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回乡的流水账

流水账也想拿出来与人分享,看来我确实对真名发展出一种依赖。

 

86日,熊猫宝宝

今天看七点钟的新闻联播,一只名叫绵竹的大熊猫人工授精生了两只熊猫宝宝,我盯着银幕上白脸黑眼,憨憨厚厚的大熊猫吃竹子的镜头,期待着看到两只同样可爱的熊猫宝宝。

于是银幕上一位工作人员两只手掌上分别放着的肉色的、老鼠一样的东西吓了我一跳。我难以想象国宝小时候竟然是这样地不堪。

真的吗?在我们的一生中,肉体与精神都可以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吗?

人与熊猫,要成长成什么样子,才是在精神与肉体上都健全可喜?

都会有那样的时刻,都会失去那样的时刻,所以我们自欺欺人地生产出很多别的标准,作为对生命的慰藉。

尤其是,对人类来说,因为环境的复杂——亘古以来我们已经为自己、为他人设立了太多的标准——精神与肉体的健全常常不能同步,所以更需要这样的标准。

可是,不能忘记世上有那样的时刻,这使年长有智者对青春有真心的羡慕。

我此番思绪,是否证明我已年长有智?

 

学习

小时候一直是优等生。妈妈在我七岁的时候曾试图把我送进学校,好像没去几天,老师就委婉地对我妈妈说我太小了,上课不知道听讲,考试的时候不知道答卷。后来有一次放学回家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自行车撞倒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妈妈从来没想到要接送我上学——于是上学这件事就停止了。

后来被送到乡下姥姥家,挨到8岁,在农村上小学,过了一段“一个都不能少”的日子。妈妈有一次回乡下看我,给我带了苹果吃,据说我连苹果核都吃了,让她很心酸,就又把我领回城里。我至今还记得我转到了一所叫“东风”的小学——那个县城并无“西风”小学,所以我猜这个校名纯粹是取其吉祥之意——教我的女老师姓曲,个子很矮,板书的时候每每要踩着一把椅子。我过去没多长时间就变成了小组长,后来又变成了小队长,再后来——我猜如果不是我太淘气,老师会让我当中队长。我在那个班级的官运到小队长就停止了,可是老师每每叫我这个小队长到黑板前替她板书,所以我虽然写得一手烂字,但黑板字还拿得出手,虽然至今都没得到再次展示的机会。

二年级的时候那个县城决定再增加一所小学,新学校的名字也很吉利,叫“向阳小学”。我们家那时恰好搬了新家,新家恰好在新小学附近,于是我必须要被转到新学校。当时我们班那个凄风惨雨啊,连最调皮的男生也舍不得曲老师,我们哭哭啼啼以后,只能被迫银河两岸——那时候我们那个小县城在我眼中就像银河一样广大,难以捉摸。在新学校,我在二年三班,官运亨通,不知为什么就当上了班长。这顶乌纱帽一旦戴上就很难摘下来,后来在五年级末的时候又变成了我们这所小学学生的最高统治者,大队长。

我学习很好。曾经有邻班老师在校园里拉住我问我愿不愿意到他们班去,因为他们班的学生从来没得过全学年第一。尽管我们三班是有名的“难管”、差学生多的班级,可是学年第一名总是在三班,那就是我。

我好像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枪打出头鸟”的恐怖,也能感觉到别的学习好的女生对我的明里暗里的较劲——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学习好的只有女生——所以很想让别人也考几回第一,以卸下我身上的光环与负担——这是现在的我对我那时候的漫不经心的解释——可是小时候的我,好像不考第一很难。

记忆中真正感到光荣的,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完全没有必要的小学六年级——没什么新课程好上,老师就不停地让我们答试题卷,每次答完——像正式考试一样——老师就叫我起来读自己的答卷,让全班同学按我的答案互相交换批卷子。记忆中我从来没有出糗过。就这样我成了那些七绕八绕的数学题的标准答案。

上初中时我暗暗下决心决不再当“得罪人”的班长了,老师说那好那么你当学习委员吧。学习好的人不能逃避当学习委员的责任,于是我当了学习委员,学习成绩一直比班长好,于是那位小肚鸡肠的男班长一次就在自习课上我与别的同学嬉笑玩闹的时候冷冷地说了一句:“你们别看她现在和你们玩,她回到家里不知怎么偷着用功呢。”除了完成作业,我从来没有在家里用功过,觉得他这句话实在是恶毒之极,简直是公然指责我“欺骗”,当时幼小的心灵很受伤害。也许是潜意识里觉得像班长那样的“好学生”实在是无聊,我渐渐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不需以身作则的“坏”学生,后来学习委员也坚决不当了,只担任了数学老师坚持要让我当的数学课代表——我很喜欢那位刚做了乳腺癌切除手术的数学老师,每天很认真地为她收发作业;调皮的学生也感染于她乐观开朗的魅力与高超的讲课水平,每天乖乖地交作业,让我的工作比别的课代表愉快很多——我以为。

初二下半年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这位数学老师从初二起就不再教我们的原因,我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开始像真正的坏学生一样逃课。那些男生每天下午逃课去打桌球、电子游戏,我是一个人孤独地逃课,心中充满了茫然无知的怅惘。

也许是在那时候,我看了很多琼瑶、梁羽生与金庸,植下了我文学与善感的种子。

呵呵,那就是我上大学以前的文学读物,实在不好意思地说。

有一天对爸爸宣布我不要上学了,从来没操心过我学业的爸爸着急了,连着两个早晨动员全家人对我“开会”,让我端正思想,重树学习的信心。

我说什么也不要再去那所让我很伤心很厌倦的学校了——我目睹很多小时候的同学在那所学校里变坏、打假斗殴变成阿飞太妹,校园变成了香港黑帮片的翻版。当时我对那一切满怀惆怅但又说不出为什么。

初三上学期末尾的时候爸爸托关系把我转到了另一所离家稍远的初中。我所在的初中因为坏学生众多、打假斗殴事件不断而臭名昭著,我转到那所初中以后就备受那些老师的冷眼,也马上和那些学习不好的同学“打成一片”。一次上课铃声响了,我还在和几位同学说笑,瘦高如地道(酸朽)儒生的化学老师沉着脸说:“某些同学不要把别的学校的太妹太保风气带到这里来。”我的脸腾的一下红了,感觉自己又成了众矢之的。从此在他的课堂上闭了嘴。

后来初中毕业的时候我以他们学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一位同学告诉我说,化学老师在几次摸底考试之后就已经对别的老师说我是他的得意门生。

我初学化学时觉得很枯燥,分数也不高,可是学到后来就可以考第一。现在想可能是出于理性使然,觉得必须要做好的事就要做好。

上了高中从高二就开始了早恋,高考的时候是我早恋得昏天暗地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过能不能考上大学。老师认为我会考上大学,因为我——“应试能力很强”。浑浑噩噩地考上了大学,现在想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小时候一直是好学生,尤其是数学应用题做得很好的缘故。

回头想想幸运的是,我从来没有体会过学习之苦,一直就是沿着那条路很顺利很自然地走了过来。有多少人能有我这样的幸运呢?我不知道。尤其是想到比我聪明、比我条件更好的妹妹并没有完成她的学业的时候,我心里更是感觉到命运的捉弄,痛感给孩子提供一个正常的生长、成长环境是多么重要。那不需要是出色的,只需要是正常的。

谨以这段文字纪念我已经结束的学习生涯。以后的学习是另一种辛苦的苦修。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6774980[/lastedittime]编辑过]

87日会友

        在大连我有很多熟人,可是每次回来见的都只有那么几个——确切说来,是两个。有的朋友在分离以后的日子里也常常会在心中偶然想起,带着温暖与快乐的记忆,可是回到大连却总也不能为自己找出一个理由约见。

        我想朋友之间能够相处到不需要理由确实需要缘分。

       约了这两个人来见,常常也并没有太多话要说,可是就忍不住想要看看他们。看到他们很好就很满足,很放心。有时候还忍不住要说教,常常让莉注意饮食,要她晚上不要乱吃东西;让老李要坚持写作。

这一次看到这两人,个个神采奕奕,日理万机。我患了腹胀气,前些日子又大吃大喝吃胖了,坐在席间,我忍受着自己的腹胀气,陪着二人吃饭,听他们讲述林林种种,有关我自己,我却一句话也讲不出。讲出来的也都是语焉不详。

有关我自己,目前的生活,确实没有什么是可以确定的,说起来总是很苍白。

他们羡慕我的神仙日子——神仙的苦日子,关心我的单身生活,听我讲家里的烦恼,不痛不痒而又政治正确地劝几句——正如我对他们所作的一样。我每次回来面对的烦恼都是同样的,不会更多,也不会更少,我想我回来得更频繁一些,就要冒着和这些朋友无话可说的危险。

生活这样地让我们分离,我想只有一种倔强的意气相通才能使友情存在并郁郁葱葱。

生活这样地让我们分离,停留在原地最终会成为塞满记忆的空屋;大踏步向前会留下很多风声。

且听风吟。

810日小市民是如何炼成的

 

我在有朋自远方来的时候常常感觉自己市民气十足,并且一想到这一点就灰头土脸,暗生沮丧。

今天妹妹和外甥女来。她们耐不住暑热,决定傍晚的时候再出动,见识大上海。我说请她们去港汇广场一家新加坡餐厅吃晚饭,然后逛逛商场。曾和一位朋友在那家餐厅吃过饭,觉得味道和价钱还适宜,人也不多,应该是款待客人的好地方。6点左右我们穿过交大,来到港汇,却遍寻那家餐厅不见踪影,原来被改成了喝茶的所在。左右看看,“一茶一坐”门前已经排起了10人左右的队伍,只好上楼。五楼六楼那些吃饭的所在都人满为患,偶尔有一两个没有人在排队的又门庭冷落得可疑——譬如彩蝶轩,有什么机关吗?我从来没有排队吃饭的好心情,来的时候的20分钟步行又让我只想找一个地方坐下——我很不识时务地穿着高跟凉鞋啊。我苦大仇深地拉着妹妹和外甥女朝港汇食街走去,遇到第一间无人排队的餐厅就决定进去,美其名曰:“请你们尝尝泰国菜。”坐下以后,发现我曾经吃过的咖喱蟹在这里由98元变成了148元,妹妹和外甥女都不要吃,我也对多付出50元感觉很不能平衡,就放弃了这个favorite。胡乱点了小吃、甜品、沙拉、炒菜、青咖喱和冬阴功汤——冬阴功汤也是我的favorite。妹妹每样只尝了一口,就决定只吃脆猪肉炒芥兰中的芥兰;外甥女在我的哄骗下喝了两碗冬阴功汤——我告诉她这汤对健康实在有益——可怜她就用那两小碗不清不楚的汤陪伴米饭,解决了晚餐。

她边吃边说,就这碗饭的味道和家里还差不多。

吃完饭我豪情万丈地付了账,强自掩饰自己对这顿没让妹妹和外甥女吃饱吃好的饭的失望。走出餐厅妹妹就哪壶不开提哪壶地呻吟说她胃疼,我说那是你没吃惯咖喱,辣的,一会儿就好了。

喜欢逛街的妹妹果然一会儿就不再提胃疼的事了。我们在港汇广场里逛到快10点钟,边出商场的门我边对她俩说,我们打车直接回去吧。出门一看,马路边全是逛完商场的人安下的打车的“路桩”,在这样密密的网里想要捞出一条漏网之鱼是不可能的,也是违反规则的。我无可奈何地对她们说只能走回家了。她俩叫苦不迭,但也看到形势比人强,就闷声不响地往前走了。

走在路上呼吸着潮热的空气,我想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坚韧;看着她俩疲倦而忍耐的步态,我又想到没有什么是人忍耐不了的。人人都可以学会忍耐。

人人都可以学会忍耐,可是在都市里,你必须学会忍耐。

你想打车的时候可能没有车,即使你有钱。

你想吃饭的时候可能没有餐厅向你敞开大门,即使你有钱,又很饿。

你即使开着车,也不能保证它可以在你想停下的地方停下。

我发展出一种市民精神,可以说自己忍耐的工夫提高了,可是却不能说自己的生活由此幸福了。

时时刻刻出游回来了。平常事都写得这么细腻“有智”。

这流水帐记得让人有听“泉水叮咚”的感觉。

我看了“学习”篇,倒是有些恍然,看来孩子的学习好与不好,是抓不出来的。读菜农教孩子怎么学习的文章,觉得大人要采取措施,读时时刻刻的文章,还有自己小时的学习情况,还有我女儿的实际情况(她是毫不用心能考出数学高分,但别的成绩太一般),又觉得还是让她自己任意发展吧。

“我每次回来面对的烦恼都是同样的,不会更多,也不会更少,我想我回来得更频繁一些,就要冒着和这些朋友无话可说的危险。”好像我每次回家和老同学会面也是同样感受。

我全部认真看完了。流水的感觉很好,生活本来就是流水的,流得叮咚响更不容易了。

学习部分像我女儿。

小市民如何练成的,其实有大文章,这篇非常好,可以引出好多个话题。

兮兮感觉到我对上海的批判,我对上海的批判从来不是从人品或人种上来说的,这后那些地方主义不同,我批判上海政府计划经济的落后观念导致上海人实际民生艰难,幸福指数下降,所谓中国第一大城市,被计划经济祸害后,不一定比中国其他城市好,而上海人可能浑然不知,我就时不时刺一下。

时时刻刻在徐家汇消费的遭遇就是一种非常严重供应不足,供应为什么不足?其背后实际上是政府行政弱智无能,管制错误,贪污腐败,导致商满足不了客,客找不到商,供需不能动态平衡,如果是市民选举的政府,这些问题早被市民代表质疑得汗流浃背了,这么多年来还不改善?

好了这个问题如果说下去,把时时刻刻优美文章给说得没有趣味了。

参加交流

时时刻刻MM,我读书跟你差不多,几乎没花什么功夫,因为我小时候几乎过目不忘,过耳不忘,天天看电视也还是年级第一。不过,我从初中开始,就一直做得罪人的事情,而且没有你那么先知先觉地坚决拒绝,所以我小时候没有几个好朋友,[em51]

“生活这样地让我们分离,我想只有一种倔强的意气相通才能使友情存在并郁郁葱葱。

生活这样地让我们分离,停留在原地最终会成为塞满记忆的空屋;大踏步向前会留下很多风声。

且听风吟。”

喜欢这一段。

我在黑夜里拾起一把剑。

好流水好文章。很羡慕能把日常流水写得这么耐读。期望自己也能学会写写流水。看到这种感性而又舒展的文字,令我意识到我的日常生活不但是过于抽象而且过于紧张

风吹掉了我的帽子,太阳却照样升起
呵呵,好。
友谊是一朵生长的异常缓慢的花儿。
时时刻刻住在徐家汇附近吗?港汇西面那条街,小饭店挺多的呀。
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url=http://www.zmwblog.cn/user1/131/index.html]金丝铁线的博客[/url]
说起以前的学习生活,感觉特别冤,好像每天除了学习,应付考试外,什么都没做,青春的记忆一片单调,都没有早恋,惭愧ing[em58]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以下是引用时时刻刻在2007-08-11 03:39:57的发言:

流水账也想拿出来与人分享,看来我确实对真名发展出一种依赖。

 

86日,熊猫宝宝

今天看七点钟的新闻联播,一只名叫绵竹的大熊猫人工授精生了两只熊猫宝宝,我盯着银幕上白脸黑眼,憨憨厚厚的大熊猫吃竹子的镜头,期待着看到两只同样可爱的熊猫宝宝。

于是银幕上一位工作人员两只手掌上分别放着的肉色的、老鼠一样的东西吓了我一跳。我难以想象国宝小时候竟然是这样地不堪。

真的吗?在我们的一生中,肉体与精神都可以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吗?

人与熊猫,要成长成什么样子,才是在精神与肉体上都健全可喜?

都会有那样的时刻,都会失去那样的时刻,所以我们自欺欺人地生产出很多别的标准,作为对生命的慰藉。

尤其是,对人类来说,因为环境的复杂——亘古以来我们已经为自己、为他人设立了太多的标准——精神与肉体的健全常常不能同步,所以更需要这样的标准。

可是,不能忘记世上有那样的时刻,这使年长有智者对青春有真心的羡慕。

我此番思绪,是否证明我已年长有智?

 

有一种说法叫女大十八变,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十八年呐....

时时刻刻的流水光怪陆离。

徐家汇购物方便,但是打车实在困难。以前回家搭不到地铁,只能打车,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都没车,起码走上二十分钟,才看到空车。后来,任何一辆公交靠站,跳上去先逃离这个人声鼎沸的地方再说,两站路过后,一定可以打到车。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我每次回来面对的烦恼都是同样的,不会更多,也不会更少,我想我回来得更频繁一些,就要冒着和这些朋友无话可说的危险。

生活这样地让我们分离,我想只有一种倔强的意气相通才能使友情存在并郁郁葱葱。

生活这样地让我们分离,停留在原地最终会成为塞满记忆的空屋;大踏步向前会留下很多风声。

且听风吟。

-------------------------------

很真实的感悟,表达得又如此迷人.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谢谢诸位的留言与肯定。回来以后没顾得上看别的网友的文章就忍不住地要一吐胸臆,实在是有点自利思想严重。

[em04]

菜农说得很对,我觉得都市生活对人的挤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值得探讨。一些现象发生在上海实在不是对上海“人”的偏见,而是根源于它特定的经济、历史、文化环境。好好看看、研究研究上海,我们就会明白我们正在往何处去,都市生活的问题在哪里。

谢谢金丝铁线与花间提供信息。我平时逛街不多,实在不是一个好向导。上海是我工作生活的城市,我只在意寄居的那间小屋能给我需要的空间。

这几天带妹妹和外甥女在上海玩,很有挫败感,不仅感觉自己不是一个好导游,连很多事情都是糊里糊涂。

[em03][em04]
喜欢这样的流水帐,特别真实。
轻听夜雨 水绵绵 琴隐隐  
仰望星空 光灿灿 月悠悠

好文章,充满了人情味

一个国家之所以落后,往往不是由于其民众落后,而是在于其精英落后。精英主义应受到公平竞争的约束,以防止精英走向特权垄断;民粹主义应受到法治的约束, 以防止民众走向极权暴力——这才是一条造福中国之路,这才是中国未来的光明之路。


上海徐家汇港汇广场的后街,咖啡酒吧约会的好地方

时时刻刻打不到出租车的地方在这里!正好我留了一张照片。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7188200[/lastedittime]编辑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在日本越是闹市区越能找到出租车,是车排队不是人排队。

这是东京最热闹的银座,我当时主要为了拍竞争对手海尔的广告,不料也有出租车,我来去都是打出租车,没有什么不方便的。

而在上海,下雨,大热天,早上8:00-9:30晚上6:00-8:00在街上打不到出租车的,就看见车内到处座了人。

(其实是政府欠债过度,地铁不足,高架不足,交通管理官僚低能,上海市是人民太精明,政府太愚蠢。上海市政府是世界上最愚蠢的政府之二,之一是北京。)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7188061[/lastedittime]编辑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原来如此!我把问题全怪在“大城市”身上原来是错的,大城市也是可以很方便的。

谢谢菜农贴图,诚如您所言,上海太多地方打不到车;很多时间打不到车,是最令我气恼的地方。

和菜农一样,都读过了。说起俺的读书成绩,在小学三年级以后,整个就一“糟”字。周某的成绩可以构成一个浅显的谜面,打一农民起义军组织,谜底是“红灯照”。

天钥桥路上也有些吃饭之处。

发现,GOOGLE地球仪最近更新过了,关于上海的卫星图片,时间更近,也更具参考价值了。陪令妹和外甥女外出前先看看地图,找找哪儿好玩,再了解一下大致方位,或许有点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