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赵鹏外传

赵鹏者,黑龙江绥化人也。世为良家子弟。大学期间,勤而敢为,同窗皆以国士视之。   毕业后,受聘于馆陶,执教于一中。其为人也,低调而不失傲骨,开朗而有愤慨;其为师也,以学生为重且以朋友待之,以工作为先能以牛马而为之。   某日,一学生以小错开罪于年级主任某。大怒,欲开除之。赵老师拍案而起,曰:“若开除他,先开除我!”其声慷慨,掷地铿铿然若金石也。此生闻之,流涕于目,发奋于胸,卧薪尝胆,遂考取大学于当年。赵老师其为人敢任也如此。   后,娶妻于当地,生子于近年。夫妇和睦,共哺幼子。欣欣然可谓天伦之乐也。然举国皆重高考之缘故,一中亦有升学之重压。赵老师遂先鸡鸣而起床,后月落方能眠。一日数签到,周周要考试。虽然,举校如此,举省如此,举国如此,未必为累也。累而后有收获,虽累可也。然赵老师自述,每月工资区区1450余元。呜呼!我堂堂教师,竟为斗米而不能。   局外人必曰:教师甚好,工资稳定,假期多多。殊不知。工资极稳定,稳定于数年不涨;假期确多多,多被占用来补课。   CPI为坚大之冰山,日日增长于水下;赵老师之工资恰似泰坦尼克,为其一击,顿为齑粉。房贷按揭,如渐紧丝绳勒其脖颈,柴米油盐,似粘连蛛网缠其身心。日谋夜算,入不敷出,朝思夕虑,捉襟见肘。老人垂垂于暮年,幼儿呱呱于膝下。使人目见之,耳闻之,身处之,心碎之,岂不悲哉?于是乎,赵老师遂有轻生之念。   先是,传闻市内工资涨七百有九十而县城止五百余。后复闻东部十县不再涨,人人大失望。幸而涨五百,聊可应付于柴米之费。然消息之变若白云苍狗。忽又闻,此伍佰元者,只此一月耳!心惴惴焉,心惶惶焉,窃有盼焉。然,五月二十七日暮时,工资来,彼所谓伍佰元者,不翼而飞也。赵老师闻之,遂仰药而亡。时年方过而立。众人闻之,无不惊愕而悲焉。   君子曰:最贵者,莫过于生,而轻生若此,非有它故哉?孟子曰舍生取义,彼赵老师者所取者何?孔子不羞执鞭之士,而为万世师表。后世为师者,往往自命于清高,腹虽不能饱,口也不停于道德之言。而外人亦以此待之也,设若为师者一谈及金钱富贵,便纷纷指责,批判,以为有负教师之名。   呜呼,师道不存,非师之过也!
悲戚!这样的工资收入如何养家糊口,据说他太太的工资三百都不到,现在赵老师撒手西去,太太和孩子将如何生活?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羽戈:赵鹏之死——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发布时间:2012-06-01 11:02 作者:羽戈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1623次   2012年4月27日晚,生于1982年的河北馆陶县第一中学高三教师赵鹏,将一瓶敌敌畏一饮而尽,自杀身亡。   若以赵鹏的死亡之日为原点,我们将看见,在此前后,生于1982年的德文·韦德与托尼·帕克正在为NBA季后赛磨刀霍霍,生于1982年的卡卡正在皇马的豪华替补席上蹉跎岁月,生于1982年的韩寒依然尚未摆脱方舟子等人的穷追猛打,生于1982年的李小璐陷入了与贾乃亮的结婚传闻……   他们都有自己的苦闷与忧伤,他们必须直面赛场、生活与时代的敌人,他们发现额头的皱纹日渐深刻,鬓边的华发偶染霜雪,但是,他们并未像赵鹏那样决然自戕。至于你问,为什么自杀的是赵鹏,为什么不是韦德呢?没有人能够回答。   除了命运。   纵观赵鹏短暂的一生,他走过的每一步,似乎都可以构成他自杀的原由:他生于东北的一个贫寒家庭;他考上的不是名牌大学(事实上,纵使你出自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吗),大学的学费高不可攀,他只能举债读书;重如千钧的就业压力迫使他背井离乡远赴馆陶,“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地方”;1450元的基本工资,当护士的妻子系临时工,月薪还不足400元,却要还房贷,养儿子,还有十余万元的累累债务——对于一个精神的脊梁已经被压弯的人来说,这每一步,都是一根锁链,正如对于一个坚忍一心、屡败屡战的人来说,这每一步,都是一针兴奋剂。   不必纠结赵鹏为什么而服毒自杀,死亡的导火线是被削减的补贴,还是未落实的福利。在付诸东流的补贴与福利背后,是一颗无助、绝灭的心灵。尽管历来善于扮演事后诸葛亮的报道指出,赵鹏死前,曾烦躁不安,不过,相比大多自杀者,赵鹏的死法,相当平静。如他的遗书所示:“活着实在太累了,天天这样无休止的上班让人窒息,所领的工资只能月光。我决定以这样的方式离开这里……”最后他还不忘请求学校照顾一下他孤苦的妻儿。质言之,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自戕,赵鹏早怀死志。   赵鹏之死,可以说是个案,毕竟,还有许多学历、财力、社会地位远不如赵鹏的青年,像倔强的胡杨一样生存于时代的沙漠;却也不是个案,因为推动赵鹏走向死神的因素,譬如贫富差距、物价飞涨、教育产业化、权力的盘剥等,极具普遍意义。今天赵鹏因此而死,明天李鹏、王鹏同样可能因此而死。   纵然我们不能将赵鹏的死因全盘推到国家身上,然而,毋庸置疑,赵鹏出入红尘这三十年,中国的每一丝病变,都构成了他的死亡背景,与掩盖他冰冷尸体的灰色幕布。这个国家的悲剧,正对应赵鹏的悲剧;这个国家的爱和怕,正对应了赵鹏的怕和爱。   作为同龄人,我并不赞同赵鹏的抉择,却能体味其困境。也许他并不懦弱,也许他只是心死了,然而他抛妻弃子的自戕,终归无法洗刷懦夫的骂名。只是,时代的重压之下,谁不曾犬儒,谁不曾委曲求全,谁不曾向黑暗投诚,我们并无资格批判赵鹏,以他的逃避为我们的苟活辩护——这种辩护何其无力,因为你我的心中,早已生出了兔死狐悲的悲凉。   感伤过后,我们必须前行,用善良战胜绝望,用自由战胜懦弱。十年生死两茫茫,三十年的生死,还重不过赵鹏写给这个时代的遗书。遗书的结尾,对妻儿生死不渝的爱,便是我们积极生活的最大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