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地狱七十二小时

撰文:周雅婷

这场战争中,人类一直看似胜利在望,最终却一败涂地。

5月13日,聚源中学,活着的地狱

上百具尸体塞在白色的袋子里,并排摆在地上。

我从未想过一生中会面对这样的一幕。

我蹲在地上拍了张照片,照片里的尸体几乎看不到尽头。人们在袋子之间走来走去,揭开每个袋子,辨认尸体的模样。确认不是自己的亲属,没有欣慰,又陷入紧张的寻找。一个女人蹲在地上,把袋子揭开小口,里面漏出两条细嫩的小腿,是个儿童,穿着蓝色的短裤。那女人蹲在那里,犹豫了很久,最后站在他旁边的男人把袋子完全揭开。里面的孩子穿着白色的米老鼠汗衫,脑袋已经肿胀得无法辨认,整个脸是紫红色的,面目全非。我顿时头晕目眩,妇女坐倒在地,倒吸凉气,嘴里啊啊地发不出音来。男人蹲下来,对着尸体哭起来。

我晃晃悠悠地勉强走出殡仪馆大厅,在路边剧烈地吐起来。这里是都江堰城外的殡仪馆。地震后的第二天。遇难的尸体如同货物,被放在卡车里运来。工作人员每次把几个尸体摆在推车上,拉进大厅,并排摆在地上。推车就是超市里理货常用的那种。之后,尸体反复地被消毒水喷洒,但是依然无法掩饰阵阵尸臭。

这里的很多尸体来自聚源中学——都江堰附近的一所乡镇中学。24小时前,孩子们还都在上课。

我到达聚源中学的时候,它已经面目全非。半边教学楼完全垮塌,钢条狰狞地从另外半边张牙舞爪地龇出来。学校被封锁,除了救援人员谁也不能进入。学校对面的篮球场倒是开放,连续的雨水把它搅成了泥塘。不过现在更像停尸房。孩子们的尸体就这样摊开放在篮球场上。我的脚深陷在黑泥浆里,被这样的阵势吓呆,惊吓我的除了尸体,还有活人。学生的父母家人哭着喊着,跑来跑去,跌倒在泥里,再爬起来。

操场上搭起了各种各样的简陋帐篷。每个棚子都如同骇人的坟墓,里面躺着死去的学生。家长们围在尸体旁边,送孩子们最后一程。他们为孩子换衣,换鞋,仔细地用棉被包裹身体,再在上面放松枝祈福,最后烧纸烧香。整个过程伴随嚎啕大哭以及念念有词。每个被牢牢裹住的身体,都曾经鲜活,他们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如今这一切都结束了。

“她叫张蕾,我女娃。”这个父亲,看见我默不作声地拿着录音笔站在一边,走过来轻声和我说话。张蕾裸着上身躺在地上,乱发遮住了脸,我隐约看见她嘴里的白牙。微微隆起的胸膛刚刚开始发育,却再也不会成熟了。她的母亲扑倒在泥里,一脸一身的泥,她咧嘴大哭,我才发现嘴里也是泥。我想看看看她的眼睛,但是又害怕看见。亲戚们一边安慰母亲,一边不熟练地为尸体换衣。他们的生疏拯救了我,我始终没看到她的脸,我只是盯着她白皙的背部流泪。我本意没想哭,更多是震惊,但是棚子里的烟雾缭绕刺激着我的泪腺和脆弱的神经。

棚子里的每个人都在哭。一个侏儒蹲在火盆边烧纸。她的脸几乎趴到了火里。她女儿的尸体就在旁边的一扇白门上,包裹的被子一角漏出一根淤青的手指。我想象这样的一个母亲要经历怎样的磨难才能像常人一样怀胎十月,更不要说抚养孩子到长大。如今,她这些年的付出,只换回了棉絮里一个冰冷的尸体。她前后晃着短小的手臂,喊道:“我的孩子啊,你是好孩子啊,不应该啊……”

我正揪心地看着她,一个爆竹的碎屑炸在我身上,右腿被灼烧得炙热,但是我一动没动,面对如此多的死亡,我还能为什么所动呢?炸在我身上的爆竹叫升天炮,预示死去的人将升上天堂。如果他们真的升上天堂,活着的人正在经历地狱。

一个披头散发的母亲正在雨里追赶一辆黑色的SUV。她穿着拖鞋,溅起高高的泥浆。她拦住车,大喊:“我们要火化!带我们去火化场!”车主拒绝了,他的车上已经躺了3具尸体。母亲两眼通红,继续叫嚷:“我们要火化!”到SUV开走,她还是那句话“带我们去火化……”

聚源中学计算机教师,老张,静静注视着篮球场。他身材瘦弱淡薄,带着大而圆的眼镜,坐在椅子上,这是他学生上课时用的椅子,后面还有编号,24号。我试图采访他,他就干坐着,对我的问题置若罔闻。许久,我要放弃的时候,他突然对着录音笔说:“能不能帮我们申请点吃的和水?我们需要一些棉被,还有更多的篷子……”之后是很长的沉默,他又说:“我们从昨天就没吃东西了,也没有水,楼都塌了,好久也没人来,我一直在组织大家抢救,但是太多了,太多了……”

我转身离开的时候,听见他在那里喃喃地说:“一下子就塌了……塌了!”


5月14日,都江堰,混乱(小标题)

都江堰城区一片混乱。聚源中学只是灾难的冰山一角。

城区街道两侧搭满帐篷,由于昨天的雨水,帐篷里潮气很重。几个家庭成员坐在地上,紧紧挤在一起驱寒保暖。能这样靠在一起是幸运的,还多家庭可能永远地失去了亲人。

“我们早晚要暴乱的!你听见没有!早晚要暴乱!”一个瘦高的中年男人,几根头发稀疏的贴着脑皮,站在都江堰中医院门口,对着面无表情身着迷彩的战士吆喝。几个妇女抱着男人的腰,边哭边向后拉拽,说:“再等等吧,再等等……”“等?!两天了!再不救就死光了!让我进去!你们傻站着干啥?!”男人两眼通红,脸也憋得通红,一只手在空中乱舞。周围围着一群人,有几个还在哭。男人终于挣脱看抱着他的几个女人,但是他并没有冲向医院大门,他似乎突然耗尽了所有能量,站在那里,目光呆滞,喃喃地说:“再不救人,我们就暴动……”“暴动”两个字重重地落在地上,砸得中医院门口的人群一片安静。

围满人的除了中医院门口,还有新建小学。这里哭声震天,家长们把狭窄的校门死死围住。“造孽啊!”站在我身别的一名长相清秀的妇女,长吸一口气,声音从我的左耳穿过右耳,传向马路的另一边。之后,一浪高过一浪的哭声喊声,将我淹没其中。

学校门口是一排沉默的营救人员。他们穿着黑色的雨衣,排成人墙,把学校的入口包围起来。他们被彻底地禁止交谈。 雨水模糊着他们的面孔,也模糊着他们之间的距离,远远看来他们就是一堵胶皮的黑墙,隔离着学校和操场、遇难学生和焦急等待的家长。

马诚宇这时候也站在我身边,眼睛湿润地向里张望。早上他骑着车子送十岁的儿子上学,那是他最后一次见到他。地震的时候,马诚还在上班,几十秒的晃动后,公司的楼没倒,迷糊了一会儿,突然想起了儿子,就一路跑到学校。一到学校他就呆住了,大半个教学楼塌了,只有老师办公室的一半还勉强立着。雨水打在废墟中,溅起一片哭声和救命声。陆续跑来的家长都有些发愣。突然一个人大叫:“快救人啊!”马成宇这才醒过来,冲上废墟,用手开始刨挖。几个人用力搬开一片墙面,里面横七竖八地躺着一堆娃娃,他们或者相互摞压,或者被水泥板卡住,哭声突然暴露出来,不哭的已经闭上了眼睛。马成宇心急如焚,一边大叫儿子的名字,一边把能移动的孩子背出废墟。家长的自救进行了几个小时,救援部队来了。家长们被清出学校,部队把守住学校的大门。那一刻马成宇以为希望来了。现在,站在学校门口,他为自己当时配合部队懊悔不已。

震后当天,由于雨水过大,新建小学的营救部队,停止救援了几个小时。门口的家长从满怀希望,变成焦急,最后变为愤怒。他们质问,你们到底救还是不救?守门的部队没有什么答复。他们是军人,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

几个小时过去了,不知道是由于家长的愤怒造成比营救更大的危险,还是他们终于接到了命令,部队又开工了。但是他们进度缓慢,又引发了新的愤怒。但是他们又能怎么办呢?他们没有工具,缺乏经验,他们还没训练如何面对灾难。

从昨天到今天,部队的营救有条不紊,唯一的问题就是太过缓慢。焦急和愤怒的家长耐心达到了极限,他们需要个出口发泄。突然人群里一阵骚乱,远远地看见有人相互推搡。打起来了!

打起来的是两个家长。一个家长对另一个说:“别哭得太凶了,又不只是你的孩子在,我们的都在!”被劝的家长伸手就是一巴掌,哭着喊:“我哭你还要管!”被打的人惊愕之后,冲上去,两个人撕扯起来。所有人都在劝架:“不要打自己人,要打也是他们!”我朝说话人手指的方向看去,那里站成一排守门的部队小伙子们一脸的无辜。

比等待营救更凄惨的是什么?是被遗忘。

都江堰城北的一所网吧,一楼被二楼压垮,五十多人没有一个逃出来。如今唯能看见的是一块写着“不准未成年人入内”的铁牌。

谢苗还有几个月就18岁了,地震前一个小时,她来这个网吧上网。之后她就再也离不开了。现在,她的母亲站在曾经的网吧门口,和一个穿红衣服的小伙子说话。

“有人来过吗?”母亲问。

“有,看看又走了。现在没的时间来挖。”小伙子说。

母亲沉默一会,又问:“真的没有活着出来的?”

“没有,听说过几天来挖挖,就一起运走了。”

“运到哪?”

“不知道,烧了吧,怕有病要集体处理。”

小伙子说得心不在焉,母亲却震惊得前后晃动起来,她用手捂住了嘴巴。她那个白皙爱美的女儿如今要和一群不认识的人一起化为灰烬,她连最后一眼也看不上了。

好久,母亲沙哑又愤怒地问:“为什么不让认就运走!”

这是个质问句,却用了肯定的语气。我受够了小伙子没心没肺的回答,走上前去,拍拍母亲的肩膀说:“不会的,一定让认。学校那面都是让认的。你为什么不早些来呢?”

“我每天都来,我也去指挥部找了,没人管啊!”母亲最后还是哭了出来。

我无言以对,把头扭向网吧,那个“不准未成年人入内”的铁牌在太阳下闪闪发光。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转两则《地狱七十二小时》后的留言,里面的观点和分析我部分同意,部分持保留意见,部分无法证实。但是,他们都在讲理。那就大家一起讲讲看。】

[匿名] 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人人都很聪明,人人都很觉悟高  [ 61.172.206.*] @ 2008-5-20 15:09:37
我觉得就记者质疑的2大点来说
在这样大的教学楼前,放任家长自行挖掘,会不会造成大规模塌方?可以理解当时家长的焦急心情,毕竟是自己的孩子也被压在里面,在挖掘的过程中,出现为了拉出自己孩子而不顾更里面的孩子安危的可能性有多少?
刚到来的救援部队在硬件条件不够的情况下不敢贸然动手挖掘,如果在他们挖掘的过程中引起了塌方,外面的家长是不是会更加愤怒?

认领,28度的天气下,放着可能引起疫情的高度腐烂的尸体等待可能全家都遇难的认领的代价是什么?最初挖出来的尸体是等候认领的。
5毛党,是个很无聊的事情,凡事都是要看多方面的,我们不在现场或者说不可能了解事件的360度,给出自己的观念都有片面性,多听听各方的不同的声音并不是不好,但是也要允许别人提出不同的观点,站在zf这边就叫5毛党,那不站着的叫5cent党么?

双道  [125.118.27.*] @ 2008-5-20 15:56:41
1."地狱七十二小时"文笔是流畅的,描写是动人的,看完是激动的,真相却还是不了解的.

2.因为,如同CCTV的经典报道,直至结束也没有看到DL或其他无数被爱国粪青唾弃对象的表述与说明,本文中是那些迟缓无能没有受过训练的愚蠢士兵及他们那个被无数自由小右痛恨的主子,.

3.效果惊人类似,广大爱国粪青根本不用去了解XZ问题的由来,马上以无比的革命激情在全世界范围向帝国主义走狗开战;),自由小右看完本文立即以高昂的激情在网络开骂.

4.调查事情的背景,再现当事人各方的真实表述,客观的思考评论,这些才是是有价值的深度新闻的生命,也只有这样的新闻才能有公信力,这样的话语表达才是自由理性的舆论之声.

5.什么样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什么样的人,不管是在CCTV还是在非主流舆论,中国的新闻记者离自由之声还是差的远呢,做人不能太CCTV,太CNN,要牛博,要真相.

6. 作个有趣的游戏,把"地狱七十二小时"改成巴黎七十二小时,把家长改成金晶,把士兵改成ZD,..........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菜农说了,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面对同样的灾难,每个人的感受以及形成的文字都会不同,我们所需要的就是这种不同和差异。有不同的声音才是和谐的基础,有不同的观点才是进步的基石。

“她敢把这篇东西给灾区人民看吗?
他们能认同她的那种浓烈的自恋气息吗?”
这两个问题有点奇怪,写出来就是让人看的,怎么还有敢不敢的?一定要确认别人认同才敢写,那还叫记者吗?

应该改成:“主流和谐媒体”敢登吗?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向认真的文艺男中年和同样认真的北海月致敬。我曾经也被人戏称为文艺男中年,但是显然我缺乏这样的认真,事实上也不够文艺。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看见大家继续在为主贴争论,忍不住再说两句。

北海月的主要观点就是,这样的文字太小资,太文青,太自我,不适合拿出来给大家看,至少是现在不适合。或者说,和抗震救灾的大环境不和谐。

我记得的北海月在地震后也写了一个帖子,在我看来也是很感性很自我,很文青小资,记得她写到前男友对她的关心,写到石久让的音乐,写到自己没有爱情,照样可以过得很好。我觉得写得很好,这个帖子也被加精了,说明也得到大家的认可。

主贴的作者无非更深入震灾中心,看到的东西更残酷和无奈,描写的东西更惨烈更血腥,用文青小资笔调写出来,对比更强烈些。

我不是特别喜欢小资风格,但是也不反对小资,关键是不能双重标准。

也许北海月会反驳,她是专业记者,写的是正式的稿子,我是普通网友,写出来只是给论坛网友随便看看,所以是不一样的,那我就没话了。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OK
1. 我没有说你写的东西不好,或者说不该写。相反,我说写的很好。

2. “在灾区,我们就要帮助灾民,鼓舞他们,帮助他们,真实记录,轻轻埋葬那些残忍,而不是总是力图挖出来反复刺痛那些需要安宁的人。”---------

说的很好,作者去了,“轻轻埋葬那些残忍”,她发现根本无法做到,“力图挖出来”她发现根本不需要用力,那些东西会闯入视线,"反复刺痛", 那里的人们还没有脱离地狱,所以不存在反复,于是她"真实记录"了,用她所谓文青小资的笔调。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原帖由 北海月 于 2008-5-22 22:57 发表 [img]http://w[img]http://w[img]http://w[/img][/img][/img]
“用文青小资笔调写出来,对比更强烈些。”

呵呵,原来是效果论者。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就不要了吗?

为了效果而放弃真实,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耻辱而不是荣耀。
并且,这个说法也完全不能作为理由提出来。
对不起,让你误解了。
我说“用文青小资笔调写出来,对比更强烈些”,是因为你原来主要是诟病主贴文章太小资了。

我的意思是,因为你写的也很小资,可以说比她更小资,而她只是因为写的是那些更血腥更真实的东西,所以文字的小资风格似乎和环境冲突更大了,对比更强烈了。

你现在不批她的小资风格,转而批她不真实,是不是前后不一了。

[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8-5-22 23:28 编辑 ]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原帖由 emmer 于 2008-5-22 23:10 发表 [img]http://w[img]http://w[/img][/img]

zou先生实在是替月MM想得周全,这句话一语道出了症结。资深媒体人极力推荐,将要发表在纸质媒体上,当然影响和后果是不一样的。网络可以自由传达个人情绪,媒体却必须要为读者负责。
另外似乎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常常情不自禁赋予某些词语本来没有的涵义,比如说“不同声音”,比如说“非主流”,好像只要“不同”必定是“好”的,就好像我们常说美女通常无脑,所以丑女就一定内秀,其实美丑智愚的分配都是天然的,比例大致相当。
Emmer 也替我想的很周全,呵呵。

可惜我不太认同,emmer 似乎把网络排除在媒体之外,事实上,网络现在成了最重要的媒体,我们只要想一下关于地震的信息有多少来自网络。有多少来自纸质媒体就知道了。事实上那个记者写的东西,很可能只是在网络流传。即使印在了纸媒上,看到的人也不如网上看到的人多,除非出现在“主流”大媒体上。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emmer如果是主编,有权改文字,还有权批评她:拿着录音笔愣在那里干嘛,想偷懒啊?

“侏儒”用词不当-----她真的是个侏儒,那该怎么写呢?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就算我逻辑混乱吧,只讨论一句话:“你怎么知道那里是地狱?你去过灾区吗”
------------------------------
1.我没去过,但是如果我的孩子如果还埋在倒塌的教学楼里面,武警又把学校围起来不让家长挖,而且又看不到专业的救援队,那么那个地方就是地狱,无论是对我还是对我的孩子。当然,如果真的确认死亡,我希望那些孩子都去了天堂。

有人说过,天堂和地狱是同一个地方。

2. 题目是“地狱七十二小时”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原帖由 emmer 于 2008-5-22 23:53 发表 [img]http://w[img]http://w[img]http://w[/img][/img][/img]

是啊。你说对了,偶不是主编,没资格批评。为此我要感谢网络,否则这些文字大概上不了版面的,版面是有限制的,因为纸张是有限的,油墨也是有限的,印刷机耗电量很大。


“侏儒”用词不当-----她真的是个侏儒,那该怎么写呢?

----------------------------------------------------
一个身材不高的女性
你不是说熬夜太多要休息了吗,怎么还在?

"身材不高的女性", OK, 我们就把她定义为邓亚萍的高度吧:150cm,对于怀孕生产来说,这样的高度和170cm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但是侏儒的高度可能是100cm-120cm,差不多就是六七岁小孩的高度,怀孕生产对于她们来说的难度肯定和150或者160,170是没法比的。因为侏儒的小孩不是小侏儒,完全可以是正常大小的胎儿的,所以........

[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8-5-23 00:17 编辑 ]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文艺男中年夜战法律&媒体女精英

嗯,不错!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认真的人什么都好,就是喜欢告别不好。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我还怀疑周记者写这篇东西是拿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经费。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金丝铁线这么认真地对比资料和道歉,让人很感动。

我又回去看了一下原文,13号那天,聚源中学确实是焦点,但是作者说了,救援现场是封闭的,那个开放的篮球场是暂时放尸体的地方,当时大量学生都被埋了,挖出来的并不是很多,有些已经送到火葬场了。大量焦急的家长都在封锁线外,那个篮球场反而显得比较安静。上面的照片都是新华社记者拍的,估计一般媒体记者都没法进入救援现场。

那张母亲要冲出封锁线的照片,显然摄影记者是在封锁线里面,才能拍到这么生动的照片,如果记者没法进入封锁线,那只能拍到一些背影和后脑勺,还有伸长的脖子。

一方面封锁线进不去,一方面这位记者似乎刻意回避了那些热闹的地方,去关注一些不被人关注的地方和人物,所以她去了相对安静的篮球场,然后写了那个张蕾的父亲,那个失去孩子的侏儒。

如果她没有到达救援队和温家宝所在的现场,然后说武警战士是如何勇敢救人,温家宝是如何指挥,如何感人,那才是不负责任的编造。

难道非要写如何成功救出人来,温家宝如何动情落泪,如何嗓子沙哑声嘶力竭,救援队员如何救别人而不去找亲人,人们如何团结互助,如何感激党和政府,如何对未来充满希望,然后空喊两句“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这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这样的记者才是好记者?才算很CCTV?很新华?

避开热闹的场面,记录小人物的悲苦,绝望和无奈,就是太小资,不合谐,太普利策?甚至是臆想和编造?

马勒格彼得

[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8-5-24 09:44 编辑 ]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我理解Sgli,他和城骁有点像,就是特别认真。他们对自己的每个字都很负责,对对方的论点也认真地辨析。结果遇上了乱拳式的论坛对掐,他门觉得自己的认真得不到对方同样认真的对待,所以觉得很伤心,很无奈,最后选择了告别。

比较巧合的是,Sgli和城骁都正好遇上了法律工作者,而且还是那种会令对手生畏的优秀的法律工作者,所以结局也有点像。

我开始也比较认真,只是后来很快也学会了乱拳,所以至今没有告别。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归根结底,我认为这其实是个人口味的问题。有人喜欢麻辣的,有人喜欢酸甜的,有人喜欢新华社风格的,有人喜欢普利策风格的。

一个正常社会,应该允许不同的风格同时存在,既有四川麻辣烫,也有上海小绍兴。既有歌功颂德的,也有操蛋骂娘的,既有红色的文字,也有灰色的,黑色的文字。

我们的新闻长期有所谓正面和负面之说。周记者的文字,显然是比较负面的,因此在主流媒体上比较少见,也比较不符合一部分人口味。

但是这样的文字和写作风格,不应该被指责为妄言,自恋,不尊重,侮辱,不真实,甚至是编造。

我知道在抗震救灾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和人物,我也会为他们感动。但是他们的英雄事迹,那些成功后的欢呼,可以安慰那些永远失去孩子的父母吗,温总理的热泪,可以帮助那个无助的侏儒重新怀孕生产吗?那些红色积极的文字,必须把那些黑色绝望的文字压在下面吗?

尊重历史,尊重别人的最好方法是真实地记录,不管用什么文字风格,而不是在主旋律声中团结一致向前看,把那些无法挽回的生命,那些不堪承受的苦难,轻轻地从历史上,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

[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8-5-26 00:13 编辑 ]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原帖由 九船城 于 2008-5-25 22:28 发表 [img]http://w[img]http://w[/img][/img]
邹峰的风格有点不一样了,多了点从容。
谢谢九船兄的点评,“从容”这个词我太喜欢了。

从容和不从容,有的时候都是给逼的,所以有“时势比人强”的说法。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原帖由 emmer 于 2008-5-25 22:24 发表
........
还有就是,这篇稿件确实让人读了一肚子火。
还是口味的问题,不会吃辣的人吃了麻辣烫就像浑身着了火,四川人可以吃得津津有味两腋生风。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刚才我去了燕谈链接的《今天论坛》,发现也有一个“地狱72小时”的帖子,是北岛转的,是同一篇文章,其中有个跟贴,转引了北海月的大量跟贴,最后还有这一段,引起我的强烈好奇:

这篇报道的编辑Sgli在回答这篇文章的真实性的时候说:
我马上查了关于纪行的解释:
纪行[travel notes;travel diary]
DR.EYE上的解释是:1.travel notes; notes on a trip
指记载旅游路上的所见所闻的文字形式可为口记,笔记行为旅行记述旅行见闻。

我问他:纪行的风格介于报告文学和散文之间,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求被当作报道一样对待?
他没能回答,含糊其辞,装模作样地摆了一下姿态,就开溜了。


说Sgli居然是这篇报道的编辑!



[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8-5-27 23:17 编辑 ]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原帖由 emmer 于 2008-5-27 23:37 发表 [img]http://w[img]http://w[/img][/img]
奇怪。有链接吗?
http://www1.jintian.net/bb/viewthread.php?tid=4426&extra=page%3D1&page=2

回帖人“青年节”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原帖由 emmer 于 2008-5-28 00:11 发表 [img]http://w[img]http://w[/img][/img]
好像也是转贴的,原来的链接是网易上一个叫ydinging的人发的。真是见鬼了,怎么跟我的邮箱名字那么像?不过肯定不是我。
转贴的人搞错了吧,Sgli没可能是这篇文章的编辑啊。很奇怪的,这篇文章一会儿说是《生活》杂志记者写的,一会儿说要发在《周末画报》上。
不管怎么说,这篇文章肯定发表不了的,所以不存在编辑是谁的问题吧。
还有一点奇怪的,里面大量内容和北海月的帖子一样,到底谁引谁的。网易的帖子也提到了燕谈,而且有链接。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一个帖子引来CCTV记者,太意外了,欢迎热血!

顺便再贴点CCTV的东西:
关于15集的地震纪录片,陈晓卿的思路很清晰:从个体切入,拒绝宏大叙事,不搭理党政军,用最实在的镜头,做三件事:记录灾民,记录灾民,记录灾民。镜头的腿就是灾民的腿,镜头的嘴就长在灾民脸上,镜头的心就装在灾民胸膛。

计划是做9个县,在每个县里,尽量平实地再现人性:善,或者恶,绝望,或者希望。这些人性并且不是抽象的,也不是符号化的,而是由一个个真实的名姓承载,一个个真实的肉身呈现。(说到这里,陈晓卿顺便嘲笑了一下“为了61个阶级兄弟”的做法,在他看来,这就是将血肉之人符号化之典型。)

我相信在这段日子里,陈晓卿能拍出不错的纪录片,因为比起之前部分嗜血成性的媒体,他们将镜头还原到了“普通人”身上,并且以这些“普通人”的视角去审视灾难。

在他们的镜头下,灾民不再是被猎奇,被观赏的对象(不客气地说,此前一些“消费悲惨”的镜头就是一种猎奇,一种观赏),而是真正的主角——他们被还原成“普通人”,与你我一样,有血有肉,要哭要笑,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在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那一瞬间,被大地震夺走亲人,毁灭家园。

陈晓卿原打算将这部纪录片叫做《幸存者》,我觉得很好,但这个名字据说已经被毙掉了。好嘛,我替他老人家想了一个名字,绝对不会被毙掉,也是最近很多领导人都在用洪亮的破锣嗓高喊的:《去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以上帖子转自牛博网,下面是这个帖子的沙发贴
评论 (28) 按反序排列  
[匿名] Accer [221.221.105.*] @ 2008-5-28 22:49:15
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人民从一个灾难走向另一个灾难
                                    反对 0     51 支持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纯属抬杠

我们往往只能看见的是钢铁般的拳头

但是里面的指头已经残缺不全,血肉模糊。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CCTV过滤掉的,被周记者补上了,而CCVT强化的,被周记者选择性失明了,这不挺好的,正好互补。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回复热血的帖子

我是认真的,尽管口吻有点开玩笑。

“选择性失明”这个词也许使用不当,但是,各种声音和视角的总和就是真相本身。当CCTV选择性很强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和CCTV有不同选择的声音和视角。

十指连心,不知道这个词用在这里合不合适,如果每个指头都代表着某一个视角下的真相的话。至少我希望我的指头越完整越好。CCTV不可能给我完整的,我肯定会找互补的。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完全认同泽雄兄的表述,唯一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有人看了要愤怒。

即使有人看了灾难幸灾乐祸,我觉得这样的人也让人同情而不是愤怒。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好像涉及到了两个话题
1. 真善美,到底那个是更重要的。在我看来,从新闻的角度,“真”是绝对第一位的。

2. 即使是“对于失去了亲人和家园的灾区人民,对于那些第一时间赶赴了前线的军人们,对于那些已经坚守了许多日子的白衣天使们”,如果我们把他们看成是理智健全的人的话,他们依然有选择的权利,作为媒体也不能替他们做选择和过滤,尽管这种选择和过滤是善意的。

我们曾经很多坏事都是因为善意造成的。我个人永远把“真”放在第一位。

--------------
刚刚看到周泽雄兄的回帖,我认同,而且我认为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我们一些人把灾区的人们都当成小孩和病人,然后想当然地替他们做了选择,什么样的文章是他们该看的,什么文章是不适合看的。

[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08-5-30 00:35 编辑 ]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小妹啊
1. 是否新闻稿可能有专业的定义,但是作为没有去过现场的人,任何关于现场的文字我都可以看成广义的“新闻”。

2. 我希望不是所有的媒体只有一个选稿标准,而且目标读者群是单一的。简单点说,我希望百花齐放,选择越多越好。而且我认为灾区的人在阅读需求上和我们没有本质区别。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