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王清营在2007-2-3 13:48:00的发言:

赞海上先生一个,你57楼的话就很好!我看到很明白,看来,你不是没有把话说明白的能力,而是因为你爱装,不懂装懂,不知装知,并且爱卖弄,才使自己的意思搞得不明白.有周泽雄这样指导你,你应该感到幸运.

   "海上兄的帖子,恕我直言,似是而非之处多,似非而是之处少"

    这话我希望你多想想.当然,我也会多想.

为什么,我觉得,这番话的形式,有拿着萝卜当棒子敲人的情境呢?[em07][em06]

用真名讲真话。。。我怀疑 用马甲玩丑话。。。我理解 用真名说慌话。。。我见证 以真理的名义。。。我祈祷

"大陆民众的感觉可能觉得您的行事风格更接近鲁迅”

初看李敖时我也是这感觉,我想,这才是活脱脱的鲁迅.就很想知道李敖对鲁迅怎么看,听到他那样评鲁迅,有些吃惊.

不过,再想,鲁迅也不见得会喜欢李敖.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赞海上先生一个,你57楼的话就很好!我看到很明白,看来,你不是没有把话说明白的能力,而是因为你爱装,不懂装懂,不知装知,并且爱卖弄,才使自己的意思搞得不明白.有周泽雄这样指导你,你应该感到幸运.

   "海上兄的帖子,恕我直言,似是而非之处多,似非而是之处少"

    这话我希望你多想想.当然,我也会多想.

为什么,我觉得,这番话的形式,有拿着萝卜当棒子敲人的情境呢?"

对不起,请原谅,刚改了,不过,请相信我是诚心的,没有恶意.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以下是引用mdmf0824在2007-2-1 13:42:00的发言:

一、回刀兄

、、、要说到李敖的为人风格,我的判断如下,依据如上(指采访文):

1、一个字,叫“狂”,如:490年来第一人;大师照镜子。

2、两个字,叫“狷介”,如:当海盗快乐(引用他人,但亮出了观点——笔者注);季羡林“很弱很弱”。

3、三个字,叫“神经病“,如:死于别人丈夫枪下;有本事要你生气要你喜。

4、四个表达,叫“放辟邪侈”,例如:师傅得胃癌(所谓“道人之恶”——笔者注);搞女人有意义。

不用多说,就这些。我想刀兄应能大致看出李的“为人风格”了吧。

、、、

mdmf0824兄:

你归纳李敖的“为人风格”,仅从一篇《南都周刊》的采访文章里发掘素材是不行的,而且老兄所说的四点也不乏内在的矛盾。例如“狂”和“狷介”,那两样自可列为李敖的个性特征,但“神经病”就不对路了,不管是因为遗传得的病,还是后天受了什么刺激得的病,一个神经病是不配当选“狷介人物”的(当然也不应被评为“不狷介者”)。同样,说某某人“很狂”,言下之意,似乎并非此人长期或正处于疯癫期。

[em05]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以下是引用橙橙在2007-2-3 13:58: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王清营在2007-1-27 10:05:00的发言:

文章提交者:王大地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南都周刊:您是胡适先生的追随者,但大陆民众的感觉可能觉得您的行事风格更接近鲁迅,您是如何看待他人的这种印象的?                                     李敖:他们这种评估都是很落伍的。他们不了解真相,你什么时候看过鲁迅骂过日本人鲁迅到临死前还是拿着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的钱,不是吗?鲁迅有个很有趣的事情,你发现没有,他的书从来没有被禁过。所以我不肯定鲁迅。我肯定的是五四运动时的胡适。因为胡适的头脑比他们都好!鲁迅反对议会政治,那是民主吗?连基本的民主结构都不懂,这样作为思想家是不及格的。
大陆多数到今天还谈鲁迅的这些人,头脑真是不行
。但一涉及社会科学:思想、文学、哲学,这些方面,是不及格的。

我知道老童为什么对李敖有意见了,主要是源于主贴里的这段话。特别是这句“大陆民众的感觉可能觉得您的行事风格更接近鲁迅”,居然把李敖和老童心目中的神——鲁迅相提并论,老童能不着急吗?李敖这样地低估中华民族的伟人——鲁迅,老童能不火冒三丈吗?

晚年的李敖还真是经常思维错位,不过这篇访谈倒还说了几句大实话。

这个猜测基本不对,也可以说根本不对。我对李敖最大的意见:1,他一再自吹为“白话文五百年来李敖第一”,这既不是事实也没有可能,我对吹牛的人一贯有意见,对于反复吹牛的人,我BS他。2,他说“女人搞政治成功没什么意义”,而他“搞女人成功才有意义”,我对他歧视女性有意见,对他的流氓嘴脸很愤怒。3,都说他读书多,事实是他一贯喜欢撇开事实胡说八道,上引黑体字部分就都不是事实,我句的这样的人非疯即傻。4,李敖的杂文不如柏杨,小说在近100年汉语文学中排不进前1000名,……唯一能排在第一的只有吹牛一项。

以下是引用王清营在2007-2-3 14:02:00的发言:

"我认为李敖距离伟大很远,"

这是童志刚先生的话,

"说李敖是当代最伟大的学者之一,几乎可以从嘴皮上一滑而过,说者一般无需担心遭到别人质疑;"

这是周泽雄先生的话.

想看你们两个怎么交火.

“可以从嘴皮上一滑而过”的内容需要争论吗?

呵呵,刚刚看到,清营兄有趣得很。不过,我的原话分明只是假设他人的口吻,而非表达我自己对李敖的看法。至于我本人,我只是听说李敖读书极多,且有过目不忘之能,但对于他在学术上有何突出贡献,则毫无了解——好像也不太听人提起。人们提得最多的,只是他那讨厌的“五百年”,还有他的读书多。他蔑视别人的主要资本,好像也是读书多。在我看来,仅仅读书多,是没有资格蔑视他人的。

至于我对李敖的评价,在《齐人物论》里有过表露。该书中关于李敖的两段文字,正好都出自拙笔。就他那部闹哄哄地表示要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而言,我和老童惟一可能有争执的地方,在于他能进前1000名,还是在1000名以外。读小说这么多年,就没见过像他写得这么傻的。在《齐人物论》里,我说他连写小说的门都没有找到,现在我还是这个意见。

中国式的人物审美中,历来有欣赏疯疯道人的一路传统,李敖在台岛和大陆如此腾嚣,恐怕主要与这路传统有关。谢天谢地,我侥幸逃离了这个传统,而且,我最不擅长做的一件事,就是根据一个人的自我吹嘘来衡量其价值;同样,我也提醒自己,不要根据一个人的自我谦抑来评价他。对文人来说,除掉他的文本,一切都没有说服力。

拿李敖与鲁迅比,惟一可比之处,大概只在杂文领域。即使鲁迅读的书没有李敖多,鲁迅那两本学术著作,也足以让李敖瞠乎其后,永世不得翻身;至于小说,如果只说艺术地位,李敖连替鲁迅提靴子都不够格。

以下是引用王清营在2007-2-3 13:37:00的发言:

"而且我有时会怀疑,他到底是真有胆还是假有胆?"

那我问你,什么是真胆,什么是假胆?是不是还有半真不假的胆?事情总是体现在行动中的,就是他如何卑怯,他做了勇敢的事,人们对他致以必要的礼敬,这总是应该的.特别是那些整天说什么民主自由的人,他们一边高呼,一边对李不屑.说实话,我对他们理解不了,我佩服他们这种敢于不屑的勇气.

 

       我是说怀疑,不是说有真假胆。《三国演义》里有一句话: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算有胆还是无胆?我不知道。我只是觉得,李熬是个很聪明的人,聪明加上胆量,本来应该是更了不起的,但既然如此,你就应该对胆量有一个新的判断。天不怕地不怕是一种胆量,有时我们称之为鲁莽,恰到好处地运用胆量,不做无畏的牺牲,我们称之为勇敢加机智。这个区分是合理的,就不应该以李熬为标准去鄙视大陆的知识分子。因为环境不同、情势不同。例如,你认为李熬如果知道自己有被割断喉管绑缚刑场枪决的可能,他会做出什么选择?我提醒你注意他在北大的演讲。他说过类似于好死不如赖活着之类的话。在台湾他这么说过,在大陆他也这么说过。他的胆量,恐怕不是你想象得那样。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李"嗷"呢,说的好听点是

天马行空,

说的不好听是

哗众取宠!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施主:请端起酒杯喝酒,放下筷子砸砖。

对周泽雄和童志刚先生的话,我大部分是赞同的.不过,有些我还理解不了.因为我读李敖比较少.

我记得齐人物论上曾经引用过一句鲁迅的话,我现在再引用一下: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你认为李熬如果知道自己有被割断喉管绑缚刑场枪决的可能,他会做出什么选择?"

乌龙茶,想不到你想象力这么丰富.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回清营兄:这话不是我引用的。就我而言,我大概永远不会引用这句话,不管在什么场合。尽管,我觉得鲁迅这句话写得真漂亮。

关于茶兄的联想,我倒不觉得与想象力有关。在我眼里,有些东西是缺乏可比性的,比如感冒与艾滋病,比如现代集权统治下的勇敢与除此之外所有制度下的勇敢。在索尔仁尼琴眼里,做沙皇的囚犯与蹲斯大林的大牢相比,前者简直快接近天堂了。同样,在英国人统治下进行绝食,与在古拉格群岛进行绝食,前者(比方说甘地)几可视为旅游和上电视做脱口秀表演了——请相信,我没有丝毫贬低甘地的意思,我只是区别两种绝食的本质不同。同理,一个在蒋介石治下蹲过大牢的人,虽然难能可贵、值得尊敬,一旦他想借机展示勇敢,并认为自己与大陆不幸人士相比可以拥有若干道德优越感,我立刻就会生出“少年不识愁滋味”之感。——虽然,侥天之幸,由于生得晚,我本人没有劈头撞上那个五千年一遇的恐怖时代。

以下是引用心中有刀在2007-2-4 12:16: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mdmf0824在2007-2-1 13:42:00的发言:

一、回刀兄

、、、要说到李敖的为人风格,我的判断如下,依据如上(指采访文):

1、一个字,叫“狂”,如:490年来第一人;大师照镜子。

2、两个字,叫“狷介”,如:当海盗快乐(引用他人,但亮出了观点——笔者注);季羡林“很弱很弱”。

3、三个字,叫“神经病“,如:死于别人丈夫枪下;有本事要你生气要你喜。

4、四个表达,叫“放辟邪侈”,例如:师傅得胃癌(所谓“道人之恶”——笔者注);搞女人有意义。

不用多说,就这些。我想刀兄应能大致看出李的“为人风格”了吧。

、、、

mdmf0824兄:

你归纳李敖的“为人风格”,仅从一篇《南都周刊》的采访文章里发掘素材是不行的,而且老兄所说的四点也不乏内在的矛盾。例如“狂”和“狷介”,那两样自可列为李敖的个性特征,但“神经病”就不对路了,不管是因为遗传得的病,还是后天受了什么刺激得的病,一个神经病是不配当选“狷介人物”的(当然也不应被评为“不狷介者”)。同样,说某某人“很狂”,言下之意,似乎并非此人长期或正处于疯癫期。

[em05]

刀兄(我感觉你还是叫“刀郎”比较合适;北京的那些粉丝不是叫你刀刀吗?好象挺亲热的——哈哈),你认为我应该引以为据出多少篇李熬的发言才会“行的”?我上面所举,挺明显的,摘自《论语》;不知是由于没看到还是确实没有,好象《论语》里没有三个字的酷评,加之我又“才短”(记得好象有位仁兄说我“技穷”,正好,挺对仗的——哈哈),所以就掐了“神经病”出来凑数,因为我搜肠刮肚一番,还实在想不出有哪条三个字的词能配在这里的(“千夫指”?好象也不太好)。看来弄巧成拙啦!不过,嘿嘿,好在国语里的标点符号确实有大功用,我不在神经病前加了引号吗——引号者,反语也、着重也皆可。

你,看着办吧。

 

[em07][em01]

想不到这个帖子这么热闹。

呵呵。可是李敖的书你们真的都读全了么?

李敖大全集不读三遍以上,对李敖没有发言权。

这是我的观点。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估计夏先生是读了“三遍以上”的,同时我还敢肯定地说,这真名论坛上不会有另外的人把李敖大全集读过“三遍以上”,所以,这里,只剩下小夏先生你一个人“对李敖”“有发言权”了。

(我想了解一下:这个“三遍以上”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只读了“两遍”或者只读了几篇为什么就不能有“发言权”呢?)

以下是引用mdmf0824在2007-2-6 9:56: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心中有刀在2007-2-4 12:16: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mdmf0824在2007-2-1 13:42:00的发言:

一、回刀兄

、、、要说到李敖的为人风格,我的判断如下,依据如上(指采访文):

1、一个字,叫“狂”,如:490年来第一人;大师照镜子。

2、两个字,叫“狷介”,如:当海盗快乐(引用他人,但亮出了观点——笔者注);季羡林“很弱很弱”。

3、三个字,叫“神经病“,如:死于别人丈夫枪下;有本事要你生气要你喜。

4、四个表达,叫“放辟邪侈”,例如:师傅得胃癌(所谓“道人之恶”——笔者注);搞女人有意义。

不用多说,就这些。我想刀兄应能大致看出李的“为人风格”了吧。

、、、

mdmf0824兄:

你归纳李敖的“为人风格”,仅从一篇《南都周刊》的采访文章里发掘素材是不行的,而且老兄所说的四点也不乏内在的矛盾。例如“狂”和“狷介”,那两样自可列为李敖的个性特征,但“神经病”就不对路了,不管是因为遗传得的病,还是后天受了什么刺激得的病,一个神经病是不配当选“狷介人物”的(当然也不应被评为“不狷介者”)。同样,说某某人“很狂”,言下之意,似乎并非此人长期或正处于疯癫期。

[em05]

刀兄(我感觉你还是叫“刀郎”比较合适;北京的那些粉丝不是叫你刀刀吗?好象挺亲热的——哈哈),你认为我应该引以为据出多少篇李熬的发言才会“行的”?我上面所举,挺明显的,摘自《论语》;不知是由于没看到还是确实没有,好象《论语》里没有三个字的酷评,加之我又“才短”(记得好象有位仁兄说我“技穷”,正好,挺对仗的——哈哈),所以就掐了“神经病”出来凑数,因为我搜肠刮肚一番,还实在想不出有哪条三个字的词能配在这里的(“千夫指”?好象也不太好)。看来弄巧成拙啦!不过,嘿嘿,好在国语里的标点符号确实有大功用,我不在神经病前加了引号吗——引号者,反语也、着重也皆可

mdmf0824 兄:

你在说李敖神经病的时候,给“神经病”三字打上了引号,又说“引号者,反语也、着重也皆可”,这不管用。照你先前在帖子里放下的话,李敖的为人风格疑似众所周知,怎能“是神经病”和“不是神经病”皆可呢?

再说,你送给李敖的另外三条评语“狂”、“狷介”和““放辟邪侈”也都加着引号呢,如果在你那里引号始终可以两吃,那李敖其人究竟狂不狂,狷介不狷介,以及是否放辟邪侈,不就成一笔糊涂账了么?

 [em05]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以下是引用mdmf0824在2007-2-6 9:56: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心中有刀在2007-2-4 12:16: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mdmf0824在2007-2-1 13:42:00的发言:

一、回刀兄

、、、要说到李敖的为人风格,我的判断如下,依据如上(指采访文):

1、一个字,叫“狂”,如:490年来第一人;大师照镜子。

2、两个字,叫“狷介”,如:当海盗快乐(引用他人,但亮出了观点——笔者注);季羡林“很弱很弱”。

3、三个字,叫“神经病“,如:死于别人丈夫枪下;有本事要你生气要你喜。

4、四个表达,叫“放辟邪侈”,例如:师傅得胃癌(所谓“道人之恶”——笔者注);搞女人有意义。

不用多说,就这些。我想刀兄应能大致看出李的“为人风格”了吧。

、、、

mdmf0824兄:

你归纳李敖的“为人风格”,仅从一篇《南都周刊》的采访文章里发掘素材是不行的,而且老兄所说的四点也不乏内在的矛盾。例如“狂”和“狷介”,那两样自可列为李敖的个性特征,但“神经病”就不对路了,不管是因为遗传得的病,还是后天受了什么刺激得的病,一个神经病是不配当选“狷介人物”的(当然也不应被评为“不狷介者”)。同样,说某某人“很狂”,言下之意,似乎并非此人长期或正处于疯癫期。

[em05]

刀兄(我感觉你还是叫“刀郎”比较合适;北京的那些粉丝不是叫你刀刀吗?好象挺亲热的——哈哈),你认为我应该引以为据出多少篇李熬的发言才会“行的”?我上面所举,挺明显的,摘自《论语》;不知是由于没看到还是确实没有,好象《论语》里没有三个字的酷评,加之我又“才短”(记得好象有位仁兄说我“技穷”,正好,挺对仗的——哈哈),所以就掐了“神经病”出来凑数,因为我搜肠刮肚一番,还实在想不出有哪条三个字的词能配在这里的(“千夫指”?好象也不太好)。看来弄巧成拙啦!不过,嘿嘿,好在国语里的标点符号确实有大功用,我不在神经病前加了引号吗——引号者,反语也、着重也皆可。

你,看着办吧。

 

[em07][em01]

偶来点恶劣滴~~

[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6 22:01:32编辑过]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李敖了不得:)

李敖狂批大陆知识分子,大陆知识分子狂评李敖;

李敖把中国文化文人通吃了,中国文人想把李敖看扁了。

———— 还是人家李敖引领着男人们前行:)

[em11]
正经人说不正经话,不正经的喜欢说正经话——正经秀快乐

继续掐,看来和刀兄还有得一拼。

首先,我得声明,我非夏加坤兄所言已把李熬全集看遍者,所以,对李熬的学问上的“深浅”我无法发言。我只是就其作为公众人物的形象态度、言语风格来评价,而且,这是我的评价,如果刀兄认为我那“似乎”两字不起作用而硬认为我是在自说自话地代表大众来评价李熬,那我倒想看看刀兄有何不一样的评价(就针对其为人风格)?至于掉了回书袋,把《论语》搬出来,一则因为这是很多人熟悉的,不至陌生;二则我认为李熬与此酷评(狂、狷介、放辟邪侈)比较接近。至于我的观点当不当得起“普及化”的标准以至引出刀兄一问,我只能说,我相信我所(在网上)看到的一切,“虽不中亦不远矣”。

此外,“神经病”的问题,我早就说过,我实在扣不出《论语》中有哪三个字的酷评可与“狂”等并举,只能拉来充数。如刀兄硬觉得用词不妥,要不麻烦你替我找找?

至于引号,或许你认为用一字到四字来评,加引号应该为同一用途?这我也不在乎。我的想法,只要大家意思看得明白就行,我也并不打算以“量刑”的眼光把对李敖的评价搞得字字锱珠计较。如你还看不明白,我想这就有这么几种可能:故意找茬、职业习惯、水平偏低,当然,还有就是——想当“老师”。这也是一种可能,而且是一种寻找“自我感觉”的深层心理的可能。

接着猜李敖吧,不用猜有刀

以下是引用mdmf0824在2007-2-7 9:20:00的发言:

继续掐,看来和刀兄还有得一拼。

首先,我得声明,我非夏加坤兄所言已把李熬全集看遍者,所以,对李熬的学问上的“深浅”我无法发言。我只是就其作为公众人物的形象态度、言语风格来评价,而且,这是我的评价,如果刀兄认为我那“似乎”两字不起作用而硬认为我是在自说自话地代表大众来评价李熬,那我倒想看看刀兄有何不一样的评价(就针对其为人风格)?至于掉了回书袋,把《论语》搬出来,一则因为这是很多人熟悉的,不至陌生;二则我认为李熬与此酷评(狂、狷介、放辟邪侈)比较接近。至于我的观点当不当得起“普及化”的标准以至引出刀兄一问,我只能说,我相信我所(在网上)看到的一切,“虽不中亦不远矣”。

此外,“神经病”的问题,我早就说过,我实在扣不出《论语》中有哪三个字的酷评可与“狂”等并举,只能拉来充数。如刀兄硬觉得用词不妥,要不麻烦你替我找找?

至于引号,或许你认为用一字到四字来评,加引号应该为同一用途?这我也不在乎。我的想法,只要大家意思看得明白就行,我也并不打算以“量刑”的眼光把对李敖的评价搞得字字锱珠计较。如你还看不明白,我想这就有这么几种可能:故意找茬、职业习惯、水平偏低,当然,还有就是——想当“老师”。这也是一种可能,而且是一种寻找“自我感觉”的深层心理的可能。

mdmf0824 兄:

欢迎把掐架继续到底,拼不拼的,过了。

有刀当然明白你在评价李敖的时候并未自诩为公众代表,也没说过“不通读李敖文集就没权发言”之类的话。事实上,那套书煌煌20卷,有刀自己也尚未读完。其实最大问题就是李敖是否有病,如果是或本质上是,那么他的狂和狷介就只是性格表象,跟为人风格无关。坦率地说,李敖病征明显,但是否装病,则未可知。

掐你是因为你的话似是而非,并非想当你的老师。不过要指出你一点小问题,别再把“李敖”写成“李熬”了,即使他有神经病,你也得尊重他的姓名权。

[em05]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以下是引用正经秀在2007-2-7 1:07:00的发言:

李敖狂批大陆知识分子,大陆知识分子狂评李敖;

李敖把中国文化文人通吃了,中国文人想把李敖看扁了。

———— 还是人家李敖引领着男人们前行:)

[em11]

这话说地,似乎把女性从“大陆知识分子”和“中国文人”中间开除出去了?要不他怎么只引领在男人们前行呢?

想不到这个帖子这么热闹。呵呵。可是李敖的书你们真的都读全了么?李敖大全集不读三遍以上,对李敖没有发言权。这是我的观点。

-------------------------------------

刚才对此话本来打了很多字,但转念一想也许和自己有时候一样是想表明一种态度也就没必要较真,所以又都删了。《北京法源寺》利用了诺奖进行抄作,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这正说明了后现代的特点,即“批评成为批评的焦点”,这也正是李敖一代与胡适一代的差异,很难想象胡适出一本书会搬来杜威等人的赞语放在封皮上;徐志摩出本诗集要写上印度老诗人极力推荐之类的话。那本书出的时候倒是挺喜欢,读了很多遍。

李敖的话就其实就是一家之言,过分强调他的话只能是出于不自信,和前些日子的顾宾一样。

"过分强调他的话只能是出于不自信"

凭什么自信?

问的好啊,李敖“凭什么自信”?“五百年来白话文第一”呀,也不想想,五年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再掐一把。

1、再回刀兄。再说“神经病”——看来刀兄还是那这来说事。我甚至在想,是不是你掉陷井里了吗?你不会因为在马路碰了别人一下而被回敬一句“神经病”后就想着到医院去检查吧?不好意思,这句话可能也会“刺”着你。(熬字不小心打错,谢谢!)

2、姚宏越和艳艳的话,尽管看似对立,但我觉得都有道理。姚是把李敖拉“平”了来说,让大家别高估他;艳艳重在“实证”,提倡要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3、童兄,有关你的脑容量的问题,我在那个主题里看了,很有意思,直想笑(当然,不是笑你)。我想借用到这里,对李敖再“说点事儿”。我觉得他是看书过猛,脑容量装不下了,得发泄;写书的话太慢,就直接上电视说得了,又快又过瘾。如果再往深一层想,不定他想通过“又述又作”以扬名立万哪。

{估计夏先生是读了“三遍以上”的,同时我还敢肯定地说,这真名论坛上不会有另外的人把李敖大全集读过“三遍以上”,所以,这里,只剩下小夏先生你一个人“对李敖”“有发言权”了。

(我想了解一下:这个“三遍以上”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只读了“两遍”或者只读了几篇为什么就不能有“发言权”呢?)}

很久没见老童,没想到在这里又抬上杠了.

呵呵.

要批评一个人,首先要充分了解一个人,这是常识啊.

有建设性的批评需要建立在充分吸收对方的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然后才可以提出批评.即使发现缺点和错误,首先也要抱着同情和理解的眼光去看待,反思自己在那样的情况下会不会发生同样的错误.如果自己在同样的情况下确实可以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那么就坦白的向对方提出建议.

这样的批评才有意义啊,才有交流可言.

李敖批评老蒋,也是把老蒋文集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不是随便就批评的.在当时的台湾,当时的中国,没有第二个人把老蒋文集从头到尾读过一遍,包括老蒋自己.

我自己也很想批评李敖一把啊,所以把他的文集读了又读.可是我读得越多,就越发现自己越不配批评他.

不知老童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我真希望能找到一个可以批评我的人,可是要批评我,必须要先深知我,而深知我的人,必然对我的天路历程充满了悲痛与哀号,赞佩与钦敬,他又能批评我什么呢?

很多人接受不了他的自负和狂傲,认为他是在吹嘘.可是在我们这个努性文化世界,需要这样的人. 我们需要伟大而坚强和心灵来振奋我们的人心.如果说贝多芬的使命是向可怜的人类吹嘘勇气;李敖的使命就是给可怜的中国人吹嘘勇气.

他的使命完成得很出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7 21:18:29编辑过]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三遍以上”怎么会是“常识”呢?

    呵呵,小夏回答得很机智,不过有一个地方我不太理解:

   “李敖批评老蒋,也是把老蒋文集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不是随便就批评的.在当时的台湾,当时的中国,没有第二个人把老蒋文集从头到尾读过一遍,包括老蒋自己.”

    “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我真希望能找到一个可以批评我的人,可是要批评我,必须要先深知我,而深知我的人,必然对我的天路历程充满了悲痛与哀号,赞佩与钦敬,他又能批评我什么呢?”

     李熬把老蒋的文集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然后才很负责、很认真地批评了老蒋,这很好。但接下来他说,想批评他的人也要像他认真研究老蒋那样研究他,才能批评他,而认真研究他的结果必然会赞佩与钦敬他。他怎么知道认真研究他的人必然会赞佩与钦敬他呢?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看得出,小夏的话已在尽可能作“持平”之论,提倡言之有据。确实,到论坛这里来,发表个人观点究竟会得怎样的回应,大家都无法作确切的猜测。在我看来,所谓“个人观点”,本来就是摆在天平的两端而不是在它中间的支架上,因此“翘头”恐怕是难免的。

小夏85楼的话,我就觉得有些过于凝重了。就我个人言,对李敖也只谈其“风格”事,不涉才学(虽然以我不多的观感,我也觉得他称得上是满腹诗文典章,但我也不想就此揄扬,因为我觉得一个人有内涵还得有比较好的表现方式;在这方面,李敖,我是觉得“过”了)。不过,我有个不太好的比喻,比如,你在鸡棚外听到里面有鸡叫,鸡了十声甚至百声,你会认为里面是只有一只鸡叫了十声、百声,还是有十只、百只鸡只各只叫了一声?也许,你认为很难判断,可能性很多。但我的观点是这样的

——闻其声而知其为鸡,不必在乎其声多声少。

以下是引用夏加坤在2007-2-6 18:42:00的发言:

想不到这个帖子这么热闹。

呵呵。可是李敖的书你们真的都读全了么?

李敖大全集不读三遍以上,对李敖没有发言权。

这是我的观点。

回小夏先生:抱歉,别说三遍,一遍我都懒得读。但是,假如(只是假如)我有志写一本李敖评传,说不定就要下这么大的功夫了,就像李敖评论蒋介石一样。这只是做学问的高级规矩,没什么了不得的。但如果志不在此,评论每个人之前都要把他的全集读上三遍,就只能是荒唐了。比方说你小夏先生,你或许也会在论坛上批评别人,批评之前你能确保对被批评者的文字都读了三遍吗?再比方说你树为榜样的李敖,他批评了余秋雨,还把大陆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数落了一遍,你认为李敖不仅把余秋雨的全部文章都通读了三遍,还把大陆所有知识分子的文章都分别读了三遍吗?如果你的意思是把李敖援为特例,你的“三遍”论仅仅适用于李敖的批评者,其他批评(包括李敖对他人的批评)则不受此限,那就更加荒唐了。

批评有很多种,可以全面论述,也可以蜻蜓点水,有时,“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也未必不能采纳,而且,如果被攻的那一点恰恰具有核心或练门的价值,攻其一点就足够了。

在我眼里,李敖是一位极有特色的文化人,他的若干长处甚至无人能及,但这并不能构成他免于批评的理由,他也无权对批评设立苛刻的门槛。何况,他自己先已触犯了自己设立的标准。李敖有了不起之处,但他不是特权人物。事实上,一个人物越“公共”,他遭到批评的门槛反而应该越低,而不是相反。大人物批评小人物,应该谨慎,小人物批评大人物,不妨放胆。兔子尾巴最好少惹,老虎屁股不妨多摸。何况,世事还有个对等原则,一个人对他人的冒犯越大,他就应该同时具备足够的雅量,准备迎接他人的反驳。

不知道有没有把李敖全集读完了还骂李敖的人?
俺是灭绝师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