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诗学问题 的问题

本帖最后由 菜籽 于 2015-7-12 18:35 编辑

[原创] 拥挤的,太拥挤的[【为何标题严重俗话呢?】]
朱也旷
1

国知名的批评家一旦遇到《红楼梦》,无不立即换上另一付表情,用人间所能想象出的言辞来赞美它。对于刘再复,《红楼梦》是不朽的文学圣经,是浪迹天涯时的
精神慰藉,对它的态度只能是由衷的信仰;而在另一位旅居海外的批评家李劼看来,《红楼梦》具有不可穷尽的丰富性,是人类文化的全息图像,且兼有卡夫卡
式的深度。有意思!最让人,譬如我感到好笑!】曹雪芹厕身于历史上少数最伟大的作家行列自不待言,但有时候当我思考《红楼梦》的缺点时,一位德国哲学家刺耳的评论就常在耳边回荡:
  东方或现代,亚洲或欧洲!与希腊相比,它们全都以贪大求多为崇高的表现。当我们置身裴斯顿、庞培或雅典,面对全部希腊建筑,看到希腊人是多么善于并且喜欢用 寥寥几笔勾画出崇高的形象,我们不能不为他们感到惊奇。——同样,希腊人对于他们自己的观念又是多么简单!我们在关于自己的知识方面超出他们有多远!与他们相比,我们的心灵简直就是一座永远走不完的迷宫!假如我们愿意并且敢于按照我们心灵的形态造一建筑,把它放在阳光下(我们还没有这份胆量!),那么,错 综复杂的迷宫就是我们最好的样本!为我们所特有并真正表达我们的音乐就说明了这一点。

  这段评论出自《朝霞》第169节。尼采以他钟情的建筑和音乐领域的例子作为贪大求多的典型。希腊的音乐大多埋在了土里,已经无法再现,但少数幸存下来的建筑却使人可以去亲身体验尼采的说法——希腊人是多么善于并且喜欢用寥寥几笔勾画出崇高的形象。其实,
这个特点不独见诸建筑和音乐中。从荷马史诗到埃斯库罗斯的戏剧,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到欧几里得几何,从泰勒斯的哲学到修昔底德的历史,乃至阿基米德的物理
学,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对现实相当程度的简化、理想化或抽象化,从而把表达对象或研究对象从复杂的环境中剥离开来。泰勒斯将万物的起源归于一种原质arche)。

修昔底德的历史,只研究一场战争。希腊戏剧最初只有一个演员(最早的演员是一个叫泰斯庇斯的人),直到埃斯库罗斯登上戏剧舞台,才增至两人。这是希腊戏剧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埃斯库罗斯因此也被称为悲剧之父。至于演员增至三人的情形,还要等到更年轻的索福克勒斯登场才会发生。虽然在只有一个演员
时,该演员也可通过切换身份扮演多个角色,但总体而言,演员之少,几乎不近情理。
  现代科学大致可以看成是化约主义(reductionism)或还原主义的胜利。这是做减法的胜利,而不是做加法的胜利;是简约的胜利,而不是繁复的胜利。事实上,化约主义也是西方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这个特点却不见诸中国的建筑和小说中。相反,贪大求多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红
楼梦》的缺点既是中国小说的缺点,归根结底也是中国文化乃至中国思维的缺点。【作者开门见山就拿红学或红楼梦开刀了,厉害!以医学为例,在西医中,一种疾病对应于一种病原体;而在中医中,对疾病的解释
通常是含含糊糊的,有一套基于阴阳五行的复杂说辞。在西医中,一种药物通常只有一种化学成分,一个疾病对应于一个病原体;而在中医中,一剂药通常有几十种
化学成分,至于对疾病的描述,则充斥着上火”“宫寒之类的无确切含义的词汇。回到小说中来,由于曹雪芹太伟大了,《红楼梦》在国人心目中太过神奇,以至于绝大多数学者不愿直面这个缺点,而宁愿回避他,甚至把缺点当优点来赞美。【是啊,红楼梦或红学简直是包医百病,百科全书,无所不能矣!!!】
流氓犯临刑的午后(一)_朱也旷_新浪博客2013年1月24日 - 朱也旷 人在无所事事时,对于任何看热闹的机会,都是不会放过的。将近春节的一个下午,我便逮着了这样一个机会。 事情还得追溯到昨天,我在逛街时无意听到...
blog.sina.com.cn/s/blo...
- 百度快照 - 88%好评

                                                                                                                                                                                                                                                                                 白乌鸦_百度百科                                                                                                                                                                                中国少有的思想型作家朱也旷的故事提小说《白乌鸦》深刻地展现了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在我们时代的特殊处境。 朱也旷,本名朱力远,1966年生于江苏泰兴,1987...                  
                                                                                                                                                                                                       介绍                                                                                                        种类                                                                                                        历史记载                                                                                                        典故(白鸦)                                                                                                        相关作品                                                        
                                                                        baike.baidu.com/

         
               
                                          
                         朱也旷_相关论文(共34篇)_百度学术                                                                                                                    被引频次:                  6                                      《城堡》的超验性及混沌现象                                    《外国文学评论》   
                                                                                                                    被引频次:                  1                                      爱因斯坦的悼词                                    《文苑:经典美文》   
                                                                                                                    被引频次:                  0                                      魔幻现实主义及其反动                                    《山花》   
                                        查看更多相关论文>>   
   
                                xueshu.baidu.com

            
朱也旷的微博_微博
博文片段来自朱也旷:与哈罗德•布鲁姆商榷(二) O与哈罗德•布鲁姆商榷(二)  6月9日 12:44 来自新浪博客  收藏  转发  评论  1  c 转发微博 ...
weibo.com/zhuyekuang
- 百度快照 - 86%好评


  • Lv.19
  •                                                                                                         2                                                                                                                                                                                                                                                                                                                                广东 广州                                                                                                       
  •                                                                                                         4                                                                                                                                                                                                                毕业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3                                                                                                                                                                                                                公司                                                                                                                                                                                                                                                                                    kafka Workshop                                                                                                                                                                   
  •                                                                                                         Ü                                                                                                                                                                                                                                                                    简介:                                                                                                                                                                    作家,批评家                                                                                                       
  •                                                                                                         ý                                                                                                                                                                                                                                                                                                                                [email protected]                                                                                                       
标题是仿尼采的“人性的,太人性的”。
我觉得编辑采用的更为……地道。
红学注定“拥挤”不是学问,不是诗学。




  西
方小说的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荷马史诗,因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都是大型的叙事诗。但中国古典小说却无法追溯到《诗经》,没有类似的史诗源头。虽然在
东汉末年也曾出现《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这样结构严谨、篇幅甚长的叙事诗,遗憾的是,这样的乐府诗地位不高,它的艺术性没有引起足够的
重视。没有这个源头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缺点呢?不要再说“红楼的缺点”了!红楼第一回的源头在中国文化的神话之中——女娲补天】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看一下荷马史诗在结构上的优点。亚里士多德——还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
是这样总结的:
  惟有荷马在这方面及其他方面最为高明,他好像很懂得这个道理,不管是由于他的技艺或是本能。他写一首《奥德赛》时,并没有把奥德修斯的每一件经历,例如他在帕耳那索斯山上受伤,在远征军动员时装疯(这两桩事的发生彼此间没有必然的或可然的联系),都写进去,而是环绕着一个像我们所说的这种有整一性的行动构成他的《奥德赛》,他并且以同样的方式构成他的《伊利亚特》。
  亚
里士多德十分重视真实的历史与虚构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区别。【荷马呢?!】他认为,历史必须记载一个时期,即这个时期内所发生的涉及一个人或一些人的一切事件,它们之间只
有偶然的联系,而史诗则不应该像历史那样结构。荷马的一个高明之处在于,他懂得剪裁和结构,完全摈弃同时代诗人用编年史的方式,即写一个时期的所有事
的方式进行创作。
  他没有企图把战争整个写出来,尽管它有始有终。因为那样一来,故事就会太长,不能一览而尽;即使长度可以控制,但细节繁多,故事就会趋于复杂。荷马只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而把许多别的部分作为穿插,例如船名和其他穿插,点缀在诗中。
  换言之,特洛亚战争进行了十年,而荷马只把最后的51天挑出来写。奥德修斯的返乡也长达十年之久,但荷马只写了最后的40天,而把以前的经历用追忆的方式讲出来。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则是主要情节的一目了然。
本帖最后由 野旷天低树 于 2015-7-12 18:15 编辑

一个是叙事问题,一个是从神话中汲取营养问题,这是两个问题。神话中当然有叙事,诗经中也不乏小型的叙事诗,但它们的规模都太小了。
本帖最后由 菜籽 于 2015-7-12 18:38 编辑

红楼上承金瓶自不待言。红楼与西游记的关系之密切,一般读者不大注意。
衡量西方小说的起源,大家一般都会追溯到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中国则一直到西游的时代还在产生神话 小说,何则?
古老的神话密码对于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中国,一直都是不断沿袭并且再创造的。
仅仅强调红楼的民间影响,远远忽视了西方汉学家早就抉择而出的典籍文化、远古的文化因子的重要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成熟小说的国家。中国的长篇好不好,应该用我们从庄子、班固就产生的“小说”观来解释……
世界上还有哪一部小说像红楼一样风靡全球?
红楼梦谈不上风靡全球。一般的西方读者对它的接受仍有困难。以德国为例,1970年代以来,几乎已无人研究。
国人不懂红楼的那么多,甚至大学生读不下去——更是令外国感到不可思议!
  当代一些学者将《搜神记》一类的东晋志怪小说视为中国小说的鼻祖,【严重错误!庄子的“小说”观他们还没有读懂!这些跟着西风爬的现当代中国小说批评家,从鲁迅开始——】但在当时,这类作品却是被当作真事看待的,其直白的叙事风格比《史记》还像史记,并不适宜作为虚构小说的源头。
中国小说的确有一个源头,或者说至少有一个榜样,这个榜样就是《左传》《史记》之类的史书
。所谓小说,史之余的说法,就是颇为传神的概括。这一不像定
义的定义却交待了小说与历史的渊源。实际上,中国发达的上古史不论是在处理巨大题材的时空上,还是在叙事结构和方式上,还是在语言运用的技巧上,都为小
说准备了条件
【对头!】这既是中国小说的幸运,也是它的不幸之所在。【不懂!】当小说的胚胎附寄于包括稗官野史在内的史籍中时,当左丘明或司马迁的文笔成为评判小说艺术是
否高明的标准时,它的缺陷也是与生俱来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模仿西方的观点?!】以注重史实记录的历史文本为写作范例,以复杂的现实世界为虚构世界的指南,这样的作品自然会陷入过多的人物、过
多的事件中而不能自拔。【红楼梦反对的大多“佳人才子等书”却不这样!情节、人物……简单得让石头、贾母一批再批!另外,也有宋淇等红楼知音人高度赞扬石头记符合亚里斯多德的三一律。不知二者何以如此(观点)对立?仿佛读听到的不是“同一首歌”的——《红楼梦》曲(第五回)!!!】以《史记》中的列传为例,它们虽然可以作为单纯的人物故事来看待,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
  有人以为只要主人公是一个,情节就有整一性,其实不然;因为有许多事件——数不清的事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其中一些是不能并成一桩事件的;同样,一个人有许多行动,这些行动是不能并成一个行动的。
如果你写过小说,有这方面的经验,你就会明白下面这句话的意思了:“以注重史实记录的历史文本为写作范例,以复杂的现实世界为虚构世界的指南,这样的作品自然会陷入过多的人物、过多的事件中而不能自拔。“
根本不需要西方的理论,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我知道先生的红楼诗学问题全都是以西(亚氏)律中造成的“问题”
如果换用中国小说概念,红书的人物或者其他内容的无所不包,就是对世界小说的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