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误读《论语》

一、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太宗执政之初,赵普连任宰相,有人向太宗打小报告,说赵普这个家伙学识浅薄,一辈子只读《论语》的人,当宰相不合适呀。
宋太宗问赵普:“有人说你这辈子只读《论语》,是真的吗?”
赵普说:“我所知道的学问,都没超出《论语》的范围。过去我用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我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天下太平,和谐盛世。”
老赵死后,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只有《论语》二十篇。从此以后,半部《论语》治天下,被天下流行。
看了一下老赵的简历,猜出了老赵说这番话的良苦用心,能协助太祖打下江山的人,肯定不是无能之辈,凭他的聪明,应该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要想把宰相的位子坐稳,还不掉脑袋,不耍滑头是不行的。儒家那套理论,打天下,没多大用处,坐天下,可是个宝贝疙瘩。老赵说用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纯属灌水,若按“为政以德”的说法,赵匡胤不该黄袍加身造反的干活。自打汉武帝慧眼识儒,孔老师的股票行情一直看涨。老赵摸透了太宗的心理,一心读《论语》,为坐天下寻找理论依据,哪个皇上不高兴?

后来,《论语》被CCTV了,像流感一样流行,俺抵制电视已六年有余,没看过于丹女士的心得。看《论语》的起因纯属好奇,妈拉个咪的,读半本就能治天下,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牛逼的书吗?
看,不看白不看,看了不白看,看过之后,俺的心得,若是老赵地下有灵,非闹尸独不可。
俺的心得——半部《论语》谎天下。

二、“论语”者,“轮语”乎?

先看古人记载。
班固《汉书·艺文志》: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夫子即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称之论语”。

《文选·辨命论注》引《傅子》记载,“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
刘熙载《释名·释典·艺》中说:“《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
刘向《别录》:
“《鲁论语》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邢疏:“直言曰言,答述曰语,散则言语可通,故此论夫子之语而谓之善言也。”
何异孙《十一经问对》:
“《论语》有弟子记夫子之言者,有夫子答弟子问,有弟子自相答者,又有时人相言者,有臣对君问者,有师弟子对大夫之问者,皆所以讨论文义,故谓之《论语》。”
王充在《论衡·正说篇》说:“初,孔子孙孔安国以教鲁人扶卿,官至荆州刺史,始曰《论语》。”
北宋初年,邢昺受诏为魏人何晏的《论语集注》作疏,他在序中引郑玄说:“论者,纶也,轮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书可以经纶世务,故曰纶也;圆转无穷,故曰轮也;蕴含万理,故曰理也;篇章有序,故曰次也;群贤集定,故曰撰也。”
郑玄在注《周礼》中也谈及《论语》的名称,他说:“答述曰‘语’。以此书所载皆仲尼应答弟子及时人之辞,故曰‘语’。而在‘论’下者,必经论撰,然后载之,以示非妄谬也。以其口相传授,故经焚书而独存也。”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大段引用《论语》,《汉书·董仲舒传》也记载董仲舒援引《论语》中孔子的话,但都没有提到过“论语”两个字。
以上资料是俺百度来的,可靠与否,还望专家、方家、高人、达人斧正。

俺觉得上述说法都有问题,《论语》很可能是《轮语》,即轮流发问,老师解答之意,符合孔老师“有教无类”的教学风格。另外,《轮语》也可解释为轮上之语。孔老师是天下第一驴友,周游列国,应是孔老师思想集大成时期,《论语》中的那些记载,可能是孔老师坐在牛车上与弟子们的对话记录,俺在《论语.为政第二.五》找到了依据。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樊迟是孔老师的学生,御,驾车之意。樊迟在给孔老师赶车的时候,孔老师说,孟懿子问我什么是孝?
当然,一次牛车上对话,就说是轮上之语,有点牵强,俺在孔老师的自我鉴定中看出了端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第二.四》)

十五岁志在做学问,三十自立,四十岁明白了各种事情,五十岁知天命,也就是说,孔老师在半百之际,知道了自己的命运。知识,名望、声望都有了,自己还不被国君重用,再不推销自己的学说,以后恐怕没有时间了,孔老师决定试试运气。

再看看孔老师的年谱
孔子三岁丧父,十五岁立志于学。
三十而立,开始了他“有教无类”的事业。
三十五岁因鲁国内乱二奔齐,齐景公欲重用,被晏婴阻挠,最终没能在齐国出仕。
五十一岁任鲁国都宰,52岁提升为司空,大司寇,
五十四岁提出堕除三都,触犯了季氏三家的利益。
五十五岁,因鲁君爱美女,孔老师辞职(为何辞职,后面专述),开始带弟子周游列国。

五十四岁以前,忙着学习、教学、当官,没有多少时间替国君们思考为政之道,转眼之间,半生已过,孔老师积累了丰富的治学、从政、为人处事的经验,觉得自己可以当帝王之师。坐在牛车上,路漫漫兮,车轮滚滚兮,其上下颠簸兮,孔老师和弟子们交谈,总结半生经验,即缓解了旅途劳累,又促进了师生友谊。

有时候,那些横空出世的理论不是正儿八经坐在家里想出来的。老牛不到苹果树下,万有引力定律恐怕轮不着他首发。约翰·纳什到酒吧,看见几个男人围着一个美女,想出了“非合作博弈均衡”(博弈论),阿基米德泡澡,泡出了浮力定律,俺桑拿(家用浴箱),蒸出了《误读论语》。俺猜测,《论语》大部分的内容,特别是“礼”说,“仁”说,“忠君”说,“三纲”说,“孝”说,“忠恕”说,是在牛车上颠簸出来的。

《论语》编纂之初。估计是《轮语》,经过战乱和N道书贩子修改纂改,《论语》取代了《轮语》。他们可能认为圣人的话出自牛车之上,太不严肃,与圣人的形象不符,故去掉车子旁,改称言字旁,一旁之差,也许差之万里,孔老师被论成了圣人(圣人不是人,后有专述),老人家地下有灵,不知作何感想?

三、孔老师是GAY ?

(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猪头猪智慧 于 2008-5-1 10:04 编辑 ]


这个当然要抢沙发
十五岁才开始学习。
猪头难得,这次没有放白鸽。
迫切关注GAY的问题。
猪头自私,这么好的原创贴贡献给阅读沙龙撒
猪头终于出场了。
认真听讲撒~~
茶楼出品,不同凡响,谁要转走,偶跟丫拼命


肥水不流外人田~~~~~~~~~~~~~~~~~~~
支持楼主
支持7楼
178楼的猪猪好是好,就是有点儿小家子气
猪头,再帮俺查查,孔老师哪些言论是忽悠学生的,比如某学生忒8可教,因些忽悠一哈就撂一边去鸟~~~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好文,赞赏,茶楼的论文果然有二锅头味。
参加交流
这是“阅读沙龙”的稿子,怎么发这儿了?要不要挪下地方?
去年俺纪念孔子梦周公2500年,就没有几个响应的,今年俺也不跟贴了。留朵花走路。
抢劫啦,茶楼当家的快请保镖~~~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好看!有创意!猪头的《论语》心得可比于丹的深刻多了。
总有一天,我会遇见我内心的生命,会遇见藏在我生命中的欢乐,尽管岁月以其闲散的尘埃迷糊了我的道路。
原帖由 安然 于 2008-5-1 12:12 发表
178楼的猪猪好是好,就是有点儿小家子气
啊咳,说话注意喽,俺可是龙口粉丝,龙是龙,猪是猪,怎么可以这样不分出身,一网打尽的涅?
原帖由 自觉的梦游人 于 2008-5-1 21:00 发表

啊咳,说话注意喽,俺可是龙口粉丝,龙是龙,猪是猪,怎么可以这样不分出身,一网打尽的涅?
啊呀,丙兄是板猪嘛,茶楼的猪猪都抱团了,哪能分得清?
三、孔老师是GAY ?

孔老师在《论语•阳货•二十五》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没有对话人,没有上下相关联的语境,是自言自语,还是一怒而发? 不得而知。纵观论语,说“仁”111次,说“君子”108次,说“礼”76次,说“信”38次,说“孝”25次,说“小人”24次,说“义”24次,说“忠”18次,说“父母”9次,说“女子”只有1次。

把女子与小人相提并论,孔老师用意何在?
杨伯峻先生译文:“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得同他们共处的,亲近了,他会无礼;疏远了,他会怨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第2版第191页。

钱穆先生:“只有家里的妾侍和仆人最难养。你若和他们近了,他将不知有逊让。你若和他们远了,他便会怨恨你。”(《论语新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3月北京第2版第464页)

南怀瑾:孔子说女子与小人最难办了,对她太爱护了,她就恃宠而骄,搞得你啼笑皆非,动辄得咎。对她不好,她又恨死你,至死方休,这的确是事实,是无可否认的天下难事。但问题是,世界上的男人,够得上资格免于“小人”罪名的,实在少之又少。孔子这一句话,虽然表面上骂尽了天下女人,但是又有集体男人不在被骂之列呢?(《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710-711页)

李泽厚引《朱注》: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我以为这句话相当准确地描述了妇女性格的某些特征。对他们亲密,她们有时就过分随便,任意笑骂打闹。而稍一疏远,便埋怨不已。……至于把“小人”与妇女连在一起,这很难说有什么道理。但此“小人”作一般人解,或作修养较差的知识分子(见13•20)解,亦可说通。(《论语今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3月北京第1版,第491-492页)

诸位先生的论断,作为各家之言,都有各自的道理,但都忽略了孔老师的性取向问题。先不说孔老师对小人的厌恶(后面专述),单说他对女人仅此一句的评价来分析,他厌恶女人恐怕是真的。《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记载,孔子在五十六岁的时候,当上了鲁国的大司寇和宰相,诛杀少正卯,齐人吓破胆,使用美人计,(於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离间孔老师和鲁定公的关系。上卿(主管军事、行政、司法、外交)季桓子好色,收下美女,三天不理朝政,祭祀的时候又违背了礼教,孔老师负气,出走卫国。

孔老师在这时期的表现耐人寻味,能当大司寇理国相,说明鲁定公示是欣赏孔老师才干的。齐国的小儿科把戏,逃不过孔老师的慧眼。季桓子贪财好色,恐怕也不是一天两天的表现。齐国用计,意在老孔,你走了,岂不正中人家下怀。再说,季桓子贪财好色并没有影响你的仕途,上卿三天不理朝政,不正是你大显身手的机会吗。你还可以向国君摆事实讲道理,说出齐国的险恶用心,弹劾贪财好色的季桓子。

遗憾的是,孔老师在这件事上,没有表现出“夹谷危机”(齐国大夫黎和齐景公设下圈套,约鲁定公在夹谷会晤,被孔子识破)的应变智慧,反倒书生意气。子路同学大概是众弟子中最了解老师的学生,他说:“老师,我们可以离开这里了吧。”孔子说:“鲁国马上在郊外祭祀,季桓子如果按礼法,把典礼后的烤肉分给大夫们,我还可以留下不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

这哪像孔老师说的话,走不走还得看给不给烤肉,小馋猫的思维。再往下看,“郊,又不致膰俎於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

译文:“在郊外祭祀束后,又违背常礼,没把烤肉分给大夫们。孔子于是离开了鲁国,当天就在屯地住宿过夜。鲁国一个名叫师己的乐师来为他送行,说道:“先生您是没有过错的。”孔子说:“我唱一首歌,好不好?”于是唱道:“那些妇人的口,可以把大臣和亲信撵走;接近那些妇女,可以使人败事亡身。悠闲啊悠闲,我只有这样安度岁月!” (宋尚斋  何平  译注)

瞧瞧,孔老师言语之酸令人倒胃,为了一块烤肉出走,就够孩童的了,还酸溜溜的给送行者唱歌。既然知道那些妇人的祸害,作为臣子和下属,应该提醒国君、季桓子才对,而不是一走了之说风凉话,就是走,也不能这个走法,一点智慧含量都没有。实际上齐国的目的只是试探,鲁国要是不吃这套,他们割让一些土地示好。孔老师要能阻挡一下季桓子,拖上几天,齐国人撤退不说,还能得到土地,这么为国君争光,为自己脸上贴金的买卖,因为美女和一块烤肉搞砸了,得不偿失。如果孔老师不走,展现自己的智慧,趁机搞掉季桓氏,协助定公吞并齐国,凭孔老师能力,鲁国跻身于春秋五霸,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可惜,孔老师不是管仲,错过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齐国没有使用美人计之前,孔老师做事智慧、稳重,一副君子派头,齐国美女一出现,孔老师一夜之间变成另一个人,五十六岁了还这么意气用事,为啥? 俺猜测,孔老师一反常态的原因——他爱上了季桓子。

这得从孔老师幼年说起
孔子家谱记载,孔子三岁丧父,其正妻施氏当家做主,孔父之妾被施氏虐待至死,其子孟皮因患小儿麻痹症而残疾,备受歧视。十九岁的孔母颜征在,无法忍受施氏的暴虐,带着孔子回娘家曲阜城内阙里,过着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

如果上述记载是真的,孔老师的幼年深受施氏影响,对女人厌恶感由此而来。十九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二十岁到季氏家开始当“委吏”,管理仓库,后来当“乘田”,管理畜牧,就在这个时候,孔老师可能认识了贵族子弟季桓氏,爱上了他。那个时代,没有同性恋协会,孔老师只能玩暗恋,这可就苦了自己和老婆了。本来孔老师对女人没什么好感,结婚迫于世俗压力,又暗恋季桓氏,夫妻生活不会那么和谐。在某年末月的某一天,孔子同志没有看见心上人,情绪低落,前途还是那么渺茫,老婆烧的菜又不符合 “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的口味,说了几句老婆,没想到老婆一肚子火正等着他那,夫妻口水大战,孔老师一怒之下,说出那句严重伤害妇女同胞感情的千古骂语:“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四、谁是孔老师他爹?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猪头猪智慧 于 2008-5-2 22:14 编辑 ]
严重感谢梦兄指谬。
多谢诸位捧场。
每天巡视N遍,最近风声紧啊,茶楼家当都被越来越多的大佬惦记上了 ,再吆喝一声:谁动俺家的蛋,俺就偷他家的鸡


猪头是个好同志,山民也是,而丙凶将要是了

严重同意歪弟以上结论.
原帖由 歪弟 于 2008-5-3 01:30 发表
12d" /> 每天巡视N遍,最近风声紧啊,茶楼家当都被越来越多的大佬惦记上了 ,再吆喝一声:谁动俺家的蛋,俺就偷他家的鸡
这块地瓜留着就留着了,看看都不行吗?哪有这样小家子气的?
欢迎参观,欢迎眼红,禁止当众流口水


抗议猪头消极怠工

孔子其实挺可怜的,小时候爹死得早娘遭人白眼人称野种傻不啦唧的可算是受尽了欺负。等到读了几本古书,这痴人就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整天以捍卫和光复古代伟大的传统为己任,也不干什么正经营生,穿双草鞋满世界忽悠,劝解那些忙着杀人占地的屠夫跟着自己学演礼、听古乐。一个叫司马桓魋的屠夫杀人杀得兴起,听见孔老二的啰嗦就差点回过头来给他一刀子,幸亏他跑得快,要不然小命早没了。孔老二跑遍了大半个世界也没人听他的,最后只能靠收学生几吊子干肉教学生打哈哈混日子,直至终老。

  孔老二虽然混得背,但是他的学生们都挺有心的,感觉老师这一辈子活得是太憋屈和可怜,那年代不是流行著书立说么,于是大家一起凑份子,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为老师编了一本书,也算是老师辛辛苦苦唠唠叨叨一辈子的成绩。

  还别说,孔老二学生们的编辑剪接功夫还挺深,这书一出版就畅销不衰。一下畅销了两千年,变成了经典中的经典。连孔老二也跟着成了大师、圣人。大家一个劲地往他脸上贴金,弄得连亲戚都不认识他了。

    感谢猪头先生把“大成至圣文宣王”还原回孔二先生,这个一生颠簸辛酸、胸怀理想、有点可怜的孔丘才是我们所熟悉的邻居孔老二。这个孔子才平易近人,才引得起我读《论语》的兴趣,才使我有欲望去了解关于他的故事。

(转帖,只改了两个字,用来恭维茶楼的猪头,希望他脑子一热,再发几篇他自己写的文章
跟着龙MM也抗议一下。

猪头猪头,闲事少管。快来续写。

不过,我非常反感把孔子喊为老二。不圣没啥,捎音暗损不应该。(当然了,这和龙MM无关,你是转贴的。)
吾家兄弟进来关心星球大战,大家稍安毋躁。嗯,要不听猪老二歪解一下?!

猪子曰:“拱而不吃则忙,吃而不睡则殆矣!”


有猪歇了一周了,有地瓜快烂到地里啦,有人需要点眼药水啦


原帖由 自觉的梦游人 于 2008-5-1 20:01 发表
去年俺纪念孔子梦周公2500年,就没有几个响应的,今年俺也不跟贴了。留朵花走路。
个么原来今年是孔子梦周公2501年。。。
这几个数字加起来是8,值得纪念的。
偶认为孔子并不是GAY,他厌恶女人是因为出身单亲家庭。
8过传说中的大圣人貌似10有8、9是GAY。比如说苏格拉底、柏拉图,耶稣基督也没听说结过婚。当然还有那个穷写十四行诗的莎士比亚。

[ 本帖最后由 emmer 于 2008-7-19 12:47 编辑 ]
莎士比亚结过婚,也有孩子,就是长期与妻子分居,冷淡到极点。不正常呀!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