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托克维尔的历史忧思:从民主政治到“多数人暴政”

近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主持听取专家学者对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的座谈会时,向与会专家推荐了法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
  这本书也因此备受关注。《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59)的名著,原著出版于1856年,中文译本在199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冯棠译,桂玉芳和张芝联校。。
  就《旧制度与大革命》的思想内容、价值与对当代中国的启示,本报专访了已故张芝联先生的弟子、北大历史系主任、我国著名法国史专家高毅教授。
  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的民主
  《21世纪》:《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托克维尔的最后一本书,这本书在托克维尔个人思想史上和法国思想史上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高毅:托克维尔的主要著作有三本,即《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卷,分别出版于1835年和1940年)、《回忆录:1848年法国革命》(1848年革命后不久即写就,但1893年才出版,其时托氏已去世34年)和《旧制度与大革命》(1856年)。
  一个中心问题意识贯穿了托氏的这些著作,那就是如何面对正在席卷全球的政治民主化这个时代潮流,或者说如何在政治民主化的现代社会保障个人的自由。《论美国的民主》探讨的是在他看来是相当成功的美国经验,然而这种经验在旧大陆却也相当难以推行——他关于自己亲历的1848年革命的《回忆录》,其实就昭示了在欧洲(首先是在法国)建立这种美国式民主的艰难。他悲观失望,也气急败坏,《回忆录》中于是不乏对当时政坛名人的苛评,以至于该书只能在他辞世多年后才得以问世。至于《旧制度与大革命》,其实就是托氏对1848年法国民主政治失败的历史原因的一种追根寻源的考察。
  《旧制度与大革命》主要讨论的是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起源,尤其是法国革命那种特殊的暴烈性或狂暴性的原因。实际上托氏想说的是,法国大革命的民主政治实践,体现了一种为追求社会平等而不惜牺牲个人自由的政治文化,而这种政治文化恰恰是从革命前的“旧制度”政治文化中蜕变出来的。由此,托氏首次揭露了旧制度与大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开辟了大革命研究的一条新的思路:它试图在事实与思想、历史与历史哲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回答如下几个主要问题:为什么革命在法国比在其他欧洲国家更早发生?为什么路易十六时期是旧王朝最繁荣时期,这种繁荣却加速了革命的到来?为什么法国人民比其他欧洲国家人民更加憎恨封建特权?为什么在18世纪法国文人成为国家的主要政治人物?为什么说中央集权体制并非大革命的创造,而是旧制度的体制?等等。
  这本书的学术性很强,虽然语言很平实,像是一种娓娓道来的聊天,但要读懂它还是需要有点世界近代史、法国革命史的知识准备;而且它微言大义,内涵极深,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因而要读很多遍才行,仅“看一下”是不够的。
  《21世纪》:为什么在英、美、法三国的革命中,只有法国革命把革命前的制度称为“旧制度”,也只有法国革命才被称为“大革命”?
  高毅:这是由法国社会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较之革命时代的英国和美国,革命时代的法国不仅阶级矛盾太尖锐,或者说社会不平等的状况太严重,而且经过启蒙运动的洗礼,社会各界已普遍产生了彻底纠正这种不平等状态的强烈渴望。
  简单说来,英国1066年才进入封建社会,封建贵族的势力发展不够充分。美国原本只是一些英国的殖民地,其居民都是身份平等的平民,根本不存在什么贵族势力。而法国就大不一样了。法国在中世纪就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国家,贵族势力特别浩大,封建割据的状态极为严重。当时法国的大贵族,都是独霸一方的封建主,财大气粗,豢养了自己的军队,能和国王分庭抗礼。这种骄横的贵族也只承认暴力的逻辑,从来不屑于使用理性的方式,比如使用法律的武器来和王权作斗争。这样就导致法国始终没能出现像英国1215年《自由大宪章》那样的约束王权的法律文件,因此没有能够培养出自由主义的法治传统。这种情况下法国国家统一的任务也只能由国王用秦王扫六合的暴力征服方式来完成了。这种暴力征服之后形成的法国的绝对王权,也由此成为欧洲最典型、专制程度最高的君主制。特别强大的法国王权,很自然地会成为传统的贵族特权的有力保障,从而为后来法国革命增添了许多困难。
  革命前的法国的社会结构,被划分为三个等级。这三个等级实际上也就是两个等级,一个是特权等级,一个是非特权等级。特权等级就是第一、第二等级,教士和贵族,无权无势的人就是第三等级,也就是平民等级了。特权等级,位高权重,在法国中世纪它享有各种优惠,不仅基本上垄断了法国的政府、军队和教会的高级职位,还拥有极庞大的土地财产,而且他们还不用怎么纳税。
  可是,到了18世纪末这个时候,法国贵族还想在中世纪那样维护他们的特权已经行不通了,因为时代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法国的平民等级,尤其是平民的上层资产阶级,在经济实力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已经有能力向贵族等级、贵族特权说“不”了。如此一来,一场异常激进的革命也就在所难免。而人民大众一旦被动员起来、被推上了政治舞台,这个革命也就小不了了。因此,法国大革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民主的革命。
  如何看待和评价法国大革命
  《21世纪》:出身贵族的托克维尔是如何看待法国大革命的?
  高毅:托克维尔是19世纪最聪明的法国人之一,是富有前瞻性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他出身贵族(文官型的“穿袍贵族”),其家族在大革命中蒙受了巨大的苦难,但仍能对大革命持客观、公允甚至部分肯定的态度,因为他深切认识到,自启蒙运动、美国革命以来,王公贵族的独占统治再也难以为继,民主已经是不可抗拒的历史大潮,法国大革命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必然要发生的一个事件,具有不容否认的历史必然性和正当性。
  但作为自由主义者,托克维尔内心深处最珍视的还是“自由”的价值,并且终其一生,他都对民主政治对平等的重视有可能导致对自由的侵害,有一种深深的隐忧。这一点早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就有所体现:一方面,他承认民主是世界潮流,另一方面他也担心,民主政治强调人人平等,搞得不好很有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他在《回忆录:1848年法国革命》中坦言:“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但由于本能,我却是一个贵族——这就是说,我蔑视和惧怕群众。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
  在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之间,托克维尔当然更认同美国革命,因为他感到美国革命建立的制度有效地削弱了多数的暴政,而法国革命在这方面则完全失败了。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他就明确表达了他对法国大革命的这种失望情绪,认为法国大革命没有处理好自由与民主(平等)的关系。在他看来,大革命本来是要建立一种能够保障个人自由的平等社会的,而这也正是“民主政治”的真谛,但是人们很快就忘记了自由,却甘当独裁者拿破仑统治下的“平等的奴隶”。
  《21世纪》:作为我国研究法国史的著名学者,您如何评价法国大革命?
  高毅:尽管法国大革命开启了政治民主化的世界潮流,但是法国革命并没有为我们提供一个实现政治民主化的理想模板。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的革命太激进了。法国大革命充斥着一种平等主义的梦幻,还有一种“民族再生”也就是要实现“人尽舜尧”的道德狂想。同时,强劲的贵族社会传统还使法兰西民族养成了崇尚暴力的习惯,结果这个民族在它的革命中,自觉不自觉地总要诉诸专制的、专横的暴力手段,最终导致了其民主实验的流产。法国大革命的确一贯地带有某种和现代民主格格不入的专制主义气质,不是搞“议会专制”,就是搞“群众专制”,后来还滑向了拿破仑的个人独裁。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法国革命的这种激进性也有一个不容抹煞的历史功绩,那就是通过对平等价值的执着追求,大革命不仅彻底捣毁了法国那种特别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从而为人民主权在法国的实现开辟了道路,同时它还在世界历史的层面上,做出了一项英美革命所不能企及的贡献,这就是它以空前的力度高扬了人民民主的正当性。这正是英国革命、美国革命这种“小革命”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人们公认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也就是开创了政治民主化的世界潮流的革命是法国大革命而不是英美革命,原因就在这里。
  由此看来英美式革命和法国式革命各有自己的短处。英美式革命的短处在于,它片面地倡扬了自由的价值,而法国式革命的短处则在于它过于迷恋平等的价值。因此,这两种革命的经验实际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也许只有将两者的思想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建成比较健康的现代民主政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现实意义
  《21世纪》:您认为,《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对我们今天有哪些启发意义?
  高毅:就中国当下的形势和问题而言,《旧制度和大革命》主要能为我们提供这样几点启示:
  第一,旧制度最大的弊端是统治者的腐败,只是在旧制度末期的时代条件下,这种腐败没有带来经济的凋敝,相反却促成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因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专门从事生产活动的被统治者即第三等级创造财富的效能的增长),然而也正是这种繁荣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腐败的旧制度下的经济繁荣就这样成了大革命的催生婆。
  第二,旧制度统治者的腐败,主要表现为贵族阶级的没落——这个中世纪以来的社会统治阶级,此时已随着王朝集权(绝对王权)的发展失去了它过去的社会管理职能,脱离了人民,却仍保持着种种令人憎恶的特权(主要是免税特权)和占据着高官显爵的尊崇地位,而且还越来越顽固地维护之,从而加剧了社会不平等这个旧制度的顽症,而这也正是引发法国大革命的根本原因。
  第三,法国大革命的激越浪漫、血雨腥风,很大程度上缘起于其间法国特有的“文学政治”——即一帮在旧制度下没有政治自由也没有政治经验的文人掌握了权柄,这些人无知无畏,勇于标新立异,也“更热爱那些普遍的思想和体系,更蔑视古代的哲理,更相信他们个人的理性”,而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又应归结为旧制度言论自由的缺失——按托克维尔的原话来说,就是“政府的种种罪恶所造成的所有政治反对精神,既然不能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来,就只能潜藏在文学之中,而作家已成为旨在推翻国家全部社会政治制度的强大政党的真正首领”。
古人逝矣,旧日南窗何处是。莫负青春,即是升平寄傲人。
书记王重点不是让众人看《旧制度与大革命》而是借这本书告诉天下。旧制度不能推翻,否则大家(官民)都没有好果子吃。那意思也就是说,他也只能反反腐而已,别指望有什么大变革。这也就暗示这届班子执政纲领,换汤不换药。
让大家看托克维尔,总比让大家看马恩列斯毛强。看了托克维尔,再下去有人介绍看哈耶克,米瑟斯,也不是没有可能了。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常委荐书
习近平:张维为《中国震撼》、金一南《苦难辉煌》
俞正声:罗斯巴德《美国大萧条》
华生:“去海里见老领导,被推荐读本书,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他认为中国这样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从历史上看也好,今天的外部环境也好,现代化转型不会那么顺利。中国人自己的代价也没有付够。过去这些年走得顺了些,下面难免会有反复。”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2-12-14 18:55 编辑

不得了,俞正声居然推荐罗斯巴德。他是米瑟斯最忠实的传人,比哈耶克弗里德曼都要右的极右。中常委有奥地利学派了。
-------------------
罗斯巴德得出的结论是令人惊奇的:1929~1932年的大萧条是由于危机到来时胡佛政府实行固定工资率,首先损害利润和投资的利益所致。这种做法是彻头彻尾的政府干预,是违背了自由放任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原则所致!正好与通常的常识相反。同时,奥地利学派认为,理论的对错不能以历史来检验,只能以假设的出发点是否正确和逻辑是否一致来证明。
----------------
一般认为美国政府的干预救了美国经济,极右派认为正是政府干预导致了大萧条,而且让大萧条延续的时间比正常的恢复时间更长。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不得了,俞正声居然推荐罗斯巴德。他是米瑟斯最忠实的传人,比哈耶克弗里德曼都要右的极右。中常委有奥地利学派了。
-------------------
罗斯巴德得出的结论是令人惊奇的:1929~1932年的大萧条是由于危机到来时胡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2-14 17:14
这是显然的,政府做的事情往往背离常识。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中共第五代和王岐山最大的担忧
2012-12-15 09:16 AM  0 New 0 0 0  
当一些人将事关〝亡党〞的反腐希望寄托在第五代身上时,王岐山却声称〝润物细无声,不大搞动静〞。(Getty Images)

十八大之后,中共新任总书记习近平几番高调表达反腐决心。大陆媒体亦声称,中共中纪委新班子均有反腐经验,新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系中共铁腕人物。当一些人将事关〝亡党〞的反腐希望寄托在第五代身上时,王岐山却声称〝润物细无声,不大搞动静〞。有评论认为,虽然王的这番话令人莫名其妙,但也显示了中共高层和王岐山的担忧。


〝三把火〞与〝润物无声〞

11月30日的中共中纪委反腐败工作座谈会,北大宪法和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建议,新领导人针对腐败不应只烧〝三把火〞,而应烧多把火。而王岐山总结时却说:〝你们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们更希望的是润物细无声,不大搞动静,但是也不能有困难就不做〞。

在讨论结束后,王岐山还向与会专家推荐了一本书,〝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

香港《东方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指,中共第五代知道不反腐不行,但又担心反腐可能导致社会混乱,政权不保,所以注定反腐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因〝反腐理应雷厉风行,怎么可能‘润物细无声’呢?‘不大搞动静’又怎么可能根治腐败呢?看来,老百姓这次又要失望了。〞

因此,〝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为何王岐山会推荐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所着的《旧制度与大革命》。〞

对于中共当局反腐雷大雨小,有人说是〝怕共产党丢丑〞。文章指出,实际上是〝丢丑事小,丢政权事大。不反腐亡国,反腐亡党。〞如今共产党的腐败比当年国民党犹有过之,一旦全力反腐,共产党还能不能保持执政地位,实在是很大的疑问。

中共当局迟迟不敢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外界普遍认为,是因为一旦公示官员财产,必将点燃民众怒火,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十八大后中共〝声势浩荡〞,以广东作为试点,选三个区县级推行官员财产公示,但却被网民炮轰,选了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做秀〞。

忍无可忍则将亡党

王岐山是政治元老姚依林的女婿,2008年至今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金融、商贸工作,曾在从政生涯中多次解决一些突发事件和一些难点问题。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高手〞和〝处理危机的铁腕〞。

不过,香港《明报》的社论称:〝有说法,王岐山掌中纪委,以他与太子党的关系,富人和红色家族可以安心和放心了,因为他们的利益会得到照顾云云。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真确。〞

香港法治专家认为,中纪委的所谓〝双规〞造成国内的司法腐败,主要是在体制上架空公检法,让司法机关仅在〝有必要时〞才被邀请为党国服务。一旦中共党员被揭发贪赃枉法,中共纪检机关就会启动机制调查案件,〝不受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干涉〞;而且调查中,如需公安、司法机关提供证据,〝有关机关应予积极配合〞;如发现党员触犯刑律,只需〝适时〞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即可。

因此,目前,中纪委的〝双规〞被指完全变成为某利益集团和个人整肃政治异己的有效手段。

而对于王岐山称反腐要〝细无声〞,更有民众戏言:那是怕党丢丑!

不过,《东方日报》文章认为,虽然中共投鼠忌器,瞻前顾后,但现在的问题是,官场糜烂到如此地步,不反腐行吗?须知老百姓的忍耐度是有限的,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亡党恐怕一语成谶!
不得了,俞正声居然推荐罗斯巴德。他是米瑟斯最忠实的传人,比哈耶克弗里德曼都要右的极右。中常委有奥地利学派了。
-------------------
罗斯巴德得出的结论是令人惊奇的:1929~1932年的大萧条是由于危机到来时胡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2-14 17:14
许小年:我最近在做一项研究,想说明一个奥派的观点:货币超发引起了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美国的学术研究要求你拿出模型,没有数学模型的文章很难发表,好吧,我做一个模型来证明,格林斯潘的货币政策是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起因。证明了这一点的话,我们就多了一个关闭中央银行的理由,既然你是一个祸根,既然你的货币政策引起了金融危机,我留着你干什么?
搜狐财经:这也是罗斯巴德对美国大萧条的解释。
许小年:是的,但罗斯巴德有点太极端了,我还是比较喜欢米塞斯和哈耶克。罗斯巴德有它的贡献,但是变得有点像宗教狂热,这不太好。
搜狐财经:经济学到底还应该是科学,不应该是宗教。
许小年:不应该是宗教,经济学不是信仰,它是可以表述的,因此就是可以争辩的、可以论证的。信仰没办法表述,即便如此,宗教也还有很多形而上学的争辩。藏传佛教喇嘛都要辩经,经过多少轮的辩论,喇嘛才能提级。经济学不许人家怀疑、争辩,这是不对的,罗斯巴德有点这个味道。
古人逝矣,旧日南窗何处是。莫负青春,即是升平寄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