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了那么多水库,人为改变大自然,不遭报应才怪。
可叹众多生命成了自然的殉葬品,谁之罪?
英国地质调查局(国家)------ 科学家鉴定过在中国四川的地震断层损坏。

就在去年夏天由地球科学家在国际期刊‘Tectonics构造地质学’上公布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认为,在中国四川盆地有地质断层,并长期充分保持着一个较强的地面摇动型地震,其成为潜在可能的严重区域性地震危害的根源”。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包括亚历山大.登斯莫尔博士(达勒姆大学,危害与风险研究所),迈克.埃利斯博士(英国地质调查局.气候变化科学主任)和他在成都科研所的同仁,精心绘制和分析了一系列横跨四川省的处于成长期地质断层图貌,其外形就像一个近期刚愈合的伤疤。

科学研究组采用了称为'构造地形地貌学'的方法绘制、映射了人口稠密的四川盆地及邻近山区。这种技术能演示证明地面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如对偏移河道的观察,断裂泛滥的平原,异常成形的山谷、向上升起的山川水域特征。这些敏感、微妙的畸形变化信号,在结合测量呈现山水地貌毁损变形的年代能力(采用来自宇宙各个角落的轰击地球的宇宙进化论的核心要素)时,就会产生出令人惊讶的结果。

最近在四川发生的地震就发生在在世界上一些最险峻陡峭、最崎岖蜿蜒的山脉,龙门山即龙之门山。这一引人注目的地域范围,比喜马拉雅山更加陡峭,是处于**东部边缘的朝上翻的边框地带。响应启始于约5500万年前的、缓慢的但却不可阻挡的印度与亚洲地壳板块碰撞,高原已上升至五千米,这种碰撞持续至今,毫无衰退。

特别是两个长断层,行经了龙门山的几乎整个长度,明确地显示出其在过去几千年里的滑动迹象,而且有些是近几百年内出现的情况。每年的滑动的程度在毫米片段到十数毫米之间,一毫米一毫米地,龙门山正呈现出薄切片状和位移,很像意大利香肠。这些损坏的断层很可能成为引发里氏7.9级并造成迄今22069人死亡的大地震成因之一。准确地说,在这里呈现出的龙门山依然是一个谜。不同于喜马拉雅山脉,**与其断层的震颤,伴随持续不断的小规模地震,形成了其南部的边界。龙门山的断层,也许是亿万年前地质事件的残留物,且历史上仅产生过震级达到6级强度的地震 。

描述在构造地质学文件上的地貌学迹象证据,表明了对应绘制的断层是非常陡峭的,占居主导的横侧面或滑动碰撞位移发生在数以千计的时间跨度上的数十万年间。与短期的使用全球定位系统测量相对照,其揭示出一个比横向位移更大比例的推力或缩短性位移。地震学家在BGS上的观测暗示出两件事:在接近于震源中心部位的西南方向上有更大的推力;在东北方向的传播方位上有更大的碰撞滑动。

NOTES TO EDITORS编辑说明:

Active tectonics of the Beichuan and Pengguan faults at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在**高原的东部边缘,北川和pengguan断层的活动构造。 构造地质学 2007年26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伤痕—— 一个土木工程师的四川地震灾后思考 (zt)
提交者 :  eric 于 泡网俱乐部 (http://paowang.com/) 北京时间 2008-05-20 12:52:48







伤痕—— 一个土木工程师的四川地震灾后思考
书剑子
5月12号的四川地震,牵动了无数人的神经,汶川迅速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这次地震,上网很重。经济损失惨重。当天晚上22点,死亡人数官方报道就有8000人,很多地方整个镇子几乎被夷为平地。我觉得实际伤亡人数可能达到7万人,伤残可能达到20万。直接经济损失可能达到数百亿美元。再考虑间接经济损失,全国人民今年一年白干了。

通过这次地震,暴露的问题很多。

1、 大众科学素养不足:

地震作为一个频发的自然灾害,几乎每年全世界尚都会发生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地震。历史上造成重大伤亡及重大损失的高烈度地震史不绝书。但是由于我国特色的教育,孩子们从小学就开始接受长达近20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但是关键时刻,这些哲学并不能救人一命。地震来了,只有科学的避震知识才可能给你捡回一条命。但是,官方教育体系里并没有任何关于各种自然灾害的急救知识。

其次,多年的爱国主义科技史教育,也遭到了报应:很多人质疑政府刻意隐瞒地震预报,很多人责骂地震局及科研人员的水平低,依据就是古代张衡就能制造出能预测地震的侯风地动仪,而为什么现代科技预报不了?更有人以此作为依据,开始怀疑现代科技,转向相信一堆具有“东方色彩”的“东方科学”。各种荒诞不经但是瞎猫逮个死耗子的“预测理论”都找到了市场。实际上,我并不相信历史上所谓的地动仪。虽然我没有认真地查证过史料,但是根据广为流传的官方教育,说其中间是一个直立的柱子,柱子与其周围的龙头里的珠子有关联,当地震波传来,珠子就掉到蛤蟆的嘴巴里,于是,蛤蟆就指示了地震的方位。实际上,这样的说法根本就是一派胡言:首先地震发生后,能量由三种波向远方传播,包括纵波、横波及面波(S波,震级就是根据S波的相关参数计算得到的),这些波分别以不同的速度传播,且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地层的作用发生衰减、折射、反射、滤波、共振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整个过程十分复杂,目前人类尚无法认识清楚。而倒立的柱子相当于一个倒立摆,遥远地方传播过来的地震波对其的作用,使其受到微小扰动后的倒塌方向根本无法预测。退一步说,就算能指示出方向,那也只能作为地震灾后报告,而不能“预测”。所以,我们的教育部门应该好好反思中国科技史的教育和急救及灾害防护方面的宣传教育。

2、 政府战备不足:
地震预报分为长期预报、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长期预报主要是研究地震区划,为地区的建筑抗震设防建立科学的依据。中期预报,则是为政府准备救灾物资,制定应急预案作为依据。而临震预报,地震科学界的主流已经逐渐减弱了在这方面的研究,原因很简单:地震高度复杂,很难准确地在时间空间上预测准确。所以地震抗灾不能依赖临震预报,而只能寄希望于中长期预报,做好地震区建筑抗震设防,做好政府应急预案及救灾物资准备。这样一旦灾害性地震发生,立即开展救援,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至于网上广泛流传的龙小霞的论文,我认为可以一笑而过。因为她的“可公度法”的基础就是认为地震的发生是完全由一个确定的规律决定的。是有精确的周期性的,这个周期性由“公度”决定。这个基础就不被目前地震学界的绝大多数人认可。虽然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但是并非具有精确的周期性,一个典型的例子如下:

美国Parkfield由 于处于地震活跃期,差不多每几十年就一次地震(好像是39年左右还是19年左右,我今天没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近7次地震的间隔相当有规律,美国的地震学家们预测将在1989年至1992年将发生一次地震,所以在该区域设置了大量的观测仪器进行监测。然而一直到2004年这场地震才千呼万唤始出来。并且遗憾的是:虽然近场布置了大量的各种仪器(差不多比全中国的仪器总和还多, 也只有美国有如此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是地震还是在地震学家们毫无准备中发生了。

  Nature于2005年10月刊发了一篇论文,表示可靠的短期地震预测仍然无法做 到[文献1]。

  该文中说:大约20年前,地震学家认识到,圣安德列斯断层的40公里长的 Parkfield部分,是他们最有可能获得接近一次大地震的高质量测量结果的地方。 他们安装了一个密度很大的仪器网络,来监测一个自1857年以来至少发生过6次 大地震的区域。按预测应发生的地震没有在所预测的1993年发生,但监测工作继 续进行,2004年9月终于发生了一次6级地震。所记录到的数据显示了以前从未看 到过的地震过程的某些方面,但没有发现任何关于2004年Parkfield地震的明显前兆。所以,即便是在这样一个受到密集监测的地区可靠的短期地震预测似乎仍 然是做不到的。(Article p. 969)Nature 437: 7061 13 October 2005

建立有效的防灾减灾体系是减少灾害损失的关键!目前国际防灾减灾的主题已经从试图对灾害的预测转向了对灾害的预防和灾后最有效的重建。这是防灾减灾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变。各国都大力进行防灾减灾方面的工作,在不放弃监测预测的同时,提高抗灾能力,加大防灾宣传,积极进行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由于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同时也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所以在这方面做得相当成功,我们没有看见报道说日本对哪次地震预报多么准确, 但是在各次地震中日本总是保持着相当少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灾后也能快 速地进行救援和恢复建设。可以说,在防灾减灾方面,日本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以上这两点,我在上次九江地震中已经在《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任重道远》一文 (XYS20051129)中进行了强调,但是遗憾的是,近2年过去了,情况并没有任何改观。

这次媒体被政府要求围绕“救人”这一主题,一个又一个舍己救人的故事,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母亲的故事,一个又一个人民解放军奋不顾身舍小家顾大家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人们的眼泪都快流干了,各大电台一直在现场直播一个又一个救人的场面。但是有几个人能反思反思?下一次再来一次这样的地震,我们是否还要付出同样的代价?为什么近10年来,大大小小也不少次地震了,引起的很多问题就是无法得到解决?为什么政府的过错要用无辜的生命作为代价?为什么要用惨重的伤亡来做为中国经济畸形发展的最震撼的注脚?为什么要用天文数字的祖国花朵的凋谢,来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一无耻的谎言作注释,让那么多灿烂的笑脸永远定格在青春少年?

现在屁大的事,媒体都要加上一句“某某政府启动了紧急预案”,那么我怎么这么多年来,没有看到任何公开出版的或者政府内部的所谓“紧急预案”?能不能别装B?实际上,哪次灾害,都是政府官员内部先内斗一次,然后才能缓慢地在人治下开展工作。哪来什么在一个法律框架或者政府应急预案的框架下工作的样子?

东方卫视找了一个狗屁上海市救助与防灾处副处长作为嘉宾。当前方不同地区的记者纷纷传回伤亡最重的都是学校,且都是教学楼整体垮塌,死亡人数触目惊心的消息,男主持人说“我以前去过日本,在日本期间也发生过地震。日本作为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在灾后学校都作为避难场所,可见日本的学校是比较坚固的。而这次汶川地震,恰恰相反,学校几乎全军覆没,成为伤亡最重大的地方,您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然后把目光投向那个副处长。这个长期在官场浸淫的畜牲,面部肌肉抽搐一下,然后说到“主要原因还是这次地震震级太高了”。我当时就把遥控器砸过去了。然后女主持人接过话茬:“我们看到啊,这次地震,经济好一些的镇子,楼房倒塌的比例就小得多,而经济落后的一些镇子,几乎夷为平地。这是不是也说明了,经济条件好的地区,抗震设防做得要好一些?这是不是也说明了,这次地震惨重的伤亡也与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有关系?”在目前的政治环境下,东方卫视的主持人能说出这样的话,我真的感到很欣慰。这个畜牲副处长,除了糟蹋粮食和纳税人的钱财,还能对救助救灾起什么作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3、 我国建筑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建筑管理上,我国还是一直是二元化管理。各地建设局只管理公共建筑、政府建筑何商业建筑。私人业主的,没有经过商业市场的建筑,没有纳入建设局的管理范围。实际上,各地的建设局与土地局,除了在房价上升上推波助澜外,对地方的建筑安全,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

这次地震,县级以上政府的房子绝对经受了考验。四川成都市政府花费数十亿巨资,由鸟蛋和鸟巢的设计人安德鲁设计的莲花型的建筑群,连玻璃幕墙都没裂一个;其次就是商品房。商品房虽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偷工减料,但是由于都经过正规的设计,都具备抗震能力和良好的延性。因此,即使发生破坏,也没怎么造成人员伤亡;再次就是农民自己的房子,虽然一些经济好转的农民,把毕生的资产都投入了房子上了,也都采用砖头、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但是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建筑结构设计,完全凭借包工头的经验,而这些包工头的经验根本算不得经验——这些没有任何结构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包工头,连静力荷载的传递路径有时候都不合理,别说什么抗震设计了。这些农民也根本没有抗震概念,把钱都花费在没有用的地方。我都被我哥哥气死了,作为一个土木工程师,我连自己亲人的观念都无法改变。在他又建造房子的意图之后,我从一个土木工程师和房产界人士,给了他很多专业意见,但是他就是听不进去。最后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花费6万元建造了一个200个平方米的2层小楼。结构上存在相当多的不合理之处。而我的堂哥,作为当地最有名的建筑包工头之一,90年代末建造自己住宅,几乎犯了所有的结构安全大忌。现在房子几乎成为危房,更别说抗震了!我们那里农民追求房子的进深(从大门到“中堂”的距离,即房子的宽度)。他的房子是9米进深,客厅宽度8米。采用横墙承重方案,4米跨度的预制板。但是9米跨度的主梁,梁下不但没有“梁托”,而且梁的边缘距离门洞的边缘在水平上几乎只有20公分的距离,在高度上,也只有半米的距离,1米2的门洞没有过梁,直接采用砖砌。所以,想都不用想,不到1年,就从梁端发展了一条直达门洞角的裂缝!9米跨度的主梁,他以前从来没做过。于是也不放心,加大梁高,增加配筋数量和直径。但是不幸的是,4根直径22毫米的钢筋净距离太小,又因为我们村没有三相380伏特的电力,混凝土的石子无法穿过钢筋间隙,造成很多主受力钢筋外露,而第二排钢筋又被他配在中性轴的位置,对正截面抗弯完全不起作用。箍筋采用直径为6的钢筋,且间距达到40公分以上。可见,箍筋配筋相当不足,而由于混凝土密实性不足,屋面又没做好防水,梁长期处于潮湿环境,钢筋锈蚀严重。更要命的是,前面的走廊,预制楼板直接放在1米2的悬臂梁上。而变截面的悬臂梁梁高不足,混凝土密实度又不够,负弯矩的钢筋又严重不足(只有2根直径为10的钢筋),他自己也害怕,于是在预制板上面又浇筑了4-10公分厚度的碎石混凝土。实际上,这一措施,起反作用——因为碎石混凝土层的存在增加了重量,但是对负弯矩的抵抗能力没有一点增加(这需要工程力学和混凝土结构学方面的知识才能理解),然后他又对梁进行加固,在跨中增加一个砖头砌筑的柱子,把9米跨度的梁变成一个4米5跨度的两跨连续梁。学过力学的人都知道,如果梁不发生一定的挠度,他后期砌筑的柱子不受力。假设梁发生大挠度,但是这样在柱子上面会产生负弯矩,而他的梁在上层只有2根很细的架立钢筋,根本没有主受力钢筋,所以主梁如果真的产生大挠度以后,柱子顶部位置,梁肯定会裂。还有一大堆其他问题。这就是一个接受过高中教育,有多年工程队经验的农村建筑包工头的水平。所以可想而知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设计的,由这些包工头和农民设计建造的房子,安全性如何。

最差的就是学校建筑。这又由多种原因决定。

首先资金不足。在贫困山区的学校,教育拨款很少,又不能象城市学校那样可以收取大额度的各种借读费等费用,所以资金十分紧张。在建造过程中,再加上政府部门主管官员,教育局主管官员,学校主管官员,包工头等层层剥削,可以想象最后能花费在教学楼上的钱还能有多少。

当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等级提高以后,政府部门,重要的企业等都会对房屋进行鉴定、加固。但是这些学校,70年代设计建造的房子也不会有人管。所以,学校的老房子设防不足,学校的新房子偷工减料。学校的房子没几个好的。从大量的描述和照片上可以看到,发生整体垮塌,上网最大的,都是采用预制板的教学楼。预制板建造方便,省钱,平时使用也没打问题,但是对抗震十分不利!我简单给大家解释一下:你用四个砖头在桌子上围成一个边框,上面放一个小石板,小石板的两端分别压在两侧的砖头上(前后的砖头仅仅起到围护作用),这个时候你前后摇晃桌子,你会发现,不那么容易把这个简易的房子摇倒塌。但是你再试试左右摇晃,保证稍稍一用力,被承受小石板重量的左右两个砖头就剧烈摇晃起来。要是你摇晃的频率恰好接近它自己的自振频率,则很快就倒塌了。这个时候虽然前后两个砖头不容易晃动,但是它“帮不上忙”。从这个小实验中可以看到——墙体被横着摇晃的时候,如果上面再有大的质量,很容易倒塌。但是如果是顺着墙的平面内晃动,则不容易倒塌。在工程力学上,这叫做“平面内刚度远远大于出平面刚度”。而如果是采用半框架结构,现浇板作为楼板,则相当于用胶水把小石板的四周与四个砖头都粘接上。这样无论从哪个方向摇晃,四个砖头都能起到作用。总有一个方向的砖头能起到强大的作用(面内刚度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灾区有的房子不倒塌有的倒塌了,这不仅仅取决于房子的质量,也跟房子的朝向、承重方案等有关,非专业人士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所以仅仅根据房子是否倒塌就直接下武断的论断说没倒塌的房子好,倒塌的房子都差,是不严谨的。

而对于框架结构,则墙体全部是起围护作用(尽管也对抗震起很多作用,但是在结构计算分析中都忽略,这样使得结果更偏向安全),所以框架结构的房子,窗户大开间大,完全不是伤亡惨重的理由。网上有关于抗震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锡元院士(说起来还是我的师叔呢)的采访,认为“学校校舍的抗震设计时世界性难题”,我认为很可能是记者为了政治目的刻意扭曲他的原意的。如果他的原话真的那么说的,真的是那样的观点,那也太无耻了。因为一个合格的土木工程的本科生都不会那么低水准的。校舍由于开间大、窗户多等因素,确实对抗震不利,但是并不意味着在技术上设计不出来能抵抗高烈度地震的教学楼!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从很多幸存者的描述来看,大部分造成重大伤亡的教学楼都是脆性破坏,在地震开始的数十秒甚至数秒就倒塌了。并且一旦倒塌,就是粉碎性的倒塌,很难给幸存者留下多少生存空间。经过正规抗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就是最终倒塌,也绝对不会是如此快速的脆性破坏。退一万步,就是倒塌的时候人还没来得及跑,经过良好抗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其倒塌后也不是如此彻底的倒塌,而仅仅是关键部分的损坏造成的整体侧倾,底层框架柱屈曲等形态的破坏,能保证尚未逃生的大部分人都能有生存空间。

所以,如此重大的伤亡,房屋结构的抗震设防不足,施工质量不好等因素是主要因素,急于用震级过高来辩解,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实事求是的!地震正常,高烈度地区的建筑物发生大面积倒塌也正常,但是如此动辄在地震来临瞬间就彻底崩溃,把数百上千人活埋,真个建筑变成活地狱式的倒塌,是无论如何辩解,也是洗刷不了清白的。

所以,震区应该加强地震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抗震相关法规的建立和政府监管的力度!所有新建住宅都纳入建设局的管理之中,建设局切实服务好,提供一些常规结构农村房屋结构的标准图纸,对建房技术人员实行签字负责制度,并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实行农村房屋建设市场持证上岗。当然,不要又把这些搞成药监局那样的花钱买证。二是不收费进行服务,经费由政府专向拨款。

经费由政府专向拨款。

4、 地震烈度来描述建筑质量不合理:
目前描述地震有两个重要参数,一个是里氏震级,一个是烈度(中国地震烈度表http://www.hnccic.com/Web/HTML/oftendata/cysj13.html)。前者是地震中释放总能量的度量,后者是地震破坏程度的度量,很多普通人对这两个概念区分不开。一个同样震级的地震,其断裂模式不同,震源深浅不同,不同的震中距,则烈度也不同。甚至范围很小的地方,由于地质条件不同,也会形成显著的差异。例如一般孤立山头上烈度会大一些,沉积盆地由于松软土层的滤波、放大作用,也会造成烈度增加。

目前描述地震的破坏程度和某个场地的地震剧烈程度,主要依靠这个描述性指标——烈度。抗震设防也是使用烈度,同时与超越概率以及峰值加速度等关联起来。譬如平时所通俗说的抗震设防要“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个小、中、大的分界,就由两级烈度来区分:低于设防烈度的,就叫做小震,介于设防烈度和“罕遇地震”之间的,叫做中震,超过罕遇地震的,叫做大震。而“频遇”、“罕遇”的区分,又是由超越概率来决定。各地区的抗震设防标准,最后与烈度相对应,具体在做抗震计算的时候,又与峰值加速度关联。因此,烈度相当于是一个过渡量。烈度作为一个描述性指标,无法直接运用来指导抗震设计,真正的抗震设计,还是使用峰值加速度和一些代表性的地震记录作为计算依据。而最要命的是,当一个地区的建筑设防采用烈度这一概念,同时,有采用该地区的建筑的损毁状况作为评价一个地区地震烈度的描述指标,因此构成一个逻辑上的循环。是极其不合理的!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甲、乙两地的地质状况、地震加速度谱等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差别(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姑且做这个思想试验)。同时两地又采用同一套图纸建造了一批房子,但是甲地的房子没偷工减料,建造质量很好,乙地偷工减料很严重,房屋质量比较差。自然地震过后,甲地的房子受损少,乙地房子受损严重。于是灾后调查的时候,专家根据烈度的描述性指标,就会说“甲地房屋的损毁比较比较小,烈度较小仅有6 -7度,乙地经过抗震设计的房子多数倒塌,烈度达到9-10度”然后,乙地房屋的建筑商就会以乙地烈度比甲地高为依据,来为他们的房子损毁严重辩解:“我们这里的烈度达到9-10度,而我们的设防仅仅是7度,所以大部分房子损坏了!房子倒塌并非因为我们质量问题,而是由于烈度超过我们的设防烈度”!而为什么乙地烈度会比甲地高,专家学者们又会找出一大堆专业的理由,普通百姓自然是不懂!

所以,从这个例子上可以看出,烈度这个描述指标,是不适宜作为地区抗震规划时作为设防的指标量的!而仅仅适合用来作为灾后损失估计的量(不管你房子的设防是什么样的,根据房屋受损比例和严重状况,加上地区的人口密度等参数,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灾害损失)。我多次跟相关研究人员辩论,希望改变这一现状,免得烈度这个描述性指标成为不法建筑商的庇护伞!

烈度这个指标,在真正的抗震设计上并没有直接作为设计依据(目前一般性的结构设计,仅仅考虑一个等级的峰值加速度作为地震力的计算指标,同时,在概念上,进行各种有利于抗震的细节设计及构造设计;重大结构则采用若干条于场地类型匹配的地震加速度记录时程曲线,进行时程分析。特别重要的结构,采用基础隔震、、耗能减震及主动控制及半主动控制等相关措施),但是在设防上,却作为设防分级标准,是极其没道理的!

5、 贫富差距的扩大:
我国的贫富差距已经位于世界前列,远远超出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世界上最“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点,现在官方也都有抱琵琶半遮面地承认这一尽人皆知的现实。这次地震灾害中,受灾最严重的人往往是最弱势的群体:学生、穷人、农民、小城镇的贫民窟等。用数以万计的性命来作为这个畸形经济的注脚,是否太残酷了点?

6、 对地震灾害的重视程度不够、规划不合理:
这次地震灾害中,有一些例子值得重视。一是一些化工厂的化学物品发生泄漏。化工厂的抗震设防应该更加重视,因为化工厂破坏可能引起更大的次生灾害。一些重要的化工厂不应该修建在地震危险地带。特殊行业的厂房建设之前应该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但是这次地震中,还是很多化工厂倒塌,发生一定规模的化学物品泄漏。目前还没有透明可靠的数字,不知道对环境和周围人口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著名的剑南春酒厂,储存陈酒的库房遭到毁灭性破坏,损失惨重。这些都是鲜活的例子。其实,按照道理,陈酒的库房应该进行特殊的抗震设计的,譬如进行基础隔震等特殊的措施,可以保证就是把大地震翻过来,酒坛子都不会坏一个。

7、 赈灾善款的使用透明度:
网上有文章说,03年北部某省,国家发改委给了5900万的赈灾款,到省级政府后,就截留了4700多万,发了1100多万给市,市政府则又截留1000万,给100万给民政局,民政局则再次截留50万,发放50万赈灾款,而这50万,也是由关系有路子的,真正没点关系的灾民,几乎都没得到一分钱。老百姓到省里去告(可能以为仅仅是下级地方政府有问题吧),结果省政府高度紧张,把这些告状的劳教了。
最近网易低调发布消息,说停止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合作,截至某日以后的善款将由另外一个非政府组织来接受。原因就是红十字会不原意接受监督。这些有很强的官方背景的各种慈善组织,总是让人不放心。缺乏透明度,善款很容易被挪用甚至贪污!
国家审计署审计车辆强险时发现,车辆的强险,理赔的花销仅仅占保险费的不到一半,收的保险费大部分都被掌管这个庞大基金的人员以各种名义花费了。譬如工资、福利、办公楼房会馆等等,且完全是不透明的。
同样,具有强烈官方背景的慈善组织,人们很难相信这些官员们能有一颗慈善的心。


这次地震,是个鲜活的教材。如果不认真反思,认真总结,并迅速落到实处,10年之内,我国还会有无辜的性命牺牲在地震灾害中。实际上,我对此并没有太大的希望。因为从建国后到现在,大大小小的地震也数十次了。多一道练习题,我不认为成绩就一下子有多大的提高。要不了多久,照旧歌舞升平!


此文恰于地震7天整默哀的鸣笛响起之时写成,谨以此文表达对不幸遇难同胞的深切的同情,并勉励幸存的同胞们走出心理阴影,共同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Parkfield 2004: late result) Implications for prediction and hazard assessment from the 2004 Parkfield earthquake. Nature 437: 7061 13 October 2005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转贴:地震级别调升至8.0所暗藏的玄机
发信站:天益社区(http://bbs.tecn.cn),版面:国家地理
本文链接:http://bbs.tecn.cn/viewthread.php?tid=278078

转贴:地震级别调升至8.0所暗藏的玄机

此次汶川大地震最初中国大陆方面公布的级别为7.6级,随后调整为7.8级。而早于ZG由美国有关方面公布的级别为7.9。刚刚获知大陆政府又将震级调升为8级。

自河北邢台地震后大陆就对地震的研究和预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唐山地震后投入又有成倍的增加。ZG一再宣称其在地震研究和预测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成功地预报了辽宁海城等地震。中国地震的监测网点据说是全世界密度最大的,而且距离震源越近检测的误差应越小。可此次震级却被连续修正两次。最初和最终居然相差了0.4。这意味着地震能量释放相差了近13倍之多!就算大陆监测的技术手段与美国有些许差距,但近距离监测足以弥补技术方面的差距。

我以为大陆最初实际测得的数据应与美国公布的数据相当,不会有0.1以上的出入。但ZG的思维方式一贯从政治需要出发。大到军、国大事,小到领导人的身体状况一切的一切,都要有利于政治上的稳定。外界始终质疑为何中国对外公布的时间比美国晚了25分钟,因为当时中国全国都处于工作时段内,而美国则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中国的效率再低,也不至于低到如此地步。其实只要对ZG高层的决策过程稍加了解,就会想到,在地震发生到公布消息中间这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ZG政治局常委会绝不是在核实震级的准确度,而是在收集了尽可能多的第一手情报后,艰难地进行着政治抉择。最初公布的7.6级正是这一抉择的结果。作出此决定的因素本人估计有如下几条:

1.唐山地震给大陆人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如公告级别超过唐山势必对国民心理造成重大冲击。这是奥运临近**局势依然紧绷,国际压力仍未缓解之时ZG绝不愿意见到的。

2.此次震中地区的人口密度大大低于唐山,在征求了专家的意见后,作出了的伤亡人数也会远远低于唐山预估。

3.在征求了多位专家的意见后,认为7.6级是外界所能接受的最低值。

随后ZG把震级调高到7.8,和最后定在了8.0也同样是出于的政治上的需要。理由如下:

1.由于最关键72小时内处置不当,死亡人数大大超出预估,提高震级可将"人祸"应负之责推给"天灾"。

2.自唐山地震后大陆实施的建筑标准的出发点是在同样震级下建筑物应保持基本框架不垮,而这次重灾区的建筑大部分没达到要求,特别是教学楼的大面积坍塌已引发了强烈的民愤。提高到超过唐山的8.0级,可以为当局留下解释的余地,化解民怨。

根据众多渠道透漏出的信息可以肯定地说,地震发生前,阿坝地区震情紧张的情况ZG是心知肚明的。目前的预测水平虽做不到准确的预报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但以月为时间段和省为地区范围的预测国内外都有相当丰富的经验积累。在震情紧张的地区给民众一些警告,宣传一些防震避灾常识,会大大减少大震发生时的伤亡,这是任何负责的政府都应负起的最起码的责任。这样的事情以前ZG也做过许多,可这次非但不做,在老百姓主动询问时还扯起了弥天大谎,玩起了"地质灾害"和"地震灾害"的文字游戏。看来怪只能怪灾区百姓的命不好,谁叫你们赶上了"凹运",又住在敏感的藏区旁呢!

对了解不透澈的善良的人们,看到WJB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和对外报道的相对开放,都对ZG的进步赞誉有加,其实这只能说明ZG更精明了些,其本质没有丝毫的变化。从7.6到8.0。对国外救援队从拒绝到接受,无不显露出精明的政治计算。

日本、台湾、俄国等多支救援队第一时间就提出了申请,中国拒绝的理由是道路不通,现在大家清楚的知道汶川等地道路不通,可都江堰、绵阳等受灾人数最多的地区交通是通畅的,最初几天这些地方专业救援队伍也同样严重缺乏。如果外国救援队能早几天赶到,必能使成百上千的生命得到拯救!

现在看来最初三天虽然WJB到了第一线,但当时的情报一定非常混乱,以致选错了主攻方向。而ZG行事的原则之一是绝不可以让一个自己无法控制的组织进入情况不明的地区。这是ZG最初断然拒绝的唯一合理的解释。而后来象征性的接纳了几支外援队,也是ZG对灾区情况恢复了全面掌控后,为了缓解国内外舆论压力的无奈之举。为了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分派外援队的搜救的地点都是已经搜索过并被放弃了的地区。而同时把那些还有希望的地带留给自己的救援队,在国内救援队创造出的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的对比下,外援队显得是那样的无能。这不但大长了国人的志气,大灭了洋人的威风,自然也平息了民众对最初不开放外援的怨恨。多么精明的计算!可惜的是在ZG的精明计算中,D的威望始终是第一位的,人的性命的大小则要视党的需要而定!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是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民众对D的感恩之心。

所以,我看郎真三张照片会有三种不同感受,对第三张有存疑心。
原帖由 see 于 2008-5-18 17:27 发表
北京奥运最初预算三百亿人民币,现已增至四千亿,相当650亿美元,不仅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五倍,而且超过人类以前历届全部奥运会开支的总和!这个人均收入才一千多美元、仍很贫穷落后的国家,真是疯了!
650亿美元办奥运? 我不相信这是真的! 当然,我们知道如果这是真的,钱都去了哪儿! 全都在贪官的口袋里!
在哪看到的?——虽然我相信,但我还是想核实一下。
http://www.waaku.com/bbs/dispbbs.asp?boardID=8&RootID=448&ID=448

2003年出版的《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一书透露,根据北京申奥报告财政预算和北京“十五”计划的数据显示,对奥运总投入将达2800亿元人民币,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800亿元:900亿元用于修建地铁、轻轨、高速公路、机场等;450亿元用于环境治理;300亿元用于信息化建设;其余150亿元将用于水电气热等生活设施的建设和改造。该书是由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主编的。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这些数字并非一成不变。北京奥组委环境活动部副部长余小萱曾透露,在北京奥运投资的预算方案中,环境治理的投资资金作过调整,从450亿元增加到570亿元。

  承建压力

  北京市一直在强调树立“节俭办奥运”的观念。北京市曾对奥运会场馆建设方案进行适当调整。曾投入最大的国家体育馆“鸟巢”经过瘦身,成本从预算38.9亿元减少到了23亿元。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用钢量也从最初的4900吨减至4300吨。

  不过,预算的压力仍然困扰着承建单位。一些奥运场馆的施工企业由于预算固定,在材料成本等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因此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

  由于“水立方”采用的ETFE(乙烯四氟乙烯聚合物)薄膜成本很高,不久前,承包单位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项目经理孙洪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原造价为10亿元的“水立方”成本控制压力加大。

  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办公室主任徐波今年1月对此表示,确实有个别场馆可能出现施工企业的实际支出高于投标预期的情况。但他们对承建单位履约有信心,同时也在加强对政府投资的成本控制。

  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相关人士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们将使奥运场馆的建设费用严格按照投资概算进行控制。

  按照计划,今年北京奥运会全部比赛场馆和相关设施建设要在年底前完成,以确保23项测试赛举行。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也曾表示,他并不担心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出现财务问题。他认为,北京奥运会运营百分之百会盈利,至少也能保证收支平衡。

  对于北京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罗格认为,这要由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自己来决策,而且中国人民在今后的几十年内也将从中受益。而这些本身就是一个很难计算得清楚的事。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基建预算超支1/5——1/3属于正常的,因此2003年的预算到2008年突破4000亿也算是正常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预算还没有包括南水北调工程——这个工程就是为了保障奥运会供水的。

[ 本帖最后由 老木匠 于 2008-5-20 23:09 编辑 ]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明明是4000亿非要说成是三百亿,有必要花4000亿把北京建设成皇宫吗?无非是给贪官一个发财的机会.
原帖由 橙橙 于 2008-5-21 07:01 发表
明明是4000亿非要说成是三百亿,有必要花4000亿把北京建设成皇宫吗?无非是给贪官一个发财的机会.
300亿应该是指奥运会的直接费用吧,原来是16.5亿美元,后来调高到21亿美元,现在说是300亿吧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坚持到获救却仍去世的原因
超级大猞猁 发表于 2008-5-20 22:36:00  
  
“记者说,病人肢体在水泥板下被压迫很长时间后,肌肉组织已经坏死,并且累积了大量的毒素,一旦压迫被移开,大量毒素被释放,极易造成多脏器衰竭。”

胡扯。多器官衰竭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更不可能在短短的十分钟致人死亡。那些伤员真正的死亡原因是高血钾造成的心脏停止跳动或者是致命的心律失常。

一个部位长期受压会造成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缺血缺氧会造成酸中毒,细胞坏死河溶酶体破裂等等,在将人救出来以后,受压部位血液循环恢复,大量的动脉血进入以后一方面将局部的代谢产物送出,另一方面也会将大量的钾离子送出,造成高血钾,抑制心脏造成心跳停止。缺血部位再通以后,含氧量高的动脉血里面的氧会造成局部生成大量的自由基,损伤心脏。

如果在伤员救出来的当时立即采取纠正酸中毒和降低钾离子的措施,存活的机会就会大很多,比如,立即使用碳酸氢钠,胰岛素和葡萄糖可以将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内,用止血带控制住被压肢体的血液回流,使得那些回流到心脏的有毒血液慢一些,使用激素提高伤员的抗毒能力等等,可惜,这些措施被现场救援人员忽视了。

挤压综合症虽然会造成严重的多脏器衰竭,但是器官的衰竭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不可能几十分钟就发生。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不是说那个地方1933年也有过大地震吗,怎么变成了断层死了300多年又复活了呢?

回复 40楼 的帖子

无国界医生发来的新闻稿里也只说:“挤压综合症”是由于肢体受压内伤,受损的肌肉便释出大量毒素进入血液而引致肾衰竭。若没有治疗,“挤压综合症”可以致命。
记者没有胡说。
  在废墟中坚持近60个小时的北川县曲山小学10岁女生范泉滟,在获救后仅仅过了10分钟,生命之火骤然熄灭;被预制板死死压着的铁汉陈坚,坚持三天后获救,却在担架上永远长眠;与陈坚同时获救的女孩刘行,才22岁,刚被挖出时一度大声嚎哭,喊肚子疼喊饿,但也在当晚不治身亡。

  这些事例令人痛心。专家称,夺去这些顽强生命的“震后幸存者杀手”叫做挤压综合症(又称crash综合症),它和建筑物坍塌导致的骨盆骨折、损伤性截瘫等外伤一样,都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胸心外科专家蒋耀光教授说,人体肌肉受到强烈挤压,或被重压6小时以上,局部肌肉坏死,一旦获救移开重压,坏死肌肉会释放出大量肌红素、蛋白、钾等分解物质进入血循环,从而导致休克和肾功能衰竭,这就是挤压综合症,死亡率极高,也是很多被救人员在被挤压中还能说话,而救出几分钟后死亡的原因。

部分抢险人员动作欠规范

  他指出,为避免这些情况,在移开重物前就要为伤者滴注生理盐水,让伤者进行有效代谢,把血液中这些东西排出后再移开重物。否则一旦移开重物,死亡的机率很高。而对一些病情严重的伤员,则需要当机立断截去病肢。

  另外,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王正国院士表示,从电视新闻画面中可以看到,一些前线抢险人员在搬运伤员的过程中,存在动作不规范,容易使脊柱受伤的伤员再次受伤。为此,专家们将以最快的速度赶印通俗易懂的救治原则小册子送往抗震救灾第一线,指导一线医护人员救治伤员。(来源:文汇报)

上次专家预测余震向东北方向移动没有错

青川发生6。4级余震,不小了。


余震地点示意图

    新华网快讯:记者从四川省地震局了解到,25日16时21分,发生在四川省青川县的6.4级余震,是“5·12”汶川8.0级地震发生以来的最大余震。
    新华网快讯:在青川县发生的余震,西安有明显震感,许多市民到开阔地带避震。
    新华网快讯:据国家台网测定,05月25日16时21分在四川青川县(北纬32.6度,东经105.4度)发生6.4级余震。
    新华网快讯:据四川省地震局新闻发言人介绍,16时21分发生的余震震中位于四川青川县,震级是6.4级。
    中广网青川5月25日消息 据悉甘肃文县和四川青川一带发生6.4级强余震。
    新华网快讯:25日下午4时20分左右,再次发生余震,重庆有明显震感。
    中新网成都5月25日电 (记者邹辉杨杰)四川省地震局证实,今天下午四时二十一分许,四川青川一带发生六点四级余震,成都有明显持续震感,绵阳亦震感强烈,人们很快从建筑物中跑出。
    中广网青川5月25日消息 据前方抗震指挥中心的电话消息,青川刚刚发生6.4级余震。
    新华网快讯:新华社记者在擂鼓镇直升机停机坪附近感受到强烈余震,记者乘坐的汽车左右摇摆。时间持续大约半分钟。
    新华网快讯:16时24分,川西发生余震,成都市的大楼上出现较大的摇晃。余震持续了一分多钟。现在大楼还有轻微摇晃。

【当时的预告:

美国地震局官方网站最新地震预告
http://earthquake.usgs.gov/eqcenter/recenteqsww/Maps/10/105_30.php
四川汶川地震震源向东北方向移动,地壳已经出现大范围持续破裂,震源现在奔著西安方向延伸,目前延伸大致方向是天水和西安中间。
未来2星期内:天水、西安、甘肃等地有可能将连续发生7级以上的强震,请当地居民提前防犯。】
参加交流

余震继续向东北方向



余震沿龙门山断裂带向东北发展,对于很直接地表现了板块撞击后的破裂趋势,
这应该可以预测趋势。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强烈余震已经进入陕西强宁。
参加交流
是宁强,不是强宁。
宁强在关中,但也紧挨着四川。虽然与成都相比,已经更靠近西安了,但是,应该会渐趋平静吧?我不太懂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表面地形上看,到了关中,已经不属于龙门山脉了。

宁强在汉中(不是关中)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8-5-27 23:15 发表
是宁强,不是强宁。
宁强在关中,但也紧挨着四川。虽然与成都相比,已经更靠近西安了,但是,应该会渐趋平静吧?我不太懂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表面地形上看,到了关中,已经不属于龙门山脉了。
宁强在汉中(不是关中),地处秦岭和巴山两大山系的交汇地带,
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跟其隔著一列秦岭山脈。
好可怕。据我所知,家乡人已有些疲惫、麻痹了。开始学校放假防震,上周已复课了。如果再往东北走走,离那里太近了。

两周期限已过,但愿震魔已平息下来。
余震强度逐渐减弱,每次的跨距逐步缩小,很符合板块错动后力学原理,错位较大处猛烈撕裂,造成汶川地震,然后,由于板块的弹性,逐步吸收错位的位移,北川、青川、宁强的余震逐步减弱,从直观的板块移动来看,不会越过秦岭山脉,当然这是外行用简单的板块的错动来理解的,属于个人的猜测。

具体还是要看地震局的预测,地震局的预测的设备和理论都完善一些,现在这个时候应该打起十二分精神了。
参加交流

靠,我前面的理解和专业解释不一样

“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而不是原先认为的缘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

我的理解是一个大板块和另一个大板块的错位,主要地带撕裂后,沿着运动方向再逐步有小的撕裂,一直到板块重新稳定为止。

[ 本帖最后由 菜农 于 2008-5-28 08:53 编辑 ]
参加交流

专家门的意见也没有统一

在辽阔的中国版图上,“汶川”只是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的一个小县城。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却让世人永远地将它铭刻在心。为何是汶川?尽管此次地震的机理尚未完全弄清,但根据目前已掌握的情况,国内外专家提出了各自的解释和判断。
   
    解释1:地震带说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副司长车时:这次地震属于大型板块断层活动。中国地层分为青藏高原板块、华南地区板块、华北地区板块等6大亚板块。汶川属地震活跃地区,处于全国6大亚板块断裂带上。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震处于中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地震密集带。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龙门山地震带上,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
   
    同济大学地质学家、工程院院士卢耀如:汶川属川西地区,属地震多发带,正处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交界处,青藏高原隆起后,该地区的板块构造运动比较活跃,比较容易发生地震,其中大部分为7级以上。
   
    解释2:能量积蓄说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二七: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山的中心,位于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上。从历史记录来看,尽管龙门山主体没有发生过大地震,但它北边的松潘在1976年曾经发生过7.2级强震。因此,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很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这次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过去几百年里,这一断裂带附近多次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但龙门山主体并没有强烈活动,直到这次地震的发生。断裂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长300多千米,宽约60千米,沿断裂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由于蓄积的应力超过了岩石强度的临界点,地震就发生了。
   
    美国加州地震研究中心:来自青藏高原深部的物质向东流动到四川盆地受阻,向上运动,两者边界即为断层面。如果断裂每年运动数厘米,每隔50至70米,积聚的应力和能量就能产生一次7级以上大地震。
   
    解释3:造山运动说
   
    朴次茅斯大学结构地质学家约翰·惠利博士:地震是由建立在液体状地幔之上的陆地之间的运动引起的,喜马拉雅山就是这一过程的证明。除了造成大范围的高原地区外,印度板块的推进还促使青藏高原的物质向东扩张。在四川地区,青藏高原的边缘正被推进到较为脆弱的沉积岩下。这次地震正好发生在标志着这些沉积物边缘的一个断裂带上。
参加交流
从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接连两天的降雨甚至是暴雨,给救灾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似乎是“天公不作美”。然而,在一些学者看来,地震本身就和旱涝息息相关。  长期从事地震对旱涝影响研究的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汤懋苍解释说,地球覆盖着厚约100公里的岩石圈,岩石圈的内部布满裂隙,积蓄着空气、水等流体,其中气体的总量达到大气圈中气体总量的10%~15%。这些流体并非静止不动,而是时刻运动着,其速度可以达到每秒20厘米。其运动方向除了平流外,同时进行上升和下降的运动。流体上升时,会给大气提供额外的能量,加剧大气圈的上升运动,给天气带来影响。
  同时,地震的发生,特别是板内地震的发生,是岩石圈与地幔之间的“壳幔边界”产生一股强烈上升运动造成的。这种上升运动被地学界称为“底辟作用”,这是公认的爆发板内地震的根本原因。底辟作用必然会影响岩石圈内流体的上升运动,进而加剧大气圈的上升运动,导致震后两三天内,震中数百公里出现大范围降雨。
  在汤懋苍等看来,地震本身只是壳幔边界运动所产生的一种表象,这种运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天气的变化是壳幔边界运动所产生的另一种表象。从长期的天气变化看,汤懋苍说,底辟作用的发生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积蓄过程,并在后期伴随着波动。目前,壳幔边界运动在东亚的北纬31°~35°地区表现得相当强烈,2008年已经在我国境内造成3次6级以上的强地震。
  对于今年1月9日在**发生的6.9级地震,汤懋苍认为,其“对今年初我国发生的冰雪灾害负有主导责任”。此后3月21日昆仑山地区发生的7.3级地震,到5月12日的汶川地震,这3次地震都发生在北纬31°~35°之间。今年4月,汤懋苍在全国汛期预报会商会上,就曾提出今年夏天北纬35°的黄河中游可能会出现较强的降雨。因此,今年黄河、渭水流域和河套地区的防汛工作应很严峻。
  据介绍,从历史上看,1933年和1958年发生在汶川以北几十公里的茂汶地区的两次地震,对当年的黄河大水都产生了严重影响。
  1958年2月,在四川茂汶发生了6.2级地震,当年夏天,黄河就出现了大水,流量达到每秒2万多立方米,是近50年黄河出现过的最大流量。在更早些的1933年,同样是茂汶叠溪地震,震级为7.4级,使得黄河结束了自1922年~1933年持续了10多年的枯水期。这次从枯水期向丰水期的转变,一直延续了10多年的时间,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才结束。(洪蔚)
  来源:科学时报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中国地质调查局初步监测和评价认定,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图片说明: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撞击抬升了喜马拉雅山。(图片来源:NASA)
地质学家认为,大约5千万年前,以每年20厘米高速运动的印度次大陆板块与欧亚大陆发生撞击,抬升出了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地壳岩石圈由漂浮在半熔化的地幔中的14块板块构成,今日的非洲、南极洲、印度、澳洲以及南美洲则是由1.4亿年前的巨大板块冈瓦纳大陆分裂的碎片形成。一般的板块彼此远离的速度在每年5厘米左右,而印度板块的滑行速度却高达20厘米/年。

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这是主震的解释,我理解是印度板块推出青藏高原,而高原的物质自然向东流动,由被四川板块顶住,汶川就在顶撞的主要部位。)
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这个余震很难用地震波反射来理解,用板块错位破裂很好解释。)
三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参加交流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长期从事地震对旱涝影响研究的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汤懋苍解释说,地球覆盖着厚约100公里的岩石圈,岩石圈的内部布满裂隙,积蓄着空气、水等流体,其中气体的总量达到大气圈中气体总量的10%~15%。这些流体并非静止不动,而是时刻运动着,其速度可以达到每秒20厘米。其运动方向除了平流外,同时进行上升和下降的运动。流体上升时,会给大气提供额外的能量,加剧大气圈的上升运动,给天气带来影响。】
估计地震云说法的原理的就在这里。
参加交流
原帖由 pkl_is_pkl 于 2008-5-28 07:51 发表


宁强在汉中(不是关中),地处秦岭和巴山两大山系的交汇地带,
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跟其隔著一列秦岭山脈。
谢谢,我纠正别人的笔误,自己却也打错了字。汗。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8-5-28 10:16 发表

谢谢,我纠正别人的笔误,自己却也打错了字。汗。
我对别人的纠正忘了谢谢了,汉。
参加交流

余震向东北进入陕西后,陕西地方政府过度防备

陕西略阳通告要求群众撤离 近万人已离开
2 

昨日下午,准备乘车撤离的群众在略阳汽车站候车。 本报特派记者 张红中 摄


汉中市略阳县位置示意图

受汶川大地震余震影响,略阳县防震形势严峻。5月28日,略阳县防震抗灾指挥部再次通过广播、电视发出紧急通告要求城乡群众有序撤离,县委县政府各部门也在逐个登记工作人员是否有投亲靠友之处。该县汽车站已经停发了去往周边县区的客车,目前该车站已紧急调集其他班线车辆支援转移工作。记者发稿时了解到,已经有近万名群众乘坐汽车、火车离开略阳。
近万人通过汽车火车安全撤离
记者从略阳火车站了解到,昨天一大早,该站已经统筹安排了两个专列将铁路沿线的铁路职工家属约4000人向西安、安康两地转移;当天下午3点,又有2000多人乘坐专列撤离了略阳县城。
昨天中午,记者在略阳汽车站看到,很多提着包裹的旅客排队等候发车。略阳县汽车站姚红军站长告诉记者说:“从27日晚上7点30分,站上就接到调度命令,要求尽快转移家属、小孩和老人80多人。”据姚站长讲,从28日上午开始,汉中运输总公司就根据市政府部署,紧急停发了略阳通往附近县区以及去往甘肃武都、康县的班线客车。
另据姚站长介绍,站上还把发往勉县、宝鸡以及四川广元等地的客车调集起来往外输送群众。截至记者发稿时,略阳汽车站已经调集班线客车110多次,向汉中等地转移群众2900多人。另据了解,还有不少群众自发包乘出租车向西安等地撤离。下午4时,汉中3201医院3辆救护车接走了略阳县医院8名危重患者。目前,略阳县交通、公安等部门也派出工作人员前往车站协助转移。
大街上行人明显减少
28日中午,记者在略阳县城采访时看到,由于不断有群众向外转移,街头的行人、车辆明显比几天前减少,而且行人大多行色匆匆。
昨天下午,县城的高音喇叭反复播放着要求群众有序撤离的通告,县城嘉陵江大桥、八渡河大桥等以往比较热闹的地方冷清了许多,街上的店铺也大都停止营业。
记者沿309省道往勉县方向返回时,一路上除了偶尔几辆运送救灾物资的货车外,未见有去往略阳县城的车辆,以往车水马龙的交通要道突然变得非常清闲。
当地防震抗灾指挥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在群众有序撤离的同时,公安部门在进入略阳县境内的所有路段设立了执勤岗哨,一律不准车辆进入该县城,以确保安全。
纪委发出紧急通知强调纪律
28日下午,略阳县纪委再次向各部门发出通知,要求所有政府部门、机关单位党员、干部和职工必须坚守岗位;医院、自来水厂、电力公司等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要害单位职工要严防死守,通知称,如果在群众安全撤离时出现干部违纪违规行为,将从严从快处理。
参加交流

余震仍在300公里范围

27日下午,四川省青川县发生5.4级余震;半个多小时后,陕西省宁强县发生5.7级余震;28日凌晨,甘肃省文县发生5.0级余震。

    5级以上余震为何频频发生在四川北面?许忠淮分析说,从汶川地震的断层特点看,南部断层属于逆断层,即西边的青藏高原往东边的四川盆地上部冲压;而北部主要是水平相对错动。

    许忠淮说,现在看来,余震活动在断层带两端比较多一些。而断裂带北部余震活动范围相对较大,主要以甘肃南部为中心,影响到陕西,“根据过去经验,余震总体上有呈略向北部发展的趋势。”

    “从现在看,北部也许可能出现余震分叉,但基本还是在接近300公里断裂带的辐射范围。”许忠淮说,“余震发生地具有随机性,在关注北部余震活动时,也不能忽略南部偶发大余震的可能性。” 《广州日报》供稿
参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