塅里人的土砖屋
  
  塅里人的土砖屋是传统的民居形式。一般建在田垅两边的台地上,很少占用耕地。因为土砖块可以预制备用,可以待砖块满月干燥定型,即可奠基砌墙。而且砌墙人数可多可少,缓缓而行,不像筑土墙那样必须蜂拥而上、一气呵成。
  砖匠师父工具简单,只要一把砖刀,一把泥刀(打泥刮缝的木刀),一把挂尺(垂线用)和一卷线车(直线用)。有小工供砖供泥(挂缝浆泥),砌快砌慢自由决定。碰上手脚麻利急如风火的海砖匠(戴海朋),小工就跟着累个死;若碰上喜欢扯谈的牛皮砖匠,那小工就半歇半做。所以有几班砖匠同时砌墙时,小工们就都想与牛皮砖匠配对,怕配上做海砖匠的小工。都说海砖匠的手脚像发了急痉风,害得小工手脚冒得停,累个要死还要受气挨批评。
  土砖屋都是一进三开或五开,七开的就很少。一字排开的,以前都只出檐一步水,安的是行挑(单挑樑);到上世纪中后期,才时兴立伞柱,出两步水,柱腰安穿樑,铺上楼板,称为晒楼,装上栏杆,似现代的阳台。
  有的大门凹进一尺八寸,叫小回字屋,前檐只要出一步水,回字湾就出了两步水,我建的芸香居是小回字,但前檐出两步水,大门回一步水,则大门口很宽敞,有三步水的出檐。出两步水的挑樑叫座樑(双挑)。
  有的五开屋,中间三开为一字,大门不小回;两侧的房间向外伸出 5尺 4寸,各开门洞对着阶檐,整体类似老式锁的形状,俗称锁匙脑,这种形式也称大回字屋。
  回进回出的尺寸都是九的倍数,因为土砖的长度为 9寸,所以就取 1.8尺,4.5 尺,5.4 尺等,也与久谐音,取其吉祥之意。
  到上世纪后期,土砖屋兴起中间拔巷道的结构,这样使各个房间都有一门一窗,能够独立使用,又可通过巷道互相联系为一个整体,具有集合与分散结合的特点,很是实用。
  土筑屋经过内外粉刷,装上木楼面,住下也很舒服,都感觉冬暖夏凉。但土砖屋和筑墙屋一样,青瓦容易被风雨冰冻和暴晒的侵蚀而断裂或移位,每年要及时修补检盖才能保证墙体的安全。我的芸香居就是因每年的检修屋顶而花费不少工日,修检屋顶的师父说,他也不保证,只是天晴包不漏,落雨漏不包!我听了啼笑皆非。
  今石江村江美片的 306户农家只有10户还住着土砖屋,但也已作了建红砖房的准备。2011年的车轮会把这剩下的土砖屋送入历史的记忆,谁也留不住它啊!我于2009年秋在老家呆了一段时期,专门去拜访了一些土砖屋。我不是去强留它,它因历史的淘汰而消逝是正常的必然性,我去看它们的目的,是想把留在它身上的某些历史印痕捕捉到镜头里。
  然而我是历史的落伍者,走得太慢。原来本村和瑞组徐某靠池塘边、用土红写有“耕者有其田”和“保护富农经济”标语的土砖墙,早已被红砖楼房取代;还有画着“钢铁大王升帐”和“打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漫画更早已消除。
  最后在一栋五开间土砖墙上捕捉八个硕大的宋体字----“十年规划,一年完成”,这是大跃进年代的狂热口号。因为主人已盖了红砖楼房,老屋作了养猪场地,才把“十年规划”封存到五十年后的丙午岁,真牛!当然我芸香居外墙上的“拆”字也上了镜头,一个规划时代的纪念----芸香居划上了句号。
  我从盖木屋的木匠,写到筑匠和砖匠这些艺匠们,都是随着时代的进展而改变对他们的称呼,下节写红砖房子时,就改称为泥水匠了,这是建筑和建材授予的相应名号——匠冠。
诱人的红砖屋
  
  自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涌现了不少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他们率先富起来了,也就最先盖起了红砖楼房,最早取代了土砖屋。但这时的红砖屋还是砌清水墙,外墙是勾的一丝不苟的石灰缝,内墙粉刷石灰,地面打上水泥,屋顶还是盖上老屋留下的旧青瓦(俗称烟瓦)。
  大批的剩余劳力奔赴东南沿海城市,不但捧回了大把的票子,也带回了很多先进的建筑技术。于是红砖屋的内外装饰上升了几个层次,勾着石灰缝的清水墙被甩砂子墙取代,又接着被瓷砖墙面所代;水泥地板被地板砖、水磨石、大理石所取代,木门窗被铝合金、塑钢和不锈钢所取代,小青瓦被陶瓦、玻璃瓦所取代,总之原装的红砖屋不断升级,成了砖混结构的洋楼房。由原来三四万元的造价升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造价(二层三间)。
  姑娘们的出嫁也随着身价百倍升值。住土筑屋和砖墙屋时是讲的“机毛算皮”(收音机、毛线衣、计算器、皮鞋皮箱),住清水红砖屋时讲什么三金(金项链、金耳环、金手镯),而住近年的洋楼时代,就讲三子(票子、摩托车子、洋房子),要求在洋房子办婚庆才是风光无限。
  “我们原来的江美村(现石江村江美片),有 306户人家,约1100人口,其中 296户都建了红砖屋,占总户头的97.32%,少数几户人家只慢走一步,都作了建房的准备”,村主任沈思之这样介绍说,“原江美小学的土砖平房太煞风景了,撤校后养鸡打杂熏烤烟,准备盖栋红砖屋办老年人活动中心。摇金山上的村部是刚落成的办公大楼,比有些乡镇办公大楼还要气派得多。”
  我说,从先人的木屋,到内山里的土筑屋和塅里人的土砖屋的淘汰消失,现在从红砖屋的普及到洋楼别墅的出现,反应了社会体制改革的经济优势。也改变了匠师们的称呼:做木屋叫木匠,筑土墙叫筑匠,砌土砖的叫砖匠,砌红砖屋叫泥水匠,有的还请了制图设计师和施工员。
  我在农村没住过红砖屋,唯一的创业是建了一栋土砖屋,即蹉跎坡的芸香居;所以我在的原江美村来说,居住排队应在那 2.68%之列。幸而我的大女儿在附近的教军坪也盖了一栋三开的红砖屋,每年也去那里留宿几晚,我自以为也能住上了红砖屋。但妻子不喜欢住红砖屋,她说夏天特别热,冬天特别冷,金窝银窝不如蹉跎坡的土窝。
  其实老大的婆家房子极窄,一家四口挤在两个半间房子里,建在那石嘴岭上,交通极不方便。于1999年迁建到 106国道傍的教军坪来,也是无奈而被逼的;因为迁到这处形同集市的村街,交通便利,人多热闹,可做点生意,他们认为这红砖屋才是自己的安乐窝。2000年五一节办落成宴时,我以女婿祥林和女儿涤非名字作了一幅嵌名联:
   祥开新气象,
    涤洗旧风尘。
  这种鳞次栉比的面临 106国道的红砖屋,外装饰只有临路一面贴上瓷砖和一列眉毛样的玻璃瓦假檐,其余三面就用水泥抹上,师父们叫拉毛。这种介于清水墙和洋楼之间的红砖屋,也花了十二三万的造价。都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钱水在涨,人心也在涨,随着攀比和炫耀的心态的出现,建屋要求也不断升级。
  老燕1976年在蹉跎坡筑新巢,一个五大间土砖屋只花五百多元的造价,只有老大夫妇这三间二层红砖屋造价的两百分之一。二十几年的时差,就是这么大的差别。我们筑巢是为了有一个能避风雨的比较宁静的窝巢和环境,下一代人的筑巢是为了建造一个舒适的时髦的住所和热闹的环境。老大的两个女儿名兆丰冰丰,故墙上贴了一块刻有“双丰居”的青石碑,后来开个小店子也名为双丰超市。
  我的近房亲属沈良友的老房子是土改时分的胜利果实。不过这地主的房子也是阿弥陀佛的没粉刷的土砖屋。到本世纪初,这几间五十年前的胜利果实被周边的红砖楼房包围了,使这破旧的胜利果实如鸡立鹤群,很是难堪,在新农村中大煞风景。良友虽劳少人多,但很能干,会开拖拉机和耕田机,是烤烟种植示范户,也当过生产队长;2008年由他儿子(建筑设计师)设计的三层洋楼脱颖而出,取代了那土改胜利果实,在周边楼房中成了鹤立鸡群。
  他很激动地说:“寸土皆为皇王地,不用交征粮还发农补金,是历史上没有的事啊!哪个朝代有这样的政策啊!过去的地主哪有这样的楼房!现在都比地主富得多,都成了大地主!”
  我说,如果都是地主,就没有一个贫农了,那谁去斗地主呢?只能地主去斗地主了!
  他说准备办几十席新居落成酒,要我写两首对联,要表明他要说的意思,我尊命写的大门联是:
   新居添百福,
    善政惠三农。
  堂联是:
   拆旧建新楼,安乐工程圆美梦。
    种田免国税,惠农政策破天荒。
   木架屋、土筑屋、土砖屋、红砖屋、洋楼别墅,不断升级。
    木匠、筑匠、砖匠、泥水匠、施工员、设计师,不断升级。
  老燕在蹉跎坡的土砖屋没有升级,庚寅岁的2009年11月15日,它被夷为平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这是迟早的必然,也是圆满的结局。
作者是哪位燕友?
showcraft 发表于 2011-2-19 10:27
**

    作者沈博爱,非燕友。其子“石扉客”在南方报系工作。
    全书已杀青,准备出版。全书(定稿)目录如下:

00、关于《蹉跎坡旧梦》

序:蹉跎坡
第一章、家乡与童年
01、我的出生地--大塘沅
02、张家源
03、宝乔宗祠
04、壮丁与粮子
05、短暂的难民营--新塘冲
06、绥和乡长陈闲僧
07、洞庭黄家大屋
08、干坑源
09、灵官嘴
10、关于源、洞、冲
11、内山人和塅里人
12、南普寺
13、永兴寺
14、合八字与卜庚
15、童年的婚礼
16、关金券
17、男女保长们
18、钻亲家婆
19、地道的外号
20、沈载得轶事
第二章、顽童与童玩
21、概述
22、室内活动
23、火炉边的故事
24、朴素的童棋
25、九龙山与金甲神
26、红土岭和太和塅
27、野餐与烧窑
28、顽童手巧
第三章、出体与祈禳
29、出体
30、行香
31、骂怪
32、上锁
33、打醮
34、春祈
35、嗻夜
第四章 挽歌与夜歌
36、夜歌概述
37、夜歌的兴衰
38、绕棺与挽歌
39、挽歌与夜歌
40、开歌场与接歌
41、谢歌场
42、夜歌诡辩三例
第五章、土改与镇反
43、云公祠
44、对门屋场
45、一网打尽
46、儿童团
47、镇反
48、划成分、分果实
49、摇金山
50、地主的后代
51、农村剧团
52、长工安老全
53、硝老板左仁棠
54、改锹子
第六章、浏阳与湘潭
55、糊涂赴考过蕉溪
56、上学
57、浏阳文庙
58、师十一班
59、唐政、邱少成
60、文工团
61、取缔反动会道门
62、梅花巷
63、慈善堂与麻衣庙
64、白龙王庙与天主教堂
65、癸巳之夏
66、湘潭师范
67、冯树珍与周树鑫
68、欧阳城与言长一
69、五分制
70、粮食定量
71、肝炎太流行
72、暑假
73、十八总
74、韶山实习
第七章、扫盲与教书
75、序曲
76、永和市和菊花石
77、铁屎山
78、上山之客家人
79、蒋埠江
80、归程
81、社港完小
82、花桥完小
83、东山漫游
84、橙橘峰
85、读书会
86、前妻刘氏
87、祖师岩
88、后院
第八章、整风与反右
89、最后的早餐
90、中心完小
91、大鸣大放
92、点名和斗争
93、反右词典
94、喻学甫之死
95、“场外有人会你们”
96、何去何从  
第九章、火官庙与谭家山
97、火官庙概述
98、黑夜梆声
99、第一号监房
100、放风
101、狱医
102、审判长的巴掌
103、死囚龙培荣
104、雕虫小技小自由
105、姚麻子
106、孔明车
107、凌晨的枪声
108、生活组
109、吸压土水泵
110、双蒸饭
111、祝融之祸
112、黑夜埋尸
113、女监
114、特赦
115、人之初性本善
116、人工河
117、超级卫星上天
118、砖桥工地
119、谭家山煤矿
120、虱婆成灾
121、傅有完
122、钟伯薰
123、浏阳梦
124、潘宝林
125、苦楝皮
126、超级蚊帐
127、青一色
128、李从善
129、朱渡河
130、中医胡石冰
131、埋了没死
132、初试敲声咏端阳
133、鹡鸰之在原
134、割了牛尾巴的毛
135、劳燕分飞
136、无形的尾巴
137、归途遇好人
第十章、祖母与我(相依为命时)
138、人去房空
139、救命猫洞
140、南瓜饭
141、芦仙寺
142、祭祖父
143、座右铭
144、双抢和两会
145、吊茅厕和牛角灶
146、修炼三皮
147、居家和猪经
148、织渡船
149、卖碾石
150、再生布
151、打滴榨油
152、拖垱楼梯
第十一章、我与妻子(同舟共济人)
153、概述
154、洞罐
155、保寿山
156、一纸定终身
157、抬红轿
158、起马杯和回门饭
159、谢猪头
160、灵娱和陵鱼
161、辍学从师
162、参师徒弟
163、洞庭滩与鸭头
164、三过铁树坳
165、棉花抵了纳税金
166、肚子跌进别人的饭甑
167、奶瓶和棉袄
168、摇箩的轨迹
169、早晚就是打仗
170、秋老金
171、十月怀胎辛酸泪
172、过金盆坦
173、中山装
174、独角戏
175、从再生布到灯芯绒
176、团年饭
177、守岁
178、采樵芦仙寺
179、隐形书箱
180、桑榆夕照
第十二章、社教与文革
181、吃粉皮
182、送号
183、抓阄
184、社教概述
185、古枫与孤枫
186、塘舷屋与万猪场
187、新资产阶级分子
188、节余粮食也惹祸
189、反革命成了诨名
190、天口崖下的冤魂
191、班房袋在屁股上
192、重踏老路上焦溪
193、香炉山
194、冰天雪地上关山
195、刎颈惊魂
196、兹结巴
197、烈士陈明兮
198、瓜田李下话诗文
199、文革是什么
200、出身不由己
201、冰城遗恨
202、三台
203、红火钳夹睾子
204、半夜抄家
205、牧叟刘霭姿
206、龙五
207、打不死的程咬金
208、怀中的官印
209、石柱峰上的特务活动
210、偷三只鸡走了
211、半夜焚书
212、卡农与坯分子
213、露天电影
214、灵堂
215、曾荷民
216、照驼背树上
217、上午挨斗争下午做裁缝
218、机器铁锤读书声
219、刚搬新屋里又要挨斗争
220、这样投资才保险
221、和屎捋猪肠
222、石头落了地
223、零点班
224、曾家坪会战
225、最后一个右派(佳癫子)
226、无奈的上访
227、“皆遂”皆不遂
228、雨暗残阳必分手
第十三章、筑新巢与责任制
229、老宅已非安居地
230、月砖
231、人字脉纹
232、千斤门楼
233、打平水
234、火头军
235、安楼柎
236、上樑
237、成木匠
238、打井
239、火烧湿壁
240、水到渠崩
241、新巢惊梦
242、友其风雨,本系玄黄
243、庭院四时春
244、蛇尾场的木屋
245、内山人的土筑屋
246、塅里人的土砖屋
247、诱人的红砖屋
248、筑巢毁巢的无悔
249、转弯子
250、隐形小岗村
251、杂牌军
252、初试甜头人共乐
253、老牛婆
254、要赚畜生钱,要伴畜牲眠
255、农忙假的一家班
256、八仙漂海话育秧
257、粮仓与滑轮
258、周令珍
259、筑墙二十年
260、旧志启新猷
261、挖战壕
262、田泥上山
263、天灾天牛和偷儿们
264、女能手
265、淘金风波
266、韩卢楚犷
第十四章、平反与复职
267、民办教师
268、重新录用
269、改正与无罪
270、摇金山
271、四合院
272、小秋收
273、博师傅与沈老师
274、现场会
275、陈佳仕
276、家访
277、淘金坡
278、还是上了这只船
279、傅都吾
280、游寿铿
281、海南梦
282、白马井
283、洋浦港
284、三亚市
285、华南植物园
286、归程过韶关
287、狐死首丘
288、掘坟起棺
289、人骨标本
290、生物标本室
291、实验室
292、生物课教学研讨会
293、金鸡湾会议
294、张亮凯
295、抗争与奉献
296、苏仙岭
297、题海突围
298、建茅屋换新楼
299、生物竞赛
300、书画参展
301、顶职
第十五章、蓼莪与棠棣
302、蓼蓼者莪
303、蹉跎坡人世系表
304、婺焕九旬
305、陟彼兮
306、落叶归根
307、棠棣之花
308、黑板与书架
309、讨工钱
310、相思豆
311、中秋赏月
312、吊锅菜
313、小马识途
314、娘疼晚崽
315、兄弟进城
316、妈妈的家乡菜
317、兄弟卖桃
318、铁匠做官
319、狐狸大仙
320、放假就是劳改
321、黄豆屠栈与老钠
322、蛇年除夕马年春
323、造极石柱峰
324、旧时作文新题签
325、儿时的老师印象
326、升学宴
327、毕业容易就业难
328、甘当老黄牛
329、南腔北调
330、南鸿北雁
331、花萼相辉
第十六章、余热与爱好
332、科技大会
333、退不退休由自己
334、永安农校
335、最后一课
336、婉言辞返聘
337、退休饭
338、白障与黄牯
339、人去留荫
340、踏遍乡土绘校园
341、僻壤通衢
342、考察石柱峰
343、古道上的新安桥
344、陈家大屋
345、瓦岗市
346、沈家大屋
347、淮川诗社
348、团拜不时兴
349、家庭日志
350、古树进城
351、钟情手杖
352、戏刃筼筜
353、楚河汉界
第十七章、旧梦未如烟
354、老伴建言写家史
355、彭城试笔
356、沪上涂鸦
357、旧梦背后的女人
358、串门走访翻旧事
359、蹉跎坡的资料库
360、蹉跎坡落幕了
361、旧梦未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