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话题很想听。猪头提供的网址缓冲为0。昨晚试过效果不错。我先去电视上找找~~~

猪头推荐的好!

超级清晰!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
电视上没有这个台。电脑上终于打开了。有些慢。
木匠师傅比主持人要好看~
正在看。

节目播完了

献花给木师傅~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


[ 本帖最后由 九船城 于 2008-7-2 19:36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我刚回到家,已经结束啦?还好船兄贴了截屏图。
这几张表情太生动了。乌搞党看到了不知道会配上什么词呢。
吹牛而已,大家不要当真。

至于形象,俺一直是没有什么自信滴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看了,看了,木匠师傅好帅啊哦。喜欢听木匠师傅吹牛。是不是明天还有啊?
总有一天,我会遇见我内心的生命,会遇见藏在我生命中的欢乐,尽管岁月以其闲散的尘埃迷糊了我的道路。
五大名著中的法文化 之一《水浒》 逼上梁山 等待大赦
  
上一集        下一集
今波: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历史,各位好 这里是《文化中国》,我是今波。从今天开始咱们来说中国五大名著中的法文化,哪五大名著?四大名著大家非常熟悉,《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第五大名著我们选择的是《金瓶梅》。今天首先咱们从《水浒传》开始,看看在古代,法文化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看《水浒》它既是一部好汉造反的传奇,其实也是英雄落难的故事,“逼上梁山”与其说体现了好汉的豪迈,不如说,是英雄的无奈,您看那些好汉,哪怕是人命大案在身,他们第一选择往往是在江湖上逃避,或者说是老老实实地吃官司,只有走投无路了才上梁山,那么这背后原因究竟何在呢?今天我们请到的依然是复旦大学法学院的郭建教授,教授您好。

今波:您瞧瞧这《水浒》前半部,几乎就是那几位主要好汉的犯罪史,或者是吃官司的历史啊。

郭建:对,你看这前面从鲁智深开始,三拳打死镇关西,逃走。林冲,误入白虎节堂吃官司,发配。然后再带出武松,带出宋江,一个个都是负案在逃的犯人。

今波:咱们首先来看被高俅设计陷害的林冲。在对他的判决当中,有这么一项叫“断了二十脊杖,……刺了面颊,量地方远近,该配沧州牢城”,光有这脊杖不说,这还又是刺字的,又是发配的。当时都是配套的。

郭建:对,这是一个脊杖、刺字、配军,这是三位一体的刑罚。

今波:这里面首先就是断二十脊杖,这个是一个什么刑罚?

郭建:脊杖就是专门打背脊的一个刑罚,他拿一个藤条,杖不是真的木棍,藤条,这个藤条大概有我拇指这么粗,打这个背,打二十下,而且法律要求,这个二十下要打出血来,所以又称之为叫打二十个背花,然后刺字就是在他的脸颊上刺字。配军,就是让他去当兵,宋朝是非常不讲道理的,它的地方警戒部队,有点像武装警察这个性质的,全都是由罪犯来承担,比如说林冲就给刺的是沧州,然后就到那个地方去做厢军。

今波:所以《水浒》里面经常会出现一句骂人的话,叫贼配军,你看高俅动不动就,一咬牙一切齿骂,这帮贼配军。说明在那时,配军,刺配的人,是为人所不齿的是吗?

郭建:对,贼配军,贼配军,主要是因为他脸上刺了字。中国古代有一个最基本的传统,一个人要孝,孝里面有一个最基本的,就是基本的基本,就是要保持身体完整。不要让身体受到伤害,就算是对得起父母了,这个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损。你现在犯了罪,让官府在你脸上刺了字,这个就是把父母留给你的身体给破坏掉了,所以你就是一个罪贱之人,不仅是今生今世是没有希望了,就是他做了鬼以后,到了阴间,也无面目见祖宗,所以,就是叫贼配军。

今波:您刚才说到对身体的伤害,我们想到了其实中国古代有五刑之说,比如在《尚书》里面就记载着五刑是,墨、劓、剕、还有宫、还有大辟,这分别是什么样的一些刑罚。

郭建:这个就是我们称之为叫先秦的五刑,在秦朝以前的五刑,这个五刑在历史上,它除了最后一个大辟是死刑以外,前面四个都是破坏身体的,第一个就是那个墨刑,有叫黥刑,就是给他毁容。拿刀把他的脸划开,或者是划在颧骨部位或者是划在脸颊上,或者是划在额头上,好像,从现在的史料上来看,一般是划在额头上的是最重的,给你划上两道,然后呢,把这墨填在你的伤口里面,

今波:给人的感觉,就像脑门上的抬头纹一样的。

郭建:这个抬头纹太可怕了。

今波:说到黥刑,历史上有一个有名的,受黥刑的,那就是楚汉相争时期的大将英布,因为他受过黥刑,所以又称为叫黥布。

郭建:对,在当时都有这个习惯,凡是受过黥刑就给他的姓,就变成了这个黥字,这是一种。第二种劓刑就是把鼻子割了。

今波:割鼻子,历史上最有名的文学形象了,那就是《岳飞传》当中的哈密赤,把鼻子给割掉了。

郭建:就变成永远的小丑了。然后第三种就是剕刑,也叫刖刑,或者也叫膑刑,就是砍脚,

今波: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受刖刑的就是楚国人卞和了吧,他当时怀抱着一块大石头,两次进献楚王,结果楚王不识货,认为他欺君,结果把他的脚全给剁了,其实后来大家都知道,那汴和怀里面抱的那是和氏璧啊。

郭建:对啊,后来历代的皇帝的图章都必须拿它来做的,那是最好的一块玉石。第四种,那就是宫刑,宫刑就是破坏罪犯的生殖机能。

今波:受这个刑的最有名的算不算是司马迁了?

郭建:对,留下一本千古传诵的《史记》。

今波:当然,最后一种大辟,死刑,当然历史上遭受这个刑罚的人就太多了。

郭建:很多人就没有留下名字了。

今波:可是我们刚才说了这么多刑罚,当中并没有断杖这一说啊。

郭建:对啊。实际上到了后来,汉朝有一个叫汉文帝,这个皇帝改革了以后,中国的刑罚制度就发生一个重大改变,前面讲的这些残害刑,全部都被废除了。所以这个汉文帝也是历史上非常了不起的皇帝,然后到了隋文帝,另外一个文帝,隋文帝的时候,重新建立了五刑,这个五刑就是笞、杖、徒、流、死。

今波:您给分别解释一下。

郭建:笞呢,就是拿这个荆条,这个荆条很细,实际上只有我的小指这么粗,打的部位是大腿和臀部,就是肉比较多的地方。打的等级是十下、二十下、三十下、四十下、五十下,就是打五十下为止。

今波:就等于拿那个树枝抽你几下。

郭建:对,对。

今波:这算轻的。

郭建:这算最轻的。第二个就是杖刑,杖刑比这个荆条稍微粗一点,但是打的地方是分得更广泛,就是从背脊、臀部、大腿,这三个地方分别打,从六十下打到一百下,分成五个等级。

今波:那您刚才说到过去的杖也是荆条,好像跟我们印象当中拿那个大棍子或者大板子打不太一样。

郭建:实际上,到了后来大板子到了后来是折,折成大板,就是,原来拿这个荆条抽打应该是打六十下的,但是到了后来,改成用竹板子打,竹板子打认为比较重,所以他就把这个数字减掉,是二十下。所以大板是折的。

今波:那么像这个徒刑,现在司法当中也有,判多少、多少年的徒刑,这个概念和古代的一样不一样?

郭建:古代的徒刑比现代的徒刑反而更要轻一点,我们现在的徒刑最高可以判到十五年,数罪并罚可以判到二十年。当然还有无期徒刑。但是中国古代徒刑最高只有三年,从一年到一年半,到两年,两年半,三年,分成五个等级,三年就释放了。

今波:也是比较轻的,如果这个人的犯罪更严重的话。

郭建:就是把他流放出去,那就是流,按照你这个罪行,应该配到多少里以外,他是按照,以你这个犯罪地点为圆心,然后有一个半径画出去,比如说,刺配到五百里以外的,那正好就是在五百里以外的那些州县,都可以过去,因为中国古代并不一定是到边远(的地方)才是受苦,中国人是重乡情的,只要他离开家,就是对他的处罚了。那边这个地方好不好这个倒不一定。

今波:这就叫流刑,在流刑的过程当中,那犯人开心还唱歌呢,那就叫流行歌曲。这个开个玩笑。那么最后一种。

郭建:死刑,死刑是中国古代保留的最严重的处罚,在法律里面只有两种,一种就是绞,这个绞刑也跟一般我们现在想象的不一样,他是拿一根绳圈套在你脖子上,然后用一根棍子把这个绳圈盘紧,盘紧了以后,慢慢把这个绳圈绞紧了以后,让你窒息,这个所以是全尸,你这个身体,尽管你死了,你犯了罪,但是你的身体还是保留的,你的身体还是完好的,所以这个比较轻,更重的就是砍头,那就是斩首。

今波:又是一次毁坏身体的行为。

郭建:对,你不仅死了,死了以后,你的鬼魂没有办法面对你的祖宗,所以这是最重的惩罚。

今波:这样看起来的话,后来的这种五刑比先秦的五刑,似乎更人道一些,或者更文明一些。

郭建:对,应该是这样讲,而且在当时的世界上,这是全世界各个古代国家当中,这是最最轻的,也是最最文明,最最人道的刑罚制度。

今波:咱们还得再回到林冲身上来,我们很奇怪,先秦五刑当中有黥刑,刺字。那么您说后来已经被废掉了的黥刑,那么怎么到林冲这个时候,到宋朝,他还要刺字呢?

郭建:这个很奇怪,这个黥刑后来恢复得比较早,也不是宋朝开始的,黥刑最早是在南梁的时候,那个时候就开始恢复黥刑。但是这个黥刑跟原来单拿刀划破脸的那种黥刑有一点不一样,他就是把你的罪名刺在你脸上。但是到了宋朝就不是了,宋朝的时候,他这个上面刺的并不是你的罪名,是你要刺配到的那个地方,实际上就是部队的番号,你在那里当兵,你服役地点给你刺在上面,让你没有办法做逃兵。陆谦对两个衙役的这个指示,就是把林冲杀了以后,把他脸上这块皮给他揭下来,因为上面有你部队番号,说明这个人确实是林冲,否则的话,你另外杀的人怎么算,回去请赏,这个非常恶毒。

今波:那我可不可以做个猜测,那个时候的正规军,人家的地点都是写在这儿的。然后只有这些配军才把地点写在这儿的。

郭建:这倒还不是这样的,宋朝有一个最奇怪的,就是它的正规军也是刺字,正规军也是把这个番号刺在脸上。

今波:那不是对正规军也形成了对身体的伤害吗?

郭建:对啊,所以没有好人,就是从宋朝开始就留下那句话,叫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就是这样。因为在宋朝的时候,它所有的兵都是雇佣兵,一般的老百姓不去当兵的,只有那些无赖才去当兵,那政府为了怕这些无赖当了兵以后逃跑,因为他是拿工资的,而且这个工资非常高。所以政府就给你脸上刺上你的部队番号,你没有办法做逃兵,所以我们现在记得的,宋朝的大将,狄青,为什么叫狄青,就是因为他脸上有一块青,他那个部队番号有一块青,所以叫他狄青。岳飞、张浚,以及后来的韩世忠,这些行伍出身的将军,脸上都刺字的。

今波:这个倒有点意思,我倒觉得现在有些人把刺青当做一种勇武的标识,这是不是从那儿流传下来的,

郭建:有可能的,反正我是当兵的,那我表明我自己彪悍,因为当兵不是一般的人,像我这样的身材,当时还不要,他有专门挑选一些健壮的人,叫兵样,就是你要当兵你要身材跟他一样,这个叫兵样,就在招兵的那个地方站在那里,你要跟他比一比,然后你才能当兵,所以有些人觉得我勇武,我情愿在身上刺字,这个也是有的。

今波:当然正好和现在咱们去征兵的时候相反,现在你要是身上有刺青,对不起,不予录用。

郭建:对,说明你习性不良啊。

今波:好,我们继续说林冲,要不是鲁智深出手相护,估计早就没命了。林冲安全抵达沧州之后,他又面临另外的一劫啊,他就是吃它个一百杀威棒,武松也曾经面临这样的威胁,来三百杀威棒,这个杀威棒当时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郭建:这个好像是《水浒传》里面,因为《水浒传》里面提到这个很多,宋江进了军营也要给他一百杀威棒,而且说是太祖皇帝传下来的军法,这个我们现在于史无据,我们现在在史料上没有看到这样的说法。

今波:就是意思是说,宋太祖赵匡胤没有说过这个话。

郭建:没有说过这个话,而且宋朝好像也没有这样的制度,我想想这个肯定也有道理,把你要到这里来,你这个罪犯是为我服役的,要你当兵或者为我这里提供劳役的,到了这里,把你打一百杀威棒,把你打残了,我怎么利用你,我还要给你口粮,所以我觉得这个小说在这一点上面可能有点虚构。

今波:照您这么说的话,我倒觉得,可能是为文学作品当中的好汉设一个关卡,那上面就说了,你必须得称自己有病,给我点银子,你方能过关。

郭建:所以很可能就是作者所处的年代里面,那些牢头禁子拿来讹钱的一个手段,可以不可以这样理解。

今波:接下来这林冲就安安心心在沧州服役了,可是像陆谦他们这些人,依然不罢手,非要置他于死地,最后逼得他风雪山神庙,最后杀了这些害他的人,没有办法了,才去落草为寇,直至逼上梁山。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包括武松在内,宋江在内,他们都似乎都不是一下子就马上上梁山,都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等待和观望,您觉得他们是在等待什么呢?

郭建:这个就是我们现在人很难理解,就是犯了罪以后,他都要去避风头,避了风头我们现在还是要抓,还是判刑,该怎么的还是怎么的。但是中国古代不是这样。中国古代它有一个很奇怪的制度,叫大赦的制度,皇帝每隔一段时间会发布一次大赦,这个大赦,就是把天下所有的罪犯,只要大赦令里面提到的,全部都可以赦免,他的罪行全部赦免,重新做人。

今波:之前的罪行就一笔勾销了。

郭建:对,大赦说起来叫与民更始,就是和老百姓重新开始,实际上就是历史人物当中很多都是靠大赦。李白当时莫名其妙参加了一个反叛军队,然后流放,流放到现在的贵州,流放夜郎,结果还没走到夜郎,大赦了,他就回来了。

今波:我们之前曾经讲清末四大奇案,有一个奇案,名伶杨月楼不明不白遭遇奇冤案,不知道哪天能出来呢,正好碰上慈禧太后四十大寿,也给放了。那这样说的话,在古代是不是这个天下大赦来得挺频繁的。

郭建:说起来真是奇怪,中国古代天下大赦的频率真是相当相当高,我们看一下,大赦这个风气是从汉朝开始的,秦始皇没有的,到了隋唐的时候更好,到了唐朝和宋朝更不得了,我给他算一算,大概平均18个月,也就是1.57年,他都要一次大赦,所以,唐朝的徒刑,最高只有三年,也有道理,平均18个月就会有一次大赦,我判了你三年,实际上没有意义的,从概率上讲,你被判刑以后,你可以有理由推测,我没有坐满三年我就可以被赦了。这个风气到了元朝还是这样,元朝大概就是二三年有一次,到了明朝就逐步逐步降下来了,降了五年多一次,然后到了清朝越来越少,清朝杨月楼那个时期已经是很少了,清朝的时候,只有14年多一点才会大赦一次。而且清朝一般采取的不是大赦,不是把你的罪行全部赦免,而是减刑,大家,全部都减刑一等。

今波:您说到了一个在大赦当中也不能完全赦免。或者说压根儿不能赦免的问题,我们想起来一个叫十恶不赦,这十恶包括谋反、谋大逆、恶逆、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等等,这些,总共十个,这些是不是遇到大赦的时候,也不放过这些。

郭建:对,所以叫十恶不赦十恶肯定是不赦的。十恶不赦,实际上不是十个罪名,它是十类罪名,这十类罪名是不让赦免的。

今波:大赦这么频繁,为什么皇帝突然间要大赦天下呢?

郭建:发布大赦的理由,一般都是因为皇帝的个人事情,皇帝登基了,倒过来,皇帝驾崩了,皇帝结婚了,皇帝生儿子了,皇帝打了大胜仗了。皇帝打了大败仗,都会大赦,也有一些是政治形势,比如说,天下大乱或者自然灾害,也会大赦,因为自然灾害的时候,人容易犯罪,所以他就大赦。也有一些情况正好倒过来,大丰收,经济形势很好,然后皇帝一高兴,也宣布大赦,来缓解阶级矛盾。来缓解社会矛盾。

今波:您这么一说之后,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梁山那些好汉,一有了人命案以后,是选择出去避风头,我老老实实的,实在不行,我也就去吃官司,心安理得。

郭建:因为他知道这个官司吃不久。像宋江杀了阎婆惜以后,后来要被刺配江州,他老爸关照他,你现在到江洲去,不要去做强盗,一年半载等到皇恩大赦下来,依旧回来父子团聚。

今波:林冲的老丈人也是这么交代他,今日权且去沧州躲灾避难,早晚天可怜见,放你回来时,依旧夫妻完聚。好像那个时候,老人都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郭建:你想,一年半,十八个月,就会大赦,所以那个还真是被他说中。

今波:当然了,林冲也好,宋江也好,包括武松在内,都没有等到大赦的那一天,就被逼上了梁山了。

郭建:但是他们逼上梁山,他们的行为,他们整个维系团体的精神,以宋江为首的,等待招安啊,招安也就是被赦免,所谓招安也就是把他们原来的罪名全部都赦免,只不过这个不叫大赦,是特赦,因为他们这个罪名实在是太重,强盗杀人。所以他们这个罪名,必须要经过皇帝的特赦,等到皇帝赦免了他们以后,他们又变成了平民,还可以做忠臣孝子,所以这个是他们的梁山好汉的最大的一个凝聚力,大家一起等招安,就是这个意思。

今波:那么这样的一个思路,是只有《水浒传》,宋江为首的这些梁山好汉独有的吗?

郭建:这个实际上不是的,在当时中国古代,很多农民起义都是采用这样的办法。元末农民起义的时候,各路起义军都在等招安,所以元朝的皇帝也经常把他们特赦了以后,招安了以后让他们再去,作为元朝的官军再去打其他的起义军,互相火拼,当然这样做的结果呢,就是有些地方军阀势力就形成了。

今波:对,当然在《水浒传》当中本身就出现了这样的情节,宋江他们被招安了以后,转头就去打方腊去了。

郭建:因为后来《水浒传》成为所有农民起义的教科书,所以,等到这本书流行起来以后,各路农民起义军更加擅长这样做了,就是一造反就等着招安,甚至到民国时代,抱犊崮当时是发生了抢津浦线的列车,把上面的旅客全部都抓起来做人质,他不要杀这个人质,他也不要钱,他也不是恐怖主义,没有任何主义,唯一的要求,我要做官。他要求政府把他部队招安掉,后来没有办法,真的把他招安,那个匪首叫孙美瑶。孙美尧后来就当了旅长,弄个旅长干干,下面都弄个排长、连长干干。就是这样。

今波:那么在世界范围内,这种大赦的现象是普遍还是少见。

郭建:应该是还是非常少见的,我们如果拿中国古代的法律跟欧洲的法律比的话,欧洲人不能理解,所以欧洲最有名的法学家,孟德斯鸠在他的名著《论法的精神》,也叫《法议》这个里面就讲,他说,中国皇帝不讲道理的,就没有逻辑性,因为皇帝也是最高法官,你判了他刑,你怎么又去赦免他,他觉得这个不正常,因为在欧洲判刑是法官判的,然后我国王作为最后的公正者,我来赦免你,你自己判怎么自己可以赦免他呢,他想不到中国皇帝恰恰就是我能生你,我能杀你,这才是我的权力所在,所以思维角度双方不一样。

今波:孟德斯鸠不能理解,其实听完今天咱们的节目,大家应该能够理解了,这里面就是个人专制和法治之间的差别。因为在古代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君主专制,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但是呢,也带给了这些梁山好汉们一些希望,甚至说他们可以钻这个空子。那么今天非常地感谢您,谢谢。

郭建:谢谢。
怎么这么快就有文字稿出来?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谢谢九船的文字内容。我这里因网速慢播放一直不连贯,刚才没看全。
五大名著中的法文化 之二《水浒》 梁山好汉大块吃肉

今波:咱们继续来说五大名著中的法文化,说起《水浒传》,最令人神往的也许就是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爽气概,您看,武松上景阳冈之前,喝的是“三碗不过冈”的好酒,吃的是大块肉,切了四斤,吃饱喝足才上演了武松打虎的传奇,又比如,宋江与戴宗、李逵,江州初相识,请客吃饭,那也是“大块肉切了二斤”,您瞧,英雄吃肉都是论斤的,这是何等的气概啊,也许细心的您会注意到,好汉口中说的肉,并不是我们常指的猪肉,而是牛肉,难道在当时,牛肉就和现在的猪肉一样普及吗,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奥妙呢?
今波:说到宋江请李逵和戴宗在江州吃饭这一段,有一个细节,说宋江让酒保切大块肉二斤,这酒保就面有难色说,小人这儿只卖羊肉,却没牛肉,要肥羊尽有。
郭建:小说在这里后来就写到,李逵就火了,当场把酒和鱼汤都往店小二身上一泼,然后就动粗了,戴宗喝住他的时候,他就说了,叵耐那厮无礼,欺负我只吃牛肉,后来,结果是切了二斤羊肉,让李逵只不过是垫垫饥。
今波:这里面,问题就在这儿啊,实际上当时说切大块肉二斤,并没有指什么肉,可是这小二却似乎很明白,这肉指的是牛肉。
郭建:所以,《水浒传》里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个大块肉,从这个整个小说来看都是特指,专门是指牛肉的。
今波:都特地指出,吃的是牛肉,给我们感觉,《水浒传》里面就好吃个牛肉,是不是当时,牛肉就像现在的猪肉一样地普及呢。
郭建:从这本《水浒传》里面来看,牛肉确实是非常地突出,我们要做个定量化分析的话,我曾经把《水浒传》里面所有的吃食,吃的种类,还有他进行屠宰活动全部给它算过一次,所有吃食屠宰提到种类的,一共是134次,这个里面是48次是指明牛肉,也就是说,占到整个小说吃食和屠宰活动的36%,这个比例确实是相当地高。
今波:还有一些尽管没有点明那是牛肉,可是呢,给我们的感觉应该也是牛肉。
郭建:就是讲到大块肉那些,也算在里面的话,比例可能还会更高一点。
今波:这样说来的话,不是更能够说明,当时牛肉更加普及吗?
郭建:这个问题很早就有人提出,我记得在1980年,《读书杂志》就有一个读者来信,询问,为什么《水浒传》里面有这么多吃牛肉的描写,他没有统计其他的小说,他的印象里面就是,宋朝人好像都是吃牛肉的,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可是如果你和其他的明朝小说对比一样,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把我们比较常见的明代的小说,我也全部都统计过了,比如说,《西游记》,《西游记》里面讲到的吃食活动和屠宰活动也非常多,但是,整个回目看下来,全书看下来,里面指明是屠宰牛的,只有一次。还有一本明朝最有名的小说,《金瓶梅》。《金瓶梅》里面讲到了吃食,非常详细,种类也很具体,他提到有41次吃食活动,我也给它统计过了,这个里面指明是牛肉的也只有一次,41次当中只有一次。如果再看明朝另外一本,也是讲山东的言情小说,《醒世姻缘传》它也描写得非常具体,这里面描写了大概有七八十次吃食活动和屠宰活动,没有一次指明是吃牛肉,屠牛的。
今波:那么《三国演义》当中,吃牛肉的次数,基本上和《水浒传》差不多吧?
郭建:《三国演义》里面提到的屠宰活动,斩马屠牛,这种描写多一点,大概它的比重占到三分之一,跟《水浒传》相当。
今波:这就奇怪了,同为在明朝流传的小说,为什么这里面吃肉的状况就是这么的不同呢?中国古代我们知道小说不是随便写的,小说的作者他受到他所处的那个法律文化的背景的影响,吃牛肉在古代是犯法的,屠宰耕牛也是犯法的,所以,绝大部分作家一般都不在小说里面描写屠宰耕牛,屠牛或者吃牛肉,一般都是有意回避掉的。所以您这儿就涉及到一个法的问题。屠牛是犯法的,这个法律从何而来。
郭建:很早很早,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材料,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屠牛已经变成是一个重罪。大概就是因为春秋的时候开始,我们国家开始使用铁器,使用牛来耕作,牛成为一个国家重要的畜力资源,所以也就变成了战略资源,所以屠宰耕牛的话,在当时是死罪。
郭建:秦朝法律已经明确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就是把牛作为一个重点保护对象。
今波:这里咱们大家要注意,把牛和马放在一起来保护,要知道马是当时最重要的军事物资。相当于现在的坦克车,装甲车这一类型的。所以牛跟它放在一起保护,说明牛就是跟军事并齐的生产的物资。
郭建:对,当时战国每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一个就是农,一个就是战,或者叫耕战,那么耕要的是牛,战需要的是马,所以马跟牛都是最重要的。在汉朝的一本书,《风俗通》这本书里面讲,牛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国家因为牛而强或者弱。所以这个牛在当时一直是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资源来进行保护。
今波:关于杀牛判死罪,一直到汉朝末期还是这样。在《三国志》当中曾经记录这样一个故事,当时曲周县,有一个农民因为自己的父亲生病了,于是杀了一头牛,作为牺牲来进行祭祀,向神进行祈祷,结果就被县令判了死刑,而当时的太守陈矫却认为,此人是真正的孝子,于是特意上表请求赦免他。
郭建:所以杀牛罪这么重,实际上在当时吃牛肉也是犯罪。我们可以看到,南北朝的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清官,叫傅昭,当时他家里儿媳妇给他敬了一碗牛肉,当时他看到这碗牛肉,他说,我吃了就是犯法,但是呢,我又不能去告发你,因为你是我的儿媳妇,我们是亲戚,亲亲之间必须要互相隐瞒嘛,所以他说,这个肉他是不吃的,吩咐儿媳妇,赶紧把那个牛肉给埋掉。
今波: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后世的话,对于杀牛屠牛这一点,法律有什么变化没有。
郭建:到了以后,死罪是没有,但是徒刑是肯定有的,在《唐律疏议》里面,就是唐朝的一个法典,我们可以看到,它里面有一个规定,故意杀自己的牛,不是别人的牛,杀自己的牛,你都是犯罪,要判一年的徒刑。
今波:我杀自家的牛都不行,看来,那个时候,牛的生死是掌握在官府的手里的。
郭建:所有的牛都有户口,你这头牛只有病、残、老,到了不能使用的地步,你要向政府申请,然后政府才批准你,把这头牛给宰了,而且根据宋朝的法律,这头牛宰了还不是那么方便,那个牛肉是可以吃的,不过那牛肉也是老得不能吃了,那头牛的牛皮要上交,最大一块牛皮要上交,牛角要上交,牛筋要上交,这个都是作为国家的战略物资。
今波:这个大家可能就奇怪了,交这些干吗呢?
郭建:我们现在人想不出来这个有什么用处,实际上那个时候是重要的军用品,牛皮是用来做战士身上的甲。
今波:这叫牛皮护甲。
郭建:是用来做护身甲的。牛角是原来做弓的,弓箭的那个弓,拉开的那个,是用牛角来做的。然后呢,牛筋是原来做弓弦,牛的骨头还要被利用,是用来做骨胶的。也是用来做弓或者是箭,箭也是要用胶水把那个箭羽粘在后面。所以这个全部都是重要的军用品。
今波:所以看看那个时候的牛有多重要,生的时候要耕地,死了以后,浑身都是宝贝,还都要献给国家。
郭建:所以,这个法律对于牛的保护你看多重,凡是私斩耕牛的都是重罪,到了宋朝的时候,它把它加到徒刑两年,甚至于到了后来就是说刺配发遣出去,
今波:这杀头牛也够得上段杖刺配了,前面咱们说《水浒传》当中武松、宋江,都是负有人命案,然后断杖刺配,感觉这杀牛就跟杀人罪行一样了。
郭建:所以杀牛跟杀人的罪名是一样的。甚至对于地方官员的勘察也是一样,你这个地方官,如果在你的任内,你在这个里面做知县做三年,这个三年里面,如果这个县出现七次以上的屠牛案件,这个作为你的政绩你就不行了,你就不能升官了。国家发布大赦令的时候,杀人放火不准赦免,接下来,私宰耕牛不准赦免。他把杀人放火跟私宰耕牛都是作为重罪。跟十恶不赦的重罪是并列的。
今波:当时不让屠牛,可是有一些信仰宗教的少数民族,他们主要以牛羊肉为食的话那该怎么办?
郭建: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如果是在他们的聚居区,在西北这个地方有一个聚居区,那么就是有一个特别的,这些地方就不去管这些罪了。这些罪名就不追究了。但是如果他们是散居在汉族人民当中的,比如说,这个县都是汉族人,他们有一个乡或者村倒是有一些回民在那里,那么他们要屠宰耕牛的话,从理论上讲,也都是要犯法的。
今波:看来当时的法律对屠牛的禁止那是非常彻底和全面的。
郭建:不仅是法律,在当时整个道德层面上,就是凡是读书人要写东西,他总是有一点舆论导向的,在这些人心目里面,以及当时老百姓的心目当中,屠牛也是一件应该谴责的事情。
今波:不光是法律有惩罚,道德层面都有谴责?
郭建:最最典型的一个文学作品里面,谴责屠牛的,莫过于清朝初年的文学家李渔,在他的《十二楼》小说里面,专门有一个《奉先楼》他在这个里面,借着主人公的口吻,专门大段地谴责屠牛,以及屠狗,他说“牛犬二物,是生人养命之原,万姓守家之主。耕田不藉牛力,五谷何由下土?守夜不赖犬功,家私尽为盗窃。有此大德于人,不但没有厚报,还拿来当作仇敌,食其肉而寝其皮,这叫做负义忘恩,不但是贪图口腹。所以宰牛屠狗之罪,更有甚于杀人;食其肉者,亦不在持刀执梃之下。”这个里面,讲的最后总结到两点,一个杀牛的,比那个杀人罪还要重。第二个,你吃牛肉的人,比那个持刀执梃。就是拿了刀,明火执仗去抢劫还要可恶。
今波:最主要的这里面,就是告诉人们,我们应该感谢牛和犬,我们应该对它们报恩才对,不能够忘情负义。
郭建:这种观点源远流长,到1926年毛主席在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时候,这里面还提到,湖南的农民普遍有杀牛的来生变牛这样的一个俗谚。
今波:把屠牛的罪看得比杀人还重,这只能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农耕文化深厚的国度,才会孕育出来这样独特的文化。这其中也可以看到,牛对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这种重要性,直到今天,虽然我们不再依赖耕牛作为劳力的,不再禁止杀牛吃牛肉,但是我们还会经常用,比如说,老黄牛,孺子牛等等,来形容人的某些优良的品格,依然是这种文化的一种变种。
郭建:对,仍旧是这种文化的延续。
今波:照您这么说的话,牛在古代那就一点都不能杀了?
郭建:这实际上也不是,刚才说的是一般平民,一般老百姓,日常生活当中是不应该屠牛,也不应该杀牛,但是中国古代的法律和它的礼教,也规定,在某些场合下,你必须要使用牛的,尤其是反映在祭祀祖先的时候,皇帝祭祀祖先就必须要用牛。我们看牺牲这两个字,都是牛字偏旁,这个牛就是用来贡献给祖先的。所以,我们汉族人们心目当中实际上也知道,牛是最好的东西,但是最好的东西,平时不要吃,要献给祖宗吃,这个是可以的。
今波:牛字偏旁,同时还有一个犒劳、犒赏的犒,也包含牛在内。
郭建:也是吃牛肉,也就是送给你吃牛肉的意思,所以犒赏、犒劳都是针对军队,所以中国古代只有军队在出征打仗的时候,我们认为他必须吃牛肉,吃了牛肉才有力量,可以去跟敌人作战,所以作为军队的肉食品,牛肉倒是允许吃的,而且为了军队也是允许宰牛的。
今波:其实这里面说到一个允许,不论是祭祀也好,出征也好,那么都是谁在允许。
郭建:皇帝啊。法律,皇帝颁布的法律允许,皇帝特命允许,皇帝一高兴,也会下令,赐百户牛酒,就是规定老百姓在这个时候可以屠宰耕牛,可以吃牛肉,也可以大规模地群饮,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喝酒。平时是不可以的,但是皇帝有了恩典的时候,可以作为一项恩典,允许老百姓这样大吃大喝。
今波:说明屠牛和吃牛它可能是有一定的阶层限制的,比方说到了元朝的时候,那个时候,人分四等,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那这里面,蒙古的贵族,他要吃牛肉应该是可以的吧?
郭建:那当然是不受限制的,在整个元朝,蒙古人,色目人吃牛肉都是不禁的,但是汉人和南人屠宰耕牛法律上仍旧是禁止的。
今波:其实恩典开禁和严令禁止一样,都是特权的反映,我让你杀,你才可以杀,我要不让你杀,你坚决不能杀,杀了就犯法。
郭建:我让你吃,你才可以吃,我不让你吃,你就不准吃,吃了就得犯法。
今波:所以那个时候,你吃的牛肉就跟吃毒药一样的。
郭建:对,要带来严重后果。
今波: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实际上在当时,中国关于屠牛的这种禁止,并不是像有些宗教当中对于肉类的禁忌那么地完全。
郭建:对,应该说这个完全是一个政治命令,他是作为一个政治上的要求是这样做的,并不是民间信仰,那是自发产生的。我们这个不是宗教引导,它不是存在一个禁忌,就是这个东西大家还是想吃的,只不过平时被法律所禁止,大家要偷偷摸摸地吃。所以所有文学作品呢,他知道民间有吃牛肉的,但是呢,他也不敢公开地去写,因为他写的话,有一个舆论导向问题,他这个书恐怕也就不能出版。所以呢,他这里面总是写的时候,要写正面的,写合法的,写循规蹈矩的这样的为主。
今波: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回到我们今天主要讲的《水浒传》当中来了。既然食用牛肉那是非法的,为什么李逵口口声声,就说,我只吃牛肉的。
郭建:就是来了。所以《水浒传》里面这个问题很容易解释。就是这部小说的主题,它就决定了它可以这样写,因为这部小说很另类的,在中国的所有的小说当中,这部小说是最另类的,它歌颂的是一帮盗匪,一帮强盗,所以,这个吃牛肉以及屠宰耕牛,这个是作为熏染他们这个英雄,梁山好汉的造反气概。他们杀人都杀了,杀牛有什么了不起的。所以他们动不动,一到英雄聚义,就来一个追牛斩马,一到大家痛快了,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而且指明了那个大块肉就是牛肉,公然地表现对于法律,对于朝廷藐视的心情,所以这个是它的主题所决定的,它采用的这种描述的方式。
今波:其实我们留心《水浒传》当中也会发现,这种大块吃肉或者说是跟牛肉有关的,那也都是分场合,分气氛的,也不是每一次的聚会都吃牛肉。
郭建:不行的。《水浒传》里面有很多比如说,晁盖、宋江,还有小旋风柴进,这些人都是招揽天下英雄,招降纳叛,犯罪都可以躲到他们家去,受到接待的人,你看这些人,他们待客只是斩羊、杀鸡、捕鱼,都是这样的。没有砍牛的,
今波:就连当时的肉店里,就是我们大家最熟悉的,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打死郑屠,郑屠当时开的那个店,那也只是挂三五爿猪肉。
郭建:你看,老实一点的店,江州浔阳楼没有牛肉只是羊肉。大块肉吃不着。但是你看看,旱地忽律朱贵,开的梁山的酒店,要什么肉就有什么肉。你上去就是二斤牛肉没有问题的。
今波:看来就是那些合法经营的店,那都是一般经营猪肉或者其他的一些肉,不经营牛肉的。但是黑店就不一样了。
郭建:黑店不行,孙二娘不是讲,我们家的馒头,馅料是黄牛的。
今波:公然以牛肉做招牌。登州母大虫顾大嫂,她家那个酒店还兼赌场,叫门前悬挂着牛羊等肉。那么小说写这些人都跟牛肉有关,它是不是就是想体现,如果你是都跟猪肉后面羊肉有关,那你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民,你就不是顶天立地的那种可以造反的好汉了。
郭建:对,在小说里面这个观点是很明确的,就是一般的人才能够遵守法律,像这些好汉,法律要倒过来遵循他们,他们可以在这些小地方,不要说杀人放火。就在这种小地方吃肉、喝酒,在这些小地方,他都可以藐视法律,他们是超乎于法律规范之外的这样一种。
郭建:从《水浒传》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吃牛肉,屠宰耕牛是他们的一种英雄气概,反对皇权的英雄气概,所以沾到这个主题的小说,也都会有类似的情节,比如说《三国演义》为什么会有吃牛,屠牛和吃牛肉的记载这么多,因为《三国演义》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脱离了正常轨道,它也是在战乱的时候,也是英雄聚义起来,所以他们这些刘关张这些人,他们在桃园三结义,他们也是用的乌牛。同样在《西游记》里面,我刚才讲了,《西游记》只有一次讲到屠宰耕牛,那是什么时候呢,就是美猴王结了七兄弟,孙悟空结了七兄弟开始要跟玉皇大帝造反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屠了一次牛。
今波:可是他这七兄弟当中,就包括鼎鼎大名的牛魔王,我有时候就在想,奇怪了,你说,邀请牛魔王过来,然后还要吃牛肉,
郭建:这就说明小说作者,他已经把屠牛作为一个套路在写了。他已经忘记了,这里面实际上不能写的,牛魔王不是在吃他自己同类了吗。
今波:所以今天听您这么一讲,我们就明白了,《水浒传》当中给我们的印象,当时人们总要吃牛肉,那实际上是表现着反抗官府,反抗法律的这么一种象征意义,实际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那只能是文学作品当中所反映英雄形象所用的一个手段。
梦游过度,没有赶上,555。嗲哭完毕,谢谢九城船,传神一般,贴出这么生动的老哥形象。实践证明,一大块牛肉总是比不过怎么亨的讨论那么香,燕谈的FB经验也证明了,FB报告比FB本身更加回味无穷,这施耐庵筒子在小说中和梁山好汉搞FB,不如这里的大块肉FB报告。
弱弱的报告一下:形象是因为施加不少脂粉之故尔略显嫩相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木匠师叔,你太年青太帅气,走出去,人家还以为我是你师叔,辈份全乱了。
参加交流
原帖由 菜农 于 2008-7-2 22:34 发表
木匠师叔,你太年青太帅气,走出去,人家还以为我是你师叔,辈份全乱了。
老骨头也要酥掉了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长知识啊 ,老木匠很年轻诶


七点档的有事没看成,俺看零点半档的,开播啦。老木匠神采奕奕登场了,
木匠兄讲得实在,人更是精神。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既养眼又长知识!
木匠师傅还会继续讲下去吗?
本以为见到的是一个鹤发童颜的木匠师傅,没想到居然是黑发童颜的,欧~~~
原帖由 竹南 于 2008-7-3 13:24 发表
本以为见到的是一个鹤发童颜的木匠师傅,没想到居然是黑发童颜的,欧~~~
童颜是脂粉涂出来的,黑发是爸妈给的天生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木匠师傅,俺有一事不明,宋朝那时候没有洗衣粉,用啥洗衣服上的油腻?
大概是用开水泡泡、皂角搓搓吧!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原帖由 猪头猪智慧 于 2008-7-3 20:14 发表
木匠师傅,俺有一事不明,宋朝那时候没有洗衣粉,用啥洗衣服上的油腻?
皂角、猪胰子吧?
以前的皂角树可是宝贝。新鲜皂角石头上砸成糊状,就可以洗衣服洗头发。有一种红叶子的柳叶,也有同样效果。
老木匠怎么一天比一天更帅气涅?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原帖由 花间对影 于 2008-7-3 21:11 发表
老木匠怎么一天比一天更帅气涅?
简直是帅木匠~~

我初见老木匠ID,真以为是齐白石那样的白胡子木匠呢~~
和人私下谈到老木匠,我称作“那老先生”。