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在文字中回荡的影像

我在看张秋的《第一镜》看到第23页的时候写下《在我和你说话的时候》那段文字。在一种散漫、杭州好友来访、出行、琐事缠绕中过了两天,也看完了这本203页的小书。我想我愿意把这本书推荐给那些对影像感兴趣的人,首先是因为她/他(?本书没有作者简介也请恕我孤陋寡闻)介绍了80部所谓的“真实电影”——在这里作者显然愿意从最宽泛的角度上去理解“真实”,这给了她/他阐释的自由度,于是在“历史人文”、“环境自然”、“名人传记”、“真人真事“之外,作者还介绍了10部“纪录风格佳片”。

 

10部“佳片”我一部也没看过。

 

不过这不妨碍我欣赏这本书,欣赏张秋流利而自然的文笔,知识丰饶而充满感悟的对电影的爱与专心。

 

这本书介绍的一些电影我也买了碟,有的看过有的没时间也失去了兴趣去看。在阅读张秋的文字时,我在想,也许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要花上那么长的时间去看,也许读读别人有关这部电影的文字就已经足矣。譬如讲述琴声如何唤回雌骆驼的母性的纪录片《哭泣的骆驼》,张秋说:

 

“乐师终于请来,悠扬的马头琴声和充满爱意的歌声,在荒漠中随风飘荡。这真是令人屏息凝神的一刻,所有的人都紧张的等待着奇迹的发生……当幼驼被再次带到它的身边的时候,骆驼妈妈终于流出了泪水,你无法猜测它此时到底想的是什么,又是如何被琴声感化,因为它是动物,不会说话,但越是如此,你越是像面对一个人一样,试图挖掘和破解一个骆驼妈妈的内心情感,它是如何的遭遇难产,艰难地产下罕见的幼驼,又如何会将它遗弃——是觉得它不像自己的孩子么?我甚至猜测:难道是它和幼驼的父亲之间有着一段难言的隐痛?……”

 

譬如在介绍《导盲犬小Q》的最后时刻,张秋引用米兰·昆德拉的话:“狗是我们与天堂的联结。它们不懂何为邪恶、嫉妒、不满。在美丽的黄昏,和狗儿并肩坐在河边,有如重回伊甸园。即使什么事也不做也不觉得无聊——只有幸福平和”。我没有狗也没见过伊甸园,却可以想象那幅图景一定像是在天堂。

 

当小Q最后临近死亡,却似乎仍在努力喘息时,仁井太太对它说:“Quill,你可以不需要再这么努力了。”张秋猜测:“这时,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双眼睛噙满泪水”。

 

我忘了看《导盲犬小Q》时我有没有哭,却在读到张秋这一段描述的文字时留下了眼泪。书页上有小Q的照片,一双纯洁无辜的眼睛在平静的看着我们。我没养过狗,也许是因为受不了这样的眼神一直看着自己吧。

 

有关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西班牙电影《深海长眠》,作者介绍了一个我不了解的细节:2005年,西班牙政府不惜牺牲阿尔莫多瓦的《不良教育》,推选《深海长眠》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而《深海长眠》也不负众望,连获当年奥斯卡和金球奖的最佳外语片奖。无论是阿尔莫多瓦的电影还是《深海长眠》,都让我对西班牙人的生活态度与人文底蕴心向往之;这一次,又增加了对西班牙政府的敬佩。

 

因为牺牲一部大腕导演的作品,不是每个政府都能做出来的。

 

讲述德国作曲家阿钦巴赫故事的《魂断威尼斯》,张秋把阐释的焦点集中在片中的一句台词上。阿钦巴赫追求艺术与道德的纯粹和完美,不允许自己有一点过错,他的朋友痛心地“斥责”他:“你的感官负债累累”。你的感官负债累累,多么奇妙的一句话,道出了艺术与人生的艰难,不知道翻译成英文是怎样的,you owe too much to your sensations?片中象征“感官之美”的少年塔齐奥从书中的照片看来,确实很美。

 

还有讲述美国科伦拜恩校园枪击案的《大象》、讲述小人物悲欢的《美国荣耀》、讲述泰国变性拳王的《美丽拳王》、讲述“自杀圣曲”的爱情故事的《忧郁星期天》、讲述想用艺术去“击中”生活的《街头剧中剧》(《十一月》),讲述辛酸的16岁的《甜蜜16岁》……我在想为什么一本介绍电影的书看完以后会带给我一种满足感。

 

也许是因为电影虽然呈现的是影像,人们却需要以文字来回应。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8207170[/lastedittime]编辑过]

我想编辑一下格式,让这些字看起来不那么紧,没有成功。再试一下。

“在文字中回荡的影像”。

我在时时刻刻的文字中愉快的回荡后,马不停蹄奔向“当当“。

唉,”缺货登记”四个大字再次无情的在俺眼前闪动。

无奈,加足马力,奔往“卓越”之路吧。

 

目录
壹:历史人文篇
自由燃烧的温度
对暴力文化的反思
历史的教训
近些,再近些
让悲剧不再重演
不可忘却的记忆
艰难而不屈的生存
力与美的经典
视觉美学下的法西斯
走近·倾听
“筑起防御人类暴行和灾难的长城”
你的眼神
女儿和祖国一起成长
“保持沉默就意味着共谋”
欧洲多棱镜
破碎的“美国梦
如花的生命,死于种族仇恨
“谁说你不能选择你的家庭”
战火硝烟中的“无烟地带”
正视自己的身体
美丽背后的艰辛和汗水
绚烂多彩的影像之旅
打破传统的另类“叙事诗”
贰:环境自然篇
我心飞翔
小宇宙,大世界
对生命与自然的崇高敬意
感受地球呼吸
绝美的海底天堂
传说中的神秘世界
人与自然和谐的力量
探索地球和生命的奥秘
奇妙的人体生命之旅
风中的眼泪
“狗是我们与天堂的联结”
动物的爱与泪
给人类爱心发出的含泪的请帖
动物之情唤醒人性
叁:名人传记篇
肆:真人真事篇
伍:10部纪录风格佳片
附:纪录片相关资料

 

 

[em01]
欢迎光临燕谈

我在想,也许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要花上那么长的时间去看,也许读读别人有关这部电影的文字就已经足矣。
——非常认同时时刻刻说的这点。我也喜欢看一些影评文字,有时实在敌不过文字引诱,买了碟来看,感觉比读影评差远了。不过,这并不影响我过后照旧读好影评。

写小犬的那些文字也感人至深,那些画面叫人向往。我以前曾有梦想,退休后找个山里住,养好几条狗陪我玩。一定要选好品种。我妈养的那条杂毛狗就不是个好东西。它看家护院并无大恶。我每次回去都专门给它买些火腿,就算一年不见,再回去它倒也认得我,兴奋的摇尾示好。外人门口经过,它狗仗人势狂吠不已。孩子们上山去玩,带它给做个伴。路过别人门口,主家的狗一叫,这孬种夹着尾巴夺路就逃;走在路上,碰到老幼妇女,它还昂首阔步;碰到几个壮小伙在路边,它尾巴夹得紧紧地直超孩子们身后躲。我实在无法喜欢它。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8309586[/lastedittime]编辑过]

时时刻刻写得通透,读来如行山阴道上(不好意思,用个滥词)。

也许是因为电影虽然呈现的是影像,人们却需要以文字来回应。

——也许还因为,电影虽然呈现的是影像,文字却是影像的底牌。即使“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貌似奚落言语的无能,实则仍旧在言语中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