几部,特别是那出很有名的《霸王别姬》,还有那出《春光乍泄》,可以说,张国荣是个不错的演员。其实,我最欣赏他的还是他敢公开承认自己是个双性恋者。在香港这样的华人社会,公众对同性恋的偏见还是颇有市场的,在这种环境中公开自己的性取向,那不仅仅是诚实那么简单,也不仅仅是勇气的表现,更有为自己同志争取权利的意思。


在张国荣死后,我才有机会看了他的一些生平资料,不看不知道,看了才觉得真是令人感慨万千,真的有点像做梦一般。成名之前,他每次唱歌居然都被人喝倒彩。在歌唱事业达到顶峰期的时候,他又突然宣布退出歌坛,可私下里为了过唱歌的瘾,他又抓住卡拉OK的话筒不放。在外人看来,张国荣要什么有什么,可他内心的隐痛可能没有什么人知道。

46岁,那是像张国荣这样的男人的花样年华,可张国荣却选择告别人世,留下太多的迷团让世人去猜测。有人说他是为情而死,也有人说他是因为患上了抑郁症,更有人说他是为了追求完美而死。其实,他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自杀,除了他自己,恐怕没有人知道,也许连他自己都不是真正清楚,现在再去追问这个,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当然,媒体会继续追下去,他们是靠这个吃饭的。

我总觉得,张国荣这张脸,颇有一种如梦似幻的味道,他的细腻,敏感,还有他的重情长情和善良,和这个世界似乎有点格格不入。我从来没有研究过张国荣,但现在回过头去想一些事情,觉得这个漂亮精致的男人就像一个精美的陶瓷,虽然有很多人爱他,但他终究是脆弱的,似乎他注定会以悲剧结束。一个能让男人和女人都为他哭泣的生命是美丽的,然美丽往往和脆弱并存,就像鲜花,在惊鸿一瞥之后,又匆匆枯萎,让人如梦似幻,不尽感慨。

前几天,我去华人录像店租带子,听到有人在议论张国荣的死讯。录像店的老板说,张国荣这么有钱还要自杀,我说有钱不等于快乐。有些钱少的人天真的以为只要有钱就万事OK,事实并非如此简单。那些赚大钱的人,比如像张国荣那样的大明星,他们所承受的压力非我们常人所能想像,对他们来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不小心就可能出什么事。

张国荣的死让很多人难过悲痛,但像他这样唯美的男人,在他还没有老态龙钟之前就告别世界,也算对得起公众了。生命有限,美丽也有代价。
张国荣真的会唱京昆?霸王别姬里那可是对口型。
张国荣真的会唱京昆?霸王别姬里那可是对口型。
亦工亦农 发表于 2012-4-1 11:28
会唱不等于要在电影里真唱。你的明白?
总版不让讨论方寒,但是我还是很想知道坚定地认为韩寒有代笔的人,觉得韩寒这篇新鲜出炉的博文,有没有代笔。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4-1 10:58
邹兄,这篇他们会认为是代笔的。你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吧。
可能有些沙比不知道张国荣的遗书是怎么写的,从一种角度理解韩寒文字,可以通过张国荣的遗书。

然后你就会推测,韩寒到底是否受到了伤害。
Depression(沮丧、抑郁)。多谢各位朋友,多谢麦列菲菲教授。呢一年来很辛苦,不能再忍受,多谢唐先生,多谢家人,多谢肥姐。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

Leslie。
  张国荣:当纪念成为一种纪念
  
  
  文/柏小莲
  
  我听说过各种荣迷,有一个姑娘每年的四月一日都要翘班,穿一身印度沙丽在广州城繁华地带找一个临窗的角落坐下,喝半天的咖啡,痛哭一场;还有一批人每年的这一天会赶到香港,在星光大道上按按哥哥的手印,放下一束花,或者去一下文华东方酒店的餐厅和楼下已经修好的栏杆旁边,默默的站一会。今年仍有他的旧电影上映,有关于他的音乐剧上演,而且是巡演,到了这个地步再求票房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了,纪念本身就是一种纪念。
  
  我们看到各种纪念,即便九年时光足以将多情少女变成隐忍的主妇,但是少年时代种下的小苗已经深深扎根。而且随着时光磨折之后有两种结果,一种是遥遥送上神坛,一种是已经将其形象内化为生活的一部分,饱含深情的表白与大彻大悟之后的沉思,就像一张纸的两面。媒体报道也没出现过什么新意,像是例行的盛典,隆重、盛大、极尽哀思但却每个环节都按照几年下来的既定模式,你来回忆生平二三事,我来盘点影碟四五张,七八个友人加九十支金曲,似乎就可以拼凑出某个灵魂的原本模样。
  
  直到连回忆与纪念都变成了陈词滥调。再没有更多的生前细节曝光,纪念专辑也没有什么更新的意思,那是一个本来就该静止与休憩的世界,一次一次的回忆和纪念其实就是一次一次变相的打扰。那些本来苦痛的记忆渐次麻木不仁,因为被翻检太多而加速风化,是的,这些残忍的现实都在提醒我们,当纪念本身变成了媒介素材,纪念的意义已经失去。
  
  纪念的意义在哪里?有时候是一种信念的寄托,比如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张国荣是港星黄金岁月中最最闪亮的一颗,集中全部那一代明星的特点,优雅、敬业、职业性和距离感,又代表了一些新观念,比如打破港陆隔膜,勇敢表达少数派性向,这些素质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本身就是光环,再加上英年早逝,死因飘忽,谜团成就奇迹。半生辉煌加纵身一跃终成就一世传奇,经众口传诵即成为真理,寄托着美好的期待,又成为娱乐事业的一杆大旗,一个标准,一个令人绝望到无法复制的神话。
  
  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当纪念成为规律即是习惯,不仅是忠实粉丝的习惯,而且渐渐成为一种社会习惯,这是一个民间推动约定俗成的纪念日,在一部分人的心中甚至超过同一天“愚人节”的意义。所谓纪念,无非是对往昔的怀念,对现实失望,对未来的期待与不确定的混合。如果娱乐圈越来越令人失望,如果仍然没有迎来华语电影的旺季,如果乐坛照这样的速度渐渐萎缩和猥琐下去,这种自发纪念的心理就会越来越强大,更多的人被美化过的记忆和失望的心理推上神坛,比如梅艳芳和陈百强,还有张雨生甚至杨德昌。
  
美丽的,善良的,敏感的心灵都是相通的,与此相反的就不要再去操心了。让他们自己继续纠结吧。
唉。从没粉过张国荣。读了韩寒这篇文章,有些想了解他了。
也谢谢施妹妹的文章。
粥稀后坐,床窄先卧,耳聩爱高声,眼昏宜字大。
我觉得这次事件中,韩寒是最大的受益者。

不否认他的文学才华,但他的文学才华远没到神话天才的地步,也谈不上什么大家,主要得益于少年成名。

没怎么读他的书,倒是很喜欢他的博客,感觉比较有思想,敢说,容易引起共鸣。

经过这次事件,他个人也会成熟很多,对他来说是终身的受益,对他以后的发展大有好处。

比韩寒有才华的人多了,可惜,没有这个机遇。

从另一个角度说,韩寒应该感谢方舟子,试想谁又能如此执着,日夜无眠节假不休,不惜身败名裂,来成全他呢?
本帖最后由 李小苗 于 2012-4-1 13:05 编辑
张国荣真的会唱京昆?霸王别姬里那可是对口型。
亦工亦农 发表于 2012-4-1 11:28
会唱不等于要在电影里真唱。你的明白?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4-1 11:36
〈霸王别姬〉里替张国荣说话的是杨立新,唱腔是梅派男旦温如华。但片中也保留了几段张国荣的原声。张本人会唱粤剧,也爱京剧。为拍《霸王别姬》狠下了几个月的苦功,片中虞姬、贵妃、杜丽娘的戏都是他自己演的,没用替身。

抄几段资料:

戏梦人生——玉人何处之《霸王别姬》(附幕后花絮)  

•张国荣拍戏时总是会自掏腰包请工作人员吃饭,《霸王别姬》也不例外,当时正值盛夏,他还包办了剧组的水果和冷饮,没有他的戏份时也兴高采烈地带着西瓜去片场慰问。5月下旬,正赶上北京罕见的高温。摄影棚高达40多度。张国荣见剧组人员个个大汗淋漓,难免心疼。拍摄间隙,他趁大家不注意,遛出去花了300元买了一箱冰棍儿。

•张国荣对《霸王别姬》剧组的感情极深,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相处融洽,经常在一起玩闹,工作人员说“他是个近乎完美的人”,“工作态度一流,勤力,肯合作,没有架子”,“从来没见过他那么关心人的大牌明星”,“对自己的要求比导演还严格”……拍摄结束时他恋恋不舍,又一次做东请全剧组吃饭,席间难过得忍不住流泪,跟每一个人对饮,喝了三杯茅台十二杯白酒,素来不擅饮酒的他回到房间后呕吐了四个小时爬不起身。张丰毅和巩俐都劝他说以后还有相聚的机会,张国荣说:不同了,以后就算再见,寻不到这份心情了……
•2003年初,已经被抑郁症折磨一年的张国荣专程去北京拜会《霸王别姬》剧组的老友,一一见面,吃饭,扮演小豆子的尹志当时没有见到,张国荣回到香港之后还给他打了电话:“我是你国荣大哥啊,有机会再去看你……”


•陈凯歌说,早几年前,香港就请他拍《霸王别姬》,他没有接。过了几年,他觉得能够驾驭这个题材了,才接拍的。陈凯歌对《霸王别姬》极其用心,许多不为人注目的细节都一丝不苟,比如说解放前剧场的看客中经常会有擎着鹰的少爷,你仔细看电影里,镜头中一晃而过的一位看客臂上就擎着鹰。

•片中程蝶衣是杨立新配音的。尽管张国荣提前3个月到北京练普通话,拍摄过程中,已经能用很流利的普通话与大家交流了,但后期制作时还是发现广东味太重。不过,陈凯歌为了让张国荣的努力在剧中有所体现,在程蝶衣嗓音处于“失真状态”时,还是有两场戏保留了张国荣的原声:一场是程蝶衣神志昏沉抽大烟的戏,还有一场就是他与葛优饰演的袁四爷在后花园舞剑之时,醉后所唱的。而由于国际电影节都要求影片使用演员的原声,杨立新当真成了幕后英雄,字幕中都没有打名字。

•这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在戛纳获金棕榈的影片。戛纳影展张国荣以一票之差落败影帝确实很可惜,连评委会都对他表示抱歉,据说是因为最高大奖金棕榈奖和最佳男主角奖不方便让同一部电影兼得。而当年被提名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的演员们第一反应都是询问张国荣有无提名,说如果有他,自己就不抱指望了。最终由于种种原因这部电影也没有参加华语的影展,影帝也就无从评起,但张国荣自己对这种境遇从未抱怨过。  

张国荣在影片中的京昆表演  

既然影片讲述的主要是昔时伶人程蝶衣的一生传奇,那么蝶衣在片中的几段京昆演出自然也是重头戏之一。  
程蝶衣的扮演者、张国荣曾说:“我在戏中要演京剧,还要演虞姬、贵妃、杜丽娘的戏。虞姬是沧桑的,她跟着霸王打仗,但又有本身性格,感情变化大。贵妃是一个风华绝代的女人。杜丽娘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怎样处理三个角色的性格,非常困难。”  


为了演好这几段戏中戏,影片开拍前,张国荣先行赶赴北京拜师学习京剧表演。  
担任他形体指导老师的,是北京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曼玲女士(她也是影片《霸王别姬》的京剧顾问史燕生老师的妻子)和刁丽,从身段到舞台调度基本上都按老派的典型设计,保留了梅派的原汁原味。  
给张国荣配唱的是如今硕果仅存的梅派男旦温如华,梅派讲究天然、讲究中正平和,在最朴素的唱腔里,渗透出典雅含蓄的中国古典之美。  


而张国荣本人,为了饰演好程蝶衣这一角色,不仅仔细看过梅宅布置,还买下《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认真研究,对京剧表演的程式术语,也细加钻研。在学戏的那段时间里,他每天上午都会到北影厂练四个小时,回酒店还接着练。就连大家一起吃饭,他都在想着动作。甚至发烧发到三十八度九,还在坚持压腿。他说:“一切一切,都只为演好戏中人,戏中情。”  

因为素有表演天赋,加之后天受过一定的舞蹈训练,平日又爱好粤剧,与香港粤剧名伶白雪仙女士私交甚笃——故而在经历过数个月的京剧训练后,张国荣出色地完成了电影《霸王别姬》中那几段戏中戏的表演。

《贵妃醉酒》一折,因为做工极其繁重,一般都是由具备武功底子的刀马旦应工,学戏多年的普通旦角,都不一定拿得下来,而影片中那一个“舒广袖”的旋舞卧鱼动作,却是由张国荣本人一气呵成演下来的,并没有经过后期剪辑拼接。  


这出戏中高力士的扮演者,是一位京剧名家,号称“梨园第一名丑”,据说为人非常骄傲。拍戏那天他与张国荣搭戏,拍完之后悄悄问工作人员:“这个人学了几年戏了?”工作人员回答:“没学过戏,香港明星来着。”老先生大吃一惊,立即上前与张国荣结交,赞不绝口,并且约他有机会共演一出折子戏。张国荣高兴地答应了。  

而他在日本军阀堂会上演绎的那一折《牡丹亭•游园》,也颇为引人注目。这是一出昆曲,昆曲讲究一个“静”字,身段造手看似简单,实则要比京剧难演得多。而戏台上的张国荣,穿的是青布长衫,脸上半点脂粉未施,完全是清水素面。可是神气之间,活脱脱已是一个“天生丽质难自弃”的杜丽娘,为后花园的春色所染,喜不自胜,笑意盈盈于一双妙目,却又为大家闺秀的身份所拘,不让它满溢出来。  

毋庸讳言,对于一个并非自幼受训的演员来说,出演京昆名段,总有力不能及之处,而张的可贵正在于,他用一个专业演员丰富的肢体语言、微妙的面部表情、精到的眼神传达,弥补了戏台上的不足;同时,也使得他对于剧中京昆人物的诠释,并不止于程式化的模仿——虞姬的执着刚烈、贵妃的流丽落寞,举手投足间,神韵昭然若揭

【旧闻】追念张国荣--“国荣不走定是京剧圈的人!  
热爱京剧,悟性极高,最喜欢白娘子,要学怎么唱“嘎调”


  “国荣非常喜欢《白蛇传》,他曾说过,希望能有一天演个新白娘子。他的愿望不能实现了,这是他的遗憾,更是我们的遗憾。”带着这份遗憾和一年来难消的痛,京剧艺术家们说起了永远留在心底里的张国荣。
张曼玲记得第一次到片厂时,张国荣在那里压腿,史燕生问他:“张先生,你脸怎么这么红呀?”他说:“没事,练的。”后来才知道,张国荣当时正发着近40度的高烧,可他还坚持在压腿、跑圆场,练水袖、扇子、兰花指。


  张曼玲说:“国荣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京剧,但他的悟性超乎想象,是个奇才。”张曼玲回忆说,张国荣在学戏的那段时间里,每天上午都会到北影练4个小时,回酒店还接着练。就连大家一起吃饭,他都在想着动作。有时候想到什么,他就悄悄地向张曼玲比划着问:“张老师,你看我的动作,是不是应该这样?”“他学起戏来,特别的认真。受到表扬的时候,开心极了,就像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搂着我的脖子直蹦。当动作不到位的时候,我也批评他,他就会跟我讲,张老师,我今天做不好,您明天看,我一定能做好。第二天他再来,真的动作就挺到位的了。国荣对艺术是从来不应付的,为了让自己能演好虞姬这个角色,他甚至走路都在练台步。”回忆使张曼玲的心境再次沉重了起来,摆着手说:“让我沉沉再讲。”
边走边看
本帖最后由 闲云 于 2012-4-1 22:35 编辑

纪念张国荣,这位用歌声陪伴我们70后成长的香港歌手。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港台演员极少有人敢在台上唱京戏的,赵传在央视跟专业演员合作过《二进宫》一小折,铜锤花脸唱得不伦不类。
施国英说自己的这篇文章没有韩寒写得好,我看了一下确实如此。其实中间的差异是,韩寒确实是张的粉丝,所以写的文章是有感情的,而且用了“你”这样的第二人称。就像一个人清明到亲人的坟前低声地诉说,自然是真挚而感人的。而施国英不是张的粉丝,因约稿而写,好比应约写一篇纪念革命先烈的文章,清明节到烈士墓前宣读一遍。
转一篇当年李大眼写张国荣之死,题目:偶像没有黄昏。
--------------------------------------------------------------
2003年4月1日,不像个死人的日子。

香港。最高温度27。C,最低温度23。C,细雨蒙蒙——天空像传说中那么眼波如丝;风继续吹——像情人的指甲由九龙而港岛缓缓划过;然而在这么慵懒这么蓝调这么王家卫的日子,张国荣竟死了。

张国荣飞下来的时候,看起来像一只蝴蝶,从文华酒店24层到一层的水泥路面,一只白色的蝴蝶用46年一晃而过,然后是鲜红,像那曲《红》那么鲜红……

青春断了!生于1968——1978,活在25——35岁的华语青年的青春记忆断了,断得就像文华酒店外那根被张国荣腰身撞断的栏杆,“哥哥”死后,再让一代人到哪里去寻找似水流年寻找情如朝露寻找倩女幽魂寻找少年阿飞之烦恼……???

在和谭咏麟“二王争霸”的时代,在闷热的夏夜里,在“双卡”录音机的反复播放里,在倒带键最后疯狂地崩飞出去,一个妖娆妩媚、一个美目盼兮、一个倾国倾城、一个被男人崇拜被女人喜爱的天生尤物现身了——那时候,一个广州师傅的发廊做个“国荣式偏分”要50块钱,一盘水货现场录音带要卖30块钱,一张酷似张国荣的脸庞则可以在一晚泡上一打痴情小妞,哪怕你并不会说一句正宗粤语。

我要说的是真正的偶像故事,不是F4或“威威组合”这种靠漂亮脸蛋挣软饭的商业速食品,真正的偶像没有黄昏,F4、“威威组合”不见得捱得过明天清晨——大众文化观察家姬宇阳揭发,在上海,热捧F4演唱会的尽是又肥又丑的小丫,倾听张国荣个唱的却绝对是生动美丽衣着品位的红粉佳人。

我告诉姬宇阳:去你妈的F4,去你妈的“威威组合”。F4们是狗粮,用商业科技包装得像模像样的狗粮,它再漂亮也是狗粮,专喂那些有胸无脑甚至无胸无脑的蠢笨乡下姑娘。

张国荣不是狗粮,他是一代人的精神食粮,在少有包装的那个时代,他用特立独行的中性演出、用细如毛发的眼神、用千回百转的嗓音,勾引了从大家闺秀到邻家小女、从莘

莘学子到学徒工的青春情怀——用颓废中的优雅、从容中的销魂,不动声色地完成绝对“金粉”式的精神勾引。

偶像没有黄昏,张国荣俯冲到地面后也没有黄昏,他就是玛丽莲-梦露,他就是邓丽君,他就是“虞姬虞姬奈若何”,即使香销玉殒撒手尘寰也会让世人如仰望长空长久注目。

有一种人叫“天生尤物”,他(她)的一生戏里戏外,他(她)的一生梦蝶化蝶,如果说梦露改变了一代美国人的审美标准,邓美人改变了一代中国人的听觉情趣,张国荣由打通

了关于中国男人精神世界的任督二脉——一代名优,像蝴蝶一样飞来,终于像程蝶衣一样化蝶而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离清明还有4天,就把我们肝肠寸断、魂飞魄散了。——戏子做到这个份上,也就死得其所了;能够把女人演得比女人还女人,也算活得自在了。所以,当未来几天张国荣的老姐为他送行之时,我们不必徒生“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凉,一个诡丽无比的人生,必须用一种猝然的方式结束。

唯一的疑问是:从文华24层向下坠落时,“哥哥”在想些什么?蝴蝶一定很纳闷:天堂不是在上面吗,我怎么扑向相反的方向?

乾在上,还是坤在上?对于双性倾向的张国荣这永远是个要命的挣扎。

香港气象报告:2003年4月1日,小雨,西南风3-4级,最高温度27。C,最低温度23。C——在一个不该死人的日子,500年才出一个的名优竟死了。

香港交通报告:4月1日下午18时,中环交通顺畅,车流如织,然而10分钟后,在一个从容顺畅的黄昏,全港的心情竟被一具体温尚存的尸体堵塞了。

连死都要选择一个离经叛道的日子,就像有一天突然穿上红高跟鞋涂上蓝指甲油裹上半透视装出现在世人惊愕的目光中,生而为戏,死而为戏,究竟戏为人生还是人生为戏?

究竟庄公为蝶还是蝶为庄公?

青春的链条在2003年4月1日傍晚18时11分崩断,真正的偶像却没有黄昏,全港、全中国、全世界华语圈的电台、电视台、酒吧,在出殡的日子里,请为一个风情万种的华人青年播放同一声叹息: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

——以此文代生于1968-1978的歌迷奠张国荣在天之灵。(李承鹏)
您正在看的文章来自君子门 http://www.junzimen.com
转一篇当年李大眼写张国荣之死,题目:偶像没有黄昏。
——以此文代生于1968-1978的歌迷奠张国荣在天之灵。(李承鹏)
亦工亦农 发表于 2012-4-1 14:04
大眼真有代表欲啊。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张国荣,只怕谁也代表不了谁,也不需要被代表。
边走边看
1。此帖主旨如是纪念哥哥,宜转入艺术中心。如是继续谈韩寒,宜转入茶楼。总之沙龙不喜欢你。

2。我最喜欢的歌曲是张国荣的《侧面》,第二是《Monica》。原因不必跟大家汇报。
施国英说自己的这篇文章没有韩寒写得好,我看了一下确实如此。其实中间的差异是,韩寒确实是张的粉丝,所以写的文章是有感情的,而且用了“你”这样的第二人称。就像一个人清明到亲人的坟前低声地诉说,自然是真挚而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4-1 13:49
呵呵,人要有自知之明嘛,这点小觉悟我还是有的。我了解张国荣太晚了。文章是他去世时的应景之作。有段时间,我就应酬写些与红白喜事有关的烂文。

http://weibo.com/shoushanguoshi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你肯定韩寒不会晚上开车?

你那么肯定韩寒调频道的水平?他讲的是能调到的所有频率。他水平那么烂,只能调到张国荣台不可以么?
23# wolfzhang
你肯定我是在肯定而不是转贴?
你肯定韩寒是晚上开车??
你肯定韩寒不会调收音机?
你肯定自己的肯定?
OK,你随便肯定。
"2003年4月1日,我在开车从北京回上海的途中"
"对你的了解从京沪高速的山东段开始"
"但那一次开车的旅程,我能调到所有的频率里都只有你的生平介绍,当然还有你唱过的歌。"

图中说的“韩寒说4月1日所有频率都只有他的生平介绍”显然是不对的。

这也能吵起来,别吵了,再吵就成人身攻击了,大家消消火!
25# -无为-
我又错了,不该还嘴。
任何一贴都可以是韩方的战场。
总版不让讨论方寒,但是我还是很想知道坚定地认为韩寒有代笔的人,觉得韩寒这篇新鲜出炉的博文,有没有代笔。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4-1 10:58
个人感觉,此文作者和《三重门》、《杯中窥人》的作者,并非同一。原因嘛,懂点中文“语感”的人都知道。
呵呵,爱戴张国荣的亲们,你们是没看过韩寒早先写自己K歌的博文中,是如何轻薄地写张国荣。这回,居然用这一篇来作<光明与磊落>的序,借此上位。

做人不好这样的吧。
29# irving

你的讽刺不够严谨。有人写文章前倨后恭,情感上褒贬起伏,是常有的事。但文笔水平起伏不定,是少有的事,尤其是“语感”上飘忽不定的,更有作弊的可能。

质疑“代笔”,不能在人品情绪上找前后的矛盾,只有在文笔功夫上找落差,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