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受。
这可以算是一篇很不错的纪实类习作了,但可能算不上新闻稿。假如要说她写得好的话,只能蒙着眼睛瞎说了。其实我们也许都太苛刻了。就拿我自己来说,并没有写出过什么值得称道的好稿件,版面上也常常上一些烂稿。
可能她采访的人物太少,也没有到达第一现场。但说这篇文章是编造的,或者没有去现场,也许有点过了。但记者的第一职责是到达第一现场,封锁其实并不少见,记者常常要做到常人做不到的,寻找一切的可能,才能到达常规情况下到不了的现场。到达第一现场,拿到第一手资料,才是最重要的,文笔怎样倒在其次。
作者不应该得出在与自然的战争中,人类常常看似胜利在望,最终却要一败涂地的结论,尤其是在那样危急险要的时刻。这个结论,也许是真的,也许是假的,但文中的资料,根本无法支撑这个结论。假如内容无法支撑结论,就不应该放在那里。因为它传达出的信息是,做什么都没用的,所以我们不应该再做什么了。
我和聚源中学的几个幸存者通过电话,他们的精神状态都还不错,有个女老师还能跟我开开玩笑。当然他们只是一些特别幸运的人,当然我没有去现场,我的同事也不是第一时间到的现场。
还有就是,关于这场灾难,并不是除了描写绝望,就是一味歌功颂德,还有一些其他的。人和人之间的东西。
原帖由 Sgli 于 2008-5-23 09:15 发表
很感谢北海月女士的"直",告诉我我的评论还是冒犯了她。现在,我为自己的无意冒犯正式道歉。真的,我无意在这里冒犯任何人。
那天,我在凌晨一点多的时候决定写那篇贴子,本来想十分钟结束,然后睡觉,谁知直到凌晨三点多才写完。粗制滥造一篇那么简陋的贴子也要花两个多小时,足见我的写作能力之低劣。造成我写作能力低的原因是我从来讨厌写文章、太缺乏锻炼。当然,我也不能完全避开写文章;幸亏需要我去写的文章总是强调证据和逻辑、拒绝虚构和臆测,所以我还可以勉强应付。一旦出了这个狭小的范围,我的麻烦就大了。所以说我“文艺”,那太抬举我了,那不是事实;至于什么“年”,那不重要吧。我就不会给北海月女士贴年龄标签,以免得罪属于那个特定年龄段的人。
在发表之前,我把贴子仔细看了几遍,特别注意使自己的措辞温和;考虑到那是我所写过的最长的贴子,而且是在提出异议,为了慎重起见,我预先道歉、目的是消消毒。现在看来,我觉得自己的评论只是在表示不同意和解释为什么不同意,我的姿态不可能更低了。我不知道也无意去知道每个ID背后的是什么人,我敢对素不相识的人的言论发表评论是出于自己关于“No Sacred Cow"的信仰 (这里我用英文不是为了卖弄,主要是担心把那个中性的名词译成非中性)。但现实中Sacred Cow好象还是存在的。
我在网上看过很多辩论,发现一旦一个人的观点已经形成,其他人就很难去改变他了。我觉得这很好:面对变动不居、扑朔迷离的世界的哪怕一个小现象,大家都只是摸象的瞎子;保持观点的多样性,人类蒙对的概率就会大得多。所以,我觉得辩论不必以说服甚至击败对方为目的,谁都不能以为自己完全正确;追求折衷和同意,那是在谈判。但我相信辩论是有重要作用的,它可以提供信息,帮助旁观者形成比较平衡的观点。
目前,我对这个话题已经完全失去了兴趣,所以不准备再发表任何评论。所以,我没有仔细看北海月女士对我的贴子的回复,根本没有看以后大家的贴子。但我觉得大家的贴子的意义绝不会因此减少,事实上,辩论主要是给旁观者看的。我现在连一个旁观者都不是。

最后我想说几句和本主题完全无关的话。
由于懒惰和对写文章根深蒂固的讨厌,我以前基本没有在网络上发贴,不论别人怎么晓之以理(“年轻人看贴要回贴”)、诱之以利(“回贴就可以看到图片”)、甚至人身威胁和谩骂,我都不为所动。几个月前,一位我尊重的朋友使我知道了燕谈;两周前,我需要知道大家对北京奥运会的看法,就到这里发个贴问问,原因是燕谈是我唯一拥有ID的非技术类论坛,而且我觉得这里的人温和并且水平高;一周前,四川地震牵动了我的心,所以我就每天都在网络上到处遛,然后到这里跟跟贴。现在,我觉得自己近来在网络上浪费的时间太多了。那天,当我花了两个多小时发完贴后,这种感觉最为强烈。灾区人民快要开始从抢救生命转移到重建家园了,我的生活也必须重新回到原来的正常轨道。
所以,这贴子可以说是我的告别贴。但是,说是告别也不准确,因为以后我可能还会来看看,在某些情况下我甚至还可能发贴子,虽然频率很小。
我不开新贴说告别的原因:一是在抗灾期间,我不愿意开一个无关抗灾、无足轻重的主题去捣乱大家半天; 二是在本论坛上,除了我的朋友以外,没有人会认识和在意我; 更重要的是,事实上,我这个告别是说给自己听的,因为既然公开说了告别,我就不好意思违背了。
总之,我觉得在这里说告别对我自己很合适和方便,也就不去管大家特别是LZ同不同意了。即使LZ不同意,被我气得戟手大骂,我也不一定知道,所以骂我的效果也不大。不过,我要说声对不起!
谢谢、再见。
S先生,如果是因为看到了不同意见而感觉有压力就告别,这大可不必。
我当然相信作为一个人,无论国籍,都是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我也正是将所有逝去的人们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所以才对报道里的轻浮描写感到愤怒。这点希望您能理解。

我两天前仔细细细看了你的回帖,然后又仔仔细细看了主贴里的报道,再结合我所知的一切,才回复的您,我是认真的,因为不仅是为了我自己。
当然,我也相信您是因为过于繁忙所以宁愿花两个小时回帖也不愿意用十分钟看我的回复。

你不必向我道歉
如果你真的感到愧疚,请邀作者周记者一起面朝西北方,向那些死难者的家人道歉吧!!!

如果有歉意,请您邀作者周记者,面朝西北方,向那些在救灾路途上被山体滑坡埋掉的官兵道歉吧!!!

如果真的有歉意,就请您邀作者周记者一起,面朝西北方,向那些为救出埋在石堆里的人们而挖得满手是血的志愿者和救援人员致歉吧!!!


因为你没有冒犯我,你冒犯的是他们!因为周记者所写的,同时也是您所推荐的文字侮辱了他们!侮辱了那些无辜的死难者和无私无畏的抢救者!


在灾难现场,好些被救的人们,很快就投入到营救者队伍里了,他们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为了看到你们所描绘的灰暗的天空吗?不是!生命是美好的,一些生命的逝去提醒我们,珍惜、尊重和抢救更多的生命,而不是像你们那样,只看到死,而看不到更多的生!!!


昨天看到成都电视台5套新闻里说了这么一个故事:
地震中一男一女护着一个孩子,孩子活下来了,这对男女死了,救援人员和医生都以为死的是这个孩子的父母,结果最后孩子的亲生父母赶来了,这对父母说不认识为了保护他们女儿而死掉的那对男女,大家才明白,死去的两个人其实和这个孩子没有任何的关系!

需要怎样的无私才能做到这点啊!为了什么?为了更多的人,也为了更多的希望!


我没受什么的感召,如果说一定有的话,那就只是生命对生命本身的呼唤!

在我看周记者这篇报道的时候,我极想问的一句话就是:你,你们究竟爱身边的人吗?爱受苦的其他人吗?如果你们能爱别人,就会努力给他们以希望和温暖,而不是冷冰冰的语言和压抑、阴郁和绝望的断言。

我准备参加心理救助行动,希望让更多从噩梦里醒来的人们,不要再去回忆噩梦,而是在大家的帮助下,一起走向新的生活。

这几个县城都将重建,到时候我们将在其中看到关于这次灾难的纪念物。我们不会忘记它带来的痛苦和残酷!而我们也从未想过要掩盖这种真实的残酷!只是不愿意去渲染,因为活着的人会倍感痛苦!

[ 本帖最后由 北海月 于 2008-5-25 21:24 编辑 ]
最后说一点感受:

看了S先生冗长的告别帖,我终于明白了这样的报道为什么会被S先生这样的群体所接受和赞同。因为这个群体的特点就是:永远关注自己多过关注别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及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

当然,这是您们的习惯,我没意见。
但还是请您们多一点对那些被您们作为自恋工具的客体们的尊严的尊重,因为他们也是人,至少在人的意义上,您们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您们和其他人没有区别,尊重别人就是尊重您们自己,尤其是对那些无辜的死难者,我们更应该尊重他们,而不是去打搅他们。

推己及人,如果您们不希望死后被人细致地用安妮宝贝的文笔描写您们流出来的内脏,那么就停下您们的笔,只用静默和严肃来表示对死亡的尊重,对死去的人们的尊重吧!
我说了句“狠话”。本来不该说“狠话”的,“在比战争更残酷的灾难”的处境下,人们悲痛着,祈祷着,渴望着,我们谁有资格在这时瞪起眼睛说“狠话”?那句“怀疑”的“狠话”与施国英女士的一句“狠话”有关,她说:“说句狠话,在比战争更残酷的灾难语境里,还强调什么正面,乐观之类,如果不是官方的政治目的,那就是浅薄的天真。”当时我觉得,如果把强调“正面和乐观”定性为要么“是官方的政治目的”,要么“是浅薄的天真”,那么像我这种胆小的更愿意把人把事做善意推定的人,岂不是非“官方”即“浅薄”了吗?而且我还有个错误的理解,认为只要你敢说“狠话”你就可以摆脱“官方”或“浅薄”了,所以我就说了。

现在看来,我的“狠话”有点太“狠”了,“狠”过头的地方还请大家继续批评。
我希望妄下断言的人们,最好亲自问问获救的灾民,问他们究竟最想要什么,而不是在这里做自己最“人文”的猜想。

那天晚上在KFC,那桌男女说了很久,其间还有抽泣和惶恐的描述,女人最后说完了,顿了好一会儿,她说:哎,终于都过去了,都别再提了!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一点要好好的。我老汉就给我说过了,无论发生什么,都好好过下去。过几天我就回去了,还有好多事要做……

她说的好多事情要做就包括:和其他人一起给死去的亲人找块墓地安放他们的骨灰、做农活、整修房屋……
这就是生活。。
在这里,我要谢谢北海月。因为,你是在传递真正的生命意义。
归根结底,我认为这其实是个人口味的问题。有人喜欢麻辣的,有人喜欢酸甜的,有人喜欢新华社风格的,有人喜欢普利策风格的。

一个正常社会,应该允许不同的风格同时存在,既有四川麻辣烫,也有上海小绍兴。既有歌功颂德的,也有操蛋骂娘的,既有红色的文字,也有灰色的,黑色的文字。

我们的新闻长期有所谓正面和负面之说。周记者的文字,显然是比较负面的,因此在主流媒体上比较少见,也比较不符合一部分人口味。

但是这样的文字和写作风格,不应该被指责为妄言,自恋,不尊重,侮辱,不真实,甚至是编造。

我知道在抗震救灾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和人物,我也会为他们感动。但是他们的英雄事迹,那些成功后的欢呼,可以安慰那些永远失去孩子的父母吗,温总理的热泪,可以帮助那个无助的侏儒重新怀孕生产吗?那些红色积极的文字,必须把那些黑色绝望的文字压在下面吗?

尊重历史,尊重别人的最好方法是真实地记录,不管用什么文字风格,而不是在主旋律声中团结一致向前看,把那些无法挽回的生命,那些不堪承受的苦难,轻轻地从历史上,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

[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8-5-26 00:13 编辑 ]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邹先生说得没错,我同意。
不过这里没有普利策风格,周记者写的也不是新闻,这是一篇灰色调子的副刊文章。
还有,新华社风格也不代表新华社记者的真实水平,他们其实写得出特别有水准的稿件的。
还有就是,这篇稿件确实让人读了一肚子火。
邹峰的风格有点不一样了,多了点从容。
原帖由 九船城 于 2008-5-25 22:28 发表 [img]http://w[img]http://w[/img][/img]
邹峰的风格有点不一样了,多了点从容。
谢谢九船兄的点评,“从容”这个词我太喜欢了。

从容和不从容,有的时候都是给逼的,所以有“时势比人强”的说法。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因为强烈的余震,今天打电话给我的朋友,刚从早班下来,我问她怎么样?她说好得很,正在街上狂买狂吃,还要去洗面,问她为啥这么乐?她说还不知道能活几天呢。

突然想假如有记者采访她,我得祈祷宁可碰到个像楼主帖子里那样的初出茅庐的小字辈,至少心灵还纯洁,千万别那么倒霉碰到个自以为是的**。


原帖由 emmer 于 2008-5-25 22:24 发表
........
还有就是,这篇稿件确实让人读了一肚子火。
还是口味的问题,不会吃辣的人吃了麻辣烫就像浑身着了火,四川人可以吃得津津有味两腋生风。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不需要说那么多文绉绉的、只有自己才看得懂的文青体的语言。想表达自己的抑郁症和孤独症或者恋尸癖和嗜血癖都请去文学专栏。

现实中大部分人都未必受什么主旋律的宏大东西的影响才寻求积极,而是因为,活着并且活得更好是他们生命的本身的要求。他们想要的只是1.活着。2.得到帮助。3.安静。所以,同样是本能地,他们会拒绝看到这类强行将他们拽回到噩梦里的东西。尊重他们的愿望吧。

我再恳求一句:请尊重死去的人,也请尊重还活着的人。

你们这些在遥远的地方活得好好的,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喝咖啡的人,生活得太安逸缺乏刺激的人,请不要拿可怜的灾区人民的、遭受了无尽痛苦而死去的躯体作为你们获得想象快感和独特满足感的来源。

需要这类文字的朋友你们可以自己去欣赏,但请不要赞美和宣传了,求你们了,请体谅一下灾区人民已经遭受重创的内心!
支持北海月
原帖由 zoufeng_1234 于 2008-5-25 22:38 发表


谢谢九船兄的点评,“从容”这个词我太喜欢了。

从容和不从容,有的时候都是给逼的,所以有“时势比人强”的说法。
还多了点宽容,那更令人欣赏
S先生真不该走的,惋惜中.
童先生,我上两帖只是平白地聊天,针对问题而已,谈不上"批评"啊,顶多算商榷。
对主帖我没有什么大感觉,更关注的是“为什么那么多学校倒塌”这类问题。
其实在论坛我最难理解的就是网友间的互掐、过度指责。我看S先生也只是安静地说出来自己的想法,无意以语言刺伤任何网友。这样安静地离去,挺好。
无论何时何地,如果没有受人委托,我只代表自己说话。
无论何时何地,如果没有拿人钱财,我只喜欢自己喜欢的。
刚才我去了燕谈链接的《今天论坛》,发现也有一个“地狱72小时”的帖子,是北岛转的,是同一篇文章,其中有个跟贴,转引了北海月的大量跟贴,最后还有这一段,引起我的强烈好奇:

这篇报道的编辑Sgli在回答这篇文章的真实性的时候说:
我马上查了关于纪行的解释:
纪行[travel notes;travel diary]
DR.EYE上的解释是:1.travel notes; notes on a trip
指记载旅游路上的所见所闻的文字形式可为口记,笔记行为旅行记述旅行见闻。

我问他:纪行的风格介于报告文学和散文之间,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求被当作报道一样对待?
他没能回答,含糊其辞,装模作样地摆了一下姿态,就开溜了。


说Sgli居然是这篇报道的编辑!



[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8-5-27 23:17 编辑 ]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奇怪。有链接吗?
原帖由 emmer 于 2008-5-27 23:37 发表 [img]http://w[img]http://w[/img][/img]
奇怪。有链接吗?
http://www1.jintian.net/bb/viewthread.php?tid=4426&extra=page%3D1&page=2

回帖人“青年节”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好像也是转贴的,原来的链接是网易上一个叫ydinging的人发的。真是见鬼了,怎么跟我的邮箱名字那么像?不过肯定不是我。
转贴的人搞错了吧,Sgli没可能是这篇文章的编辑啊。很奇怪的,这篇文章一会儿说是《生活》杂志记者写的,一会儿说要发在《周末画报》上。
不管怎么说,这篇文章肯定发表不了的,所以不存在编辑是谁的问题吧。
原帖由 emmer 于 2008-5-28 00:11 发表 [img]http://w[img]http://w[/img][/img]
好像也是转贴的,原来的链接是网易上一个叫ydinging的人发的。真是见鬼了,怎么跟我的邮箱名字那么像?不过肯定不是我。
转贴的人搞错了吧,Sgli没可能是这篇文章的编辑啊。很奇怪的,这篇文章一会儿说是《生活》杂志记者写的,一会儿说要发在《周末画报》上。
不管怎么说,这篇文章肯定发表不了的,所以不存在编辑是谁的问题吧。
还有一点奇怪的,里面大量内容和北海月的帖子一样,到底谁引谁的。网易的帖子也提到了燕谈,而且有链接。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原帖由 Sgli 于 2008-5-20 16:29 发表
很感谢金丝铁线兄带来这么好的一片文章

一周来,我看了很多的关于地震的文章。由于这类文章实在太多了,我往往只能匆匆浏览,这篇文章吸引着我细细地看。
这证明Sgli不是这篇文章的编辑。

一个CCTV,有些话很想说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这里的讨论,因此专门注册了想来说两句。首先介绍一下自己,我就是一个正在灾区报道的CCTV,不过有一点不一样,我是在英国拿的新闻学硕士,而且在BBC也呆过一个多月,亲身见证也参加了他们的一些报道,对西方的媒体多少有点见识。
    我想说的是,第一:大家可以对CCTV或者新华的新闻嗤之以鼻,的确,在灾区我每天都会收到从中宣部到台里的各种指示与禁令。但是,请你们不要看不起CCTV或者新华的记者(呵呵,有点自吹自擂了)。其实,我们中间有许多人对很多社会问题看法非常的尖锐和透彻,我们的思考绝不像节目或者稿件中体现出来的那么弱智。可惜,没有办法,我们还需要这份工作,因为要吃饭,要养家。另外告诉大家,我们CCTV内部许多栏目评奖时,获奖的节目大多是无法播出或者是作为内参的,而且,我也知道,新华社每年有许多的稿件以内参的形式刊发,影响着许多决策的出台或者至少促成了许多问题的解决。我在BBC呆过,我很羡慕他们的舆论环境,真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更尊敬中国那些有思想的新闻工作者,在刀尖上跳舞,这需要更高的能力和勇气。
    第二:作为新闻工作者,在写要发表的新闻稿件时,有三点是必需的。第一,真实。一个指头的真实不是真实,这种真实是十个指头的真实!第二,客观。当然每个人都不可能绝对客观,但是有意识的掺杂个人的感受(无论是不是小资)显然是不合适的。第三,社会责任感。这个东西有点虚了,其实我个人理解,你的报道对社会有益就是有社会责任感。可惜,是否对社会有益又是一个主观判断的问题了。我觉得,这位24岁的作者和许多对该文表示赞赏的一定觉得这篇文章真实而且与众不同的记录了灾难,是对社会有益的,因此是有社会责任感的。我的看法是,一个只描写了一个指头真实的、有意识的掺杂了个人感受的文章(换句话说一篇并不真实客观的文章)已经完全背离了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新闻准则,不可能是对社会有益的,因此也是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当然,在英国的新闻法中,只有一种情况例外,如果媒体能够证明,某篇文章是记者经过了深入调查,也就是说记者已经尽力去了解事实之后写出来的,即使文章是失实的也无所谓(法官还有判错案的时候呢)。可是,我觉得这篇报道应该不在此种特例之内吧?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愚见,欢迎大家拍砖。实在是不好意思,是不是我的话有点太尖刻了?但愿不要打击了这位24岁女记者的信心。
欢迎热血,是位MM啊。

欢迎光临燕谈

回复 146楼 的帖子

完全同意,一点也不尖刻。
不过,我有时候在想,现在你还有热血,会不会过了三年五年,被许多很重复,很琐碎,很日常的东西消磨掉呢?我想无论如何,在主流媒体更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是站在外面貌似自由独立,却其实隔山打牛的人做不到的。但是,这些东西如何表达出来,为人所知呢?还是根本不需要为人所知?
假如要有一点东西的积淀,也许这样的等待要花上十年二十年的等待,做许多繁琐枯燥的功夫,这些热情最终奔向何方呢?有多少人在做这样的事情?也许有吧,比如说吴晓波,但是他能说出来的,又占他所知的多少?是与不是,怎么样来估量呢?
一些不成篇章的思绪,请热血兄指教。希望以后能常常看到热血兄的帖子。
原帖由 鲁阿丁 于 2008-5-28 23:24 发表
欢迎热血,是位MM啊。

晕菜!哪里看出来是MM的啊?

回复emmer

怎么说呢?你说的这个问题我其实也常常在问自己,无法回答。其实同我刚满腔热血的从英国回来时相比,现在已经只能是有些热血了。我觉得,在中国的媒体人中,像有吴晓波这样水平思考的人多的是,在这方面吴晓波不算什么,可惜像吴晓波这样有勇气的人,凤毛麟角。要想思想自由,必须经济自由,真的!我现在每个月要还房贷,要还信用卡,所以我只能是尽自己所能做些什么,或者选择不说。另外,我觉得总有那一天的!但愿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还能“有些热血”。
    另外,不好意思,我是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