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十个月,也就是1938年...
ys1937 发表于 2012-9-23 06:27
老先生,向老先生致敬!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9-24 08:44 编辑

119# ys1937
我到北京时不满4岁,儿时在上海的事情也依稀有些印象,我记得最清楚的是祖母带我到马路边买莲子粥,还有邻家哥哥割破了手,流血很多昏了过去。我有两个小学同学也是同时期随父母迁到北京来的,前几年当我说起这些事时他们都说我吹牛,其实我还记得上小学时彼此还谈起过在上海的一些小事。
**
印象中的另一件事是:我有一辆小三轮童车,于是,我那时的唯一的“体育”运动就是踏着童车在小区里自由自在,不过,遵母嘱,绝对不出小区。
ys1937 发表于 2012-9-23 06:27
那时候小孩玩的三轮车是奢侈品吧。
我晚了四十多年出生,都没有踏着童车呢,当年只能拿着一根长竹竿,夹在裆下当马骑。
亚平怎么翻这么老的帖子,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吧

老木匠 发表于 2012-9-21 22:57
不是老帖吧?是新帖老文,呵呵。
木匠兄关于谁是上海人的访谈说得好。
仁者是日下人,爷爷告诉我俺们是大明时从老槐树那儿迁过来的,但是俺们算不算“北京人”一直是个难题?因为俺们说话不卷舌头,俺们不喜欢喝豆汁儿,但是俺们有北京“户口本儿'。
俺第一次去大上海是1991年带学生实习,那次上海人给我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俺们从外滩的上海档案馆出来后要去吃碗面,到一个餐馆坐下后等着面上来。结果服务员把面端上来后看见我们只是点了一碗面,告诉我们吃面只能是站着吃。结果我们很豪迈的大吵、、、
但是这几年去上海的感觉是新上海人的视野和心境都有很大变化,例如在考学报志愿方面,今年我们在交大和复旦的咨询中就感到上海人变得大气了,和我们说话时普通话说得个、很好了。
125# 鞍山仁者
上海是推广普通话做的最彻底的城市,幼儿园、小学、中学必须用普通话上课和交流。在一些旅游城市,我发现了这样的有趣现象,来自上海带小朋友和自己父母有时讲上海话,和同来的小朋友一定是用普通话交流的。
我上海亲戚中有两个女孩到她们这代至少是在沪生活的第四代,她们竟然不会说上海话。
说点不太相干的旧时回忆。

我是新疆伊犁兵团的汉族人。
曾经在乌鲁木齐和吐鲁番都漂过,虽然时间很短,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是一些记忆因为太刺激而记得很清楚。
我从乌市去吐鲁番之后,因为工作关系,经常接触从乌市去吐鲁番的维吾尔人。几乎是99%以上的乌市维族人,极度的看不起吐鲁番的维族人。原因不外乎吐鲁番很小很落后,到处都是土路翻。
我每每都很惊讶,因为从来没有想到世间竟然还会有这种视角。我的脑海里尽是春秋战国、中华欧洲,还有玛雅文明与宇宙人的关系等等,等等,从来没有想到过还有这种人群的存在。
乌市的维族人抓紧一切机会贬低恶心吐鲁番的维族人,认为他们很土,没有见过世面,等等等等,根本理由不过是自己是高级人。更有让我难以忘怀的一幕:有个去过独联体的维族商人,手里拿着一叠卢布,满脸鄙夷的喊:吐鲁番人一辈子别说见过了,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这叫卢布!

我当时更惊讶的是第一次品尝歧视的心理感觉:原来传说中的劣等民族,就是这样的。
等我到了日本,我才知道,真正的城市人,其实是内心最向往农村的人。所谓的文明,其实不过如此。
远远的见你在夕阳那端
拿着一只细花令箭
晚风吹开了你的乱发
才看清你的手里
不过是一根鸡毛
我到了日本,我才知道,真正的城市人,其实是内心最向往农村的人。所谓的文明,其实不过如此。
————迅弟儿这句话说得好。
迅弟儿,但用“劣等民族”这样的词,还是意气用事了呀。那种势利的乌市人,也只不过是小地方的人,没见过更大的世面。典型的小市民吧。
以某些现象来贬低某个地域的人不可取,糟改某个民族则更不可取。
楼可以歪,可不要向涉及民族问题的方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